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读懂紫砂文化的商丘人——赵炎

小小茶农 2023-11-18 16:47:34

读懂紫砂文化的商丘人——赵炎

按语:我为商丘的一家紫砂馆题写了“古有宋荤清德堂,今有赵炎紫泥社,商丘本是紫砂文化弘扬地”这样几句话,挂在馆里,引起不少人的兴趣。这是我在北京一个紫砂文化研讨会上说的一句话,是说我们商丘文化源远流长,名人辈出,其中在弘扬紫砂文化方面,商丘人也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如清代文化名人宋荤就曾以“清德堂”为堂号,制作紫砂壶器和墨等文化产品,堪称清代着名紫砂壶艺术大家。其“清德堂”紫砂壶,现在已是紫砂收藏艺术拍卖界的宠珍,价值不菲。

近几年,商丘又出现了一位名叫赵炎的人物,和紫砂大师何道洪一起组织了“紫泥公社”,做出了很多紫砂壶精品,在市面上也很是抢手。赵炎在全国紫砂文化界也成了炙手可热的名人,甚至达到了中国紫砂界谈紫砂就不能不谈赵炎的地步。那赵炎又是何许人也? 赵炎者,夏邑县火店镇人也,今年三十有七,正值风华正茂、奋斗上进之时。

诸多头衔 勾画出一个紫砂界全才在商丘,可称赵炎为出去创业成功的农民工,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山东,可称他为山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青岛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淄博市占地千亩的文化产业园筹建处主任(法人代表),淄博市和青岛市宜景宜人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东北,又可称他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在紫砂文化发展地宜兴,可称他为紫砂大师们的得意门生,中国紫砂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荆溪陶”紫砂艺术馆馆长; 在北京,赵炎为北京紫砂艺术馆馆长,北京紫泥公社常务副社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雕塑与紫砂造型创意设计工作实习基地主任,文化部《中国文化遗产年鉴·紫砂卷》编委主任,文化部主办的《艺术市场》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及《鉴宝》刊物顾问。

全国重要主流媒体给他的头衔更多,如“紫砂艺术大家”、“弘扬紫砂文化的使者”、“紫砂文化史研究专家”、“紫砂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研究专家”、“紫砂艺术品定价体系研究专家”等等。

机缘巧合 开启学习紫砂艺术之路赵炎18岁出外打工,干过推销员,干过外贸生意,历经艰辛,也因为是“河南农民工”,受过不少误解,看过不少白眼。但他很有志气,立下决心,不但要当打工仔,还要当老板;不但干力气活,也要干文化活,要以实际证明河南人的诚实和智慧。

上世纪80年代初,紫砂壶的把玩与收藏被很多人追捧。那时的赵炎还是一位懵懂青年,没有人想到他的未来会与紫砂结缘。他经商有了资金基础后,开始从事书画事业,组织书画名家搞活动、搞展览、开画廊,当起了书画作品经纪人。由于赵炎的虚心、诚信,书画名家们也都很相信他、支持他,与书画名家关系搞得很好。有一次,赵炎去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家里,刚巧看上一把石瓢紫砂壶,赵炎被壶的质地细腻所吸引,没想到最后卢禹舜把这把紫砂壶转送给了他。从此,他就开始了对紫砂文化的研究。

刚开始,赵炎对紫砂壶一点儿都不了解,同很多收藏家一样,也买过假东西。经历多了,眼光也高了,他逐渐可以辨识哪些是真货,哪些是代工货,如何才能淘到一把真正的大师作品。 他认为要想收藏紫砂壶,一定要读懂紫砂壶,弄明白为什么一把小小的紫砂壶能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内涵,承载着五千年众多文化元素之精髓,彰显着质朴俊雅与海纳百川的精神。

赵炎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紫砂壶痴迷者,十几年来,他跑宜兴如家常便饭。即使是中国人最重视的春节,他也基本上都是在宜兴度过,在那里拜访大师和艺术家,在那里探寻紫砂艺术的奥妙,在那里学习制壶技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得到大师们的真传,赵炎的制壶技艺长进很快,其紫砂制品屡屡参加全国大展并获奖。他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门制作了一套“荆溪陶”品牌的紫砂壶,获选奥运会礼品,分别由国际奥委会赠送挪威、奥地利、韩国、加纳、南非等七个国家元首;同年他将自己制作的一套价值20多万元的紫砂壶捐给中华慈善总会,支持公益事业。2010年,其作品在中国第十二届紫砂艺术大展参展,获优秀奖。2011年,其紫砂作品《纳福》在天津举行的第四十七届全国旅游产品、工艺品博览会参展获金奖;其紫砂作品《达摩》在第十三届紫砂艺术大展参展获铜奖;其紫砂作品《老子问道》参展山东第三届工艺美术作品大展获金奖。

通过艰苦努力,赵炎不但从技艺上崭露头角,成为了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工艺美术师,而且他全身心地致力于中国传统紫砂文化的发掘、整理和学术研究也是硕果累累。

赵炎常说:“紫砂壶是集传统的陶文化、茶文化、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诸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赵炎从经商转向投资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步,就是从书画事业开始。近十年来,赵炎一方面心系书画事业,结缘知名书画家,为他们搞展览、组织大型写生活动等;另一方面就是积极让书画名家与紫砂艺术家结合,把紫砂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赵炎凭借他与紫砂艺术、书画艺术名家的深厚友谊和缘分,穿针引线,促成两个方面的合作,把紫砂壶艺术又推上新高度,使得紫砂陶具具有了融诗、书、画、雕塑、印章、篆刻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在材质之美、造型之美之外,又添加了构成之美和书画之美。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挑选了290把紫砂壶器,力邀10位画家,共同创作了29套迎奥运纪念壶。奥运期间,“丹青妙手绘紫砂”全国巡展活动相继走进北京、天津、哈尔滨、秦皇岛、宜兴、上海、广州、香港和台北,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书画名家与紫砂艺术家结合所创作的紫砂壶的文化艺术风采和魅力。2009年,赵炎又以倡导用高尚艺术促进健康生活为主题,主办了“荆溪陶苑品六家”紫砂壶展活动,再度组织中国画坛名家与紫砂大师携手一壶,以水墨丹青调紫泥五色,各求新我,共植奇葩,再次引发轰动效应。

赵炎深知紫砂艺术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紫砂大师和文化大家,他对文化艺术的执着追求和虚心求教,感动了一大批大师名家,他也成了很多大师名家的得意门生和朋友。身后有一支强大的大师名人资源,为他把紫砂事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2010年和2011年,赵炎在北京紫砂艺术馆分别举办第一届和第二届北京紫砂艺术节。每届艺术节都是历时一个月的时间。两届艺术节安排了近十二场大师艺术研讨会及高徒艺术作品展。当代国家级的紫砂工艺美术大师共18位,为支持赵炎而到艺术节搞艺术讲座和搞作品展览的大师有16位。

赵炎不仅与大师们友谊深厚,与年轻一代的紫砂艺术家也结缘甚深。他多次为年轻艺术家举行展览,2010年在北京举办了“阳羡新星耀京华”紫砂作品展,将宜兴30位崭露头角的实力派制壶新秀推向京城和全国。赵炎还在北京紫砂艺术馆专门设立“十二之星”艺术品专柜,对年轻新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和收藏再攀高峰 呼吁走校企联合之路2009年,赵炎在北京琉璃厂西街创办了北京紫砂艺术馆,这是一家民间资本筹建的民营紫砂博物馆,也是北京第一家紫砂艺术馆。北京紫砂艺术馆以“彰显文人情趣,保蕴雅士品味”为宗旨,致力于历代紫砂艺术品的搜集、研究、展示、交流工作。开馆至今,北京紫砂艺术馆不断举办各类紫砂艺术展,其中“紫砂七绝”系列活动尤为引人注目。“紫砂七绝”包括:大师风采、名家名作、大家之家、力量中坚、丹青妙手等七个板块。其中大师风采展示了包括新中国七大老艺人、多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经典之作。名家名作则主要展示了目前业内公认的“紫砂高手”潘持平、施小马、陈国良、吴群祥、葛陶中、江健翔的力作。赵炎说,他的目标是在两年内将16位国家级大师的作品“轮展一遍”,如今这个目标已经实现。

赵炎还发起成立了“紫泥公社”。按照赵炎的思维,宜兴紫砂生产可以百家齐放,而市场经营要有专业公司来做,北京紫砂艺术馆就是走向市场的作品展示馆,也是紫泥公社的窗口门户。 为了紫砂,赵炎孜孜以求。比如说,他发起举办的北京的紫砂艺术节还要坚持每年一次办下去;他正在筹备“新北京十六景”紫砂设计制作作品大奖赛;他还想出版新中国成立后的宜兴七位老艺人的紫砂艺术生平丛书;他还想以紫泥公社杯冠名,在宜兴组织制壶手工技艺大赛等等。

赵炎关于紫砂壶定价体系的研究成果,即把泥料、器型、工艺、大小及承载的文化等元素作为紫砂壶定价的参考标准正在被业界应用。特别是在器型的设计上,他一直呼吁走高校科研及雕塑造型专业设计人员与制壶艺术家相结合,也就是要走高校与企业合作之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艺术设计博士生导师郑宁先生慕名与赵炎会谈,共同探讨高校与企业联合、携手振兴紫砂艺术之策。 通过多次见面和会谈,郑先生打破惯例,竟按照艺术界“拜师收徒”的传统,欣然同意收赵炎为徒(也可称学生),而且非常隆重地举行了拜师收徒仪式。

北京紫砂艺术馆成为了清华大学陶瓷艺术设计系科研实习基地,并专门成立了名为“善本陶瓷艺术造型设计有限公司”,赵炎为公司董事长,郑宁为学术顾问。根据协议,公司拟每年推出30个紫砂造型创意设计,并申报专利保护,采取艺术专利授权的方式,将专利产品推向制壶艺术家和企业。高校科研设计与企业结合,这应当是赵炎推动紫砂艺术事业再攀高峰的一次大突破。

紫砂文化艺术,你们了解哪些?

紫砂陶艺术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把诗情画意由雕刻艺人直接刻画在紫砂陶土上,这种艺术表达形式最早见于明代清初,一些文人雅士吟诗作画、题诗记事于壶上,并有留言作为馈赠珍品,那时以陈曼生、子冶为最,她们推动了紫砂陶上陶刻艺术的发展,著有“字随壶传、壶随字贵”之说法。

紫砂艺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张志笛的紫砂作品具有诸多独特特点,主要表现在其作品古朴典雅、工艺精湛、构思细腻、线条顺畅、气韵生动,且独有现代气息。

在紫砂的“江湖”里,还没有可以形成气势浩荡的场面,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紫砂的发源地,宜兴市得天独厚的一个好地方。而壶中江湖老大的位置也是凭仗爱壶之人口口相传的。“默默,无言。悟透了天上人世。听鹤唳长空,看青山已老。江湖水,尽收进。一壶阳羡月,仁者无敌。”所以,君子不器,壶以载道;所以,壶出于神,智隐于壶。关于紫砂壶的点滴种种,或许我们只能深埋于心而无法溢于言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不一样的江南。但是,“烟雨江南烟雨梦,梦入江南望飞鸿。鸿飞万里托锦书,书言大道在壶中。”

明清两代,伴随着瓷器的昌盛,紫砂壶艺术也疾速发展起来。从万历到明末是紫砂发展的高峰,前后呈现“壶家三大”、“四名家”,到了清代,砂艺高手辈出。至康熙年间,开始有宜兴制造紫砂壶胎。

宜兴紫砂器的记载始见万历十五年许次纡的《茶疏》:“往时龚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

尚古绞泥

近日,“工匠精神”又一次刷爆我的微信朋友圈。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国民生活质量提升,对匠人精神的关注,标志人们对紫砂艺术作品中的文化含金量有了新的重视。

八面方尊

紫砂壶造型艺术也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一大批有文化修养的制壶新秀正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紫砂文化的介绍

紫砂工艺以其古朴、典雅,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几百年来蜚声海内外,被世人所推崇。宜兴紫砂工艺除了她的历史悠久、艺术上繁荣的茶文化历史之外,她的历代传世佳作更体现了紫砂工艺的光辉艺术特性。其造型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宜兴紫砂工艺的造型设计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因此,从造型艺术角度而论,紫砂工艺的地位当在一切陶瓷工艺之上。

民国时期,哪名金融家是紫砂文化复兴的关键人物之一,曾在上海倡建“中法工业区”?

虞顺恩,民国时期中国金融家、实业家、收藏家,民国年间中国紫砂文化复兴的关键人物之一[1]。

生平
浙江慈溪(今属宁波市镇海区)人,是上海财阀虞洽卿长子,母亲宰凤仙。早年在上海教会学校求学,曾赴欧洲数国游学。任职于三北轮埠公司 。1917年11月,与人合资创办“宁兴轮船公司”,购置3400吨位“宁兴”轮,又购入“升有”、“敏顺”、“惠顺”等现代新式轮船[2][3]。1924年,代理荷兰银行(荷兰语Nederlandsche Handel-Maatschappij, N.v.,今荷兰银行ABN AMRO的前身)在华经理,荷方经理H. Giel。在上海倡建“中法工业区”。热衷慈善,1935年1月15日,曾获颁“急公好义”牌匾得嘉奖。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45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