我到浙东四明山革命老根据地采访,在余姚县梁弄区公所林业技术推广站里,遇上了县林业特产局的老刘。他对一位老头命令似地说:“大老陈,快拿竹叶青待客。”我只晓得竹叶青是好酒,心想吃饭还早,不免有些疑惑。过了好久,还不见这大老陈回来,又想这个浑身土里土气的老头手脚真慢!这时,大老陈捧着沏好的茶回来了。我呷了一口,真是好茶,清甜甘冽,几乎齿颊生香;几口落肚,顿觉神清气爽。这莫非就是闻名中外的瀑布茶么?因为上四明山前,我早闻四明山产瀑布茶。大老陈说这仅仅是竹叶青茶,名茶还有好几种呢!
山道高又弯
大老陈叫陈玉汉,浙江新昌县人。个子不高,前额秃顶。当年他从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出来,在四大家族之一的陈果夫、陈立夫老家吴兴县白鹊乡搞土改,有时还持枪到太湖中剿匪,身子可结实呢!土改结束后,组织上分配他到杭州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局。陈玉汉早年受教于著名茶叶专家吕允福、吴觉农等,40年代毕业于三界茶叶专修班。后来,在上海几次考上私立大学,终因经济实力不济,只得在上海滩上谋生糊口,难遂攻读茶叶专业的夙愿。接受这个任务,他感到幸运。来到杭州,即到杭县村口建立省茶叶试验良种茶园基地,但不久因土地被征用而停业。领导上了解他的事业心,找他说,四明山种茶潜力大,何不去余姚!陈玉汉听后无比高兴,女朋友缠绵悱恻的劝阻,西子湖畔那迷人的风光都没有羁留住他。他整起简单的行装,只身到余姚,那是1954年的事,至今已有30年了。
当时的四明山未通公路。陈玉汉到余姚县城,过谭家岭,徒步登山,到了梁弄区公所,已是夕阳西下。听说到四明山上大岚茶园还有三十里路,而且要爬羊额岭,便在区公所借宿。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向大岚山走去。
一路上,白水冲大瀑布如银河倒泻,似白云堆雪。攀上陡峭的羊额岭,见四明山莽苍苍,连亘浙东六县,群峰在云雾缭绕中时隐时现,何等优越的种茶地理环境啊。陈玉汉心旷神怡,浑身来了劲。走到大岚乡政府,负责茶叶的陈祖庭去白鹿乡了。他又马不停蹄,翻过士德岭,到晚上六点多,在白鹿长岗村找到陈祖庭。从此,他和陈祖庭往返于大岚、白鹿之间的峰峦山岙,工作在茶农中间。1955年冬,陈玉汉在大岚乡四丰村,和当时乡团委书记褚彩定、村团支书鲁多花一起,带领四丰村男女青年七十多人,开发眠岗。
眠岗离四丰有五里多路,长着一大片茅草。冬天人们上去放火烧山,春夏去牧放牛羊,荒无人烟。陈玉汉和这伙男女青年在这块处女地上开荒种茶。山上飞沙走石,风像刀子般往衣领袖口里捅。他们在西北方向筑起了二米高的泥墙,以挡住西北风的侵袭。那时节,呵气成冰,姑娘的辫梢上结了亮晶晶的冰花。可是,大家的心是挺热的。中午,在山上打开冷饭包,吃着乌干菜、白米饭,到肚子里被融化得热乎乎的。吃得蛮香呢!一个寒冬,竟开垦出荒山100亩。
可是种茶却没有茶籽。大岚虽说是茶乡,千百年来单家独户种茶,从来没有一次种上100亩茶的。怎么办?陈玉汉用茶树枝条搞了个长条打圈扦插法,枝干打圈部分埋入地下,盖上土。冬去春来,想不到全活了,还长出枝叶来。大家十分高兴。可是夏天过去了,小茶树枯黄萎缩。陈玉汉发现是金龟甲虫在茶根啃食根的嫩梢。于是,他又致力于防治茶树害虫。
金龟甲虫还未根除,一场台风暴雨到了。陈玉汉和区农林站长沈银康从梁弄连夜上大岚抗台风,步行到10里路外的黄纸厂,风狂雨大,难以登上一千二百七十多个石阶的羊额岭。两人便在黄纸厂暂住。谁知狂风大作,倾盆大雨下了个通宵达旦,屋倒墙塌,两个人裹着湿漉漉的衣服盘坐在八仙桌下过夜。第二天风稍缓,他们攀上羊额岭,一路好多茶山被山洪冲毁。眠岗新开茶山同样遭此厄运。
“偌大的四明山,一定能把茶叶发展起来!”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陈玉汉依然充满着种茶的信念和希望。
四明山茶
陈玉汉相继在大岚的栗树坪、东潘建设茶场。他和茶农一起劳动,埋头苦干。方圆三十里的崇山峻岭中,哪里种茶,哪里就有陈玉汉的足迹。在梁弄的狮子山下、烈士陵园一带,大片茶园,景色宜人。在四明湖畔湖东公社建设茶园时,陈玉汉脚骨脱臼,依然坚持丈量、规划土地。两天后脚上疼痛红肿,湖东公社派拖拉机把他送回梁弄看病。1979年初春,陈玉汉在茭湖公社讲授技术课,又接到相邻的黄明公社电话,邀他第二天去黄明金岙茶场讲授春茶修剪、施肥技术。一早出发,大雪封山,山路茫茫,漫天皆白,他凭着记忆走那山路,经跺拄岗、石面盆、邵家,走了两个小时,快到邵家湾底,才发现走错了路。于是只好折回。走到勤丰茶厂,一位五十多岁的聋哑妇人认识他,比划着手势,劝他别走了。陈玉汉想着,来听他讲课的人已经冷丝丝地等着。想到五年前,从算坑翻山过千六谷田,去陈家岩,夜色昏沉,豹老头在山谷吼叫,他提着小刀子,走过来了。下大雪有什么了不起!陈玉汉执意要走,急得聋哑妇人也连忙穿鞋撑伞,为陈玉汉带路。走了一小时,到了黄明公社金岙,在场的八十多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他传授春茶修剪、施肥夺高产的技术,把大家的心都讲热啦!
四明山人勤奋种茶。如今,陈玉汉梦寐以求的万亩茶园,在梁弄已成为现实。1954年梁弄区只有二千多担茶叶,今年达到了1万4千担。山里茶多、茶好;人们爱茶、颂茶。有一首当地民歌叫《请茶歌》,最近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民歌。在碧绿茶园、在四明湖畔,经常可以听到女学生和采茶女优美的歌声:“请君喝杯四明茶,四明山茶细又香;当年茶农下茶籽,游击队员帮浇秧;茶树种在名山上,云里长,雾里长,喝杯革命故乡茶,走遍天下嘴还香……”那圆润甜美的歌声在山涧回荡。
“茶叶多了,好了,只要品种对路,不愁没销路。”陈玉汉说,“近两年印度茶叶减产,伦敦市场茶叶短缺,埃及取消了限制茶叶进口的禁令,国内外对茶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仙茗飘香
陈玉汉探索我国的茶叶科学,茶叶文化。他研读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我国唐代陆羽所写的《茶经》,又细查《余姚县志》、《四明山志》。他的许多茶叶笔记,记载着他与青山为伴,使传统名茶香飘万里的实践。有一次,尝遍名茶的外宾要品尝我国的瀑布茶。可是这名茶因年代久远而湮没,一时无从寻觅。人们查到英国出版的《茶叶全书》中辑录的《茶经》记载:“以越州(余姚古属越州即绍兴管辖)上,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才知道瀑布茶产在浙江余姚。原来陈玉汉生活的梁弄就是瀑布茶产地,在白水冲上头的道士山,白水冲旁早称瀑布泉岭。山中大茶树生于岩石缝中。当地流传的传说和古代《神异记》记载的相同: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羊,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允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引自1948年版《茶叶全书》第二章第十一页)瀑布茶在《茶经》上叙述详实,还有古人作赋:“若余姚之瀑布兮,尤《茶经》之所夸,嗟陆羽之不逢兮!宜鉴味之绝少。”
找到了瀑布茶的产地,却难以考证出名茶在历史上的造型。陈玉汉、陈祖庭、夏福铨等同行和茶农初制瀑布茶形若松针,又参照南京雨花茶雏型,脱胎于杭州西湖龙井,别号瀑布仙茗。
瀑布茶在清明前后开园采摘,一般干茶每斤5000个茶芽,而这一叶一展嫩芽,高达3万1千多个。陈玉汉建议采用要高温焖杀青叶方法。当时四个茶灶分头制作,大家心存疑虑,怕用高温火烫的红铁锅炒青,会出现低劣的红梗红叶,产生焦味。试验后,果然难避这些弊端,大家自然责怪起大老陈来!陈玉汉自己呢,凭40年代在茶叶专修班上学会制龙井茶的经验,制成的瀑布炒青不但没有红梗红叶,汤色绿莹明亮,而且其味鲜清甜香。大家重新照陈玉汉的办法制茶,在1980年浙江省名茶评比时,获得了好评。
瀑布茶至今未恢复到原有的历史地位。陈玉汉认为,茶叶的质地优良,鲜尝口味,主要取决于先天的自然条件。他崇拜古代被称为茶神的陆羽。陆羽在《茶经》上说,茶叶“上者生烂石,中者为砾壤,下者生黄土。”
去年,陈玉汉上道士山,向茶农买来二元一斤的好多鲜叶,自己动手炒青。他高温焖杀火候看得准;透散摊撒时,一手“咔嚓、咔嚓”地打着芭蕉扇,一手不停地翻动,使茶叶快速冷却。结果,这少量的名茶不仅汤色清,而且自然香气诱人。去年10月,宁波市(余姚现属宁波市辖)七县茶叶行家各自带着当地好茶来梁弄会师品茶。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经比较,这瀑布茶确实为人们所赞赏。看它苗条鲜细,色泽嫩绿,开水送泡以后,喝上一口,仿佛闻到空谷幽香;杯中芽叶成朵,自然舒展,如同见其日月精华;热饮时润喉,两腮胜清风;冷饮胜过冰冻雨露,鲜爽清香,回味无穷。
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宁绍平原东端,濒临东海。
宁波城处在余姚江和奉化江汇合为甬江的三江两岸,故简称“甬”。
宁波是浙江省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河姆渡文化”,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
宁波境内的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是丘陵,东北部、中部是宁绍冲积平原。
主要山脉有四明山、天台山。
山海之胜,江河之美,造就了宁波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和富饶丰足的物产环境。
一、“宁波”市名的由来
宁波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代。
据志书上载:“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后加邑为鄞。
” 赤堇山有两处,一在今鄞县天童、宝憧一带 ,一在奉化境内。
“鄞”的名称最早就是这样来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分封制,设郡县制,正式建立了鄞、鄮和句章三个县,归属会稽郡。
据说当时海外人民到宁波来集货贸易的很多,所以把附近的山叫鄮山 ,又设立鄮县。
鄮即“贸邑”两字的合写,意即贸易的地方。
汉朝时,这三个县的范围大致是:鄞县包括现在的市区、西南郊和奉化东南一带,县治在今奉化白杜;鄮县包括江东区以东,鄮山以北的地方,县治就在鄮山;句章包括江北到慈溪一带,县治在今江北区乍山乡城山渡附近。
自汉到南北朝,建置和范围没有大的变化。
到了隋代,把鄞、鄮两县都并入句章,县治设在小溪(今鄞县鄞江桥),唐武德年间又将句章改为鄞州,不久又改称鄮县。
直到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设立州治,因附近有四明山,就称为明州,把鄮县分成鄮、奉化、慈溪和翁山(今定海县)四县、归属明州。
州治开始在小溪,后来就迁到三江口。
元和年间,又在鄮县东面设一望海镇。
五代时,州县合治,鄮县也改称鄞县,望海镇改为望海县,后又改为定海县,又把象山也划归明州。
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又成立昌国县(即今定海县)。
这样,明州范围就大体上包括后来宁波的鄞、慈、镇、奉、象、定几个县。
唐、宋间的明州,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海口,《四明志》有“海外杂国,贾舶交至”的记载,1974年和义路出土的唐代精美瓷器,就是经由宁波港出口的外销瓷。
唐代在明州还设立了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
当时从明州登陆来朝贡和贸易的,包括日本、高丽和一些东南亚的国家。
到了宋代,明州和泉州、广州并称为全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又是全国建造海船的重要基地,能够建造可以容纳五、六百人的大吨位海船。
南宋理宗时,把明州改为庆元府,元代又改称庆元路。
朱元璋平定方国珍后,因“庆元”有庆贺元朝的意思,又改为明州府。
到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因明州的“明”字与明朝的国号相同,遂改为宁波府。
由于当时的镇海县还叫定海县,明州又紧靠镇海,取“海定则波宁”之意。
这就是今天“宁波”命名的由来。
二 、宁波文化与特产
(一)宁波帮的宁波人为一家人
闻名遐迩的“宁波帮”是宁波商人在开展商事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体称谓,是历史上著名的商帮。
勇创大业。
有一句话说,无宁不市。
这说明宁波人的创业精神。
创业,既要有宏大长远的目标,又要有坚忍不拔的实干。
如同创建一座大厦,目标便是构建大厦的总体设计,实干则是建造大厦的钢筋砂石。
宁波地处海滨,田少人稠,在长期外出经商者中,涌现出一大批实业家,他们根在宁波,创业在上海、天津、武汉以及香港、台湾,还有的徙向海外,诸如虞洽卿、吴锦堂、王宽诚、包玉刚、邵逸夫、应昌期等等。
从这些宁波商帮的人生经历中,都可以发现宁波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勇闯大业的精神风貌。
在上海的发展历史中,宁波人创造了50多项第一,比如第一家银行、第一家证券所等等,他们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报效桑梓。
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
凡是有宁波人在外地从事实业的地方,几乎都有宁波同乡会的组织,这些同乡会都有一个共同的宗旨,扶助乡亲,报效桑梓。
这种理念在宁波商帮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当他们离别故土,走南闯北,艰苦创业,取得成效之时,不忘报效国家,不忘为故乡父老乡亲造福。
以邵逸夫的乡情为例,可以从他珍藏的“三件宝”中得到证明:一块银元大小的泥土制品,周围镶嵌着一圈稻谷,正中是谷粒镶成的两个字“乡土”,反面是一个“寿”字;一把银制的古式钥匙,上面刻着四个字:“桑梓钥匙”;一块石头镇纸,上面有邵氏先人的手迹。
邵逸夫的人生格言更为明确:“我要为国家富强多做些事情。
”他捐赠了10多亿资金,用于祖国各地的科教事业。
大气开放,勇创大业,报效桑梓,这也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浙江精神在一个区域的具体展现。
作为宁波人,我真诚祝愿宁波精神在推动宁波的经济发展、提升宁波父老乡亲的文化素养等方面,显示出强大威力。
(二)“宁海舞狮”,宁波别样的舞蹈艺术
宁海素称“狮舞之乡”。
狮舞源于佛教,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
人们在敬神祭祖时,常通过狮舞的习俗寄托丰收、太平的美好愿望。
狮舞一般在正月或喜庆节日,由狮子班这一特定的组织进行活动。
每遇狮子班进村演出,都有专人报信,吹号、敲锣、打鼓、放鞭炮,热闹非凡,示意吉祥降临。
先在祠堂、庙宇表演给祖宗、诸神观赏,以显示坦荡、虔诚,然后再去广场,形成狮舞的 *** 。
“宁海狮舞”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既有表现山区狮子猛勇性格的武狮舞,也有表现沿海地区狮子温顺性格的文狮舞,而介于山海之交的地区则融两种风格为一体,成为文武狮舞。
(三)“中国开渔节”,渔文化的生动实践
宁波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开捕祭海的民俗。
当地 *** 和有识之士将渔民的自发仪式上升为一个海洋文化的盛大典礼,集文化、旅游、经贸活动于一体,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渔乡特色。
传统的祭海仪式表达了渔民出海平安的祝愿;“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人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而锣鼓齐鸣、千帆竞发的开渔盛况吸引了来自全国的数十万游客。
宁波的象山半岛拥有800公里的海岸线,象山县是全国渔业大县,捕捞业在当地海洋渔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唤起渔民对海洋资源日趋衰减的忧患意识,教育渔民自觉保护海洋资源,自1998年始,象山县委、县府首创中国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开渔节的活动内容,在改革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赋予体现当代渔民精神风貌和社会文化特色的积极成份。
以祭海、放海(放鱼苗和海)、开船等仪式表达 *** 和社会各界欢送渔民出海,祝愿他们出海平安,满载而归;引导广大渔民热爱海洋,保护和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开渔节以“开渔”为号召,请来四方客人,举行带有“海”字文化特色的文艺活动,利用开渔节这一文艺舞台,演奏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经贸洽谈、滨海旅游、学术交流等推动发展经济的交响曲
(四)宁波服装和国际服装节
宁波服装的特点:第一、宁波是中国近代服装的发源地,中国的第一件西服、第一件衬衫、第一件中山装都出自宁波裁缝之手。
第二、宁波是中国最大的服装产地之一,服装产量占全国总量的约12%。
第三、宁波是中国最重要的服装出口城市之一,每年全市服装自营出口可达近30亿美元。
第四、宁波市是拥有国家级服装品牌最多的城市,拥有雅戈尔、杉杉、罗蒙、太平鸟、唐狮、培罗成等一大批全国著名服装品牌。
第五、宁波拥有全国唯一的服装博物馆;6、宁波拥有全国一流的服装院校。
宁波市人民 *** 主办的宁波国际服装节是宁波市综合性大型文化经贸活动。
依托宁波这一中国最大的服装产业集聚基地,通过举办系列的服装文化、服装经贸和艺术交流等活动,扩大宁波对外影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促进了宁波国际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至今,宁波国际服装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之一,在全国各类服装节中唯一获得这一殊荣。
(五)“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宁波河姆渡文化遗址
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
位于宁波余姚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面积4万平方米。
1973年开始发掘。
有4个相继叠压的文化层,其中第三、四层是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距今约6000—7000年,出土文物内容非常丰富,有人工栽培水稻的大量遗物,有数以万计的,刻有较为精细的装饰花纹的陶器、骨器等。
其中人工栽培的水稻,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农作物。
河姆渡遗址大量文物的发现,证明早在6000—7000年以前,长江下游已经有了比较进步的原始文化。
(六)别具风味的“臭冬瓜”
“臭冬瓜”为宁波人最爱吃的家常小菜。
风味独特,奇香味美,健脾开味,老少皆宜。
“臭冬瓜”是用冬瓜切块,煮熟后凉透,再撒上细盐、麻油等调料。
吃法非常奇特,把煮熟的冬瓜块放“臭卤”中浸泡吃,世间少有。
(七)宁波汤圆
汤圆原名元宵,据考证宁波汤团始于宋元时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它用当地盛产的一级糯米磨成粉做成皮,以细腻纯净的绵白糖、黑芝麻和优质猪板油制成馅,具有香、甜、鲜、滑、糯的特点,咬开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鲜爽可口,令人称绝,因而享誉海内外。
宁波民间每逢正月初一早晨,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吃宁波汤团,以示欢乐、团圆、吉祥之意。
一些海外侨胞每逢佳节,总爱吃碗汤团以寄托思乡之情。
自1982年起,宁波汤团已成为浙江省向海外出口的第一个点心品种。
1997年入选为中华名点小吃。
(八)宁波溪口千层饼
在溪口制作千层饼始于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
它外形四方,内分27层,层次分明,金黄透绿,香酥松脆,甜中带咸,咸里带鲜,风味独特,食后令人口齿留香,百食不厌。
溪口千层饼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特产品奖,成为中外游客品尝和馈赠亲友的旅游食品,特别是背井离乡的海外游子,都喜欢托回乡的亲友带些回去,以慰思乡之念。
千层饼除畅销浙东一带外,还远销日本、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九)“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
宁波奉化芋艿头是宁波有名的传统土特产,以奉化前葛产的芋艿头最负盛名。
芋艿头富含淀粉、维生素C、钙、磷、铁等成分。
芋艿头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红烧、蒸煮、盐烤或咸菜汁烤着吃,也可以炖排骨吃,“排骨芋艿煲”已成为宁波餐桌上的一道名菜,吃起来别有风味。
三、宁波的历史名人
(一)“出世之才,遂兼五绝”的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宁波余姚人。
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少年时学于顾野王,十年精思不懈,文章文明于世。
初为隋炀帝近臣,入唐后,为弘文馆的学士,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
甚得唐太宗的敬重,死后赠礼部尚书,并绘像于凌烟阁,为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太宗曾诏曰:“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
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虞世南幼时从智永学书,得王氏家传,所以其书笔致圆融丰腴,外柔内刚,血脉畅通。
其作品在元代就已很稀少,今所见存从帖中之外,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汝南公主墓志》、《摹兰亭序》等。
《唐人摹兰亭序三种》其中之一传为虞世南的墨迹。
(二)“心学大师”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宁波余姚人,明代重要的思想家。
因筑室余姚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
他所创立的学说不仅名满一时,并且左右了思想界几达百年之久。
他发展了陆象先的主观唯心主义,成为理学史上的一大流派—心学,在中国思想史上起过重要作用。
他认为“万事万物不外于吾心”,“心明即是天理”,提出“致良知”说。
强调“知行合一”,要求把不善念头在内心活动过程中及时克服,但又从道德修养上强调不能只说不做,主张能行才是真知。
他的学说在明朝中期以后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称为“阳明学”。
起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三)“忠臣孤子”黄宗羲
黄宗羲,中国明末清初史学家,思想家。
宁波余姚人。
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为梨洲先生。
其父因东林党狱被阉党迫害而死。
崇祯帝即位,宗羲赴京为父鸣冤,被许为“忠臣孤子”。
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南下,弘光政权崩溃,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
他募乡民在余姚举兵抗清,时称“世忠营”。
鲁王政权授以监察御史 *** 方之职。
兵败返回故里,课徒授业,著述以终,至死不仕清廷。
黄宗羲为学领域极广,成就宏富,史学造诣尤深。
他身历明清更迭之际,认为“国可灭,史不可灭”。
他论史注重史法,强调征实可信。
所著《明儒学案》,搜罗极广,用力极勤,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学术思想史专著。
在哲学上,认为气为本,无气则无理,理为气之理,但又认为心即气,盈天地皆心也。
在政治上,他深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为天下之大害,不如无君,主张废除君主一家之法,建立万民的天下之法。
他还提出以学校为议政机构的设想。
他精于历法、地理、数学以及版本目录之学,并将其所得运用于治史实践、辨析史事真伪、订正史籍得失,多有卓见,影响及于整个清代。
他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50余种,近千卷。
著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史案》(迄今未见)、《明文海》、《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四)《明史》总修撰人万斯同
万斯同,字季野,号石园,宁波鄞州人。
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浙东学派”的重要成员。
年轻时受业于黄宗羲,博览诸史,并潜心攻读《明实录》等史籍,尤为熟悉明代掌故,曾撰《明史稿》一书。
清康熙皇帝下诏纂修《明史》,万斯同以布衣身份参加,虽不署衔,不受俸,但实际上他是《明史》的总修撰人。
在史学上成就巨大。
(五)“京剧大家”.周信芳
周信芳,名士楚,艺名麒麟童,慈溪人,著名京剧演员,工老生。
出生艺人家庭,七岁从陈长兴学戏,并以七龄童艺名开始在杭州演出。
五四运动前后,受新文化运动思想影响,曾演出《宋教仁》、《学拳打金刚》等新戏,抨击袁世凯等。
长期在上海演出,曾受谭鑫培、冯子和等影响;并与王鸿寿、汪笑侬、潘月樵等协作,编演、移植了许多剧目。
艺术上勇于革新改造,继承和发展了民族戏曲的现实主义表演方法,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典型人物,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广,世称“麟派”。
代表作有《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清风亭》等。
曾先后担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等职。
论著编为《周信芳戏剧散论》,常演剧目编为《周信芳演出剧本选集》,另出版有记录其舞台艺术的《周信芳舞台艺术》一书。
下面以朝代时间顺序列出单老的作品十个系列88部
一、先秦两汉三国两晋系列:
1.封神演义全140回
电视版180回
广播版125回
明代魔神小说,演述商末政治纷乱与武王伐商故事,“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的宿命观点,是《封神演
义》一书的支架,斩将封神,强调神权皇权是全书的主要内容,其瑰丽无比的奇诞气象和气势磅礴的神话韵味,几
千年来难有匹敌。
2.三国演义广播版86回
电视版125回
3.刘伶传奇
《刘伶传奇》该书由著名评书演播大师单田芳担纲。该评书以中国酒文化为线索,反映了晋代社会生活的历史
长卷。全80回电视版 100回讲史袍带类40, 77
4.《英雄走国》两晋公案侠义类
二、隋唐系列
5.隋唐演义(正续集) 全216回讲史袍带类
讲的是隋朝末年以程咬金、秦琼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占据瓦岗山反抗隋朝残暴统治,建立唐王朝的故事。书中人
物性格鲜明,秦琼的仁义长者、程咬金的幽默滑稽、徐懋功的足智多谋、罗成的下手狠毒、宇文化及的阴险狡诈
、杨林的报国愚忠等等武不刻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此书分:秦琼买马、劫皇杠、三斧定瓦岗、五困瓦岗寨
、大破长蛇阵、扬州拦圣驾、伐隋、大破铜旗阵、洛阳索玉玺、瓦岗内讧、群雄归唐等几个大单元。主要故事
有:秦琼当锏卖马;七杰闹花灯;南阳关伍云召反朝廷;贾家楼群雄结拜;程咬金三斧定瓦岗;隋军三打瓦岗山
;十八国大战四明山;瓦岗军南伐红霓关;李世民得玉玺;尉迟恭抢三关、夺八寨;李世民登基等。此书为单
田芳之看家书。隋唐演义116回是电视版回的剪接版,有剪接痕迹。同电台版相比没有“秦琼买马”,但尉迟恭
的故事十分完整。此书单老口误严重,很难说是精品
6.新隋唐演义 全150回 电台版,是单老的精品。结尾有些仓促,尉迟恭的故事只讲了5回左右。
隋王朝临末日时,以瓦岗寨为首的起义军,联络朝中被隋炀帝迫害的将领,推翻隋朝,建立唐王朝的故事。主要
内容有:秦琼当锏卖马;七杰闹花灯;南阳关伍云召反朝廷;贾家楼群雄结拜;程咬金三斧定瓦岗;隋军三打
瓦岗山;十八国大战四明山;瓦岗军南伐红霓关;李世民得玉玺;尉迟恭抢三关、夺八寨;李世民登基等故事
组成。
7.《瓦岗英雄》 单田芳 王樵 山西人民版 1985/09/ 讲史袍带类
隋末朝廷腐败,炀帝昏庸,奸相宇文化及父子把持朝政,他们残害忠虔,鱼肉目姓,致使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反隋
义军遂遏竿而起。以秦琼、徐懋功、程咬金等人为首的46位英雄好汉歃血结盟,决心共同除昏君,扶明主,改天换
日。他们在瓦岗山建立了反隋义军,招英雄纳贤士,多次与隋朝官兵浴血奋战,并联合各路反王聚兵四平山,欲在
炀帝杨广下杨州观花之际除杨灭隋,但未能如愿,反而兵败四平山。瓦岗英雄们并不气馁,他们请英才,用智慧,几
度大破隋将摆下的绝命阵,最终困死杨广,杀死奸相,成了灭隋大业。其后秦琼等人又助秦王李世民翦灭群雄,辅
佐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一统天下的大唐帝国。
8.《程咬金》60回讲史袍带类
9.《宫门挂玉带》20回有中原农民版讲史袍带类
10.《罗通扫北》讲史袍带类
11.大唐惊雷100回 讲史袍带类。
故事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继承皇位以后,为挫败哈密汗国赤壁保康王及隋残余势力的侵犯与骚扰,御驾率师西
征。在程咬金、徐茂公、尉迟恭、侯君集、罗成等众英雄的辅佐下,李世民等出生入死、历尽艰险,浴血奋战十
年,终于战败了顽敌,扫清了国家祸害,稳定了大唐江山,迎来了四海安宁,天下太平,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贞
观盛世。书中对众人物的刻划鲜明、生动,情节安排曲折、惊险,语言幽默、风趣,是单田芳先生几十部传统评书
中的一部精品。
12.《说唐后传》 春风文艺版 1986/07/讲史袍带类有《说唐后传》
讲述的是唐初贞观年间,五位隋末的反王联合突厥进犯大唐,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遭到重大挫折,先是“常
胜将军”罗成阵亡,就是人们常说的“淤泥河”,接着唐太宗被敌困在空城,福将程咬金单骑闯联营,回京师搬兵
求救,才引出罗通戴孝扫北的系列故事来。《说唐后传》是《大唐惊雷》、《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的合
并书
13.《风尘三侠》 80回公案侠义类
又名《侠侣情仇》单田芳 杨清风中原农民版 1988/04/,描写隋唐年间传奇人物,风尘三侠三元李靖,扎须客,
红拂女张出尘联合魏征,徐茂功对抗大隋的故事。
14.花木兰 70回讲史袍带类
从军记 90回讲史袍带类
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营中结识了豪爽的校尉金勇,结为兄弟。十年征战,木兰虽升为大将军,但二人
相濡以沫,情感笃深,誓同生死。一次夜袭敌营木兰不幸箭伤,养伤在民女韩梅家。数日后,曾受木兰救助的韩梅,
对花将军产生痴爱之情,求婚不允欲自别。情急中木兰只好吐露女儿身份。两个女人抱头大恸之时,恰被金勇撞
见。他怒斥木兰,要与她割袍断交。韩梅为木兰百般辩解,说出木兰原是女儿身。自此,金勇对木兰痴情如火,苦
受煎熬,木兰也是难抑依恋之情。决战前夜,金勇连敬三杯酒,发誓娶她。木兰许诺,“得胜班师之日,便是我们婚
庆之时”。然而在鏖战中,金勇为救木兰壮烈阵亡。班师回朝之日木兰凭吊古战场,祭奠金勇,痛不堪言。天子传
谕,命花将军晋京受封领赏。木兰书呈圣上“荣辱得失身外事,兴国安邦赤子情。”辞封还乡。
15.《薛家将》 全180回讲史袍带类
主要讲的是唐贞观年建“平辽王”薛仁贵被奸臣“程亲王”李道宗诬陷,唐太宗李世民不辨是非,要将其处斩,
幸亏"鲁国公"程咬金等人极力抗旨才保全薛仁贵性命以至真相大白,薛仁贵心灰意冷,诈死埋名。此时,突厥来犯
,程咬金不得已智请薛仁贵,令薛仁贵再次登台拜帅统领三军,与突厥作战。结果战事不利,唐军伤兵损将,被突厥
包围。程咬金用智突围,班请二路救兵。途中遇到薛仁贵之子薛丁山,薛丁山京师夺帅,帅军救父,遇到突厥女将
樊梨花,两人一见钟情,但是好事多磨,由于种种误会,两人三次成亲都未成功。才引出了学丁山三打樊梨花,程咬
金三请樊梨花,薛仁贵战死白虎岭,樊梨花大破白虎阵的精彩故事来。中国古代“四大家将”故事的头一部。《
薛家将》有表现第一代英雄的《薛仁贵征东》、描写第二代英雄的《薛丁山征西》、讲述第三代英雄的《薛刚
反唐》甚至还有又续反映第四代的传奇故事的书《薛雷扫北》,而每一部书无不内容繁多、人物冗杂。单田芳一
改原来的长篇大论,去了《薛丁山征西》的精华所在,《薛家将》语言简练幽默,故事流畅贯通,既不使人感到意
犹未尽,又不使人感到长篇累赘。尤其单田芳在这里塑造的大唐“福将”鲁国公程咬金的形象尤为生动,让人觉
得可爱、可乐、可敬。
16.《薛仁贵征西》讲史袍带类
唐贞观年间,平西王薛仁贵奉旨进京陪王伴驾,不想遭皇叔李道宗陷害,三赴法场,险丧性命,虽最终平冤昭雪,
但已心灰意冷,回家后诈死埋名,决心再不为官。时恰逢西凉六国进犯大唐,唐王李世民决心御驾亲征,平定西凉
。为求贤才,军师徐懋公用计骗出薛仁贵,使其担当了征西大元帅。征西路上凶险无数,困难重重,多员战将血洒
战阵,众多豪杰拼死疆场,薛家将三代尽忠烈,众英雄浴血破西凉,这才换得贞观盛世得以太平,大唐天子凯歌还朝
。单田芳等 中原农民版 1986/05/
17.《薛丁山征西》150回讲史袍带类
18.《薛刚反唐》320回讲史袍带类
19.《宏碧缘》60回公案侠义类电视版 120回(90回)
20.《乱世魔王》讲史袍带类
21.《深宫惊变》50回讲史袍带类,讲的是唐朝的故事,讲述的是安史之乱之后的故事。宫廷斗争及太平公主。
22.《安史之乱》40回讲史袍带类
23.《十三太保》五代讲史袍带类
三、三侠五义系列:
24.《包公案》150回公案侠义类黄河文艺版
25.五鼠闹东京 全40回 公案侠义类
讲述的是发生在开封府的故事,包青天、展昭、白玉堂等人大家都很熟悉,单老用评书艺术的形式将这段故事
讲的生动活泼,耐人寻味。
26.《大破冲霄楼》72回公案侠义类
27.三侠五义 全180回公案侠义类
宋仁宗年间,河南陈州旱情严重,包拯奉皇命到陈州放粮赈灾。陈州恶霸庞煜仗着自己是皇亲国舅,竟派人刺杀
包大人。南侠展昭、锦毛鼠白玉堂、老隐士晏子陀等人暗中保护、帮助包大人,使包大人得以刀铡国舅,除暴安
良。随后,包大人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宫冤案“狸猫换太子”之事,使仁宗与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团聚。
28.七杰小五义 80回公案侠义类
北宋仁宗31年8月15,皇宫大内失盗。仁宗皇帝赵振丢了冠、袍、带、履四件宝贝,仁宗大怒,责令开封府一百
天内破获此案,国宝还朝。南侠展昭、翻江鼠蒋平、白眉大侠徐良等人,以现场遗留下来的四朵白菊花为线索,一
路追查盗宝贼白菊花燕飞。 在寻宝禽贼的过程中,开封府徐良等人历尽艰辛,经过团城打擂力劈神拳太保王兴祖
,夜探朝天岭……等波折,以正义战胜邪恶义服七杰找回了四宝,严惩了盗宝贼。 这是单田芳的看家书,是继《三
侠五义》之后,《白眉大侠》之前的一部承上启下的传统评书。此书叙述的是白眉毛徐良等小五义出世,臭豆腐
冯渊以及大头细脖鬼房书安等人出世的惊天动地的精彩故事。 本书激烈精彩、人物性格诙谐,令人百听不厌。
鸿达版(88,全366MB) 以追捕白菊开书,擒获白菊结束。书黑龙江人民版 1987/04/七杰小五义 全68回 是七杰
小五义电视版(80回)的剪接版,内容一样,有剪接痕迹。七杰小五义电台版(80回)作为三侠五义的续集,
以粉碎襄阳王为主线,80%的内容与电视版相同。
29.白眉大侠 内蒙古人民版 1988/08/ 公案侠义类
《白眉大侠》是单田芳先生融合《三侠武艺》、《七杰小五义》的精华创作而成,是一部武侠小说,属于“短
打”书。故事结构紧凑、叩人心玄。在这部书里,你能够了解到中国武侠小说是怎么在评书艺术中得到诠释的。
宋朝仁宗皇帝执政期间,以徐良、蒋平、白芸瑞为首的三侠、七杰、小五义等众开封府校尉,在八王赵德芳、
包拯、颜查散等清官的支持下,为保国泰民安而不顾个人安危,抗强暴、战邪恶、捣匪巢、灭贼寇,在众多武林豪
杰的大力协助下,先后与勾结外匪、图谋反叛的阎王寨众贼、三教堂恶徒、三仙岛凶僧魔头展开了生死搏斗,其
间还不断遭受奸臣陷害,屡屡背腹受敌,身处险境。但众英雄义士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爱憎分明、有勇有谋,利
用高超的斗争艺术与惊人的武艺,最终消灭顽敌,为国为民立下不朽功勋。《白眉大侠》是单田芳的最得力的作
品之一,一部《白眉大侠》是的单田芳登上评书的大师级别。《白眉大侠》分上下两部,描写的是宋仁宗年间,西
夏勾结中原贼寇,妄图颠覆大宋。开封府包拯手下由许多英雄侠士,其中以小五义的老三“山西雁”徐良最为出
众。徐良是武林上的后起之秀,凭借掌中一把“金丝大环宝刀”和出神入化的“暗器”,艺压群芳、独步武林,行
侠仗义,除暴安良。由于天生的白眼眉,所以徐良被老百姓尊称为“白眉大侠”。在包拯、八王等忠臣的领导之
下,以徐良为首的开封府老少英雄乃至武林的正派同武林中的败类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武林以莲花门为首的下三
门的贼寇们,设下种种的全套和困难,发誓要一网打尽开封府和上三门。徐良等英雄凭借着超人的武艺和智慧度
过了一道道难关。终于除掉了国家的匪患,保全了老百姓的生活,但他们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30.《白眉大侠》之龙虎风云会 320回全,鸿达版公案侠义类
长篇侠义评书,评书《白眉大侠》的继续和补充,又可单独成章,且增加了些公案情节。此书包括包世荣断案,
白云瑞被诬陷,群雄大破通天观,龙虎风云会,三教争雄,苦计老君堂,打破冲霄岛,十老斗一仙,白春棍扫群魔岛,
活捉襄阳王,西征宁夏王,四海昌平等内容。讲的是继徐良之后,白云瑞出世,为开封府增加了实力。以太师庞吉
、福王赵勇、襄阳王赵钰为首的奸党,勾结武林各门派,对包公、徐良、白云瑞等人,软硬兼施,横加迫害,他们甚
至囚禁八王千岁及皇上赵桢,逼迫开封府众人就范。徐良、白云瑞在众剑侠的支持下,排除万难,历经风险,终于
化险为夷,挫败了奸人的阴谋,保住了北宋江山。
四、大宋三大家将系列
31.《杨家将》讲史袍带类
32.《呼家将》讲史袍带类 小段《呼延庆打擂》
33.《水浒全传》360回
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提及水泊梁山,一百单八
将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
长道路;及其后宋江等梁山泊好汉受朝廷招安,适逢金兵南侵,在朝廷主战派的支持下全体上阵。然而主和派投
降卖国,割地赔款,使梁山泊好汉倍受打击,血溅疆场,饮恨而亡。书中塑造了108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
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
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通过他们的语言,无不让人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34.《武松传》89回公案侠义类
35.水浒外传120回28公案侠义类
在这部评书中, 他除了《水浒传》中108将的故事,又加入了不少民间传说,如“武松大闹平夙岭”、“时迁火
烧少林寺”等,大大丰富了评书的表现内容。并不十分依据原著,而是把水浒传和传统武侠评书的风格结合起来,
而且后者的成分更重一些。
36.《洛阳豪客》公案侠义类
37.《说岳》讲史袍带类
38.《杨幺传》30回讲史袍带类
本书共40回,经电台需要剪辑成50回,又名《水莽英雄恨》
39.说岳后传全130回
40.铁伞怪侠 全160回公案侠义类
宋朝年间,奸相秦桧使奸计残害忠良之将岳飞,又派人追杀岳飞、高宠的后代,幸得武林高手拚死相救,岳霆、高
风才免遭灭顶之灾。几经辗转,岳霆跟随武当鼻祖张三丰、铁伞先生呼延三绝习武练功,高风也被剑圣疯僧收留
为徒。十几年过去,岳霆习得一身盖世武功,以铁伞怪侠第三代传人的身份闯荡江湖,寻机为父洗冤,清除宋朝奸
相。在木剑先生高风、夺命竹刀杨虹及武林众多英雄好汉鼎力协助下,岳霆保大宋将领收复了金国占领的大宋国
土,暗查到奸相秦桧叛国投敌的证据,铲除了武林中邪恶势力,最终使父亲岳飞的冤屈得以昭雪。单田芳 杨清风
海天版 1988/10/
五、《明英烈》系列
《明英烈》别名《英烈传》《朱元璋演义》,主要情节如下。
A、朱元璋出世 - 七兄弟结义
B、朱元璋起义 - 定南京(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
C、灭张士诚陈友谅
D、北伐灭元朝统一全国(炮打庆功楼)
E、朱元璋之死 - 燕王挂孝征南诛灭乱臣
刘兰芳《朱元璋演义》 : A - B
刘兰芳《洪武大帝》 : A - B
单田芳《明英烈》A版 : B
单田芳《明英烈》B版 : B - E
单田芳《大明英烈》A版 : C - D
单田芳《大明英烈》B版
111回版 : C - E
单田芳《大明英烈》C版
60(180)回版 D
单田芳《燕王扫北》 : E
单田芳《大明演义》 : B - E
相关还有洪武剑侠图、燕王剑侠
41.明英烈:162回是26-28分钟/回 32K的80年代版本 到炮打庆功楼 结束讲史袍带类此书曾在1982-5年,由
春风文艺出版社分四集出版,1987年再版时合为一书。
大明英烈(111回) +《明英烈》(115回版) 是23分钟/回=明英烈(162回版)
《明英烈》讲的是明朝开国的故事,从朱元璋赶赴武科场开讲以至讲到定都金陵,全书分武科场、战襄阳、
请徐达、十王兴隆会、常茂出世、破金陵等故事组成,《明英烈》是单田芳的看家书,当然写的精彩之极,从
这部书上你能够体会到单田芳在讲史书上的独有的特点:三分所七分平,辩证的看待历史(单先生不愧是历史
系毕业的)。 《明英烈》是一部评书小说,但其结构不必那些文人说编写的正史小说差那去,但有一点正史小
说是不能比的,那就是读者明明知道书中的历史是野史但还能津津的读下去。《明英烈》是一部长篇历史传统
评书,也叫《英烈传》或是《朱元璋演义》,是一部袍带讲史书。单田芳的《明英烈》是家传的,也是单田芳
的成名之作。与其他评书家所讲的不同的是单本掐去了两头,只讲的中间的精华部分,更显得书的紧凑。
明英烈与大明英烈的区别 听过单老旧版的大明英烈,第一回他就讲了:大明英烈是明英烈的续集,加个大字
以示区别。明英烈讲到攻克金陵,大明英烈则是直到逼死元顺帝,炮打庆功楼。
作为《明英烈》的续书《大明英烈》和《燕王扫北》自然写的也是精彩万分了。
42.《大明英烈传》黄河文艺版 180回
紧接《明英烈》讲述的是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同时起义的苏州王张士诚、南汉王陈友谅等反王
十分不服,于是联合讨明。朱元璋御驾亲征,平定反叛,不料几次中奸计,先被围困牛膛峪,后又失利九江口,九死
一生,困难重重,幸有胡大海、刘伯温等各路英豪忠心辅佐,才最终扫平反贼,统一了江南七省。然而,元军趁乱进
攻中原,朱元璋又率从英杰抵御外乱。此间各英雄好汉舍生忘死、亦胆忠心,为保大明浴血奋战,做出了一件件惊
心动魄、感人肺腑的侠义之事,终于战胜顽敌,保江山得稳固,使天下得太平。《明英烈》主要讲述的是朱元璋、
胡大海、常遇春、刘伯温等这些老一辈英雄开国的事迹的话,而《大明英烈》是侧重描写下辈:常茂、丁世英、
胡德纪、朱沐英、于皋、田再彪为保大明江山的战斗事迹。
43.大明演义312回《大明演义》是由《明英烈》(1-115)、《大明英烈》(116-226共111回)、《燕王扫北》
(227-312共86回)三部书剪接而成的。
44.洪武剑侠图100回 公案侠义类洪武剑侠图是一部经典武侠类评书,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明英烈的书外书
,讲的是明英烈十小常茂、丁世英、胡德纪、朱沐英、于皋、田再彪和书胆——丞相李善长之子李剑飞行侠仗
义,报效朝廷的侠义故事。
45.《燕王扫北》 111回讲史袍带类中原农民版 1987/04/本书系大明英烈续集。《燕王扫北》紧接《大明英烈
》讲述的是燕王朱棣“靖难”南伐,铲除“韩马奸党”夺取皇位的故事。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同
时起义的苏州王张士诚、南汉王陈友谅等反王十另不服,于是联合讨明。朱元璋御驾亲征,平定反叛,不料几次中
奸计,先被围困牛膛峪,后又失利九江口,九死一生,困难重重,幸有胡大海、刘伯温等各路莫豪忠心辅佐,才最终
扫平反贼,统一了江南七省。然而,元军趁乱进攻中原,朱元璋又率从英杰抵御外乱。此间,各英雄好汉舍生忘死
、亦胆忠心,为保大明浴血奋战,做出了一件件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侠义之事,终于战胜顽敌,保江山得稳固,使
天下得太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53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酋长王志东:互联网的那些事儿
下一篇: 欧小琳指点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