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林洪荣:做最好的九曲山茶

小小茶农 2023-11-17 19:43:40

林洪荣:做最好的九曲山茶

在武夷山众多的企业老总队伍里,武夷山青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洪荣,简直是一个谜;在武夷山声名鹊起的大红袍家族里,青龙食品公司创立的九曲山牌大红袍,可谓星光闪耀。

林洪荣做,仅仅六年时间,却做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做出了一个全新的事业。青龙食品光环连连:国家标准化大红袍示范基地、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国家QS质量认证,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福建省着名商标,“九曲山”大红袍获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林洪荣,莆田市秀屿区人,半百之年,乡音不改,走南闯北,历经沧桑。在他三十年拼搏、奋斗、创业、发展的历程上,清晰地留下“三最”的人生轨迹:20岁到30岁,盖最牢固的房子;30岁到40岁,建最优质的水利工程;40岁到50岁,做最好喝的九曲山茶。

近日,笔者来到武夷山青龙食品有限公司,在宽畅明亮、茶香四溢、文韵浓厚的办公室里,林洪荣背靠古朴典雅的红木沙发,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侃侃而谈。

“缘聚武夷,茶和天下。我与武夷山真是天生有缘,对大红袍更是情有独钟。过去,我就向往武夷山,崇拜大红袍。2006年,我出差经过武夷山,车子一进入武夷山地界,看到沟沟壑壑整整齐齐的茶园,闻到工厂商店飘散而来的茶香,心里涌起一阵又一阵的激动。出差一结束,我就直接赶到武夷山,经过简单的考察了解,毅然决定到武夷山做茶。”

林洪荣买茶山,种茶树,茶园面积达到2500亩。其中,武夷山四大名枞之一的白鸡冠,就有50亩之多。无论是茶园总量,还是白鸡冠数量,在武夷山的茶企当中,都是名列前茅。茶厂面积达到17亩,标准化厂房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现代化的制茶机械一应俱全。

他立下雄心壮志,做品牌茶叶、品质茶叶、品位茶叶、品格茶叶。“会说话的九曲山茶”应运而生,“四情茶话”横空出世。爱情茶话,送给情人,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亲情情话,送给亲人,使亲人之情酽酽醇厚;友情茶话,送给友人,为朋友送去一片真心;恩情茶话,送给恩人,向有恩之人表达感恩之意。此茶一出,业界喝彩,社会好评。

林洪荣秉持生态绿色理念,种茶,多用农家肥少用化肥,确保了茶叶质量;制茶,聘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技艺传承人,严格按照大红袍生产流程和工艺标准,制作出普通茶、上好茶、精选茶、极品茶等不同档次的茶叶,备受消费者的欢迎。九曲山茶,绿色、健康、有人性。

林洪荣爱上了茶。茶,已经成为他生活的全部,深深地融进了他的血液,他的生命。每天,早晨六点,他准时起床,泡上一壶浓浓的茶,慢慢地啜,啜到心里甘甜,细细地品,品出人生快乐;上午八点,到公司园区、车间、仓库巡查一遍;下午三点,到几处面积最大的茶山片区走一遭,看看茶树长势,听听茶工反映,想想栽培管理怎样加强。

林洪荣的行动也感染家人。妻子最初反对他做茶,后来索性离开老家,也来到武夷山,跟着一起做茶。儿子媳妇过去从不喝茶,更不懂茶,现在成了种茶、制茶、卖茶的行家里手。女儿女婿,本在波兰工作,也义无反顾地放弃优厚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生活条件,来到武夷山,加入做茶的行列。这对小夫妻在淘宝商城开一家网店,每天要接待几十批的访客,销售的业绩自是不菲。

如今,青龙食品有限公司做强了,林洪荣董事长的名声做大了,九曲山茶叶品牌做响了。面对武夷新区建设的滚滚热流,面对一个澎湃如涌的茶世界,林洪荣常常陷入沉思:武夷大红袍从发现第一棵茶树的地方———茶洞到“茶叶王国”霸主地位的确立,从官家百姓日常饮用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珍品,从一斤几十元到香港一槌拍出20克2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它凝结了一代又一代武夷茶人的劳动汗水和智慧光芒,不但值得骄傲和自豪,更需要为之传承和光大。

林洪荣这样想,还将不懈地这样做。青龙食品,九曲山茶,一叶入魂,九曲生辉。

求一份导游词,写啥都行(最好有名点的地方)描写一下景色特色,有典故的写一下哈!谢谢.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其中两处在北方,是我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两处在苏州,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园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另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其中,有江南文豪钱牧斋和爱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宁籍弘文院大学士、礼部尚书陈之遴;有平西王吴三桂的女儿、女婿;有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有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万。辛亥革命后江苏都督程德全通告全省,在园内召开江苏临时省议会;抗战胜利后,爱国诗人柳亚子在园内办过"社会教育学院"。相传,康熙年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担任苏州织造,织造衙门设在葑门,而家眷住在拙政园内。曹寅升迁江宁织造时,推荐内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园内达二三十年之久。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高高的清水砖砌墙门的正门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木参天。拙政园的园名是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缩写而成的。根据苏州市园林管理局提供的资料,王献臣于明代弘治六年(1493年)中进士,升为御史,但仕途不顺利,曾两次被东厂缉事诬陷,动过刑,下过狱,被贬为广东驿丞,后任永嘉知县,罢官后居家,心里的痛楚无法言表。他对文征明讲:"昔潘岳氏仕宦不达,故筑室种树,灌国鬻蔬,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吾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要起"拙政园"这个名字,就是要像潘岳一样隐退于林泉之下,要像陶渊明一样守拙归田园。这个园名,反映了王献臣当时那种既无可奈何,又想自我解嘲的复杂心态。

经过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腰门,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的东部。东部花园的南部有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为"兰雪堂"。"兰雪"两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也称为"补园",园内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从图上看,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疏朗开阔,近乎自然,是苏州诸多园林中布局最为成功的范例。

走出"兰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丛和古树,簇拥着一座巨大的石峰,状如云朵,岿然兀立,西侧有两块形状怪异的湖石,两石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中间这座石峰叫做"缀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来宾们的视线,这种"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被称作为"障景",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许多人来到这里,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许多来宾都看过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书中描写的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贾政父子进大观园题景,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幢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这段描写,用在这里非常贴切,可能是偶然的巧合。然而,两园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

过了假山,来宾们看到的是拙政园的东部主要景色。明代崇祯年间,刑部侍郎王心一买下东部后,建造"归田园居"。园内有山岛、荷池、松冈、竹坞,好一派田园风光。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物,除了"兰雪堂"外,还有"秫香馆"、"天泉阁"、"芙蓉榭"等。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荷花池边上的水榭。榭,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一种类型,造型轻巧,建在水边或高坡上,下面架空或半架空。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木芙蓉是一种变色花,早晨朝霞初现时是淡红色,中午阳光直射时变成紫红色,傍晚夕阳西下时又变成粉红色,甚为珍贵。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莲花。毛泽东主席诗词中"芙蓉国里尽朝晖",指的是水芙蓉。"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的强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参照了这个设计,前面是一泓池水,后面是一堵高墙,很有苏州古典园林的味道。如果您走到芙蓉榭的门前向西面看,可以见到这个水榭进门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圆光罩,透过这个圆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桥流水,犹如一幅镶嵌在圆形镜框里的油画。如果您走过去再看看仔细,又可以发现这个水榭临水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长方形落地罩,前面的河水曲折婉蜒,两岸桃红柳绿,把人引入了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境界中去。这是苏州园林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造景手法,叫做"框景"。园主想通过这种手法,把来宾们的视线集中到最佳角度,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天泉阁",矗立在一片翠绿的草坪上,攒尖戗角,重檐八面,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相传,这里原来是元代大弘寺的遗址。筑园时,在寺井上造了"天泉阁"。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边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观赏稻麦飘香的地方。明代"归田园居"的主人在园林内造有秫香楼,"楼可四望,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望中。"现在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而来,体型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角樟树旁,有一处池岛假山小品。这座湖石假山上顶着一块大石头,外形很像一只翻底待修的小木船。前面湖面开阔,四周灌木丛生,不远处有几株芦苇,正像太湖边上一个小小的港湾。古代苏州园林的园主,有的是朝廷大臣,有的是封疆大吏,有的是外放州县,也曾经"安邦济世",劳碌了一阵子,因为种种原因卸任还乡,在远离京都的苏州,他们找到了安静的"港湾"。这里风俗清雅,物产丰富,既可以享尽清福,又可以避开政敌,成了达官贵人隐退后选择的最佳地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对佛教的"空无学说"、道教的"出世思想"、儒家的"隐逸主张"特别欣赏,就以"避世、淡泊"为主题,营造山林野趣,想在独立的小天地里实现自己的人格理想。正所谓,"扁舟一叶,浪迹天涯,人迹罕至,方为我家"。

拙政园东部和中部,是用一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走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就像精雕细作的剪纸图案,镶嵌在长长的画轴上面。人们信步走在游廊里,随着漏窗花纹的更换,园内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幻。这种现象,称作"移步换景"。如果您再仔细看一看,漏窗上不同的图案,所表现的都是水波纹和冰棱纹,池中欢快的涟漪叠印在窗上凝固的波纹上,更加渲染了苏州水文化的氛围。

当我们打开复廊里的黑漆大门,就来到了中部花园。来宾们站在倚虹轩旁,向西眺望时,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这里池面宽广,景色秀丽。细心的朋友们还可以发现,在亭台楼阁之旁,在小桥流水之上,在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这一借景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是费尽了心机。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于是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每一个建筑物都是一个极佳的观景点,而每一个建筑物也都是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拙政园的中部花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景区。来宾们通过游览三个各具特色的景区,游兴可逐步达到高潮。

第一个景区,以池岛假山为主,包括假山山堍的"梧竹的居",假山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等景点。池岛假山,也称为水陆假山,是中部的主体假山。这"一池三岛"基本上是苏州假山的传统格局,其要领是:"池岸曲折,水绕山转"。这座假山设计极佳,确实是"大手笔",完全符合我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用绘画术语来讲,分别是"深远山水""平远山水""高远山水",表达的是宋代苏东坡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梧竹幽居"。"梧竹幽居",俗称"月到风来亭",位于中部花园的最东面,同"倚虹亭"相邻。"倚虹亭"是因为靠在形似长虹的复廊上而得名。"梧竹幽居"造型非常别致,四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联想起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如果您站在亭子里向外看,这四个圆洞门又恰似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南面桃红柳绿,西面嫩荷吐尖,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亭内有"梧竹幽居"的楹额。梧桐,是圣洁高昂的树;翠竹,是刚柔忠义之物。正所谓:"家有梧桐树,何愁凤不至。"两旁有一副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眼前似乎出现了两幅山水图画:一幅是皓月当空,夜色朦胧,清风徐来,沁人肺腑;另一幅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心动水动,心静山静。用心琢磨一下园主此时此刻的心境,大概同张大千讲的"心似闲蛩无一事,细看贝叶立多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有的来宾读过孔子《论语》,看了这副对联,可能有另外一种心得。孔子讲:"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那么,是否可以讲,这副对联的上联是用清风明月来描绘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下联是用乐山乐水来揭示旅游观光对陶冶情操的作用。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来宾们才会逐步领悟到苏州古典园林既要模拟自然山水之美景,以达到"悦耳悦目"的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创造诗情画意的韵味,以追求"悦心悦意"的心理感觉,再升华到"悦志悦神"的精神享受。如果您作会到了这种韵味,那么您就开始入门了。

当我们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缓步登山时,迎面见到的是"待霜"亭。"待霜"出自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句,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我们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来到了"雪香云蔚亭"。它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在这里向周围了望,觉得中部花园像一幅苍劲古朴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这幅画轴上,有高有低,有近有远,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疏有密,有闹有静。"雪香云蔚亭"还有"山花野鸟之间"的楹额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如果坐在这里歇歇脚,看看景,静静心,真有点超尘脱凡的感觉,自己的身心已经同大自然完全融合起来了。《小城故事》歌词中有一句"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用在苏州拙政园里真是恰如其分。是否可以说,"山花野鸟之间"是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和"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审美观念,最通俗、最绝妙的注解。

当来宾们在第一景区游览,游兴到达高潮时,园主又及时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另一个角度,从山上移到了池塘。这就是中部花园的第二个景区。第二个景区是以荷花池水为中心,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香洲""见山楼""小飞虹""小沧浪""倚玉轩""远香堂"等景点。

湖中岛上有"荷风四面亭",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真是绝佳的风景点。"荷风四面亭"上挂有一副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廖廖几笔,勾画出了拙政园春夏秋冬的风景特色。其妙处还有,联中蕴含着一、二、三、四的序数。这副对联的上联,仿照济南大明湖"小沧浪"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副对联的下联,仿照唐代诗人李洞的诗句"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内容略作改动,用在这里,恰到好处。

"香洲"同"荷风四面亭"隔水相望。"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称为石舫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丛里徐徐而行。值得一提的是,"香洲"这艘石舫,集中了亭、台、楼、阁、榭五种建筑种类。船头为荷花台,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榭,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野航阁。实际上,在苏州诸多园林中,几乎都建有石舫。从地理原因来讲,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在花园里建石舫以应景。从建筑角度来讲苏州园林建筑的种类有亭台楼阁,厅堂馆斋,轩榭廊桥,再加上舫,可以使建筑物形状多样,多姿多彩。再从政治角度来讲,石舫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园主想借此表白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

经过九曲石桥,沿着游廊走,就来到了"见山楼",古代叫做"藕香榭"。"见山楼"三面环水,似乎苍龙嬉水。"见山楼"是龙头,爬山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曲桥是龙须。"见山楼"上层有蠡壳和合窗,楼下用落地长窗,室内明式桌椅茶几,梁上悬挂小方什景灯,完整地保留着那种古色古香的风貌。

从"见山楼"沿着游廊往南走,可以来到"小沧浪"。"见山楼"位于第二景区的北部,是主景区,视野开阔,"疏可走马"。而"小沧浪"、"小飞虹"、"得真亭"这一带是第二景区的南部,是次景区,空间窄小,"密不透风"。"小沧浪"的出典是《楚辞.渔父》,原话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缨,准备出仕辅助朝纲;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双脚,决心隐退逍遥自在。"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只见藕香榭前各路水源汇聚一池,似乎"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回去,其中一条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过"小飞虹",过"小沧浪",有一种余味未尽的感觉。这样的理水手法,符合苏州古典园林关于"水面有聚有散,聚处以辽阔见长,散处以曲折取胜"的要领,可称一绝。

从"小沧浪"往东走,就来到了"远香堂"。欣赏"远香堂",可以使来宾们的游兴达到游览这一景区的最高潮。"远香堂",位于中部花园的中心位置,前面有一条小河种有莲花,后面有一片水池,广植荷花。夏天荷花盛开,清香一阵阵飘到堂内,所以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中"香远益清"之句成了堂名。"远香堂"四面都镶有玻璃窗,可以坐在厅里一边品茶,一边聊天,一边看景。厅的南边是一座峻峭的黄石假山,北边是池岛假山,东边山坡上有"绣绮亭",西边池塘边有"倚玉轩",给人以近山远水,山高水低的感觉。"远香堂"的楹额,早先是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沈德潜的手笔,因已佚失,由近代书法家张辛稼补写。两边有一副对联,共有80字,是苏州诸多园林中最长的对联,记载了当年八旗奉直会馆达官贵人聚会时的盛况。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物,十分重视意境的设计,往往在园中的主要景点上,配以古诗古文中的词句,用大量的匾额楹联来点缀。这些匾额楹联,立意深远,意境含蓄,情调高雅,文字隽永,书法美妙,既记述了名园的历史,又点明了景点的精华,还抒发了园主的情怀。

拙政园中部花园的第三个景区是"枇杷园"。"枇杷园"位于"远香堂"的东南面,是拙政园中部花园里的园中园,因种有枇杷树而得名。"枇杷园"的园门设计得很巧妙。来宾们走到这里,见到前面一道云墙,两面种有牡丹,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了。真没有料到,只要再往前走,就可以发现,黄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边的一个门洞。随着人们一步一步走近,门洞就一点点扩大。到了门口,才发现门洞像一轮明月,镶嵌在白色的云墙上。过门洞后再往前走,这轮明月又被这边的湖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看着月洞门和牡丹花,不禁使人想到"闭月羞花"的典故。这个月洞门又像一个巨大的宝镜,庭院里的景物似乎是院外景物的影子。园主巧妙地选择了辟月洞门最佳位置,使"雪香云蔚亭""月洞门""嘉实亭"三点同处在一条视线上,并通过月洞门联系前后佳景,从而组成一组对景。由此可见,苏州古典园林在辟门开窗时,除考虑到出入和采光外,尤其注意撷取画面,力求处处有景,景随步移。

第三个景区是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这些建筑物又把空间分割为三个小院。这种造景手法,称为"隔景",以便丰富园景,掩藏新景。三个小院,既隔又连,互相穿插,在空间处理和景物设置方面富有变化。每个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脚步量一下却发现相差甚大。原来"玲珑馆"前的云墙造得较矮,视野开阔就显得大。"海棠春坞"尺寸比较小,但开了几个漏窗,使天井显得比较宽敞。"听雨轩"前的天井面积比较大,就开了一个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适宜,园景丰富。当年,园主喜欢同家眷在这里,一边品尝苏州的船点,一边细听那雨滴打在瓦楞片上、芭蕉叶上、碎石地上,发出"滴滴答答""淅淅沥沥""劈里啪啦"的声音,陶醉在大自然的音乐创作之中。这里似乎是中部花园交响乐的第三乐章。第一乐章,可称为"高山之颠";第二乐章,可称之为"沧海之滨";第三乐章,可称之为"天伦之乐"。"嘉实亭"里有一副对联"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用在这里,惟妙惟肖。

当来宾们从中部花园,穿过"别有洞天"的圆洞门后,就来到了西部花园。西部花园的主体建筑是"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这座建筑物是美化了的"鸳鸯厅"结构;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边是四个屋面;外面看是一个大厅,里边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纳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进门时,圆洞门上方有四个砖雕的篆体字"得少佳趣"。意思是说,进得门来,才能渐入佳境,稍得乐趣。这个大厅建于清代,精雕细刻,摆设考究,气派非凡。北厅的楹额"卅六鸳鸯馆"是清代状元洪钧墨宝,南厅的楹额"十八曼陀罗花馆",是清代状元陆润庠佳作。馆,是宾客聚会的地方,宽敞而幽静,四通而八达。鸳鸯是美满姻缘的代名词,曼陀罗花是延年益寿的吉祥物。据印光法师编撰的《阿弥陀经注释》中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每天都普降曼陀罗花。当今世上,只有多福多寿的人才能见到。传说,曼陀罗花与山茶花相似,所以,这里种十八棵宝株山茶应景。这个大厅造型别致,椽子为弓形和弧形,四角有耳房,相传是园主听昆曲的地方。史书记载,补园主人张履谦特别喜欢昆曲,经常同"曲圣"俞粟庐先生在这里切磋曲艺,每当清唱演出进入高潮时,总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四角的耳房,是供演员换妆,佣人居住的地方。这里的蓝白相间的玻璃窗很雅致,每当盛夏烈日时,阳光透过窗户变成一道道蓝白相间的光束,洒在地上,泛起一阵阵寒意。如果来宾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用眼睛靠近蓝色的玻璃窗往外看,只见屋顶上、树枝上、石块上、荷叶上,都像是披上了一层白雪。

"留听阁"位于"卅六鸳鸯馆"的西面,楹额由清代湖南巡抚吴大澄所书。"留听阁"出自唐代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留听阁"南面飞罩是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海、雀的花纹,构图匀称,手法精巧。隔扇裙板上刻有蟠螭(夔龙)图案,据说是太平天国忠王府内的遗物,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倒影楼"位于"卅六鸳鸯馆"的北面。之所以取名为"倒影楼",是因为从前面的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幢楼阁的倒影。楼的下层,叫"拜文揖沈之斋"。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文征明先生和沈石田先生纪念馆"。文征明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有的资料说,他参与了拙政园的规划设计。也有的资料说,他依照园景画了31幅图,各配以诗词,并作了《王氏拙政园记》,使名园增辉。沈石田先生曾经是文征明先生绘画方面的指导老师。他们对苏州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倒影楼"中间屏门上雕刻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无根竹图,并配有诗词,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倒影楼"前面有一条曲折婉蜒的水廊,地面贴着池面。池面上波光粼粼,地面上高低起伏,使人感到正踩在池面上随水飘浮。水廊的西面有一组楼阁群,最近的是"与谁同坐轩"。轩,是形似车厢的建筑物,两头有门框而不上门,随意进出;两旁墙上开有窗口,以便观景。"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是苏东坡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孤芳自赏的心情。园主借此表示自己的清高。仔细再看,"与谁同坐轩",好像一把扇子,轩顶的瓦面像折扇的扇面,后面"笠亭"的尖顶恰似折扇的扇把,简直连接得天衣无缝。

以拙政园为代表的苏州园林,处处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青山绿水,时时是洋溢着温情脉脉的家庭气氛,全园体现了淡泊明志的人生哲理,正是古人们苦苦追求的"人间天堂".

放假3天去哪旅游最好?

放假3天旅游最好的地方有沈阳故宫、张氏帅府博物馆、老虎滩海洋公园、星海广场、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等。

1、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

2、张氏帅府博物馆

张氏帅府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北洋军阀张作霖及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始建于1914年,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

3、老虎滩海洋公园

老虎滩海洋公园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南部海滨中部,是市区南部最大的景区。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4000余米海岸线,是中国最大的一座现代化海滨游乐场。园区自然风光秀丽,山海互映,景色迷人。?公园内建有"浓缩极地世界。

4、星海广场

星海广场是位于大连南部海滨风景区的一个广场,地处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是大连市的城市标志之一。星海广场原是星海湾的一个废弃垃圾填埋场。星海湾改造工程启幕于1993年7月16日,市政府利用建筑垃圾填海造地114公顷,开发土地62公顷。

5、大连圣亚海洋世界

中国最浪漫的海洋主题乐园、浪漫大连第一站--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它位于星海广场西侧、星海公园内,面朝大海,与东北最大的游艇码头为邻,星海公园浴场及星海湾浴场信步可至,共有圣亚海洋世界、圣亚极地世界、圣亚深海传奇、圣亚珊瑚世界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28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