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非洲地区的礼茶习俗

品茶 2023-11-17 06:56:12

非洲地区的礼茶习俗

我国是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又有着严格的敬茶礼节,还有着奇特的饮茶风俗。而非洲人民慷慨好客,往往把宾客临门视为荣幸,必须殷勤接待。不信伊斯兰教的人,一般用酒待客。伊斯兰教徒不喝酒,通常以茶代酒招待客人。下面就详细介绍非洲地区茶礼习俗。

毛里塔尼亚人把茶叶、糖和鲜薄荷叶加上净水一起放入特制的铜壶内用炭火烧煮。煮浓后,倒入茶杯内待客。喝这种茶一般不超过三杯,故得名“三杯茶”。此茶味道别致、香甜醇厚、略带苦味,有提神解乏、增进食欲和帮助消化等功能。毛里塔尼亚人不仅平时用“三杯茶”待客,就是在盛大的宴会上,尽管菜肴丰盛,主人也不会忘记同贵宾一同开怀畅饮传统的“三杯茶”。在毛里塔尼亚,还流行着一种“茶诗会”。古时诗人聚会,吟诗无不有茶,茶会成了人们大发诗兴的聚会。当今的毛里塔尼亚人,在节假日或晚饭后,也常常聚在一起饮茶作乐。如有客人来访,主人要敬上“三杯茶”,客人以饮尽为礼。大家一边品茶,一边聊天,海阔天空,夜深方散。席间,有人出来吟诗,时而一人吟诗众人和;时而一人吟上句,他人接下句;有时众人同起,争先恐后地唱和。吟罢,大家一起干杯。利比亚人喜欢喝加糖浓茶,也常以敬茶三杯为待客的礼节。主人敬“三杯茶”时,客人都应接受,否则会被认为很不礼貌。但如主人敬以第四杯时,客人则不应再接受,否则同样会被视为是一种失礼。三次敬茶礼尚未完,客人不要中途告辞,这是对主人的尊重。

非洲几内亚的风俗

一、婚嫁

按伊斯兰教的教规和当地习俗,男性可取妻四房,最后一房可随意休换。

二、待人接物

几内亚人无论受过何种教育,一般均能言善辩。对外国人,尤其对中国人热情大方,愿意主动帮忙且期望值较高,敢于提出要求也不羞于被拒绝。索要礼品和消费的现象在全社会普遍存在。

三、食物禁忌

同其他伊斯兰国家一样,在几内亚也应尽量避免谈论猪及其制品。不主动敬烟酒。应特别尊重穆斯林的清真饮食和工间祈祷习惯。不向正在祈祷的人问话。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当地无特殊法规。

几内亚人一般都不准谈论有关猪的话题,也十分忌讳使用猪鬃、猪皮和猪内脏制成的物品,如毛刷、皮革、皮箱等。

四、神圣象征物

几内亚人对公鸡有特殊的感情,视作力量和美丽的象征,因而男子们常喜爱将其头梳成高高的鸡冠状,而四周却剃得光光的,远远望去犹如一个突出的鸡冠立在头上,颇为独特。

五、庆祝活动方式

几内亚人能歌善舞。鼓在几内亚的运用十分广泛,他们常以变幻莫测的鼓点来表达其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的感情。每逢传统节日,公众集会,男女举行婚礼,孩子出生和命名,在集体歌舞的欢乐场面中,总少不了以鼓为主器作欢乐的合奏。可以说,在几内亚几乎无处听不到鼓声。

六、穿戴

在几内亚,常常可以看到穿古时候那种白衣和斗篷的女性。这些白衣、斗篷,是贞节纯洁的象征。这一身打扮,具有传统宗教上的意义。男士们一看到这种打扮的异性,无不敬重有加。也就是说女性观光的旅游者,若以这样的打扮出入,会倍受尊敬。

扩展资料:

几内亚著名旅游景点介绍:

一、科纳克里

1893年科纳克里成为法属几内亚殖民地首府。1958年成为独立后几内亚首都,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该城三面环海,背枕终年常青的冈岭,海滨景色绮丽迷人,每每令游客流连忘返。

国家宫、人民宫、纪念碑、“非统村”、科纳克里大学、“9.28”体育场等建筑物各呈风采,风格独具。商业街各类商店与摊商鳞次栉比,热闹非凡。市中心的国家博物馆收藏着几内亚的珍贵艺术品,如象牙雕刻、金器、木器和陶器等。

二、宁巴山自然保护区

宁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几内亚/科特迪瓦,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宁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07.18′;西经10.35′;占地总面积为145,220英亩,其中核心地区占21,780英亩,缓冲地带占35,140英亩,过渡带为88,280英亩。

该保护区海拔高度在海平面以上450米-1752米之间,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为热带湿润森林型。

三、康康

康康是几内亚东部大城市,康康省首府,是几内亚东部地区经济中心。在尼日尔河支流米洛河左岸。东北距马里的巴马科282公里。人口22.9万(1983)。

康康是稻、咖啡、水果、香料和牲畜集散地。有果汁、陶器、砖瓦、家具、粮食加工等小型工业。附近产金刚石。水陆交通枢纽。科纳克里铁路终点,米洛河航运起点,公路网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几内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纳克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宁巴山自然保护区

中国茶文化五大特征

1、历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2、时代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3、地区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中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

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4、国际性: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

5、民族性: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宋代茶文化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

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

元代,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虽也喜欢茶,但主要是出于生活、生理上的需要,从文化上却对品茶煮茗之事举趣不大;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也无心再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

这两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后,促进了茶艺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发展。明代中叶以前,汉人有感于前代民族举亡,本趄一开国便国事艰难,于是仍怀砺节之志。茶文化仍承元代势,表现为茶艺简约化,茶文化精糖果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17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