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宋代时期杭州独特的茶文化

小小茶农 2023-11-17 11:22:40

宋代时期杭州独特的茶文化

我国是最早发现树的国家,也是最早使用茶叶的国家。从古至今约两千多年,我们都能够看到茶的身影。因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茶叶逐渐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即茶文化

在我国,各地的茶文化和各种茶叶的茶文化都是有所不同的。但你是否知道,时代的不同,当地的茶文化也有着不同呢?

这里就来说说杭州在宋代的独特茶文化。

杭州的茶文化可追溯到宋代。 宋室南渡,建都临安,把中原的儒学文化也带到杭州。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临安巷陌街坊,自有提壶拎水者沿门点茶。或朔月望日者,如遇凶吉一事,点杯邻里茶水。"宋《咸淳临安志》中记有"岁贡茶叶",可见当时杭州的茶叶已列为贡品。其实最早关于杭州茶叶的记载见诸于唐代陆羽《茶经》中提到的"钱塘天竺、灵隐两寺产茶".作为名茶之乡的杭州,自古茶肆林立。《梦梁录》里这样描述:"茶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

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夜市于大街有车担浮铺者,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茶起之时,需奏乐鸣鼓,非同寻常。"明《西湖游览志》称:"老龙井产茶,为两山绝品。郡志称宝云、香林、白云诸茶,未若龙井茶之清馥隽永也。"清乾隆下江南时,曾到龙井胡公庙。品茶后,赞不绝口,遂封胡公庙前18棵龙井茶树为御茶。龙井茶叶由此声名大振,盛誉久享。

杭州的茶楼在解放前是市民日常聚会的地方,人们喝茶消遣,商人打探行情,洽淡买卖,香客赶市者歇担落脚的地方,甚至有了纠纷也在茶楼里谈判排解。可是今天西湖边的茶室已没有过去的那种嘈杂与喧哗,多的是一份典雅与古朴。

近年来西湖边冒出不少装饰别致的茶馆。三五朋友的相聚、同学的生日Party,几杯清茶,赏乐品茗,竟然成了杭州的另一道风景线。这些茶楼大多装饰讲究,注重文化氛围,清香的绿茶、精致的茶具、典雅的茶道表演,给人以美的享受。茶馆名也别有韵味:青藤茶馆、大佛茶庄、湖畔居茶楼、门耳茶坊,湖滨、南山路、曙光路一带竟遍地开花。这些茶艺馆在布置上颇具匠心,有的小巧玲珑,宛若家庭客厅;有的绿树环抱,回廊曲折,让人感觉静雅幽深;也有的处处闪耀江南民居风格。不少茶室用原木铺地,上置藤椅木桌,四壁名人字画,走廊上挂着旧时杭城照片。木橱里陈列着古色古香的茶具、茶碗,花卉点缀其间。

耳边终日缭绕着古琴丝曲,超凡脱俗的幽雅意境,弥漫着浓浓的东方民族文化氛围。除了品茗之外,还备有茶食,花上三四十元钱,旧吃饱。茶叶蛋、汤团、瓜籽、花生、蜜饯等,应有尽有。朋友相聚,甚至免去了用餐的花销。这里有情人的窃窃私语,有看书读报的老人,有客商的谈经论道,也有下棋打牌的市民。西湖边的茶馆,仿佛比别处多了几分儒雅,多了几分水乡情趣。"湖畔居茶楼"背靠闹市,面临西湖,这是一间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相结合的茶馆。进入茶室,既可观赏西湖美景,又能听听弹词说唱,欣赏茶艺表演,品味茶文化的精髓,不少外国人也慕名而来。

宋朝茶文化有哪些特点

  宋代茶 文化 是茶文化的发展重要时期,那么宋朝茶文化有什么特点吗? 我为大家概括的宋朝茶文化的特点。

?

  宋朝茶文化的特点   宋代茶文化的背景

  宋朝文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好男不当兵学而优则仕?等俗谚都是出在宋朝。儒学在宋朝得到的空前的复兴,诞生了新的儒学思想?理学,理学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要内容。

  同时,宋朝的史学,文学事业发达,诗、词、 散文 都有伟大成就,宋朝优秀文人辈出。

  宋朝茶文化的特点:点茶法

   饮茶 方式由唐代的煎茶法演变成点茶法,用水注冲点抹茶并用竹筅搅拌成泡沫,使饮茶更具娱乐性,并由此产生了比试点茶技艺的活动----斗茶,斗茶之风在唐代就形成在闽北,宋代达到了空前的兴盛,并遍及全国。

  斗茶就是比试茶的汤花(泡沫)色泽是否纯白,保存的时间是否持久(咬盏)等的一种技艺。

  斗茶的开展很好地推动了宋代制茶技术的提高和茶业的发展。

  宋朝茶文化的特点:分茶

  由于点茶法的使饮茶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同时经常性的开展比试点茶技艺的活动(斗茶)促使点茶的技艺不断创新,由此产生了能在茶汤中形成文字和图像的技艺(分茶)。

  在宋徽宗和一大批文人、僧人的推崇下,把分茶做到了极致,也将中国茶文化推向历史高潮。

  宋朝茶文化的特点:提高质量

  由于皇帝和文人对点茶、分茶和斗茶的推崇,对茶叶和点茶工具的质量有了很高的要求,在建安等地设立了专门的贡品生产基地,朝廷派官员监制,极大地提高了茶叶和茶具质量。

  宋朝茶文化的特点:茶马司

  由于茶马贸易的旺盛,宋代开始朝廷设茶马司,专门负责以茶叶交换周边各少数民族马匹的工作。

  由于马匹是重要的战备物资,设置了茶马司便于朝廷控制各少数民族地区,同时,茶马贸易也促进了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推广,特别是茶文化的推广,并由此逐步产生了专供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叶----黑茶(边茶)。

  宋朝茶文化的特点:茶学专著

  著比唐代多,其中较著名的有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蔡襄的《茶录》、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等等。

  宋朝茶文化的历史   宋代茶饮风俗形式,在其历史时间与空间具有时代的特征、社会的特色。在宋代,全国范围内出产茶叶200多个品种。其中,皇家的贡茶最具有代表性。北宋王朝初立,宋帝设立茶局,派重臣督造皇家御茶,他们最终选定福建建州凤凰山北苑贡茶为皇家御茶,旷世奇茗也由此诞生,掀开了中国茶叶史上新的篇章。

  据记载,皇家贡茶?龙团凤饼?为宋真宗时期宰相丁谓所创,小?龙团凤饼?是宋四大书法家、福建转运史蔡襄所造。宋徽宗年间,郑可简改制的?龙团胜雪?成为中国制茶史上的一个神话,至今无法超越。宋代贡茶之美、茶叶之精,使得大量文人墨客为之倾倒。饮茶不仅成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进入上层社会的精神生活,成为文学艺术的主题之一。在?两宋?时期,先后有180多位诗人、词人用 文章 赞颂宋代贡茶,诗词达400篇。宋代的贡茶记录着宋代人深耕茶史的足迹,记录着宋茶创造茶史的辉煌。

  建茶入诗,比比皆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把佳茗和佳人联系在一起,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佳句,为人们所传诵。陆游写了300多首茶诗,成为历代诗人中写茶最多的一位。陆游对建茶更是情有独钟,他入闽做茶官,就生活在建茶之地建州。?建溪官茶天下绝? 的名句,出自于他的《建安雪》。欧阳修在病中喜得建茶,品尝之余,遂作《和梅公仪尝建茶》。?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这是梅尧臣的诗句,是说北苑?龙凤团茶?可以比得上?仙人掌茶?,也可与?阳羡紫笋茶? 媲美。

  宋茶成为国饮和宋代茶文化的繁盛,与宋徽宗赵佶密不可分。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宋徽宗在位的时候,武夷山北苑的御茶园不能再囿于传统上贡的?龙凤团茶?,必须跟着皇帝的心思变花样,以悦龙心,精制了几十种贡茶,让皇帝来玩赏:白茶、?龙园胜雪?、?御苑玉芽?、?万寿龙芽?不一而足。赵佶喜茶,不仅在于他精于茶事、擅长茶艺,还写了一本《茶论》,后世称之为《大观茶论》, 谈制茶之法与点茶真韵。

  书中说,饮茶有道,首先讲究色、 香、味。由此可以看出,宋徽宗不但懂得如何点茶泡茶,还清楚了解制茶的过程与饮茶的香气效果。在皇帝带头下,随着饮茶在社会生活中所处地位的日益重要,宋代茶书的撰述也大大超过了唐人,超过30种,其中不少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成为中国茶文化著述中的宝贵遗产。

  宋代的饮茶之风继唐之后深入社会各个阶层,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宋代开封城内遍布茶庄、茶肆、茶馆等。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以及张择端的《 清明 上河图》中都描述了东京汴河两岸茶坊生意兴隆的繁荣景象。

  宋代茶馆十分重视摆设,有的悬挂名人字画,有的则放置鲜花、盆景,很注意环境的优美。《梦粱录》在记载当时的茶馆时说:?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流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 从皇宫、官府的欢宴到亲朋之间的聚会,从各种场合的迎来送往、交际应酬到人生喜庆的礼俗,无处没有茶之清风洋溢、香气飘拂,斗茶、茗战更是情趣盎然、格韵高雅。茶道兴,茶宴盛。

  斗茶之风浓烈,讲究茶优、水质、器美,茶以新贵,水用活水,器要精良。选团茶碾细末入盏,注沸水搅动,茶汤纯白为上,青白次之,灰白又次之;盏无水痕为绝佳,水痕先出者为负。茶王?斗品充官茶?,民间有茶农、百姓的世俗斗茶;高僧爱斗茶,寺院有佛教僧侣的禅门斗茶;名士好评水,官宦有诗人墨客的文士斗茶。随着点茶的技艺不断创新,由此产生了能在茶汤中形成文字和图像的技艺分茶。在宋徽宗和一大批文人、僧人的推崇下,不仅把分茶做到极致,也将中国茶文化推向历史高潮。

  宋代的茶馆,经营灵活,除白天营业外,还设有早茶和夜茶。据《东京梦华录》说:北宋时开封有?每五更点灯?的早茶馆。服务项目除供应茶水外,同时也供应汤水茶点。除了茶肆、茶坊、茶楼在固定的地方专门卖茶水等诸种饮料外,北宋开封至夜半三更还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南宋时杭州则在?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为深夜仍在活动、游玩的吏人、商贾或市民提供饮茶服务。在?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宋朝茶文化的介绍   临安城的夜市繁华程度甚至超载了开封,如吴自牧所著《梦梁录》中的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耐得翁也在其《都城纪胜》中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有然,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朝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其繁华程度,除了灯火不能追及现时代外,已堪称不夜之城了。

  宋代的茶叶生产已经较为完备,无论是 种植 技术还是在取用的角度上,都较唐代有了长足的发展。茶叶的生产在宋代时已经很有规模,茶园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治理,宋代种植茶叶的州达到六十六个,县级区划更是达到了惊人人的二百四十二个,近三倍于唐朝。不仅在茶的种植规模上,在茶的品种上也有很大进步,宋代是我国茶叶种类最多的一个朝代,近百种茶叶的基数,让唐、明、清等四五十种望尘莫及,而据史料考证,现代社会一些知名的茶种,如龙井茶、武夷茶、普洱茶等,都是发源于宋代。

  如此繁盛的茶业系统,自然会与文化发生莫大的交集,其实早在宋代之前,茶与文人的情节就已经种下了,如茶的先驱唐朝僧人陆羽,他将其自身对茶的认识写成了《茶经》,让茶走上了艺术这条?不归路?。茶自《茶经》始,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提高生活品味及情趣的东西,真正敲开了艺术的大门。据《封氏闻见记》中的描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煮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进了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于是茶道 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表明此时已经出现了茶艺高超的人物,器具化、程式化的茶道已经为人们普遍接受,茶艺开始在世间形成一定的规模。

杭州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杭州传统文化特色

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经过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岁月里,省份不断的发展和继承,有很多丰富的民俗文化互动,进而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当地文化特色。我整理了一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杭州的传统文化元素及习俗 杭州特色文化元素有:方言,宗教,场馆,艺术,节会,茶,美食,西湖文化等。

杭州方言,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的太湖片。杭州方言是杭州历史的活化石。它有儿缀,多用文字阅读,这是与北方方言长期融合发展的产物,也是与临绍吴语、条溪吴语的区别。杭州方言有:杭州市区话,全浊音,四声全,清浊对立,是吴语的典型象征;而杭州地区的滨江、萧山、富阳方言,以及临安、桐庐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

杭州有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浙江爱国宗教人士在抗灾、支持贫困地区教育、捐赠残疾人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绩,为杭州两大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场馆:到2006年,共有51个博物馆、16个剧场、3个群艺馆、2个音乐厅和25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增2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画廊被命名为“中国诚信画廊”,5个广场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艺术:蚕桑丝织技艺、西泠印社“篆刻”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全市获国家级、省级文艺、广播影视、动漫类奖131项。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0个,公共图书馆16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纪念馆6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

节会有钱江观潮节,西湖博览会。一到农历八月十八日,就会在萧山钱江观潮度假村举行钱江观潮节。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世界奇观钱江潮,还可以参加一系列文化、体育和旅游活动。

茶文化,杭州是著名的茶产区,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它西有西湖,南临钱塘江,受一江一湖水汽调节和东南亚季风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时常有和风细雨,朝云暮雾,独特的小气候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美食文化,杭州美食有西湖醋鱼、叫花鸡、龙井虾仁、定胜糕、东坡肉等。

西湖文化,西湖有100多处公园景点,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杭州介绍 杭州,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浙江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 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0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6850平方千米, 建成区面积648.46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底,杭州市常住人口为1220.4万人。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8109亿元。

杭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钱塘江下游、东南沿海、浙江北部、京杭大运河南端,介于北纬29°11′—30°34′,东经118°20′—120°37′之间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杭州是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 、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

杭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以“东南名郡”著称于世。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显示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宋代茶文化的宋代的茶与饮食业

宋代酒肆、面食店多以茶称呼;如分茶酒肆,主要卖下酒食品,而厨子则谓之茶饭量酒博士。溯其源起,大约始于下酒菜被称做分茶,且如下酒品件,其钱数不多,谓之‘分茶'、‘小分下酒,。而所谓茶饭者,乃百味羹。但到了南宋,杭州城以茶饭店等为名的酒肆,则是酒阁中暗藏卧床内有娼妓的酒店,这种店门前往往悬挂红灯笼为标志 。
大抵宋代酒肆、酒店亦分高消费和一般消费。高消费区一般都是楼上雅座,故而大凡入店不可轻易登楼,恐饮宴短浅。如买酒不多,只坐楼下散坐,谓之‘门床马道’,。其消费标准之高低一般是以买酒多少来断定的,所以分茶虽指购买下酒食品花钱不多者,但以之来称酒食店,却未必是指低档次的店,因为杭都如康、沈、施厨等酒楼店,及荐桥丰禾坊王家酒店,暗门外郑厨分茶酒肆,俱用全桌银器皿沽卖,其富贵可知,档次自不会低。
分茶酒肆、分茶酒店,其含义与现在的酒楼、饭店差不多,兼卖酒、菜、食品其中的食次名件,可以概称为茶食(但茶食在现代江浙一些地区是指点心。)
若单称分茶店而中无酒字,就是指面食店,此种店名自北宋以来一直就有。向者汴京开南食面店,川饭分茶,以备江南往来士夫,谓其不便北食故耳。南宋以后,饮食混淆,已无南北之分,但面食店仍沿称为分茶店,而且如果称为分茶店的话,一定有某些固定的饮食如四软羹等。
为了照顾到信佛斋戒的食客,还另有专卖素食的分茶店。在分茶酒肆中还会有各色人等从事各种小买小卖以规利,有以法制青皮、杏仁……小蜡茶、香药……橄榄、薄荷,至酒阁分依得钱,谓之‘撤晤,.。其中一种小零食就是用小蜡茶制作的。
茶与饮食业当有较深的渊源关系,但由于材料的缺乏,现在却无法明确分茶在饮食业中的确切意指,只能有在发现更多相关资料之时日。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21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