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壶是人一生的玩物,也是爱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计是要交不少学费,新手玩壶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新人很茫然,并不明白什么是原矿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强加在紫砂身上,刚开始喜欢颜色鲜艳的、光亮的,泥被打成120目通粉的,表面细得像玻璃一样的。这种壶其实表面已经瓷化,和瓷器没有任何区别,那还算得上紫砂吗?颗粒的甄别,通过肉眼是可以区分的,紫砂的目数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锁定在:20-120目的范围,制作紫砂壶最优的目数应该在30-60目之间。过粗过细均会对紫砂的工艺步骤造成影响。
磨刀不误砍柴工
如果你原来不喝茶,是突然玩壶的,那么“恭喜”,你会有很多的弯路要走。一定要花点时间在茶上面,能用盖碗喝出茶叶的好坏,对你将来玩壶的进级非常有帮助。壶和茶是不可以分家的。
不要追求什么惊天绝世好泥
什么朱泥大红袍,什么青灰泥那些不知名的泥料,玩这些会吃太多的亏。传统的紫泥、段泥、红泥最美。紫砂泥料只有三种,就是紫泥、红泥、本山绿泥,其他都是这三种基础泥料的分支或者天然共生矿,玩偏门的我看不懂。关于清水泥很多人都问过我是什么东西,我是这样认为的,清水泥起源于一厂的练泥工艺,以前一厂做壶喜欢把几种不同的紫泥矿拼配在一起来做壶,这样显得高档。但是用来做花盆的泥料,不愿意花这么大的功夫,就用一种单一的紫泥矿来制作所以叫清水泥。现在清水泥的定义已经演变为紫泥的一个品种,任何一种单一原矿的紫泥都可以叫清水泥,也可以叫紫泥。就像绿茶和黄山毛峰的关系一样。所有的黄山毛峰都可以叫绿茶,但不是所有的绿茶都是黄山毛峰。
不要以为看着润的,亮的,或者水色好的,底料就一定好
现在练泥的工夫,明针的水平,烧什么窑,对泥料成色的影响要超过底料本身的质量的。现在有一些纯度不高的料子(山外料,化工料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但是有的人手艺好,明针功夫了得,再加上打磨抛光,壶表看起来漂亮很多,但泥本身并不是真的好。一把刚出窑的壶,经过上千度高温之后,壶的外表灰头土脸的,一点光泽都没有,所谓和田玉一般的光泽需在茶水滋润养护之后才会有。也有做壶的手艺人为了壶烧出来有较好的卖相,使用冲浆的方式,在泥料中调多些脂泥,再以明针把浆逼到壶外,壶烧出来就明亮多了,这能说明泥料就纯正了吗?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清楚的分辨泥料好坏呢,只看表面功夫新手会吃不少亏。只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用好泥料做的紫砂壶一定比差泥料做的紫砂壶泡茶好喝。
关于龙山料和山外料的识别
龙山料用开水注入新壶30秒后倒尽,有股淡淡的陶土香味。龙山泥做的壶手感很润,砂料看上去有砂感。这点非常重要,也是区别和黄龙山以外的山料重要手段。龙山料静谧通透,呈亚光(黯然之光),养后的光泽犹如儿童眼睛的清澈状。新壶有少许云母片,但壶养成就会消失。如果壶身泛出不自然的亮光,灯下观察没有透感,反光混浊。特别要注意看盖内,因为卖壶人这里往往不做抛光处理,呈不平滑状玻璃相(这点非常重要,因为黄龙山以外的料往往是这种质感):劣质泥结晶度高含砂少,不耐高温的缘故。
不要盲目听信别人教你如何识别原矿
比如,原矿一要有铁质,实际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土,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虽然紫砂含有云母,云母在烧成的过程中会遗留下来,在光下发出点点银光。但是从这里作为出发点,单看云母的方式,碰上长兴泥料时也一样没辙,因为长兴泥也有同样的效果。不要去听说什么壶形合适泡红茶,什么壶形合适泡绿茶,从理论上来看,这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这些所谓的“合适”因素,往往是别人告诉你的,你并没有经过自己深入考证就相信了,为什么你不自己去试试一试?结果就是人云亦云,其实都是靠不住的。
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士”。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紫砂壶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那么,紫砂壶开壶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来看看吧。
紫砂壶开壶方法
下面是两种紫砂壶开壶的方法:
1、水煮法:就是网上流传最为广泛、最为壶友所津津乐道的“清水煮壶”大法:
(一)、清水煮壶:先清理一下壶里壶外的污渍(包括遗留的金沙、沙粉等),用干净的壶巾沾清水细细擦净,然后待壶自然风干。
接着放入清水(清水的量以淹过壶1寸许即可)中让其煮沸5~10分钟(不用盖锅盖:)。
(二)、豆腐煮壶:接第一步,将壶捞出来后,待壶体及茶配件自然冷却至常温之后,填装豆腐(建议用老豆腐因为吸附性强)。填装时稍微压紧,避免豆腐在水煮沸之后跑出壶体。填装完毕后,放入冷水内,加热至沸腾,直至厨房内充满豆腐香气后,再等待约5~10分钟即可。此步骤目的就是去紫砂壶的火气(因为窑烧的关系,有人认为壶的“火气”很大,在正常使用之前,应该给紫砂壶降火清火)。
(三)、甘蔗煮壶:将豆腐煮好的壶捞出来,再用清水洗净,自然冷却到常温。将甘蔗头(略与壶身等宽)置入锅中,同上步骤一样将其煮沸,直至空气弥漫甘蔗香味5~10分钟即可。
(四)、将煮好壶捞出来,待其自然冷凉直至没有热度。
接着确定您今后要泡的茶叶,比如红茶、普洱、龙井等等。我们强烈建议您,一把壶只泡一种茶叶。
重新加入冷水将茶叶和壶一同置入锅内,待其煮沸,等空气弥漫茶叶香味后约10分钟,将壶捞出,用锅内的茶叶稍稍用力去摩擦壶体和壶盖数分钟,最后用温水把壶洗干净即可。此步骤的目的就是“定味”,确定今后该壶所泡的茶种类。
至此“清水煮壶法”大功告成!
2、浇淋法(安全):
(一)、清理污渍:将壶里壶外、壶配件清理干净,后冲淋热水,可兼具去霉、消毒与暖壶三种功效。
(二)、开始泡茶:趁热擦拭壶身泡茶时,因水温极高,茶壶本身的细孔会略微扩张,水气会呈现在茶壶表面。此时,可用一条干净的细棉巾,分别在前面几泡的浸泡时间内,分几次把整个壶身拭遍,即可利用热水的温度,使壶身变得更加亮润。
(三)、此法前几泡可以冲倒掉,不宜饮用(只是建议)。冲倒数泡后紫砂壶的火气都几乎除尽(虽然没办法像第一种方法那么彻底),接下来就是日常保养啦!
淘壶人建议您,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时间和把握度,不要轻易的使用网上流传的第一种方法,而应该选择第二种较为安全的方法(宜兴紫砂壶专家建议的),特别是十分贵重的紫砂壶,在开壶的时候更是应该格外的谨慎对待。
总之一句话,爱惜壶、疼惜壶、珍惜壶才能养好壶。平时一定要对紫砂壶进行保养,在使用、把玩、鉴赏时一定好小心翼翼的“轻拿轻放”。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紫砂壶开壶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更多关于紫砂壶开壶的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土巴兔学装修。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壶,最有韵味的艺术,一把新壶购置归来就结下了壶缘。养壶的过程中包浆的形成是融入了壶主的情感的,所以每把壶所展现的韵味自然是不尽相同的。今天美学禅茶想和大家聊聊紫砂壶的包浆以及如何养出漂亮的包浆?
所谓包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包裹在器物身上的一层浆汁,而从对艺术品的专业理解,按指“光泽”,这种光泽由长时间岁月氧化的打磨而展现出的一种特殊的光泽。
好的包浆令壶看起来温润含蓄,亲切自然,历经长时间的养护,一般是冲刷不掉的,彰显出的高雅、沉稳之感正是玩壶人所极力追求的。新壶,色彩急躁,肌理干涩,其光亮度非常扎眼,只有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其光泽看起来才会自然、肌理平滑。一把紫砂壶包浆的养成无非是无数杯茶汤的泡养,人为的摩挲把玩,以及时间的氧化形成的。
1.茶汤泡养
由于紫砂壶材质的特殊性,茶叶在冲泡后,内含物质会遗存在壶壁上,随着冲泡的次数不断的增多,壶友也习惯性的用热水冲洗外壁,内泡外冲,时间一久,包浆就会逐渐显现,湿软茶布擦拭过后,紫砂壶的玉润感就会逐渐显现。
2.人为把玩
紫砂壶养包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人,饮茶过后,洗净双手把玩紫砂壶,不断的摩挲,时间一久,经过人为的把玩,紫砂壶就会上浆。
3.时间氧化
任何物品,长时间下去,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氧化的效果,光泽发亮,就是所谓的“包浆”,完全经由时间的打磨,由壶身外壁析出的东西形成的包浆虽然过程较慢,但是还是会出一定的效果,像用老泥制作的紫砂壶时间越久,品赏起来越有滋味儿。
养包浆并非朝夕之事,所以在护养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的:
1.茶汤泡养时,只有勤洗勤泡才能出效果,每日一泡,三天一歇,最好不过了;品饮之后,及时将茶叶与剩余的茶汤渣倒掉,有的人喜欢壶内的茶渣和茶山,这不仅不卫生,而且用这样的壶泡茶招待客人,会让人有轻视的感觉,壶内清洗干净后,用热水进行内外壁的冲洗,用湿茶巾擦拭,自然晾干即可,
2.紫砂壶经过人为把玩,已经注入了人的情感,对壶的也越发的喜爱,需要注意的是:用紫砂壶泡茶或先闲暇时把玩时,注意对手进行清洁,油污之手是紫砂壶包浆养护中的大忌。
3.紫砂壶在经由完全的时间氧化过程中,对于壶的储放是十分需要注意的,忌油烟位置,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最佳,不要放到阳光直射以免影响壶面光泽,不要密封,以防壶内滋生细菌。
壶能养出漂亮的包浆自是非常令人得意,但是并非朝夕之事,因此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细心呵护自己的壶,不可着急一蹴而就,学人家茶山养壶,一不小心养出“和尚光”,岂不可惜...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04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树绿鳞象甲及其防治措施
下一篇: 优质茶园——垦植与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