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伴读之首选。端茶一杯,目视书本,或沉思,或啜饮,茶香书香萦绕于心,犹如微风拂面而来,立即倦意全消。时间久了,自然便养成了这般习惯,凡是捧书来读之时,总会沏上一杯自己喜爱的茶,否则,便感觉少了许多滋味。我既偏爱读书,又嗜好饮茶。在我的心目中,读书与品茶一样,全然宛若与佳人私语,
你只能在慢慢地交流中品味到它的妙处,感受到它的精髓,并会自然而然地滋生出某种永难忘怀的依恋。
品茶,或在节假日的清晨,或在寒冷的冬夜,或在炎炎夏日的午时,或在夕阳西下的傍晚,或在争奇斗艳的花园,或在浓浓的绿荫下,或在典雅的居室,或在简陋的茅草屋,或在灯光迷离的茶楼……不管在何时何处,都要把杂念扫除干净,保持一份圣洁的心灵,不然别想品到生活的真味。还有,不管是独自把壶,还是与亲人朋友围坐,都不可浮躁和喧闹,不然悠悠茶香就会从指间悄无声息地溜走,以致留下很多空缺而抱憾不已。品茶时,可以有所思,也可以无所思,这都是因人而论,因景而定,不能有任何的勉强。因为勉强往往会使人失去自主能力,而变成毫无思想的工具。
品茶可以清心,读书可以明智。书卷在手,清茶在杯,暗香浮动,如江南的水莲荡起层层涟漪,一圈圈地弥漫……一切尘嚣悄然远遁,令人心境澄澈、物我两忘。一个人,读书读到如痴的程度,摒弃了尘俗之思,杜绝了物欲之念,惟有书与茶的清幽之味,这时,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心中的富有,进入一种无我的散淡之境,那些名利场上的事情,在这里显得是何等的琐屑渺小,早已不值得挂于心上。
有人感叹茶叶生命的短暂,才品过三五道就乏味,就成了颜色暗淡的茶渣。但是茶叶的那种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多么值得学习啊,宁肯把自己体内的香味毫不保留地释放给别人,也不愿苟且偷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你活了多长多长时间,而是你为世界,为别人创造了多少利益。
读书时,有茶香相伴,性情会趋于平和,心境会得以净化,生活也许就会因此而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从容。以平常之心从容地去面对生活,这不正是人生的一种至高至纯的境界么?
焚一炉香,冲一壶茶,在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里,香道与茶道的结合似乎只有一种方式。实际上,香道和茶道的结合可以是多维度、跨介质的融合。
茶气与香气的结合
香艺师点起一炉上好的沉香,茶艺师静心素手,一套完整的茶艺一气呵成,炉中升起的袅袅细香,与悬壶高冲激起的茶烟相结合。一时间,屋内盈溢着沉香与茶香,沁人心脾。 香气与茶汤的结合 香艺师采用隔火取香法,细细琢磨,缓缓燃香,切成小片的沉香盛在品香杯中,被埋在香灰中的精炭煨得幽香阵阵。品一口香后,在喉间充盈着香气时,直接品一口正山小种,细心体会香气与茶汤的交融。
品香炉的传递甚为讲究,由上一位闻香者用左手传至下一位的右手,下一位右手接过闻香三次后,再用左手传于再下一位的右手,这种古意盎然的仪式感,让众位茶友正襟危坐又心生向往。还有一个层次是香之水与茶汤的结合。以冲过沉香的水,来冲泡一款岩茶,之所以选岩茶,是因为它的香很纯净,特别能表现出融入香之水后的变化。”
“以冲沉香之水泡茶,选用茶叶为大红袍,色泽即有差异。沉香水泡的色泽稍重,嗅觉感受用沉香水冲泡的茶汤带有幽幽香气,但不易察觉。水中感觉明显,大红袍所特有的鲜爽香气被沉香水淡化,更细柔悠长,后味持久。”一位茶友在现场立刻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慢与静是品茶与香的共需 “慢与静,是品茶与品香的共需。而在品的过程中,每一转的分别又是非常细微的。当茶与香交融时,需要我们在身心安宁的状态细细品味才能有惊喜的发现。”为何香道与茶道密不可分?现场的茶艺专家与香艺专家为茶友们介绍了品香与品茶的相同之处。
品香与品茶,都有个鼻观的过程。鼻观,是对香味的直接把握,准确嗅出香的甜味、凉味、苦味、清香、奶味等,为感知香味打好基础。对香品,宋人即有“清、甘、温、烈、媚”五品之标准,而茶品也一样有各种不同的香型,如花香、果香、木质香、陈香等,品茶“香、清、甘、活”的标准也早已广为人知。
香品与茶品对“韵”也很有讲究。当香品的香气充盈时,会带至喉部,所以会有喉韵的感受,继而扩散在胸腔,行气在体内。优质的茶品,也讲究“韵”这个字,如观音韵、高山韵、岩韵等。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写有关于读书的散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写有关于读书的散文一 书不是万能的,在你把书读透后却能做到万能,因为: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立足之本,书是解决繁杂事务的良方,书如饥饿时的食粮,书如前进中的加油站,书如夜间指路的灯。在书中获得智慧,在书中积蓄力量。读书是追求文明的习惯,读书是提高素质的途径,读书是认识社会的桥梁。人生离不开书,人才需要知识,精英需要智慧。
读书是伴随人生的习惯,依赖于心境,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用,还有陶冶性情,提高素质的重要功能。读书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有人说,退休了读不读书无所谓了,可以把书放到一边了。其实不然,老年人仍然需要读书。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读书不分年龄,无所谓早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读书伴随人的一生。
春天来临,搬一把椅子坐在打开的窗前,或者干脆坐在绿草湖边,悠扬垂柳拂面,听着鸟语,嗅着花香,景色与心境相融,顿感神清气爽。沉静的心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情景与心灵达到共鸣,尽情的享受那份宁静恬淡。
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是健康生活的前提,在怡然自得中得到洗礼。享受读书是依赖于对知识的渴望,知识拨动心灵,在意境中陶冶性情,灵动在心头回荡。
读书时会有美妙情境环绕,乐观豁达,悦目以赏心,以养神。退休不是真的闲着,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久闲心烦,郁闷缠身。心情决定生活的质量,心情不好搅乱生活,搅乱思绪,搅乱所有的一切,搅得你不得安宁,陷入到无尽的愁闷和痛苦之中难以自拔。读书会驱赶忧愁,心情开朗,感受生活的乐趣,领略人生的真谛,感受人生美好,乐观而充实。
读书时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天空中翱翔,思绪得到伸张。憋闷就像是被锁上翅膀的小鸟,陷入百无聊赖的惆怅。要想解脱,抛弃烦恼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心情愉快时看书,不好也看书,高兴时看书,愁苦时还看书,读书成了你生活中的伴侣,慢慢的`就改变了你的心境。
读书的满足是欣赏,是有质量的生活,是高雅的享受。要进入书中,读出字缝中的隐意,与作者共鸣。心静读书,顺着文章的展开层层递进,让想象飞翔,一幅幅画卷,风展云舒,林涛海浪,亦入胸怀,在你的意识中汇集,领悟,洞悉,从中得到启迪,让思想升华。读书触动你的心灵,引发你的灵动,感受前所未感,领悟前所未悟,能触动你的灵魂,使你的审美观和思想境界来一次空前的飞跃,力求达到读书的最高境界。为了消遣而读书,消磨时间,驱赶烦躁或苦闷,有何不好。
朋友,请拾起你曾丢下的书,在这处处彰显和浮躁的环境中,静下心来面对,不要让外面的喧嚣迷惑了双眼,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以清醒的头脑,智慧的眼光唤回你的第二春,让你的人生更精彩。
写有关于读书的散文二 也不知从何时起,读书买书成了我一个癖好,且日渐不衰。尽管现在科技发达,社会进步,人们都在网上查资料,阅读文章,但是我每领了薄薄的薪水,还是迫不及待的直奔书店,非得花去一张老人头方可安心。然后就会抱着大大小小的书,直至东方欲晓。
记得我上初一时,去一位老师家里玩。一进门就被他们家两个书柜吸引住了,只见书架上摆满了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书籍。看得我眼花缭乱一下子掉进了书的海洋。我随手拿起一本翻阅起来。我被书中的人物深深吸引。我就像沙漠中的拾荒者终于见到有了绿洲。读着读着自己仿佛就成了书中的角色人物……直到夜幕降临我才依依不舍的离开老师家。临走时老师送给我一本《鲁迅全集》对我说:“你这么喜爱文学,这本书就送你了,当你完全读懂鲁迅的作品,你也就算成功了。”
这本《鲁迅全集》依旧在我的藏书中,已经被我翻阅了无数次,边页已经缺损了。《鲁迅全集》至今我还是没有完全读懂,但是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更加的热爱读书,曾经崇尚自由的我欢呼一切坦荡的真诚,鄙视一切自私的琐屑。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经历了无数次磕磕绊绊之后,才认识到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书,一本用之不尽得书。让我在生活中学会了摔跤也学会了奔跑
夜深人静,独坐书桌旁,沏上一杯舒城小兰花。我从书架抽出一本毕淑敏的散文,书页还未翻开,就已闻到一缕淡淡的书香暗涌,与淡淡的茶香相互交融,“茶清抵酒醇,书香胜花芳”书香与茶香让忙碌的身心一下子安静下来。一本好书就像是一味心灵鸡汤,耐人回味,发人深思。作者用诗一般的文字洞穿人的心理,字里行间既充盈着对理想未来的向往追求,又透露着女人淡然处世的平和与从容。毕淑敏在《寻找优秀女人》一文中写道“少年时像露水一样纯洁;青年时,像白桦一样蓬勃;中年时,像麦穗一样端庄;老年时,像河流的入海口,舒缓而又磅礴。”她用最朴实的语言阐述了关于幸福的人生理念,使我深深体会到了一个女人的心态对个人的健康、生活、家庭和事业是多么的重要;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清新剂,阅读中不知不觉就打开了你的心锁,引导你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你深深懂得作为现代女性应该以一种知足、感恩和豁达的健康心态,去积极面对生活。
“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不读书的女人,无论她怎样冰雪聪明,只有一世才情,可书中收藏着百代精华。”毕淑敏的散文就像品一杯好茶,品之有味,读之有情,有一种悠闲安祥、空净的感受。优美的文字,让读者在乐享阅读兴趣的同时,感悟人生智慧,慢慢修炼自己,轻轻走向完美。
要做一个完美的女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那就是多读书读好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有识之士,与好书相伴,提高修养,增长才干。“多读书养才气,慎言行养清气。”爱读书的女人最美丽,因为书香女人她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她可能貌不惊人,但她有一种内在的脱俗气质,她的优雅就是坐的端庄,行的洒脱。“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对于爱读书的女人来说,最合适不过了。
书之香,明静慧智,至善至美,读一本好书就好像拥有一位知己。在读书中可以找到你人生的目标,你会不断地成长,不断地积累知识来提升自身的修养。茶可醉人,书可醒人。书香女人充满了知性美,女人在书香里愈加显得清纯优雅,安然恬静。亲近书籍,与文明为伴;阅读经典,为人生奠基。有了好书,和大家一起享受字里行间透射出的思想光芒,会感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正如毕淑敏在书中所写的,“我们就像一个命运的绣女,只要心中存着完美图案,平心静气一针一线宁静地绣下去,便会日臻完美。”
写有关于读书的散文三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不仅是我,还有哥哥和三个妹妹,我们都是书虫,哥哥如今是个记者兼编辑,三个妹妹也各有所成。我们今天能过上比较优越幸福的日子,都得益于父母的教诲!更得益于父亲的书!
我曾经读过许多书,也背诵过许多优美的名言名句,如陶渊明的‘’不戚戚于贫贱,不及汲于富贵‘’,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苏轼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有许多忘了作者的,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我最喜欢的诗还是杜甫的《琵琶行》和《长恨歌》最喜欢的小说是三言两拍
读这些东西,常常能感受到无以言说的曼妙之内,常常惊叹,作者怎么能写的那么美,达到忘我的境地!这是不读书或者读书少的人所感受不到的幸福!
记得有一次,在读者文摘上读到一篇周国平的散文诗《邂逅》,我一下陶醉了,我真的是叹服了,躺在床上反复听作者的朗诵,真的是简直是人间仙乐,于是我当即决定背下来!十分钟时间,我熟练的背下来那首诗!那时我已经三十多岁,却有如此的闲情逸致!我自己都感到惊讶!也许这就是散文诗的魅力,思想上得到一种共鸣的艺术感染力吧!那种幸福是发自内心的愉悦!不喜欢读书的人是体验不到的!
感谢父母,我很荣幸生长在书香门第!读了许许多多别人家不曾有的藏书!感谢父母不仅给了我强健的体魄,还给了我一颗爱读书的丰盈的灵魂!我的活泼向上的性格,敏感细腻温柔的心,无不得益于我的优秀有卓越远见的父母!
喜欢春雨淅淅沥沥的下着, 宛若一曲沁润心脾的仙乐,虽然没有春阳的喧闹,却可以静下来聆听内心的声音。
小镇里薄雾如纱,坐在家里的花园里欣赏着雨中的春色,花园里已恕放的菊花、蟹爪兰、杜鹃花在春雨中也微微的低下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含苞欲放的月季、蔷薇正贪婪地吸吮着春雨的乳汁,等待春阳时惊艳地绽放。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国槐树上叽叽喳喳地跳跃着,啄食着国槐树上刚冒出来的新芽。
宁静中带有一丝淡淡地喧嚣,正是享受一书一世界的好时光,我翻开手边的书籍,淡淡的书香味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文字犹如彩虹之桥,让我与作者的心更贴近了。
文字是多么神奇,透过它,你能与书中作者跨空间相识,跨时空相知,相识相知于文中;透过它,千年 历史 尽收眼底;透过它,尝世间冷暖,品百味人生;透过它,能身临其境邀游于山水之间,感受山之屹,水之柔;透过它,传承千年智慧,福泽后代;透过它……真是美哉!妙哉!
能够这么酣畅淋漓的邀游于文字中,感受着书之香,犹如品一杯馨香的茶,是缘于相识了一群灵魂深处有香气的书友们。
写作的过程是思想碰撞的过程,有时是痛苦的,思路枯竭,在痛苦中挣扎,寻找曙光,出现曙光的那一刻却欢呼雀跃,如久旱逢甘露;有时是幸福的,沉静在自我世界里,或回忆着过去,或感悟着生活,或对未来的宝宝寄语;有时是悲伤的,追思着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潸然泪下。未经历其中过程,岂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虽然笔头还很青涩和稚嫩,也正在深一脚浅一脚地 探索 尝试,但漫步在文学这条路上,慢慢地脚步不再急促,在字里行间中触摸着心灵深处。
慢慢地观察世界角度变了,不但能领略大自然的辽阔之美,也能透过柳枝观大自然的局部之美;不但能赏千万朵花儿的争奇斗艳,也能嗅到一朵花儿独傲的芬芳。
慢慢地沉下了心,听见了山之语,水之声;感受到了风之柔,花之妖艳;嗅到了墨梅之清香。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48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