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紫砂《觚棱壶》赏析

茶百科 2023-11-17 04:10:11

紫砂《觚棱壶》赏析

钟灵毓秀的江苏宜兴,以盛产紫砂壶闻名天下。数百年来,茗壶重器冠绝一世,大师巨匠独步千秋。宜兴紫砂茗壶是我们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

喜爱收藏使用紫砂壶的壶友都知道,紫砂壶是由壶体与壶盖两部分组成,两者和谐配合构成了一把既可实用把玩又可欣赏收藏的艺术整体。但有些传世的茗壶由于多年的战乱与搬迁,或使用不慎,流传至今,壶体破损,壶盖丢失,虽为名器已非完璞,实在是令人惋惜,深感遗憾。

近年笔者在古玩市场上偶得一把,此壶由著名的近现代壶艺大师吴云根早期制作。壶的主面刻有行书“琢磨令德,陶铸情性”,副面刻有山川村落,野渡舟楫。陶刻虽未落款,但刀法老到字画流畅。壶底钤阳文方形篆刻印:“芝记”,珍稀的老段泥制作,色泽灰黄。

《觚棱壶》为清曼生壶式之一,清末民初壶艺大师黄玉麟(1842-1914年)、民国壶艺名家汪宝根(1890-1954年)多有制作。觚棱壶为方圆结合体,有四片泥片手工镶接,是紫砂光货中的高档器型,制作难度大,不是高手不敢问津。吴云根的这把缺盖觚棱壶朴实稳重,颇具大家气度,是吴云根上世纪20年代的作品。

吴云根(1892-1969年),字芝莱,近现代壶艺大师,建国紫砂七老之一,宜兴紫砂现代壶艺的奠基人。

吴云根技艺高超,功力非凡,制壶风格朴实稳重,作品构思奇妙生动,善用双色泥料表达主题,宜兴陶瓷博物馆藏品紫砂《合盘腰线壶》就出自其手,其竹型壶制作更是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当代制壶名家吴震,何挺初,程辉,葛明仙(已故)均出自其门下,吴的高足中国工艺大师吕尧臣更是以“吕氏胶泥”而名扬紫砂壶艺界。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的一位著名戏曲演员到紫砂藏家雅居赏壶,不慎将一把茗壶壶盖跌损,令藏家十分不悦。对缺盖的紫砂壶配盖是非常麻烦的事,尤其是老旧茗壶,因为老壶的泥料十分考究,并且配方保密,现在极难配制。再是新配的壶盖在烧制后收缩率与色泽很难控制,同样的泥料,如果烧制温度有5度的偏差,就会对紫砂的色泽产生火老火嫩的不良影响,因新配的壶盖与原壶体很难松紧合适色泽协调,故紫砂界有句名言:“宁制一把壶,不配一只盖”之说。

为给缺盖的紫砂《觚棱壶》配盖,笔者于2012年4月奔赴宜兴丁蜀,与当今宜兴紫砂陶艺家赵丽娟一起研究为云根《觚棱壶》配盖,通过反复实践,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为缺盖的云根《觚棱壶》配成了十分紧密色泽协调的壶盖。这次配盖的艺术实践,是热爱紫砂的南京人与制作紫砂的宜兴人为挽救吴云根大师的精品进行的一次成功尝试,正是:喜得云根《觚棱壶》,惜无盖,今得丽娟配之,终遂愿。

配盖后的云根《觚棱壶》,壶高10厘米,口径6.4×4厘米,容量1000毫升,壶盖内钤一方“松亭后人”阳文楷印,三方“赵”,“丽娟”及“赵丽娟生肖猴”阳文篆印,虚盖桥钮,短流圆把,壶体浑厚端庄,线条柔和圆润,方中寓圆,圆中见方,方圆相济,刚柔并举,全壶古朴典雅,气度非凡。

赵丽娟,宜兴著名陶艺家,兼上海陶器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级工艺美术师。1956年出生,别号松亭后人,宜兴“赵家壶”第四代传人。其曾祖父赵松亭(1852-1934年)是清末民初宜兴紫砂实业家兼制壶篆刻名家,对清末民初的宜兴紫砂界产生过重大影响。祖父赵乾泰(1889-1953年)为民国制壶高手,以善制朱泥水平壶与贡局壶著称。赵丽娟18岁学艺,曾进入紫砂一厂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她家学渊源,天赋机灵,刻苦勤奋,与曾祖松亭公制壶有灵犀之通,工艺得其神韵之妙。她的作品继承了“赵家壶”宁静内敛,圆满敦厚的优良传统,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赵丽娟制作的紫砂《一粒珠壶》骨肉亭匀,口盖严密,在2008年“中国收藏家喜爱的艺术大师和精英”评选活动中,经专家与收藏家共同评选为金奖。

宜兴紫砂界为茗壶重器配盖的高手首推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1915-1996年)他常为藏家好友的缺盖茗壶配盖。

上海著名海派画家兼紫砂收藏家唐云(1910-1993年)藏有一把清末“日巅山馆”款的紫砂《汉铎壶》,上世纪文革初期被红卫兵抄走,至70年代末清退唐云的抄家物资时退还唐云,但壶盖已失。后唐云求助于老友顾景舟为其配盖,顾景舟当仁不让一口答应。他叫来赵江华(1950年出生,顾大师私人医生,常跟顾学艺)与关门弟子葛陶中(1957年出生,高级工艺师),由顾大师亲自配泥,配好泥后,由赵葛两人先捶泥,捶泥要按顺序与方向,然后切割,一道程序也不能错,整整三天才把泥捶好。这时顾大师叫葛陶中做了三个试片,按高、中、低三种温度进窑烧制,开窑后,看何种温度的试片与《汉铎壶》的壶体色泽相符。然后顾大师亲自用捶好的泥制成汉铎壶的壶盖,按刚才泥色相符的温度进窑烧制,出窑后的壶盖与《汉铎壶》的壶体色泽和谐,严密合缝,转动灵活,妙手天成。随后顾景舟大师又据其壶型,精心仿制了顾氏《汉铎壶》,使该壶成为顾大师的传世珍品。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顾景舟大师还为宜兴紫砂藏家陈仲春的《子治汉钟壶》与《友廷掇球壶》配盖。90年代初为宜兴紫砂藏家唐国新《大亨掇只壶》配盖。90年代初,南京紫砂藏家沙志明得到一把缺盖的曼生壶,后由紫砂一厂的工艺师周洁萍配盖,沙的老友江苏省美协主席著名书画家亚明(1924-2002年)在壶上题字。

90年代中期,省工艺美术大师许成权高工为亚明的曼生壶配盖,亚明以书画相赠。

另外还有汪寅仙大师为《大生合菱壶》配盖,徐达明大师为彭年《四方束竹壶》配盖等等。

回忆这些茗壶重器的配盖史,正是因为有这些名家大师能工巧匠的精心配制,传世的残缺茗壶才得以完美和谐而永传后世。

另,关于紫砂《觚棱壶》的名称由来及定名有以下几种说法:美国芝加哥艺术馆中藏有一把清嘉道陈鸿寿幕友祥伯铭刻的曼生壶,其主面刻有“觚棱”两字,副面刻有:“棱可模,觚不觚,得其精意遗其粗,祥伯铭”。祥伯即清嘉庆贡生郭麐(1769-1831年),号祥伯,曾参与曼生壶的制作并镌刻壶铭。据邓实《明清各名家砂壶形拓》中之《阿曼陀室制砂壶》中称:“觚,为古酒器,客酒一升,形方,四面有棱,今传世尚多,唯方者少而圆者多。”因此他认为曼生《觚棱壶》是仿古代酒器“方形觚”而制成的。

清嘉道以后的清末民初,壶艺名家对曼生觚棱壶多有仿制。在近年来出版的紫砂名著中,对这类茗壶的名称各家说法不一,定名十分混乱。如徐秀棠著《中国紫砂》、许四海著《吾壶四海》称之为 “弧菱壶”,沙志明著《中国明清紫砂精萃》称之为“弧方壶”,而李长平著《明清紫砂珍赏》又称为“弧棱壶”。

笔者认为,紫砂壶的壶名是体现壶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上的传世名作其壶名也是经过众多的名人雅士认真推敲而为人们所接受的,《觚棱壶》也是如此。仅以此文此壶纪念近现代壶艺大师吴云根先生诞辰120周年。(修改稿)(责编:雨岚)

想买把紫砂壶,请大神指教方壶和一般圆壶的区别?

1、定义不同

紫砂圆器由不同方向、曲度的曲线组成。

紫砂方器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

2、特点不同

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造型“圆、稳、匀、正”。口、盖、的、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协调 和谐,匀称流畅,达到无懈可击,致使器型上的标准要求为“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骨肉亭匀”。

紫砂方器既为几何形体,也属筋纹形体。要求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

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以 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正确、匀挺、富于变化。除口、盖、的、把、嘴应与壶体相对称外,壶体不论四方、六方、长方、扁方 为壶型,其壶盖方向均可任意变换,并与壶口严密吻合。

扩展资料

原料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

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之间。

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砂壶

紫砂器有圆器,方器,塑器和筋纹器四大种类对吗

不是你这么分的,我来介绍一下传统紫砂壶的分类方法。


宜兴紫砂行业对紫砂壶自有一套分类方法,即将紫砂壶分为光货、花货、筋囊货三大类。从名称上看,这种分类是紫砂壶器形特征的分类,还是制作技艺的分类,相当于绘画艺术中的山水、人物、花鸟等分类。


光货


凡壶身为几何体、表面光素的紫砂壶都叫光货。因制作这种紫砂壶坯时,要将器表修饰得极其平整光滑的缘故。光货有圆器、方器两大类。


圆器,即器的横剖面是圆形或椭圆形,圆器的轮廓由各种方向不同和曲率不同的曲线组成,讲究骨肉亭匀,比例恰当,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显示一种活泼柔顺的美感。方器,即器的横剖面是四方、六方、八方等,方器的轮廓是由平面和平面相交所构成的棱线所组成,讲究线面挺括平整,轮廓线条分明,展示出明快挺秀的阳刚之美。僧帽壶、传炉壶、觚棱壶等都是明清著名的方器壶式。


花货


又叫“塑器”,是以雕塑技法为制器的主要手段,器形有三类,一类是仿植物之形为器,如梅段壶、松段壶、竹段壶等;第二类是仿瓜果之形为器,如南瓜壶、佛手壶、藕形壶;第三类是以动物之形为器,如鱼化龙壶;还有以动物之形为流、壶把的,也归于此类。此外,还有一些带浮雕根饰的紫砂壶,因装饰浮雕做得很显眼,也划归花货。明代供春树瘿壶是已知最早的紫砂塑器。


紫砂花货讲究器形仿自然之形,惟妙惟肖,让使用者在沏茶时能体会到巧夺天工的美感。清代初期,塑器风行一时,其杰出代表是陈鸣远,有束柴三友壶、南瓜壶、竹笋水盂、梅干壶及包袱壶等传世,构思巧妙,技巧娴熟。


筋囊货


又叫筋纹器,这是紫砂艺人的行话,他们把类似南瓜棱、菊花瓣等曲面形叫作“筋囊”,然后以这类“筋囊”为单元去构成壶形,并做到器表和器内一样,都是由生动流畅的“筋囊”构成的,口部和壶盖的“筋囊”要上下对应、合缝严密,体现一种数学般的精巧和秩序之美。

紫砂壶的器形,共有哪几类

紫砂壶分为光货、花货、筋囊货三大类。

光货

凡壶身为几何体、表面光素的紫砂壶都叫光货。因制作这种紫砂壶坯时,要将器表修饰得极其平整光滑的缘故。光货有圆器、方器两大类。

圆器,即器的横剖面是圆形或椭圆形,圆器的轮廓由各种方向不同和曲率不同的曲线组成,讲究骨肉亭匀,比例恰当,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显示一种活泼柔顺的美感。

方器,即器的横剖面是四方、六方、八方等,方器的轮廓是由平面和平面相交所构成的棱线所组成,讲究线面挺括平整,轮廓线条分明,展示出明快挺秀的阳刚之美。僧帽壶、传炉壶、觚棱壶等都是明清著名的方器壶式。

花货

又叫“塑器”,是以雕塑技法为制器的主要手段,器形有三类,一类是仿植物之形为器,如梅段壶、松段壶、竹段壶等;第二类是仿瓜果之形为器,如南瓜壶、佛手壶、藕形壶;第三类是以动物之形为器,如鱼化龙壶;还有以动物之形为流、壶把的,也归于此类。此外,还有一些带浮雕根饰的紫砂壶,因装饰浮雕做得很显眼,也划归花货。明代供春树瘿壶是已知最早的紫砂塑器。

紫砂花货讲究器形仿自然之形,惟妙惟肖,让使用者在沏茶时能体会到巧夺天工的美感。清代初期,塑器风行一时,其杰出代表是陈鸣远,有束柴三友壶、南瓜壶、竹笋水盂、梅干壶及包袱壶等传世,构思巧妙,技巧娴熟。

筋囊货

又叫筋纹器,这是紫砂艺人的行话,他们把类似南瓜棱、菊花瓣等曲面形叫作“筋囊”,然后以这类“筋囊”为单元去构成壶形,并做到器表和器内一样,都是由生动流畅的“筋囊”构成的,口部和壶盖的“筋囊”要上下对应、合缝严密,体现一种数学般的精巧和秩序之美。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15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