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茗壶,制壶与玩壶者无不熟悉,陈曼生对宜兴陶业的振兴有着非常大的贡献,对于陈曼生所设计的所有作品,均是紫砂艺术上不可多得的瑰宝,“曼生十八式”是对陈曼生所设计作品的统称,然并非他所设计的作品就只有十八种样式,有人分析如下:
曼生十八式设计图
当年陈曼生确实有手绘一批紫砂壶样式,但数字一定不是十八式,可能超过十八,后世人之所以用十八这个数字,仅仅是习惯而已,也许是人到十八岁就表示进入了成年,也许是中国受佛教影响比较大,人们就常用十八来象征完善,、成熟或极致。莲花是佛教中常见的花卉,菩萨均端坐在莲花形坐上,莲花是十八瓣,佛祖释迦牟尼两旁边有十八罗汉。佛教教义劝人从善,否则作恶多端要打入十八层地狱,其余常见的例子为武侠小说中形容其人武艺高强,常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绘画上有十八描、音乐上有胡笳十八拍、十八律等等,可以说不胜枚举,世人说曼生壶十八式也是这个意思。
曼生壶是宜兴紫砂壶的一种类型,因此款式也不会局限于十八式之内,一定是常有新品出现。我们研究曼生壶重要的是要看茗壶的自身价值,壶形是否脱俗,壶铭的书法、刻章、刻工刀法是否充满文人雅趣,也可以说正是文化与壶品的契合,才有了今天紫砂壶的发展。
曼生壶是文人与紫砂艺术、文人与艺人珠联璧合成功创作的一代典范,以文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将诗词的意境、书法的飘逸、绘画的空灵、金石的质朴有机而生动地融入紫砂壶,曼生壶简洁明快造型、深刻隽永的题铭乃至书法篆刻、在壶体上的布局章法都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使紫砂壶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也才使得文人紫砂壶升华为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绝佳载体,令后人叹为观止,从此便 以纯粹文人化的身份跻身于艺术珍品之列,被紫砂界奉为珍品。
二百年沧桑变换,曼生壶流传至今早已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而完整的全套曼生十八式,因其几乎不可求而成为一个神话。就有一些工作室专门从事文人紫砂探索与紫砂制作的工作,经过多年精雕细琢的打造,将曼生十八学士壶这一高雅与古朴并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再现于世人面前。
前辈好,我来说两句。您这把是托款壶,与曼生、彭年无关。从壶的图图看(后三张图与此壶无关)泥料、款式确有古意神韵,壶身铭刻曼生句子,增添不少分量。但我认为,一则这不是曼生壶。鸿寿小官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凡是他的壶壶底款落名定是阿曼陀室,您的这壶没有这样的惯例,即便算万千漏一,也轮不到少峰盖印。此外陈鸿寿是个才子,当时西泠八家之一,其篆刻功底了得。您这壶壶上铭刻的几个字功力不够,落款名刻的也另类,不像出自曼生手笔。二是这不是彭年做的。陈鸿寿与杨彭年合作多年,强强联手。杨的作品线条明快,做工规整,力道十足,尤其方圆变化古朴稳健。前辈这把壶流身把空间比例偏失,颈肩过渡不清,身筒臃散缺乏张力,不像出自二泉之手,至于彭年小钤更显失范。那么,既然否定了是曼生、彭年的作品,干脆顺带说说这壶的出处吧!清代道光年间,江苏有个姓蔡的小子是富二代文化人,小名叫少峰(大名蔡锡恭)。他是个壶痴,专门花了银两让彭年做了把托款壶,壶上的名堂更您这把一样,即底款落少峰,壶把钤彭年,壶身刻了一句“一勺水八斗才曼生”字样。只是那小子托款的是扁石壶式。您这把壶应该是走蔡锡恭的路子,拿清道光年份说事的。就事论事不对勿怪,对不起了!晚辈云衣山人,如若想骂敬请联系。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茶文化走进大众生活,从稀少罕见变得习以为常。茶文化中的门路可是五花八门,有茶道、茶具、茶艺还有茶画、茶书等等。各个地方的茶文化也各不相同。
要泡出一壶好茶,茶具的选择非常重要,一套好的茶具泡出来的茶与一般的水壶、水杯泡出来的茶大不相同。茶具的种类繁多,紫砂壶属于其中一种。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陶土工艺品,生产于江苏宜兴,明朝正德年间诞生,制作紫砂壶采用的是紫砂泥包括紫泥、绿泥、红泥三种,采用捂灰烧纸工艺,这种工艺简单来说就是把壶放进没有充分燃烧的碳粉里面,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烧制而成,捂灰烧纸工艺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使得壶外表颜色均匀剔透。
做出来的紫砂壶样式不一,制作难度也不一样,有三种紫砂壶的样式非常独特好看,相对的制作难度也非常高。
一、上新桥壶
这是紫砂壶中很经典的器形,这种壶的灵感来自于江南一带繁多的桥形,所以上新桥壶是“桥”形,体现在壶盖和壶把上面,壶盖和壶把上呈现出小桥的形状,壶身有着一环环的圈,像水波一样。
二、合欢壶
合欢壶出自于著名的书画家陈曼生(陈鸿寿)之手,“曼生十八式”之一,看名字就知道它的意思就是合家欢乐,壶身是两个盘子倒扣在一起的形状。
三、虚扁壶
虚扁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扁”,它需要扁到极致,所以虚扁壶的难度很大,底部和顶部偏小,而中间壶身向外扩展较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19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信阳毛尖茶发展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 茶多酚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