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如春”每当有人提到这就会想起云南昆明,这里居住的少数名族非常的多。他们生活都是分区域化,因为这些名族的生活习俗不一样,无法居住在一起。
百抖茶是云南凤庆独特的传统茶俗,也是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群众一种颇具当地特色的饮茶方式。当地的彝族、傣族老年人,特别喜饮瓦罐烤茶。
烤茶时,先把小瓦罐放于火上烤热,再放入茶叶,然后边烘烤边轻轻抖动,直至茶叶颜色变黄,发出焦香气味时,再将其倒入杯内,用沸水冲泡饮用。须注意的是,茶叶如烤不到火候,就透不出特有的焦香,但如烘烤时间过长,则会导致茶叶焦糊而失去茶味.这就要求茶烤至恰到好处,故须经上百次的抖动而使茶叶受热均匀,这百抖茶名称也因此而来。
云南凤庆的百抖茶,亦称土法功夫茶。因其制作颇费功夫而得名.有客至凤庆人家,主人就会一边烧水,一边将小茶罐放于火塘里预热至一定火候,即放入茶叶并快速抖动,以让茶叶在茶罐里翻腾。从茶叶发泡至微呈黄色,需有节奏地抖动上百次,直到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时,即冲沸水入罐(注入部分水,不满罐).这时罐内发出嚓嚓声,茶汤化作茶沫、茶泡罩在罐口上下涨落,如此反复冲入沸水三、五次,至茶汤不溢出罐口为限,这茶香四溢的百抖茶就大功告成.
百抖茶的功夫在于一个抖字。抖是百抖茶的关键。要注意的是,抖时罐始终不离火苗,且要不紧不慢地科,以让茶叶在罐中受热均匀,既不焦,也不夹生,这样制作出的百抖茶才能剔其涩苦味,而入口香气四溢,舒心爽口。凤庆百抖茶既是当地农村喜闻乐见的传统饮茶方法,又是当地群众用以治病的土方、良方。
在百抖茶中滴入白酒几滴,可治风寒感冒;如加些焦糊的大米又可治痢疾;添上少许经火烧过的食盐,又可成为止泻的良方;而放入姜丝或姜片,又能治疗流感.凤庆百抖茶以其独特的制茶方式和浓郁的清香,成为凤庆县对外交往的一种别具特色的传统礼仪活动,当地经常以百抖茶的制作表演及百抖茶的品饮,招待各方来宾。
产地不同,品质特点。
1、产地不同:凤庆红茶在云南凤庆产出,而滇红的主产地在保山、临沧以及云县。
2、品质特点:凤庆红茶条索紧细,汤色金黄,苦涩含蓄,回甘悠长,香气独特。滇红茶条索肥壮,汤色红亮,香气高长,滋味浓厚。
没有,顺宁(现凤庆),古称庆甸,系蒲蛮聚居之地。根据刘学信民间考察论证,蒲蛮族人是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祖先。如此说来,顺宁至少有一千多年的种茶历史,其间诞生过许多名茶。这些茶没有闻名遐迩,却是一代代茶农生产劳动创造的精品,回过头,就成了顺宁茶叶发展的一处处高地。
玉皇阁茶是顺宁最早的名茶。玉皇阁,现已无法勘察它的旧貌了,若不对茶有所研究,无法想象在这个不起眼的山头,在明朝末年出产过大名鼎鼎的玉皇阁茶。明朝时,玉皇阁是一座重楼叠阁、飞檐相啄、结构紧凑、玲珑别致的传统木结构大屋顶建筑。在玉皇阁周围均种有茶,尤其在它正西方的凤山,是有名的凤山茶。清·张弘《滇南新语》中记载:“茶产顺宁府玉皇阁,一旗一枪,色莹碧,不殊杭之龙井,唯香过烈。”清·王昶《滇行目录》称“顺宁茶甘香溢齿。云南茶以此为最。”玉皇阁茶最出名的是一款叫“凤山雀舌”的春茶。凤山雀舌茶,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气独特浓郁,是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芽茶。与当时的“凤山春蕊”“明前春尖”号称顺宁三大茗品。凤山雀舌一茶难求,普通人望而却步的同时,爱茶之人却依然竞相追逐。几百年之后的今天,人们对凤山雀舌念念不忘。
太平寺茶是顺宁在明朝的名茶,与玉皇阁茶齐名。《滇海虞衡志》载:“顺宁太平茶,细润似碧螺春,能经三瀹,尤有味也。”清代《滇行日录》等也都溯及凤庆茶叶。据《滇南新语》记载,早在明代,凤庆就能用手工制造出太平茶,其色、香、味可与龙井茶相媲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初六,大旅行家徐霞客从右甸(今昌宁)到顺宁,在凤庆龙泉寺食宿二日。在此期间,龙泉寺的住持曾以龙泉水沏太平寺茶招待徐霞客。《顺宁府志》“顺宁杂著”记:“楚僧洪鉴来此……建立禅院,名太平寺……其岩谷间,偶产有茶,名太平茶,味薄而微香,较普茶稍细,色亦清,邻郡多购,觅者,每岁所产只数十斤,不可多得。”原寺早已毁坏,而后又有善心人士复建,当然规模早不如旧寺。徐霞客喝到的太平寺茶经考察出自凤山上村太平寺,该寺周边现在还有先民们栽种下的古茶树。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23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树冠
下一篇: 茶与联姻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