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一个成都茶客的闲话

茶百科 2023-11-18 09:45:50

一个成都茶客的闲话

如果我告诉你,如今在成都能喝到一元钱一杯的英国红茶,你相不相信?你当然不信,因为很多本地人也不信,但我告诉你,这样的馆在市内绝不止一家。最近十年,城市建设越来越“洋盘(成都土话,相当于国际化)”,豪华茶楼越来越多,但老式茶馆依然野火烧不尽,在河边的空地上,在公园里,在即将拆迁的老街老巷中。对成都人来说,这才是喝茶摆龙门阵的地方。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低窗下————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成都人深得闲之真味。清代大闲人陈继儒也说:春饮宜庭,夏饮宜郊。而成都这两个季节特别长,尤其是春天(杜甫的诗写过很多),细雨在夜间下了,白天风和日丽,正是喝茶、打望(寻找美女)的好时光。

所以,一直以来成都有三多:闲人多,茶馆多,厕所多。每条街都有自己的茶馆和老茶客,茶馆里散放着小方桌,椅子通常用四川斑竹和“硬头黄”制成,斟茶的伙计手提铜壶满堂穿花,茶客一来,左手拿盖碗茶三件套几付,右手提壶迎上,“当当当”先把茶船(也称茶托)撒在桌上,继而将茶盖放在茶船旁,然后将已放有茶叶的碗放进船内,与此同时右手上的水壶开始倾斜,壶嘴一落一起,开水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冲注茶碗,那水刚好斟满,不见桌上溢出一滴,如果茶倌今天高兴,会把壶提得齐头高,老远作一个“雪花盖顶”,然后小指一勾,来个“海底捞月”扣住碗口,全套动作两秒钟之内一气呵成。

百年来,最有代表性的这类庭院茶馆名为悦来茶馆,位于市中心的华兴街,这是旧社会袍哥吃讲茶的地方,也是文革时糙哥们提劲打靶的地方,八十年代这里是艺青、滚青、愤青们讲段子绕粉子(粉子指漂亮女人,意为泡妞)的地方,九十年代这里成了房产商嘴里的肥肉,终于拆掉。前年富丽堂皇地开张了,和西门上的顺兴茶馆一起,成为本地伪波波族、以及外地来蓉人士“领略”成都茶文化的地方。

当然,这两个地方的确能领略到昂贵的消费,但对茶客来说,喝茶绝对不是一种消费,它就是生活本身,它是事业,也是爱情;它是过去,也是未来。它可能是一个青年茶客每一次邂逅、恋爱、失恋的地方,也可能是一个中老年茶客的全部青春记忆。

不过,如今的青年一代很多已成为小资,不太爱坐茶馆了,但成都茶文化却多了一群新的拥趸和继承者,他们是一群金发碧眼的欧洲人,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他们开始混迹于四川大学旁培根路的小巷里。本来这个地方极为偏僻,最初为几个流浪诗人所盘踞,后来迎来了一些逃课的大学生,失落的艺青和操哥,以及被通缉的杀人犯、等待机遇的三陪小姐、踌躇满志的城市白领。

但去年这里拆了,准备修一座国际化的牙科医院。前不久,一个中文名叫夏尾竹的德国女孩来这里寻旧梦,在满目的残砖废瓦面前她流下了泪水。三年前的春天,我每天下午都能在培根路见到她的身影,她和别的老外一样,学会了像成都茶客那样自带茶叶,喝一元钱一杯的茶(这里的标价本来两元,但自带茶叶一元)。所以,在这些顽强存在着的茶馆里,我至今还能喝到最正宗的英国红茶和意大利红茶。

鹤鸣茶社品茶韵

? 鹤鸣茶社品茶韵

?2015.11.20

? ? ? ?到成都几年了,人民公园的鹤鸣茶园竟然还没去过,很是一件遗憾的事。得知近日公园里有小型菊展,顿萌必行之意。上周周日(11.15),大好晴天,一大早与妻子从茶店子乘地铁出发,到人民公园站下车,出地铁口即看见公园里绿树环绕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沿着林荫下溪水栈道曲折步行几分钟就到公园东大门。

? ? ? 成都人民公园位于成都市天府广场西侧约500米的祠堂街少城路,与春熙路遥相对应,占地约155亩,是繁华市区少见的规模较大的开放式风景公园。是一座集文化文物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你只要能来到成都的天府广场,往东走能到春熙路,往西就能到达人民公园。

? ? ? 人民公园里的主要观赏景点有金水溪、辛亥革命保路运动纪念广场、金鱼岛-永聚茶社、梅园、海棠园、兰草园、盆景园、东假山-西假山、人工湖、枕流茶园等,园内处处绿树蔽日、曲径通幽、流水幽韵、小桥回廊、一步一景、洞天叠换。但是最有人文名气的去处,还是公园里的鹤鸣茶社。

? ? ? 鹤鸣茶社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现如今成都市唯一保留最完整的地标性老茶馆,也是目前成都主城区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茶馆,据传是一位姓龚的大邑人创办的,“鹤鸣”二字取意于这位创办人的梦境,相传他有一次在公园内踏青后,回去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这一带紫光缠绕,池塘中白鹤嬉戏,引颈长鸣,遂萌生修建茶园之意,1923年,他租用当时少城公园的一块地皮,建了个亭式厅堂茶社,取名为“鹤鸣”(位于大邑鹤山镇的鹤鸣山,是道家的发源地和张道陵得道的仙境,也是鹤鸣茶的产地)。茶社是一栋二层的中式古典建筑,茶社内的墙壁上,现有图文并茂的浮雕,记载着茶社的历史变迁。在高档茶楼茶馆林立的今天,鹤鸣茶社是成都最具“川西民风古俗风味”的茶馆之一。来成都,若想真正体味成都的历史韵味,品味成都千年生活文化和茶文化,在你徜徉了宽窄巷、锦里之后,第三选项就应该是到人民公园里的鹤鸣茶社,随意地坐进竹椅里,安详地端起一杯盖碗茶。

? ? ? 走进人民公园东大门,不远便可见林木幽深处有一牌坊,上书“鹤鸣”两个大字,字体苍劲飘逸,牌坊前安放着一只硕大的铜茶壶和一个三件头茶碗,这便是“鹤鸣茶社”。这只大茶壶和三件套茶碗,深沉厚重的呈现了四川悠久的饮茶文化。饮盖碗茶一般有五道程序:净具、置茶、沏茶、闻香、品饮。盖碗的茶盖也有特殊的讲究:茶盖朝下靠茶船是招呼堂倌添水;茶盖上放个小东西如树叶、火柴、小石头等表示我只是暂时离开,莫收盖碗,这一般是老茶客的动作;茶盖朝外斜靠茶船——外地人求助时会这样放;茶盖立起放茶碗旁,老茶客要赊账,茶馆老板一般不会点破,会给客人留面子;茶盖朝上放进茶碗是通知茶馆老板,可以收茶碗了。倘若不懂这些规矩,乱放茶盖是会闹笑话的。不过,这些老规矩,现今恐怕只有老茶客还在遵守了。鹤鸣老茶馆过去堂倌的冲泡盖碗茶的动作,对茶客来说更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清雅的茶座中,堂倌边唱喏边流星般游走,右手握长嘴铜茶壶,左手卡住锡托垫和白瓷碗,倏忽左手一扬,一串茶垫脱手飞出,茶垫刚停稳,“咔咔咔”,碗入茶垫,扬起茶壶,蜻蜓点水,一圈茶碗,碗碗鲜水掺得冒尖,却无半点溅出碗外。茶社曾有一位掺茶奇人吴登方,将掺茶技艺推向了极致,他泡茶时,茶客屏息看着掺茶师拿碗、提壶、掺茶、吼堂,如观杂技,待茶入碗,忍不住惊呼称绝。成都茶文化的魅力,也就在掺茶师的一举一动中蔓延开来,渗入、根植进每一位茶客的心中。

? ? ? 鹤鸣之仙道之音虽早已闻听不见,但入得门枋内,还是立刻会觉得有几分仙风道气,高木参天、古檐挑斗,朝阳斜射、浓荫蔽日,茶客散落、茶香淡韵,鹤鸣茶社内有一对黑漆柱子,上面刻有这么一对烫金对联:“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颇有些禅意。高搭的凉棚下挂几方鸟笼,根雕的茶台四方配以竹木椅子,茶客落座后,长嘴儿青铜茶壶点上三点儿,喝茶的人一吹一闻、一拨一抿,嘬一小口儿沉入茶香……这些场景,在遍布成都大街小巷的茶馆中,到处都能见到,然而在鹤鸣这处绿树掩映、古阁旧枋、陈桌老椅的百年茶园里,每一个人的品茶动作看起来都那么温馨、那么富有历史和生活的韵味。遗憾的是,名满成都的鹤鸣茶社里的茶博士的散盏、喊茶、续水绝技功夫如今看不到了,叫一杯茶,便会给你一把水壶,续水由你自己。想领略传统的四川茶馆旧日文化风景,需另外掏钱,这种变迁颇使人觉得失落了几多鹤鸣的韵致,黯淡了几分鹤鸣茶韵的光彩,对光顾百年老茶馆的新老客人都是一种情感的不尊重。

? ? ? 关于鹤鸣茶社,还有一个重要的段子是,解放前,教员的工作不稳定,为了找工作,都会跑到鹤鸣茶社互通信息。渐渐地,鹤鸣茶社就成了教员找工作的“人才市场”。每年寒暑假,教员都聚集在鹤鸣茶社,想找一个好去处,应聘竞争非常激烈,无论胜败都不轻易退场。多年前上演的这一幕幕,被成都人戏称为“六腊战争”。

? ? ? 鹤鸣茶社的露天茶座毗邻人工湖,茶座是在一个连着亭子的长廊院坝中,四周都是树和爬满了紫藤的厅廊,老旧的竹椅,古色古香的亭子,静谧的湖水。在鸟语花香的树荫下喝茶,买上几份喜欢的小报,躺在明丽的斜阳下随便翻翻,实在惬意。倘若太阳高照,更是人声熙攘,打牌、掏耳朵,看书、打瞌睡,形形色色,各得其安,可以喝一晌午茶,可以对着湖面看书,也可以目光朦胧的独自发呆,图个清静、图个舒适、图个心灵安逸。

? ? ? 鹤鸣茶社是一个普通大众的茶馆,一碗茶便宜的十元,你就可以坐半天甚至一天,茶虽不是什么好茶,就是一小撮的绿茶再加一点菊花,在茶馆这叫花茶,跟我们在其他地方喝的“花茶”不一样。鹤鸣茶馆内并不唱戏讲评书,是比较清淡雅致的茶园,民国期间不少来到四川的文化名人都常在这里喝茶。四川千百年来农耕文明的流动性形成了宽容的特质,也成就了成都的城市精神。人民公园内的鹤鸣茶馆,包括上世纪二十年代建立的木制廊厅和传统的竹椅,完整地保持了传统韵味,让人感到亲切。

? ? ? 与鹤鸣茶社毗邻的“少城苑”,是以展出传统菊花、兰花及盆景为主的园中园,川西民居建筑风格设计和地方传统园林特色的格局,当代的风貌,诗化的意境。内原有荷花池,池中栽满荷花,还有一座石观音,手握净水瓶,瓶中喷出的水可达三米多高(已经改造变迁),池的南、北两岸,有两座石拱桥,游船可从池中穿行而过,荷池周围栽植着桃花、柳树、花石榴等植物,池边有石凳供游人休息。现荷花池位于少城苑双泉茶楼前,少城茶楼也是公园内的一处优美风景,观景品茗的幽雅茶社位于园中,休闲凉快,空气清新。

? ? ? 据说人民公园共有六个茶馆,各有茶客群体:“鹤鸣”茶社以教师为主;“枕流”以学生为主;“永聚”为介绍青年男女结识之场所,浑名“阴阳界”;“绿荫阁”以军政人员为主;“射德会”以体育国术为主;“浓荫”以棋客为主。以前来这里的大多数人也是地地道道的成都土著,现在越来越多来成都旅游的外地人也会来这里坐坐,感受一下成都的茶韵,时不时也能看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来这儿感受地道传统的成都生活。大家坐在露天,头顶参天的大树,面对绿幽幽的湖水,自在与悠闲并存,高雅与闲俗一体,或喝茶,或聊天,或看报纸。成都的那股悠闲生活传统和精神在这里散发传播。可别小觑这些不起眼的普通品茶者,但就从他们的茶香里,从他们品茶的神色和举止里,就蕴韵着现今已不多见的“民国范”的知识分子的纯真、德性、趣味、尊严,这是四川的茶文化和成都的茶馆熏陶出的一种率性人生。

? ? ? 茶韵,是品饮茶汤时所得到的特殊感受,是一种茶的品质、风格达到同类中的最高品位,是一种感觉,是一种象征,是一种境界。韵,声音均匀、和谐动听之意,通常是和气联系在一起的,称作“气韵”。茶汤除了色泽、香气、滋味外,还有气韵,称作“茶汤四相”。对“茶汤四相”的感受就称做茶韵。

? ? ? 善于品茶的人,都讲究品赏茶韵。如“铁观音”有香高而秀、蜜底兰香的“观音韵”,陆游称颂铁观音的独特韵味是“舌根常留甘尽日”。武夷“岩茶”有岩骨花香的“岩韵”;台湾“冻顶乌龙”有味浓甘润的“喉韵”;“凤凰单枞”有天然花香的“山韵”;“龙井茶”的香气清鲜而持久,有滋味甘美醇厚的“风韵”,清人陆次之说:“龙井茶,真者甘香不冽,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这个评语探幽入微,没有对龙井茶独特风韵的深刻体会,似得不出如此高论的。……还有黄山毛峰的“冷韵”,午子绿茶的“幽韵”,普洱的“陈韵”等。

? ? ? 品茶韵,需要在幽静的氛围里,慢慢品尝,仔细体味。如此才能进入诗人陆游所说的奇妙境界:“细襟灵爽,微吟耻颊香。”品味和鉴赏名茶的独特的韵味,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 ? ? 成都的茶韵,鹤鸣的茶蕴,是与上述茶韵都不同的。来成都六年了,我也一直在思索,成都的茶韵内涵到底是什么呢?

? ? ? 成都人喝茶,尤其爱喝茉莉花茶,其茶韵应该是花茶的韵蕴了。近现代,成都曾出现过著名的“三花茶”,“喝三花,冲壳子”成为当时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写照。近些年,成都厚重的茶文化无声的熏陶,加上故乡盛产茉莉花,天时地利作合之下,新津金花镇的徐金华老先生改良创制出的“碧潭飘雪”声名远播,当提领成都花茶韵之首。该茶细嫩茶芽因出云雾山,摄天地气,得个中三味;茉莉花人工手择,洁嫩如雪,自在清芬,得茉莉魂。冲泡后汤色澄碧,黄亮清澈,仿佛幽潭,朵朵白花漂浮其上如同天降瑞雪,乳花飘忽,浮悬水空,似碧潭飘雪,颇具观赏性和美感。轻呷细品,茶汤香气清悠品味高雅,有浓郁的茉莉花香气,有绿茶清香味。用盖碗泡饮,可看到就像碧潭上飘了一层雪,令人赏心悦目,既闻花香,又见花形,花与茶、文化与艺术生生不息、相得益彰,真乃凝天地山川之精华,聚巴蜀人文之精髓,将四川之茶文化、成都之茶韵提升了不止一个档级。

? ? ? 今天的成都,无论是城市建筑还是人们的消费习惯,都变得更加时尚、更加现代,富有情调的咖啡馆、各类创新口味的饮品店遍布成都街头,但川人却依然深深地钟情于那一口蕴含着无穷韵味的川茶川味,因为这茶里,有这座城市两千多年的记忆,有这方水土独特的乡愁与守望。一杯清茶,是成都的韵,更是成都的魂……在国人心目中,成都人在茶馆里饮茶,已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性、社会现象,而是一种富有意蕴的文化现象。

? ? ? 成都茶馆里袅袅水汽中,飘逸着一种热爱生命、珍惜生活的情愫。珍惜光阴、不虚度年华,争取做一些对社会家国有益之事,贡献自己的年轮岁月,固然可钦敬,但懂得尊重生命、懂得享受生命生活的短暂瞬时之美丽,同样是值得尊敬的。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的栖居在地球上。”把诗意含入口中,品味个中滋味,把诗意溶入身体,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诗篇,把诗意融入生活,我们诗意地栖居。成都人其实已经把一种哲学观念诗化为一种平凡平淡的生活了,这才是成都茶韵的深邃清明之处。

? ? ? 鹤鸣茶社氲氲茶香里,还浸润着适度认知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灵魂。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文学评论家王元化先生晚年有句很有名的话“这世界不再令人着迷”。他认为过去的世界充满了魅力,充满着意义,但现今的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再有意义,不再令人着迷了,王先生晚年为此非常痛苦。鲁迅先生曾给一个青年写信也说过“人生实在痛苦,诚哉斯言”。知识分子的这种痛苦都与他们的家国天下情怀、忧患意识有关,这既是纯真知识分子的意志、精神、人格之伟大之处,也是知识分子的悲哀之处。其实,往时空的宽处想一想,大多数人,对家人、对工作团队、对社会、对国家这个序列的生存意义是逐渐递减的,那不如后退一步,关起门来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怀泰然之心,不求上进,”迈进茶园品一杯惬意的茶;人也不可能都成为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不可能都成为救世主或英雄,再退一步想,英雄又如何?放在宇宙的时空里,再了不起的人物,还有多大意义和价值?所以,且享受这阳光绿荫花开鸟鸣的安逸人间吧!

? ? ? 所以,成都之茶韵,鹤鸣之茶韵,四川无数茶馆之茶韵,溶集为成都人的文化品格:能有所作为时,尽可以去“为人先”;人生不顺畅时,则“进退自如”,万不强求;怀“乐容天下”之心,修“浮沉自安”之德。这是真正的悟透生死、明白生命之意义,了彻生活之蕴涵的“茶韵”!成都之茶韵,品出的是一曲生命和生活之歌,品出的是一部通俗的人生经典。

? ? ? 外来之人,乍面对鹤鸣茶社里的泰然、安逸、巴适之茶客,可能颇不以为然,然而坐下来饮上三杯茶之后,可能会略有所思,进而倘能“悟道”,则会开始反省,对自己目前引为自豪的生命和生活感到自惭形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活一世,不能不来成都一次,来到成都,则不能不到鹤鸣茶社里品三杯茶。鹤鸣的茶韵,能让你清楚地认识生命,懂得生活,知晓人生的意义。这样的茶韵,不值得一品么?

? ? ? 朋友,无论多么忙,无论多么遥远,也要到成都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品一次茶。在明暗参差的树荫下,梵音悠悠的竹椅上,一杯香茗,氤氲的热气,淡淡馨香。闻香、啜饮、再三回味,直至心脾通透、神清气爽。偷得浮生半日闲,一杯清茶,一洗尘心。这样的生活品味,一生能有几回?

褒贬不一的锦里古街,喝茶场面胜过人民公园,变脸表演15元一位

如果选最能体现成都特色的一条街, 我选锦里古街。

成都别名锦城,锦便是蜀锦。三国时期的成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繁华富饶,蜀锦则是官府重要的财政收入,为诸葛亮北伐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此蜀国专门设立了锦官和锦官城,锦官负责保护蜀锦织造,锦官城是蜀锦的生产地与集散中心。据文献记载, 现在的锦里古街便是当时锦官城的所在地。

细算起来,这条古街已有1800年 历史 ,记录着成都的朝代变迁。如今的锦里依托着武侯祠,是外地游客感受老成都文化,领略三国底蕴的不二之选。

相比宽窄巷子,锦里古街更热闹一点,也更接地气,消费水平低一些,川剧、变脸,各种特色表演一个接一个。 虽说饱受外地人喜爱,可本地人却对它褒贬不一 ,说其过于商业化,东西不好吃, 美食 街成了网红一条街。

不过我却很喜欢它的味道,浓浓的三国元素贯穿始终,古色古香的巷子左右纵横,加上酒楼、酒吧、戏台、茶馆,以及琳琅满目的土特产, 像是一个披着 时尚 外衣的老土著,想融入时代,又不肯放弃固有的根基。

锦里古街的入口狭窄,一条小路承载着万人的流量,显得拥挤不堪。这是一条 历史 与现代相融的古街,头顶挂满红色喜庆的灯笼,脚底是泛着青光的石板路,两侧杂糅着川剧茶馆和网红 美食 。


古街应该是允许叫卖的,一路走去,各家店员喊着喝茶、看表演的声音不绝于耳。这条街几乎浓缩了成都生活的所有精华,变脸、茶楼、火锅、酒吧,比起春熙路的高大上,宽窄巷子的文艺精致,锦里充满了烟火气。

穿过戏台后,道路分为三条,古街热闹不减,往西有个露天茶馆,简单的桌椅排排而列,是成都人喝茶的胜地。我不知道这个茶馆的名字, 但看这个场面和气势,要胜过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

整个茶馆座无空席,里里外外挤满了人,每张桌子都是三四个人,成都人爱玩、爱热闹,这一点展露无遗。当天气温微凉,可似乎并不影响茶客的心情,他们或聊家常、或打扑克、或嗑瓜子,一派热火朝天。

茶馆旁立有刘关张三人的卡通塑像,兄弟三人注视着熙攘茶客,仿佛在给眼下的情形注脚,喝了这杯茶,我们都是兄弟,成都人的烟火气中,夹杂着并不猛烈的兄弟情义。

古街内有数目众多的川剧表演,演员们画好浓妆站在门口,似乎不避讳游客的目光。我看了下价格,15元一位,还可以免费喝茶,真的太便宜了,看来锦里古街的物价并没有想象中的高,若不是行程紧,我还真想看一会。


古街的巷弄充满汉风,青瓦灰墙错落有致,斗檐高高翘起,阁楼都是木质结构,如同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街中央有一口诸葛井 ,相传是诸葛亮下令开凿的,井口被铁丝封住,井底阴深深的,旁侧立有石碑,看样子应是真迹。

尽管本地人对锦里褒贬不一,我还是很喜欢它,偏爱它的烟火气,偏爱它的三国风,以及对所有游客一概接受的宽容。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不收门票

交通:乘坐57路、77路、82路公交,到武侯祠站下即可。

全国各大城市的免费景点都在这里哦,关注作者:林清鹿,即可收入囊中。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39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