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为何选择紫砂小圆壶呢?在功夫茶的18个程序上,把孟臣和若琛杯连在一起了,在《龙溪县志》里也把「大彬之罐,若琛之杯」连在一起,「若琛珍藏」款小瓷杯产于清康熙年间,和大彬孟臣的茶壶一样,假款仿照历代不绝。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大彬款壶、孟臣款壶在康熙年间,就成了功夫茶中的一种重要的器具了。那么,功夫茶为什么会选择这种紫砂(或朱泥)小圆壶呢?
从工艺上,朱泥适合于制作小圆壶,而功夫茶叶多水少,汤色浓郁,追求质而不追求量,故杯宜小不宜大,壶大杯也相应要大,岂不成了牛饮。体量小的茶壶,陶色和器形成了审美的主要对象,表面的装饰常常只会产生画蛇添足的效果。壶既然要小的,只好圆下去了。
泡功夫茶,采用朱泥壶最优,根据瓷库中国专家的研究,认为泡茶「以今日台湾的高山茶、乌龙茶为例,确是朱泥优于紫砂,紫砂壶优于潮汕壶,这是有共识的认知,亦有其科学根据,因其毛细孔结构粗细松实不同,对香分子的吸附有所增减。但潮汕壶则擅于诠释普洱茶及重焙火的铁观音,可增益其陈韵。总之,不同的茶应用不同材质、不同烧结度的壶(杯、碗、盅)来追求最佳茶汤表现。」此说甚切,精于茶道的功夫茶人,必然像重视茶叶的质量一样,重视茶壶选择。
紫砂和茶汤色相相近,协调,这是一种沈郁稳重,不事张扬,但并不寂寞的颜色,小壶的造型通常线条柔和,低矮,简练而不呆板,平稳而不凝重,淳朴庄重,是一种忠实的茶具,这种形式很适合功夫茶区的饮茶习惯和审美情趣;也与当地人的性格特征有直接的关系。闽南人的性格也如同闽南的丘陵地带,山不高峻,河不宽阔,农业条件优越,生存条件良好,只求平平安安过日子,不想冒太大的风险,没有北方人的豪爽,没有江南人的潇洒,民风淳朴,性格内向,追求安定,相信传统,注重形式。
君不见,孟臣、思亭创造的一个壶式,就足以把闽南的茶人打发了几百年。
功夫茶具选什么材质好?先来看看茶具主要的三种材质:
1、陶瓷功夫茶具
陶瓷功夫茶具,具有传热较慢、保温适中、宝茶原味的特点,而且此类工夫茶具一般造型美观,装饰精巧,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哦。用陶瓷功夫茶具泡茶,香味特别醇郁,茶汤久置也不易变味。
陶瓷材质的功夫茶具,有一壶四碗套装的,也有一壶六碗套装的,有的还配有托盘,价格也是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比较实用,适合较多人的品味。基于其强大的实用性,以及其光鲜亮丽的材质,价格的实惠性,陶瓷茶具成为了目前最为流行的功夫茶具。
2、紫砂功夫茶具
紫砂功夫茶具由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料制成,其气孔细微、密度高,有很强的吸附力。用来泡茶,不仅不失茶的色、香、味,更不易霉馊变质。而且紫砂功夫茶具使用越久,壶身越是光亮照人。
市面上的紫砂功夫茶具,价格便宜的几百元,贵的上万元或数万元。据说这些高档优质的紫砂壶极具收藏价值,不过这似乎不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大家看看即可。建议广大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实力进行选择。而且,如果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建议不要购买花花绿绿的瓷制品和紫砂制品,因为很可能是拼配了化工原料,对身体有害。在选购的时候,最简单的辨别办法就是用沸水烫洗一下茶具,然后闻闻有没有异味,如果有异味,坚决不能要。
3、老铁壶功夫茶具
这一类材质的功夫茶具蓄热能力强,水温可达100度或以上,能充分软化水质,非常适合泡老茶或煮茶使用,特别是泡普洱茶,能有效去除茶中的陈霉味。而且铁壶受热后,会释放出大量的二价铁,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铁壶能释放微量铁离子又能吸附水中的氯离子,铁壶煮出来的水含微量的铁离子和极少的氯化物,水质甘甜,能充分改善水质,提升品名的醇和感受。铁壶能提升沸点,冲泡香气高的茶如“铁观音”和普洱老茶时,茶汤香味皆佳。此外,制作精良的手工老铁壶除了冲泡茶叶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28件功夫茶具有:
茶壶;
盖碗;
品茗杯;
闻香杯;
公道杯;
茶洗;
茶玩;
尿童;
茶荷;
功夫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文化,需要使用特别的茶具才能品尝和沏茶。以下是功夫茶常用的茶具介绍:
1.茶杯:功夫茶杯是矮小精致,外形并不讲究,但是杯口应该适中,杯底略微翘起,以方便观察茶叶的状态。
2.茶壶:功夫茶壶分为紫砂壶和玻璃壶两种。紫砂壶一般选用紫砂陶土,给茶水增加一些微量元素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温;玻璃壶能体现茶叶的形态和色泽,但是对于一些高温茶叶不太适用。
3.茶盘:功夫茶需要使用茶盘,以方便安放茶具和茶叶,同时还能收集茶汁。茶盘材质多数采用石板或竹全条。
4.茶漏:在沏茶过程中,茶漏是起到筛出茶叶渣的作用。茶漏可以用金属材质或者竹编材质,取决于茶喜好和实际使用。
5.茶针:茶针多用于破茶、清理茶壶等。材料多用竹子或金属。
6.打茶器:功夫茶中还有一个打茶的步骤,这里需要使用打茶器。打茶器其实就是一把茶勺,但是形状和大小有所不同。
以上是功夫茶常用茶具的介绍,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14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宜兴紫砂壶器具:老法师大跌眼镜
下一篇: 紫砂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