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新茶是茶,旧茶是草。这种说法在不知不觉中透露了人们对于茶的“喜新厌旧”。新茶与陈茶是相比较而言的,所谓新茶是指用当年采摘的茶树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上一年或更早以前采制加工的茶叶即使保存良好,也统称为陈茶。
春茶,新茶中的佳品
当年的茶叶根据采摘炒制的时间又可以细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旬采制的为夏茶,7月以后采制的就算秋茶了。春茶成长期间一般没有病虫危害,不需要使用农药,茶叶不仅污染少,而且滋味鲜爽,香气浓郁,保健作用也更加明显;夏茶中花青素、咖啡碱和茶多酚的含量比较高,口感苦涩;而秋茶的滋味过薄,香气浅淡,叶色发黄。
因此,春茶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茶,通常所说的新茶也主要指春茶;为求鲜嫩,更为考究的新茶要在清明或雨水两个节气前采摘,这样的新茶叫做明前茶、雨前茶。
新茶的色香味浓,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新茶看起来色泽油亮、清新悦目,泡出的茶水清淡鲜透,口感爽洁,香气浓郁。更重要的是,新茶对于茶叶各种营养成分的保留程度是最高的,这是因为茶叶在存放过程中,营养物质会发生氧化。
陈茶,也能醇厚贴心
通常来讲,隔年的陈茶色泽枯黄、香气低沉、滋味平淡,泡出的茶水偏红偏浓,会让人觉得香陈味晦。但并非所有陈茶都一无是处,有的茶叶品种适当贮存一段时间,品质反而会得到提高,这些茶和酒一样,只要保存得当就会越藏越香。比如名茶西湖龙井和洞庭碧螺春,在生石灰缸中贮存一段时间后可以去除生涩的青草味,存后不仅叶片青翠润绿不改,泡出的茶水更是清澈晶莹、鲜醇可口。另外,不少陈年的红茶与黑茶,只要存放得当,反而变得香气馥郁、韵味深沉。
比起新茶,陈茶的贴心之处在于,氧化作用减少了茶叶中刺激性物质的含量。所以对于神经衰弱、胃肠功能较差、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以及老年人来说,常喝新茶容易引起心慌、胃痛、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陈茶反而更适合饮用。
一般来说,如果经常喝绿茶,就尽量选择当年的新茶;如果喝普洱等一类的红茶,陈茶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到茶市上去买茶叶,就要学会自己分辨茶叶属于新茶还是陈茶。其实区分的方法也很简单,按照以下步骤就能帮助你快速区分茶叶的类型。
红茶贮存时间长,茶叶中的茶多酚产生氧化缩合,会使色泽变得灰暗,而茶褐素的增多,也会使汤色变得混浊不清,同样会失去新红茶的鲜活感。
其次,可从香气上分辨新茶与陈茶 科学分析表明,构成茶叶香气的成分有300多种,主要是醇类、酯类、醛类等物质。它们在茶叶贮藏过程中,既能不断挥发,又会缓慢氧化。因此,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浓变淡。
第三,还可从茶叶的滋味去分辨新茶与陈茶 因为在贮藏过程中,茶叶中的酚类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等构成滋味的物质,有的分解挥发,有的缩合成不溶于水的物质,从而使可溶于茶汤中的有效滋味物质减少。因此,不管何种茶类,大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却显得淡而不爽。
新茶对女性作用要高于男性,当女性在月经期间情绪不好的时候喝玫瑰花茶可以调节情绪。新茶还能调节气血,能降低女性生理期间的不稳定情况,玫瑰花茶对美容养颜也起很大作用。
新茶、陈茶、饼茶、散茶,相对来说,陈茶和茶饼煮出来会更好喝,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陈茶当中的茶味物质得到了充分的转化,还有一方面是因为茶饼的制作工艺导致它能够被氧化的更完全,苦涩感更少。
在茶圈,有一个大家心知肚明的共识,就是新茶不适合煮茶,而且散茶也没有茶饼煮出来好喝。
事实上,煮茶最好是煮一些有年份的茶。因为在新茶当中含有很多茶味物质,它们没有转化,比如,茶氨酸,这种物质能够提供鲜爽、清甜口感。再比如多酚类物质,以茶多酚为主,咖啡碱,它能够提神,口感会稍微有点苦。陈年老茶保留了这些天然的物质,能够让茶中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转化,从而让口感达到最佳。假如把新茶放到茶壶中煮,通过高温持续加热,就很难体现出清香和鲜爽的口感,反而会有点苦涩。在放置陈了两年后,新茶才具备煮茶的资格,这时候煮茶的口感又不一样了。
其次,茶饼煮出来更好喝。因为散茶的制作保留了茶叶的天然外形,只要让它保持干燥就可以。饼茶的制作是蒸软、包揉、压制,最后定型。正是这两种不同的制作工艺,导致它们的口感也不一样。散茶口感更清香鲜爽,是中规中矩的,比较注重原汁原味,喝起来也是鲜爽可口,但是煮起来你就会觉得还是有点苦涩。而茶饼的风味会更偏醇厚,茶饼由于在压制定型的过程当中叶片被揉碎断开,导致茶饼的内在物质会转化的更快,因为他的表面更容易氧化,然后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被氧化的就更多,所以煮出来就不会苦涩。做一个简单的比方,就是我们平时在吃水果的时候,假如切开,它和空气接触的面积就更大,就更容易被氧化。这就是为什么陈年茶饼煮出来更好喝。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哟!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36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茶叶籽油溶剂浸提及精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