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只要用心慢慢品尝,用心仔细品味,你就会领略到茶的神韵,得到美的享受。
这便是所谓的“好茶,有韵”。
品茶,追求最佳境界就是它的茶韵。
好茶自然显韵,茶韵更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
品鉴茶,讲究一个品字。
品味得的是气韵,品色得的是风韵,品器得的是雅韵。
著名茶文化专家余悦对茶韵有更透彻的诠释。
他认为“茶韵”两字可以用来涵盖茶俗、茶艺、茶道的共同点,是它们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沈;有韵则远,无韵则局。
品鉴一杯茶,是要调动全身的官能来参与的。
用眼睛去鉴赏茶色,用耳朵去听高冲低斟的声音。
用鼻子去闻氲氤的茶香,用舌头去品尝茶的甘苦味。
用双手去泡茶、沏茶、倒茶、举杯。
再通过眼、耳、鼻、舌、身把末梢的官能感觉传递给心灵。
在心里把对茶的颜色、声音、香气、味道、触感的结果进行整合而产生一定的意识。
最后在心里意会到的便是我们常说的茶韵。
茶韵,是由心而发的,是一种品茶的境界。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茶韵高三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冬日的午后,阳光格外明媚,阳台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洋溢着丝丝暖意。一阵淡淡的茶香飘入鼻腔,若有若无,让我想起了这么一句话:“香令人幽,棋令人闲,琴令人寂,茶令人爽。”
爱茶的父亲曾说:“茶之爽处,在于其可扫除疲惫之感,令人神气清爽!”因父亲爱茶,我又经常与父亲一起品茶,因此我对茶略知一二。
茶文化在中国一向源远流长,所以其便与琴棋书画并列了,这不失为一项雅事。琴棋书画不是人人都懂的,非得文人雅士之流不可,附庸风雅便会大煞风景。可茶不同,不管是谁,喝总是会的。如去别人家做客,主人捧上一杯香茶,说是某某仙品,就算品不出什么滋味,却在口中感叹:“好茶!好茶!”别人也不会怀疑的。即使是不懂装懂的也会让主人脸上有光,说不定在临行时打包几两送你呢!
其实,茶并无好坏之分,正如百花园中的花都有其娇媚之处。
《红楼梦》里的贾母不买六安茶的账,非要喝老君眉。刘姥姥则认为“这茶太淡了些”。可见各人口味不同,品出来的'茶自然也是不同。
如果是品茶,千万不可多喝。古人就是这样告诫的: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古人品茶有一套专用茶具。唐代陆羽撰《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品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都统笼贮之。现代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但最基本的茶杯,也是具备的,并且还十分精致。当然,好茶配好杯嘛!似乎真正用来品茶的杯,都是白瓷或青瓷制的,一茶托,一敞口杯身,一玲珑小盖,上面还画着青松翠柏,娇兰俊梅,风雅之至。用这样的杯喝茶,是让人品其茶之香呢?还是让人赏其杯之美呢?希望是二者兼有吧!
另外,古人冲茶的水也是很讲究的。《红楼梦》中妙玉用“隔年蠲的雨水”和“梅花上的雪”来泡茶。听起来的确挺令人心驰神往,但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却不知这水是否有益无害?
嗅着茶香,寻其来源。原来是一向爱茶的父亲泡好了他最爱的铁观音。闲来无事的我也萌生了一股想品茶的心意。抓起几片茶叶放入杯中,再注入滚烫的水,盖上杯盖,过了一会儿,便迫不及待地揭开盖子,一股茶香溢满了阳台,品上一口,满口余香,一丝烦躁也就随茶香飘到九霄云外去了。
一直都不能领会到古人说的那种“茶话略无尘土杂,荷香剩有水兼风”的境界。但茶香所飘之处,便拥有了一份独特的宁静,让午后更加温馨惬意。
喜欢喝茶,一个人静静的,拿着一本书慢慢的看着,端一杯茶细细的品着。
茶水中冒出的热气,轻轻地飘着飘着,飘到你的脸上,进入你的鼻翼,轻轻地抿一口热茶,慢慢地品着,茶在你的口中有点涩,细细嚼又有点香。朋友你尝到了?尝到那茶香了吗?
茶需要一定比例水浸泡才合口味;不同的人,不同的口味,有人喜欢浓茶,有人喜欢淡茶;喝茶也有讲究,只有慢慢喝细细品,才能品出茶的清香。
人生也是如此,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能一概而论,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说不同的话,不是说阿谀奉承,只是不想得罪朋友。有些事有些人需要慢慢来,心急了反而适得其反,做人要真诚,做事要认真,有些事还是看淡了好,淡是宁静,淡是大气,淡是顺其自然。
当你心烦时,拿一本书,细细的.读;端一杯茶,慢慢的喝;书能育人,茶能静心;书指明你前进的方向,茶指导你前进的步伐。悠悠的茶香伴着书的清纯,洒满了温馨的小屋。这时的你会很静,那种闲情雅致真的很美!
朋友!当你心烦时,喝杯茶水吧,不要去喝酒,茶能健身也静心,酒会伤身也伤心。
朋友,喝过这杯茶水,你品出了什么呢?你品出的是苦还是甜?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喝茶品人生,你懂得这个道理吗?品茶不仅品茶的色香,而是品人生的酸甜苦辣,当你终于明白生活中不仅有幸福也有痛苦时,你的心会很静,你知道幸福来之不易。
朋友们珍惜吧!珍惜缘分珍惜友情,珍惜每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朋友,更要珍惜你所拥有的婚姻和幸福。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11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掸掸灰吃茶去
下一篇: 皖山禅与中华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