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古语有云:饮茶乃健身、养心之道。据相关科学研究表明茶不但有食用的作用,还有药用。饮茶之人很注重茶叶的泡制过程,茶具的选择也是别有将就,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几款罕见且尤为独特的饮茶妙具。
选择好的茶具不但能泡制出味道极佳的茶水,还能促进饮茶者的身心愉悦,从而达到辅助安心养神的效果。下面这几款茶具虽算不上空间绝后,但也算得上是少有的独特之品,不管外形还是实用性都非常出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品茶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茶优秀作文1 以茶待客,历来是有数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中国的最普及、最具平民性的日常生活礼仪。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叙友情、重俭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尚礼节和纯洁美德。
我虽然不怎么喜欢喝茶,但是我觉得茶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记得有一次,我如约去参加一位同学的生日派对,派对上的饮料都不怎么好喝,于是我只好点了一杯茶水。这是我第一次喝茶,也不知道好不好喝。茶水端上来了,我怀着好奇心端起茶杯,想尝尝茶的滋味。
我先抿了一小口,觉得有点苦;又抿了一口,一阵阵怪味袭上心头;我再抿了一口,我已经受不了茶水的苦味了,我恨不得马上把茶水倒掉。
我把茶杯递给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同学,让他也尝尝茶水的苦味。可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一边喝,一边还笑嘻嘻地说:"真好喝,真好喝……"我惊讶地问他:"难道你不觉得这杯茶水很苦吗?"他说:"虽然我觉得苦,但这茶水里还蕴藏一丝暗暗的甜味须要你去细细品尝,慢慢体会。"我连忙接过茶水,想亲身体验一下茶水里的甜味。我鼓起勇气,抿了一口,真神奇!苦滋滋的茶水里竟然真的隐藏着一丝淡淡的甜味。我再喝了一小口,从中寻找着那一丝淡淡地香甜……啊!味道好极了!
从此以后,我也喜欢上了品茶。通过这次品茶,我还懂得了"苦尽甘来"的道理了呢!这次品茶"品"出来的道理还真不小啊!
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那五彩缤纷的茶俗,始终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情趣,在人们眼前闪烁,在人们的身边传播。
品茶优秀作文2 吃完晚饭,爸爸提议:“我们来泡点西湖龙井茶吧!”爸爸这个提议得到了我们一大家的赞赏。
我们开始分工合作,外婆负责烧水,妈妈开始清洁茶具,我呢,迫不及待地跑到柜子前,打开柜门,拿出茶叶罐,旋开茶叶盖,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拿出一小撮,开始仔细观赏起来。它长长的,扁扁平平的,邹巴巴的,像一个老太太的脸,颜色是嫩绿色的,与春天小草的颜色差不多。
这时,外婆已经准备好了烧开的水。我急忙地把茶叶放到桌上,妈妈也早已在桌上放好了茶具。我在每个人的茶杯里都放了一小撮的茶叶,它们静静地躺在杯底,好像一个个茶叶小精灵还沉浸在那甜美的梦乡。爸爸把开水倒入杯中,茶叶精灵们一下子就在杯子里上下翻滚,好像一个个美丽的小女孩跳着曼妙的舞姿。
过了几分钟后,杯子里的水被茶叶染绿了。茶叶有的沉在水底,像玩累的鱼儿在池底休息;有的浮在中央,像一条条小鱼在水中玩耍;还有的浮在水面,好像活泼可爱的鱼儿在上面透气。看着放在桌上的龙井茶,像一件艺术品,美不胜收。时而飘来一阵阵清香,使我更加陶醉。我不禁像饿狼扑食般扑了上去,就在那千钧一发间,爸爸那双大手拉住了我,说:“慢点,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茶水很烫,先闻一闻,再好好品尝。记得茶是用来品的,不是拿来牛饮的哦!”我耐下性子,安静地等待了一会,终于可以“一品为快”了。啊!苦涩大军首先率领而来,继而甘甜大军也来了,还带有一丝丝清香沁人心脾。
品茶时,先有苦涩,但是细细品尝后会有一丝甘甜。人生也是如此,只有自己辛苦付出,才能收获到胜利的喜悦。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品茶优秀作文3 这是一杯茶,一杯清淡的茶。
如果你闲来无事,就泡上一杯茶,坐在窗台边,细细地品尝。在这喧闹的世界里,泡上一杯茶是再好不过的。抛开昨日的忧伤,抛开今日的烦恼,去细细品尝这杯茶。端着小巧玲珑的茶杯,看着这翠绿色的茶,真让你口中生津。看看这翠绿无比的茶,这颜色仿佛只用绿色渲染一样。再闻闻茶的气味,一阵清香扑鼻而来。仿佛你置身在茶园里,尽情享受着茶的清香。最后再抿上一小口,你将回味无比。
茶刚入口中,苦涩在嘴里化开。而在你回味的同时,甜味又舌尖上冒了出来。这应该就是‘先苦后甘’吧。品上一杯茶,就像回忆人生。‘先苦后甘’的‘苦’就是制作茶叶的人,辛辛苦苦、任劳任怨的工作着,而且‘甘’就是采茶姑娘的笑容,每一都是阳光灿烂。是啊,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你起,有时候你落,这是人生。有时候你高兴,有时候你伤心,这也是人生。人生就像个太阳,有时候你升起,有时候你落下。“竹雨松风琴,茶烟梧月书声。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这些都是诗人们赞美茶的诗句啊。半杯淡茶品过往,一曲清音远是非。太阳把阳光洒在我身上,不知不觉在窗台品茶一下午了,我慢慢的才回过神来。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品。又看见制作茶叶的人们辛苦劳动着。又听见采茶姑娘们嬉戏的笑声。
这是一杯茶,一杯清淡的茶。
品茶优秀作文4 天气渐渐转凉,不知不觉中踏入了秋的季节,风变得凄冷无情,不断拍打着人们的脸庞,落叶经过岁月的沧桑,轻轻一吹,缓缓落下,旋转着飘入大地的怀抱。
夜深了,月儿静卧在黑黑的薄纱上,散发出的银光寻找着小洞口,将光洒在平静的大地上,繁星点缀着夜空,连起来似岁月长河,缓缓地流动着。
我挑着灯,坐在布满岁月伤痕的木椅上,与数学题斗智斗勇,夜深人静,我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两脚早已冻得冰凉,僵硬的我早已没了刚开始的那种要浴血奋战的样子。
不知是出于疲乏,还是怎的,心就像猫抓似的,做计算题已感到厌烦,不想再算下去。可出于无奈,又不得不继续写下去,这个时候真恨不得将世界上所有计算题通通抹去,让它永世不得超生。
此时,老爸拿了一杯茶走了过来,放在桌上说:“多喝点,暖暖身体,提提神。”我不耐烦敷衍了一句,爸爸看一眼我做的.作业,目光又转向我,便知道什么原因,摸了摸我的头说道:“今天的茶不错,好好品品吧”。说完便扭头走了,老爸临走前那句话还是被我那小耳朵听到了。
我一脸迷惑,茶有什么好喝的呢?只好目不转睛地盯着茶看。
过了一会儿,只见水上面飘着许多绿色的茶叶,又缓缓的沉了下去。我恍然大悟,开始深吸一口气,再呼出气,气沉丹田。浮躁的心慢慢平静下来,品了一口茶,明白了老爸的用意后,开始继续奋斗。
其实,人生中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像茶一样,不浮躁,不着急,让内心始终心如止水。
品茶优秀作文5 灯光柔和的茶室内,眼前香烟缭绕,若有似无,沏上一壶好茶,透澈如珀,清香四溢。轻啜一口茶,试问何味道?
第一步,烧水,温杯。将沸水灌烫杯具,其目的除洗净凡尘外乃使茶香倍盛。正如人生进步还需驱除杂念,自省自悟。
第二步,投茶,泡茶。滚滚开水冲下,看茶叶在杯中沉浮,犹如舞动的生命。默默吸收着沸水。茶叶如墨,将清水层层晕染,染成昼夜交接之时,最后一抹暗黄。缓缓舒展开来的同时,亦在壶中寸寸下沉。最终,没入杯底。这段过程需四分钟左右。好茶经得起开水的久久烫泡,正真有品质的人同样也要经得起尘世的纷纷扰扰,眼明心清,秉持初心。
第三步,奉茶,公道。将泡好的茶水,通过虑网倒入公道杯中,均匀的分给每位茶客,将最后一份留给自己,以示公平,公正,无私。此乃为人处世之道也。
第四步,品茶,苦涩。又细分为一看;二闻;三品茶。茶色明亮如珀,茶香清新不腻却又浓郁久久不散,茶味入嘴先是涩口,后又是苦,待口中茶水咽下,温度略降,会品出其鲜和醇厚,再久些,口中温度渐凉,又生出回甘,此种滋味,正可谓“先苦后甜”。单只一口,就能品出数种滋味,真是趣味无穷,妙哉,妙哉!人的一生,曲折往复,犹如这杯中茶叶,无声舒展,淡然收尾,沉静,清苦,那味蕾上的涩涩余香与甘甜,是生命的滋味,亦是茶的本味。
时光流转,云水千年。茶早已成为生活中的习惯,修行者必不可少的知音。只是,有多少人,可以将汹涌不安的岁月,喝到静水无波;有多少人,可以将浑浊纷纭的世像,喝到纯净明朗;又有多少人,可以将充斥着妄念的内心,喝到清如明镜。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品茶优秀作文6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拿起一包茶叶,等待水壶里跳跃着沸腾后的开水,轻轻地倒在茶壶里,与茶叶交融在一次,那一滚滚的烟气向上升起时,夹杂着茶香随风消失在空气中,香味随之布满整个屋子,让我迫不及待想喝下去。
浸泡着茶叶一段时间后,我轻轻地提起茶壶,略略向前倾,茶水顺着壶嘴流到那只能容下两口茶的茶杯,细细一看,水里边还有漂浮的茶叶不停在游动,似乎是想望望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绚丽。
我用两个手指捏住茶杯,先是在嘴边触碰了一下,然后慢慢的倒入嘴里,甘甜带苦涩。但过一会儿便是满嘴的清香,没有那般苦味。那种喜悦之情一下子涌上心头,每一次泡茶,都会有这样奇妙的感受!
我喜欢这种感觉,喜欢这种味道,那口茶入口的一霎那,仿佛听到泉水的涌动,跳跃在心头的那一份感情,犹如将自己心爱的人抱在怀中一样地兴奋。
生活如品茶,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总结教训,知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的梅花扑鼻香。”的道理。在品茶中,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感受:由苦涩到甘甜、由甘甜到奇妙,每一次感受都犹如一次次生活的经历。
做人也是如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生活艰辛的磨难中懂得收获成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十三亿人口中每天只有十三人可以幸运得奖,我们没有必要去争做十三亿分之一的幸运儿,命运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看待你如何去对待。只要我们勇敢地向命运挑战,经过一番艰辛磨练的人才能在生活中创造奇迹!
茶香飘四方,泡杯茶,静下心来,想想生活…………
品茶优秀作文7 茶,很多人都会觉得是沸水加茶叶,过了一会儿就是茶了,但茶,不是表面的样子。
午饭过后,外公端了一杯茶,倒入一些热水,微微晃着脑袋,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我心生好奇,拿了一个玻璃杯,从小柜子里拿出一小包绿杨春剪开,倒入了杯子。
“哦?这是何方神圣?”我倒这包茶不久,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茶叶。这片茶叶如同一棵古树,枝干盘曲,坚韧遒劲,形与黄山迎客松不相上下。我又发现了一片茶叶,这片茶叶看样子大有来头,如“天然盆景”一样优美,形如几根细茶枝盘盘曲曲,形状十分独特。
喝茶,要有好茶水才行。我有一手绝活,用水壶倒水连成一线,成一线天后注入茶杯。我端起茶壶,将一丝细水注入玻璃杯。原本安安静静的茶叶随之沸腾起来,一阵茶香随之向我扑来。
我端起玻璃杯,用相同的手法将茶水注入我的口中。刹时间,苦涩占领了我的胃口,我感到一阵刺激,挣扎着要把它给吐了,可这时候,苦涩的味道渐渐变淡,我心中一阵激灵。变淡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苦涩即将走到尽头。果然,一阵难以察觉的甘甜被我给探索出了,我那时觉得自己脚下一片空,没有任何东西,抬头一望,四周的墙壁空空如也,只有一片望不到边的茶田,四周有几位采茶女,哼着当地小曲,熟练地将茶叶摘下放进身旁的筐子里,有些采茶女好像已经完工,背着筐子准备回家,我想走上前去,可“咕嘟”一声,我睁开双眼,哪有什么茶田,还是我的家啊!
怎么样,茶,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吧!
上海有很多适合围炉煮茶,体验慢生活的好去处,这里推荐几个: 1. 老街。老街在上海保存较为完好的老城区,里面有许多老旧的石库门建筑和老店铺。可以去茶马古道老街,找到一家茶楼,在老街的特色石库门建筑里喝一壶老上海茶,感受老上海的慢生活感觉。
2. 桂林路。桂林路是一条比较老旧的街道,两边种满老树,环境很是清幽。这里有许多设计感很强的咖啡馆和茶室,可以在室内的老沙发或露天的庭院里悠闲地喝茶聊天,时间会流逝的特别慢。
3. 中国茶史博物馆。这是一座以中国茶史为主题的博物馆,但是里面也有很贴心地开辟了可以品茶的空间。在古朴的茶室内可以体验各种中国传统茶如乌龙茶、普洱茶,感受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4. 广元西路。广元西路上保留了上世纪30年代的建筑和胡同,环境很有在地感觉。街上有许多特色茶室和手作工艺品店,可以悠然地在街角的茶室喝茶,看老街景和手工艺人的作品,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
5. 新天地。虽然新天地看上去比较现代,但里面也有一些传统茶室和古玩店。新天地的茶室更注重茶具的选配,可以边选购一些古玩茶具,边在茶室体验传统茶道,感受中西文化的融合。
所以,在上海体验慢生活,关键是找富有老上海味道和茶文化氛围的地方。老街、桂林路、广元西路等浓缩了老上海的怀旧气息;中国茶史博物馆和新天地则在传统茶文化中融入了设计感,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这些地方泡一壶茶,就可以静静体会上海生活的魅力了。
《虢国夫人春游图》创意图 @视觉中国
《古人的生活世界》
《明代 社会 日常生活》
《清代 社会 日常生活》
《古代中国闲情琐记》
《大观茶论》
草长莺飞,正是春游踏青赏花时。相对现代人的踏青赏花拍照发朋友圈来说,古人的春游“戏”更多:不仅有现代人也常举行的放风筝、植树、踢球等项目,还有围地赏花等风雅活动,更有恋爱大型见面会、学术交流论坛、驴友自助游、女子足球会……除此之外,古人生活还有哪些“诗意”的日常呢?
了解古人的生活,其精神世界有怎样的气象,方才可以推陈出新,找到当下的方式,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既有内涵又有趣味,同时具有无限延展的空间。
先秦两晋时期:
春游浪漫抒怀
先秦是一个浪漫奔放的年代。人们春游的主要目的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谈情说爱。为了方便青年男女的感情交流,官方制定了固定节日——“上巳节”,农历的三月初三。
《诗经》记录了许多当时春游的情景。比如《国风·郑风》里的《出其东门》,起首便是“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溱洧》里说“士与女,殷其盈矣”。在这种情意绵绵春游气氛里,年轻男女在郊游的过程里两情相悦,中意的就互赠芍药一定终身,“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既风雅又浪漫。
当然,先秦的春游,也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孔子和弟子也喜欢春游,“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沐浴在春风里,何等舒心畅怀,自由自在!
和孔子与弟子简单地郊外一游相比,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显然有了更高的追求:
蓝天如洗,
青山妩媚,在潺潺清流里放置酒杯,大家高谈阔论,这就是著名的“曲水流觞”。发起人王羲之向谢安、孙绰等亲朋好友发出邀请,在春天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他的兰亭里来一场曲水流觞的雅集。王羲之乘着酒兴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
山水派诗人谢灵运则是资深驴友。据《南史·谢灵运传》载,他有一套春游登山的行头:头戴曲柄笠,脚蹬木屐,这种“木屐”就被称为“谢公屐”, “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前后都有齿钉,登山非常科学。
唐宋时期:
春游盛行 内容多元
盛世唐朝,春游的情形就大为不同了。《唐诗纪事》记载,每年春天,皇帝都会带着后妃、朝臣游梨园,到渭水边游览祭祀,很快形成了全民性“春游热”。杜甫都忍不住发了一首《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在当时的京城长安,有种专供女士的春游模式:女士们联袂郊游踏青,路遇好花,就在花前“铺席藉草,围坐一圈”,说说笑笑,还解下身上的红裙递相垂挂。妇女除了围坐赏花外,骑马郊游也开始盛行,《虢国夫人春游图》描绘的正是这一场景。
到了宋朝,春游不再像唐朝那样是个举国狂欢的节日,但也专门设有“踏青节”。人们外出踏青更多地选择清明节,“寒食祭先扫松,清明踏青郊行”(周密《武林旧事》),清明节踏青已成为春游主题。不少名画都记录了当时的情景,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当时北宋都城汴京的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郊游的情景。
虽然扫墓祭祀成为主题,但宋代以来春游内容开始多元,春游更为动态。明代在春游时开始了全民健身运动,各类 体育 项目日益增多。其中,女子蹴鞠让人眼前一亮,明初女子踢球能手叫彭云秀。陈继儒《太平清话》说:明初彭云秀“以女流清芬,挟是技游江海,叩之,谓有解一十有六,詹同文赠之以滚弄行”,说彭云秀会16种踢法,全身触球永不坠地。
除了踢球外,荡秋千、放风筝也成为明清人们春游最喜欢的项目。清代诗人高鼎《村居》诗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就是生动的描绘。
古人喝茶很讲究
除了春游内容丰富外,古人还有很多日常的爱好,比如,爱喝茶。很多人认为,茶的颜色漂亮又霸气,就是好茶。但是在宋人那里, “色味皆重”是一个不好的评语。按宋徽宗著的《大观茶论》里谈到的好茶标准是:“甘香重滑。”这个重,不是重口味之重,而是讲结构、内质、茶的力道,这不仅体现了宋人的口味,更体现了宋人的审美。
品茶这方面古人是要言不烦,尤其是《茶录》与《大观茶论》,都能直指问题核心。宋徽宗的品鉴理念,更是大大超越时代。再比如,调饮茶,现在各种茶饮料比比皆是,但都是借鉴咖啡的方式。而古人在很多领域做了很有益的 探索 ,比如黄庭坚《煎茶赋》,同样做调饮,但从 养生 到口感、到趣味都兼顾到了,比现在的调饮高妙许多。
《大观茶论》,通过宋代八部极具影响力的茶书经典——《茗荈录》《茶录》《东溪试茶录》《品茶要录》《大观茶论》《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茶具图赞》,结合当下品茶生活,从饮茶文化、制茶工艺、茶人趣事、茶器审美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了解古人生活日常,还可以看这些书——
《古人的生活世界》
古代也有反季蔬果和温室种植吗?古人怎么看待自己的肚子和身材?近视了怎么办?古人怎么养宠物?如何度过酷暑?如何午睡?……王宏超所著的《古人的生活世界》涉及到古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举凡衣、食、住、行、玩、用,全方位的呈现,让 历史 变得活色生香起来。该书从古人的饮食、逸兴、姿态、 娱乐 、游逸、身份、时间、空间八个章节,呈现古人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多侧重于休闲生活的部分,以体现古人闲雅的生活趣味。
《古人日常生活与 社会 风俗》
史学大家冯尔康的读史札记。本书以古人 社会 生活为范围,内容包括古人衣饰的规制与风尚,古人的婚姻家庭生活以及生育、死亡、丧葬、迁徙和 社会 救济, 社会 结构中人们的群体生活,古人的文化 娱乐 等。
《古代中国闲情琐记》
历史 学者伊永文以文化随笔的方式来介绍古代中国 社会 的各个层面,以 游戏 闲情为经,以新奇自然为纬,用学术通俗化的口吻,娓娓讲述从皇宫帝苑到市井闾巷的悠悠往事,逼真地再现了传统中国人的生活百态。
《宋代市民日常生活》
历史 学者伊永文以文化随笔的方式来介绍宋代市民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了 游戏 、 体育 运动、技艺、防火技术、吃的艺术、婚育习俗、休闲生活等方面,逼真地再现了宋代市民日常生活百态。
《明代 社会 日常生活》
历史 学者伊永文以明代小说、戏曲等市民文学资料为基本史料,经过详细、认真地选择,并与正史记载相互参证,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较为详实地勾画出了明代 社会 日常生活的基本情况。
《清代 社会 日常生活》
史学大家冯尔康在本书中杂谈清朝时期人们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这些现象,涉及清朝制度、政策、观念、生产方式、 社会 经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人等,生活中表现出的 历史 人物的个性、命运以及 社会 生活对 历史 演变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35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揭秘:正宗金骏眉成本逾五千
下一篇: 品茶时如何使用茶叶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