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心血管器官
心血管器官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液由心脏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再经静脉返回心脏,如此循环不止。医学上称作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而心脏像一个“动力泵”,房室瓣(二尖瓣、三尖瓣)和动脉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类似泵的阀门,它们在体循环和肺循环的作用下,可以顺血流而张开,逆血流而关闭,以保证心腔血液定向流动。如果心血管器官发生障碍,就会出现像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血液循环受阻的危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如儿茶素及其衍生物)等活性物质,可使血管保持弹性,消除动脉血管痉挛,使血管壁松弛,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舒张血管,使血压下降等功效。茶多酚可中和血管中容易引发心脏病及癌症的化学物质。因此有专家建议,每日饮用一、二杯绿茶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发病机率。与此同时,茶中咖啡碱与茶碱可兴奋心肌,扩张冠状动脉与末梢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国内医学专家陈祖煖在《饮茶喝咖啡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一文中引述欧洲学者有份调查显示,研究者对欧洲大陆37514名居民进行为时13年的回顾性调查,发现每日饮红茶2-3杯的人可减少冠心病死亡率50%。在欧洲大陆曾有对高血压病员或绝经后妇女作过饮茶与冠心病发病危险研究,认为增加饮茶可减少冠心病发病危险。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宗懋院士撰文介绍有研究者在荷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饮茶多的人群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可降低45%,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对降低血粘稠度的效果甚至优于西药阿司匹林。中国人民解放军临床营养中心夏雪君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验证,撰文《饮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说:茶叶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经常饮茶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定有益处。
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工程》茶色素推广中心叶友松在《茶色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作用机理的探讨》中,通过对茶色素临床药效TP的作用机制和实验研究实证得出结论:“由于TP具有药理作用广的优势,能起到作用于不同靶位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尤其是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居死亡原因之首的今天,TP有可能成为新世纪闪光的中药。”而浙江大学茶学系杨秀芳等人在《自由基对心血管的损伤及茶多酚的治疗保护作用》一文中强调:“临床试验表明:TP具有良好的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抗凝、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功能。”
中医药学家林乾良在《茶德与茶寿》一文中说:“从临床上已经证实:饮茶及服用茶的各种有效成分(从茶色素、茶多酚以至儿茶素等等),均可以有效防治当今人类的第一杀手,即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
红茶中含有被称之为类黄酮的硬化防止剂,每天饮用三、四杯红茶有改善动脉血管壁的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心脏的效果。茶叶中还有一种物质就是茶黄素(Theaflavin),是一类多酚羟基具茶饼骈酚酮结构的物质,这种物质是存在于红茶中的金黄色色素,占干茶重量的0.5-2.0%(取决于红茶加工方法),是茶叶的发酵物。茶黄素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除此之外,红茶还有预防血栓和血管炎症的作用[11]。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莫斯大学医学院研究表明,对罹患主动脉粥瘤硬化的人,每天喝一、二杯茶,得病机率可减少至69%。
由于茶叶中含茶多酚和维生素C,可预防咖啡碱的不良作用,所以喝咖啡过量会导致动脉硬化,而饮茶却能抑制动脉硬化。茶叶中的咖啡碱、茶碱可兴奋心肌,扩张冠状动脉与末梢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茶叶中的鞣质具有烟酸样活性,能保持毛细血管的张力,增加血管的弹性,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12]。
在欧洲曾有人对高血压病人或绝经后妇女做过饮茶与冠心病发病危险研究,认为增加饮茶可减少冠心病发病危险,这也证明了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德新社2001年7月30日报道,由美国卫生研究所和美国心脏学会资助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红茶中含有被称之为类黄酮的硬化防止剂,每天饮用四杯有改善动脉血管壁的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心脏的效果[13]。
作为人体抵御感染的“化学防线”干扰素,《美国科学院学报》曾报道了哈佛大学医学院布科夫斯基博士发现:喝茶能使人体血液免疫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原因是茶叶中的茶氨酸物质,茶氨酸在人体肝脏内分解为乙胺,而乙胺能调动名为“伽马-德耳塔T型细胞”的人体血液免疫细胞促进干扰素分泌,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人体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
茶皂素也具有溶血功能和抗炎功能,可作为乳化剂或分散剂。茶皂素属于五环三萜化合物的衍生物,是一类由皂苷元、配糖休和有机酸组成的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茶树的根、茎、叶及种子中都含有皂素,其中以根部及种子含量较高,生叶中含量较低[14]。另据有关研究表明,茶叶中维生素类与茶叶中含有软磷脂、胆碱、泛酸,也有防治血管粥样硬化的作用。
茶叶是打通人体经络最有效的食品?复旦研究:不同茶叶有对应归经如下:
人体共有12条经脉,如同大地上的十二条河流,流淌在人体的各个角落,其中,手和足各占据了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如同河流的深浅和宽窄各有不同。
这些不同的经脉,犹如人体的脉络,承载着生命的流动,然而,如何让这些隐匿于体内的经络显形,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费伦和力学系教授丁光宏联手一大批专家,共同展开了一项漫长而艰辛的研究。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后,2021年,研究团队终于首次公布了符合人体经络传统描述的系统性影像。
一突破性的成果,仿佛是一束明亮的曙光,照亮了中医药学的研究之路,回想起那段艰难的历程,团队成员们感慨万千。
2012年,他们在试验了几百种药食之后,发现归经对茶叶的感受最为强烈,茶叶的归经作用,就如同一位敏锐的侦探,能够精准地感知到身体的内在变化。
当人们喝下不同的茶后,身体会迅速产生发热或出汗的反应,这些都是茶叶归经的显著表现。
为了进一步证明归经的感受是客观、可重复的,研究团队进行了多次试验。在这些试验中,他们严格控制了各种条件,观察了茶叶对人体生理反应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茶叶的归经作用不仅真实存在,而且具有可观的效果。这一发现不仅为中医药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让我们对人体的经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研究人员邀请了24名具有敏锐体感的志愿者品尝了68种不同的茶叶,然后记录了他们喝茶后身体发热的部位。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发热的部位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不同茶叶对应着不同的经络,例如绿茶对应太阳经,红茶对应少阳经,黑茶对应厥阴经,青茶对应阳明经,白茶对应太阴经等。
比较特殊的是,黄茶的归经并不清晰,直到2017年,研究团队在贵州梵净山发现了一棵黄茶树,生产出来的黄茶对应的是少阴经。
此后,研究团队又收集了500多种茶,让志愿者品尝后观察其身体的红外影像,并于2018年组织了42名志愿者到太姥山上进行重复试验。
结果证明了茶叶与经络激发的对应关系,这一发现为中医理论和茶叶养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绿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中的天然物质。鲜叶中85%以上的茶多酚、咖啡碱得以保留,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鲜爽、收敛性强的特点。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其抗衰老、防癌、杀菌、消炎等方面的作用为其他茶类所不及,适合年轻人、电脑工作人员、吸烟饮酒的人饮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50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怎样的紫砂壶才是好壶
下一篇: 如何进入欣赏紫砂壶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