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大师汪寅仙的“花货”
每逢周末的江苏宜兴丁蜀镇,被许多紫砂“淘”客烘托得格外热闹。每家餐厅内,几乎都能听到买卖紫砂的切磋。“周末比平时更紧张。”不仅是艺人们的真实感受,连面包车司机也不得闲。
眼下,有多少人为艺术品“执迷”,为紫砂壶“疯狂”,又有多少人走进艺术的花园,捧一把紫砂,抖落它“布满黄金”的尘埃,闻闻“紫泥清韵”之味?
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是中国紫砂界声名赫赫的“七大老艺人”。而今他们都已成为天上的北斗星,与更早的紫砂前辈陈鸣远、陈曼生、时大彬,辉映紫砂的发展历史和后人作为。
老艺人们未必料到紫砂壶从香港、台湾、东南亚一路热回大陆,掀起追藏狂潮、价格破千万元,但值得他们欣慰的乃是昔日弟子,今已各成一家并将紫砂文化、技术、艺德传向后人。
徐汉棠、汪寅仙、周桂珍、徐秀棠、谭泉海、吕尧臣、顾绍培、鲍志强、李昌鸿,9位当今紫砂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大都住在丁蜀镇,与子女、学生乃至孙辈一起,打泥片、打泥条、塑泥壶。
2011年中秋节后,理财一周报记者来到汪寅仙、徐汉棠、顾绍培三位大师的家,试借与大师的漫谈,回溯几段“紫泥”记忆。
这一期的主角是吴云根、朱可心的女学生汪寅仙。
2011年9月17日上午,记者与汪寅仙大师相约于镇敬老院的巷口见面。一声呼唤,只见一位满头银色鬈发的婆婆,将双臂举过头顶,颠着脚招呼。活泼热忱的69岁长辈,不由让人欣喜。
走进汪寅仙的家,盆景、草坪,为静宅添几分生动。她的丈夫姚荣培先生和她的老母亲,笑盈盈地在屋内迎候。汪寅仙的泥凳,干净利落,只留下一小盆和到一半的紫泥。抿下一小口姚先生沏的茶,汪寅仙展开了思绪。
1943年出生的汪寅仙,是家里7个孩子的老大。在陶瓷合作社工作的父亲和制作日用陶瓷的母亲,以每月56元的收入,勉强养活孩子们。寅仙很就小开始当家。
“我每天要做好全家早餐才能上学,放学必须准时回家料理家务,如果耽误了,还要被妈妈骂。晚上,帮妈妈哄弟妹睡觉。那时候,读书很勉强。”
小学五年级时,一个农贸展览会在学校操场上举办。小寅仙被展示的紫砂壶吸引,“如果能做这行,倒不错。”一个念头闪过。
为减轻家庭负担,小学毕业前,寅仙四处打听紫砂厂招生计划。1956年,紫砂厂招生30名,寅仙通过考试,但年龄尚小不符合入厂资格,她便谎称自己已满14岁。老师看出这个贫苦家庭的小女孩执着于紫砂,虽识破她的小伎俩,却也不为难她。
进了紫砂厂,揣着9.6元饭菜票和2元零用钱的寅仙,很节俭也很满足,一头扎进学艺。
这壶的器型还比较漂亮。底款是方形篆字方章,从右向左看,应该是:朱可心。此人是著名的紫砂壶大师,其精品紫砂壶拍卖成交价格在百万以上的很多。如果这是真品,价值不菲。但是看照片难辨真伪。建议你找专家当面看实物鉴定。
朱可心:(1904~1986)出生于宜兴市丁蜀镇。原名开张,学名凯长,后改名"可心",寓意"虚心者,可师也","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之意。宜兴紫砂名艺人,花货巨匠,一代宗师,紫砂壶制作大师、著名陶瓷艺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14岁时拜汪生义为师,与吴根云结为师友。1931年受聘于江苏省立宜兴陶瓷职业学校窑业科技工,此间创作紫砂咖啡具。次年,精心制作云龙鼎和竹节鼎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并荣获“特级优奖”,1953年12月“全国民间艺人观摩大会”携作品云龙壶、圆松竹梅壶参展。1954年受命组建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为宜兴紫砂工艺厂创始人之一,19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先后授艺带徒数十人,名艺人有李芹仙、汪寅仙、李碧芳、潘春芳、许成权、范洪泉、谢曼伦、曹婉芬、王小龙、高丽君、倪顺生等,1957年参加全国民间艺人代表大会,1959年他费时4个多月精心仿制南京博物院珍藏圣思创作旺盛期,设计制作了如意壶、云玉壶、高峰咖啡具,迎宾酒具、万寿壶、碗梅壶,可心梨式壶等,许多式样成为紫砂工艺陶畅销产品;同年年他以合作社代表的身份参加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世界陶瓷展览。其作品松鼠葡萄壶、松竹梅三友壶被选入“中国工艺美术巡回展”出国展出,并获一等奖。1964年他精心仿制陈鸣远包袱壶,达到紫砂技艺炉火纯青的地步。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江苏陶瓷协会理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35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绿茶的种类绿茶有哪些种类?
下一篇: 蒋燕:蒋氏紫砂的唯一女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