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命的意义在于邂逅美好
你介意多一个朋友吗?
我没有汽水艳丽的外表,
也不懂咖啡深沉的浪漫。
可我与生俱来,有一颗懂你的心。
世间把这种微妙,叫做“心有灵犀”。
我有清香一缕、融融暖意,
愿为你屏蔽十里红尘、俗世羁绊。
那么你愿不愿意邂逅这份美好,
与我一起,在浮生中偷取半日闲暇?
我是谁?我是长于山野间的一片茶叶。
也是想去读懂你的茶。
2.等待是一生的过程
一年的时间,可以发生多少故事?
而我,只用来等待。
山泉为饮,青山作伴,
看够云雾飘散,日升月沉。
在时光的静磨中,我等待成熟,
也等待那个将我摘下,带往你世界的人。
日光暴晒,我洗尽铅华,褪去青涩。
熊熊烈火,我卷曲身骨,却内蕴了一腔芳华。
苛责的制茶古法,是凤凰涅槃的过程。
等待之前,我是一片茶叶;
涅槃之后,我才可称为“茶”。
成为最懂你的茶
3.旅行
出茶的那一刻,便是我旅行的开始。
我被层层包裹,被未知带上路。
在路上,我结识了两个朋友。
一个穿越了千年古道,
常说自己耳边还回荡着马铃声响,
身体仿佛渗透了岁月的陈韵;
一个说她见惯了俗世繁华,
于是拥有了别样的风情与浪漫。
我们来自各地,却又被某种信仰牵连,
前往同一个终点。
旅行的起点,
是曾经沉稳的山、苍翠的绿;
未知的终点,
会不会是80°c的水,与惊喜的你?
我期待与你相遇。
4.相遇
遇见你的那一天,阳光是温柔的。
我感叹命运不负我,
世间,是不是也把这种相遇叫做“缘分”?
我入水化境,轻舒曼舞,
我用一生的岁月化为一盏茶汤,供你品饮。
也有一世所内蕴的芳香与清雅,
为你带来一刻欢悦。
喝一杯茶,让我聆听你的故事。
静静的,静静的,做一杯懂你的茶。
人生纷扰,唯有品茶时心思才能宁静,才会于清淡里有一种隽永悠长。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赏,供大家欣赏。
关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赏篇一:心茶 心若澄澈,如泉水。便可以沏一壶生活的茶,品一生琐碎,读一世繁尘。
水的清明,激活了茶的灵动,呷下沉淀地过往。
那一刻才明白,茶是睡着的。它揽了一怀春月;拢了一腔明媚;含了一湾柔露。终了前世的一颗凡心。就这样,静候着一溪叮咚之音的唤醒。如果暂不考虑水的思想。只读茶,它们真的是一粒粒,一芽芽的梦。各自揣着各自的相同,也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就在打开茶罐的刹那,仿佛有诸多的心事,等你阅读。诸多的过往,等你诠释。茶者,若抱着一颗沉静的禅心去思想。会聆听到天籁之外的动听。
其实木香的茶匙,只是囫囵地索取。一瓢清水,才是悦耳的吵闹。怀揣着水月静心,俗外菩提。报以一颗心的初衷,在竹风清影曼舞婆娑间。涤荡去心尘,静下来,嗅一缕茶香,那被沸水唤醒地重生精灵,在娓娓道来人世间前生今世的情缘。可以看见,僵硬在怎样的温柔里舒展,生命又如何的在积怨中剥茧怒放。往往,我们所希冀的会不经意地在指尖溜走,那是因为缺少回绕的情愫。生活的历练,又如何不是品茶的心得。
茶有浓有淡。心有喜有悲。茶如心,在许多的时候有不同的味道,每次唇齿间的萦绕,最终注入心田,都是你喜欢或不喜欢,但一定是割舍不掉的。浓了浓喝,淡了淡喝,纵有万千滋味,都不免是沧桑的轮回,世事的弯转。而此刻的人心,有的苦了一生,有的却风轻云淡。
其实从容才是享受,享受云天之外的辽远,享受草木之间的余香。没有比从容地享受生活,更惬意,更舒心。若都能在行云流水间,温润其心,修炼质朴,不带走一片云彩。在松风林涛中,不沾染一抹色泽。这又何尝不是一几一凳一壶一盏的闲云之情呢。
行到山穷水尽处,正是坐看云起时。其实不是逃避,是欣赏那份淡然与恬静,简洁和清雅。
喝茶,往往又是品心,无论是陶杯玉盏,还是竹盅瓷碗。都不妨碍你对茶的执着,即使一丝苦涩的余味,也会温热心酸的齿寒,泪眼的冷清。就这样,如水的日子涓涓细流,滋润了一颗心的清淡,一颗心的悲悯,修行参透生活的禅理。得失在计较中丢弃了价值。贫富在人情上迷失了尊卑。
好坏在人心里衡量出轻重。荣辱在行为上表露着高低。一颗被茶洗过的心,澄澈醒透,纤尘不染。有野泉潺潺流过的简单,也有茶香氤氲的静美。深林处的暮鼓晨钟和浅水间的若隐若现,都是心茶的意境。也许心怕被惊扰,也或怕惊扰了其他,就这样,独自固守着那尊灵佛,那瓣心香。在简清安宁的空明里,一花一叶皆化作青莲。
在茶的世界里,没有这么多眼前身后的纷扰,也没有那么多炎凉冷暖的无常。只是自然的生,自然的死,貌似平平,实有深意。茶本就一灵物,天蕴地育,至清至洁,汲日月之魂山水之魄。所以远胜我们红尘凡心,更是人力所不及。在左右人习性的同时,而让人不知。
仿佛一片叶子,被花香浸过。被雨水淋过,微醉微醺地随风摇曳。最后在暮秋凋零,却已不是春天的那瓣了。人生也如此,经历过太多风雨浮沉后,那份坦然,那份宁静。远观近看都是精致,路过尽成风景。在闲暇之余,不妨把心包裹在茶韵里,回味着齿颊留香。
如果把日子都泡在茶里过,必定收获碧水云天,清香曼妙。即使在繁市闹区也能浅吟低唱。不为廊前飞燕扰,不为花叶凋残忧,存弃无谓,一切皆随它去。其实品茗,也是品人生,无论是?红泥小炉,娈婉卯童?的香醇精致,还是?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的粗淡清贫,都一饮而尽。好坏不在茶,而在人心的阴晴进退中。
坐下来,静静地喝杯茶。
关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赏篇二:一盏茶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独爱上了茶的清淡与馨香。茶没有酒的浓烈,没有咖啡的醇香,却多了一份略苦的清幽。尤其在一人独处的时候,总喜欢泡一杯绿茶,看蜷缩的茶叶在沸水中慢慢舒展开来,似乎是人生在挫折中奋起的破茧过程。闭上眼,深深的吸一口气,那淡淡的茶香便悠悠的沁入心脾。
在白族人眼里更是茶如人生。若是到大理白族人家做客,好客的主人总会为客人奉上三道茶,第一道是苦茶,暗示苦如生命,第二道茶添加了香甜的乳扇、红糖和陈皮,寓意香如爱情,第三道茶则加上了蜂蜜、花椒、核桃仁,入口回味无穷。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生如茶,或浓烈或清淡,都需要自己去细细的品味。
品茶,品着世间的阴晴冷暖;品茶,品的是人生的酸甜苦辣。初饮茶,是浓浓的苦,总觉难以下咽。日子久了,方才慢慢悟出悠然的味道,品出满口的余香
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幽幽的一缕馨香,暖暖的一份真情,足以让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奔波的我们远离尘世的喧嚣,舒展紧绷的心弦,找回真我。暮然回首,方才意识到真正值得我们追寻与向往的东西原来不过是如此的简单!
透过袅袅的茶韵,我看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不舍;看到了唐诗宋词的婉约、激昂;还看到了那撑着油纸伞的女子从江南雨巷里缓缓的走来。是谁,着一身素色的旗袍,边品茗边吟唱着人间四月天?又是谁,挥着婉约的羊毫,在悠悠茶香里写下了月满西楼的轻叹。
品茶之味,悟茶之道,是需要用雅兴去品,用心去悟的。不同的茶,风韵亦不同矣。
绿茶汤色碧绿,柔和纯净,入口清新甘甜。就像烂漫的孩童,不掺丝毫的杂质,清澈而透明;
普洱茶色如红酒,入口香醇而绵长。一如柔情似水的女子,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沉淀下来的是悠长醇厚的底蕴,千般情丝在杯中起起落落,萦绕不绝
夜已深沉,睡意却和我捉起了迷藏。泡一杯淡淡的香茗,放一段喜爱的音乐,在轻柔的古琴声中将自己静静地放逐,一任思绪在夜色里穿越,什么都可以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就这么静静地,让疲惫的自己完全的放松,如同做了一次心灵的瑜伽。
穷此一生,若能如玉般温润,如普洱般香醇,则吾愿足矣!
关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赏篇三:我与茶的故事 老舍曾说,烟酒虽好,却是男性的粗莽、热烈、可也有火气未若茶之温柔、雅洁、轻轻的刺激、淡淡的相依,茶是女性的。
我想,我若是男儿身,也必定是嗜烟酒的,只可惜今生已不曾有这样的机缘。但犹记得孩童时,邻里有新婚之人,我们小孩子们大都热爱闹洞房,只为看新娘子或讨喜饼吃。我随着一群男孩子们前去,新郎官出手阔绰,额外给我们这帮孩子们一人一支喜烟。看他们都点燃起,我也随他们点起吸了两三口,学着他们的样子吐烟圈儿。
回到家急不可待地告诉正在烙煎饼的母亲,我吸烟了。生怕母亲不信,还张大了口吐气让母亲闻闻嘴中残存的烟草味儿。不记得母亲当时数落的话语了,只记得当时自己的欣喜之情顷刻间荡然无存,本引以为傲的事情,刹那间,成为一种羞耻。这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吸烟经历,在那个少不更事的孩童时代。
对于酒,虽颇能喝几杯,但知其伤身未敢常喝多喝也。老哥常常教导,出门在外,女孩子一定不要沾酒,若开了个头,混出个酒名,以后恐怕难以脱身。才使自己的热爱消失殆尽,每年大概唯有母亲生日和春节之时才小饮几杯,也仅限于红酒而已。
而茶,是我一生的伴侣。
人,都是受环境影响的。我之所以从小喝茶,是源于奶奶家的?以茶待客?和姥姥家每晚的?茶话会?。从刚记事起,不论去奶奶家还是去姥姥家,总是先喝几杯热茶。久而久之,这喝茶的习惯便养成了。大学时期,是我喝茶最凶的日子。几乎每晚必饮几杯,说来也奇怪,不管多晚喝茶,也总能酣然入梦。但一喝coffe,哪怕只一杯,晚上定失眠。记得英语六级考试时,因是下午考,担心精力不足,进考场前特意喝了杯coffe。果然有效,不但精力十足,乃至晚上久不能寐,想起来甚是神奇。室友都知道我这个喝茶的爱好,还在生日时特意一起给我买了套茶具,制作成一个花篮的模样,还镶有粉色的蕾丝花边,一直未曾用过,不知是否安好如初。
十几年前,姥姥家的院子里,栽种过一株山茶树。每年春天都能喝到新茶,都是自己采摘,自己炒制而成。只是后来小姨把它砍了去,让我惋惜至今。那是一株有故事的山茶树,关于亲情,关于爱情。
没有了山茶树,但并未羁绊住姥姥家喝茶的节奏。
一年四季,姥姥家每晚都是高朋满座,颇有点林徽因的文学沙龙之韵。只不过姥姥家的客人都是些本村的老人们罢了,他们夜夜高谈阔论,奇闻异事、各种见解、方圆百里的新鲜事儿,在此均能略听一二。姥姥因为弓腰的缘故,加上家里人口众多(我有六个舅舅和两个姨),常年累月在家操持家务,极少迈出大门过。
可是,姥姥似乎对外面的世界十分了解,就连电脑手机这些电子产品都能如数家珍,我想这是归功于每晚的?茶话会?。每晚晚饭后,姥姥就开始烧水,沏茶,慢慢地,老人们就渐渐而至。特别是冬夜,围着炉火,烟雾缭绕,别有一番景致。小的时候,厌恶满屋子的各种气息,不敢言语,唯有忍着。
后来大了,和姥姥姥爷同龄的人也渐渐稀少,逐年减少人数。如今也不晓得还有没有人前去喝茶,谈笑风生。只怕是仅有二老落寞地过活,我多么希望仍能有那如许的人儿,伴着姥姥姥爷,即使他们吸烟再甚重,我也不会反感,只有感激。
因为人多,姥姥家冲泡的茶自然不是什么好茶。多半是些茶叶末子,小卖部里十块钱可以称一大袋,够喝很久很久。老哥工作后,每年回家总是给他们带些上好的绿茶。有一次,我和姥爷打趣道,这些好茶不必每次都拿出来分享,留着和姥姥喝行了。可姥爷却说,还不如他的茶叶末子好喝,罢了!心意到了即可。又或许,姥爷是怕我们花钱。
与姥姥家的热闹相比,奶奶家可谓清静之地,更适合一个人独品。庭院虽浅浅,却有石磨、洋槐树、梧桐树、老井相伴。若夏日将至,偶得蝉鸣和鸟语,看着蝴蝶在院中嬉戏,桌边一把摇椅,一壶茶,喜不自胜,解暑的一剂良方也!
爷爷生平最爱旱烟和茶水,每每总是烟袋不离手,做木工活倦了,一袋烟,一杯茶。一副怡人自得的模样!因为家境尚可,奶奶家比姥姥家要早喝多年的好茶。其实,茶也不在优劣贵贱,关键是看心境及共饮之人。一家热闹,一家清静;一家人众,一家人寡,可都是开怀畅饮,乐不思蜀的境界!
虽然饮茶时间尚久,但说起泡茶的茶具,还数奶奶家更为讲究些。雕刻有龙体的紫色砂壶,古朴中不乏精致。每次去奶奶家喝茶,奶奶总是掀起盖在上面的花布,端出茶壶茶碗,茶碗必定是倒扣着的。喝时也特别讲究,总是第一杯要倒掉少许,所谓敬天地,而后方可尝这杯茶水,继而品第二杯。若是两个人,此时第一泡水差不多已毕。换做第二泡水,色泽、口感最是恰当,入口不苦,却回甘浓烈。而第三泡水就缺乏些生机,太过平淡。
《红楼梦》中妙玉有?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的高论,在我看来,这里的?杯?应该理解为?泡?。有林老先生所秉持的?三泡?之说佐证: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不过,林老先生的演绎似乎没有什么韵致。不如董桥在《我们吃下午茶去》一文中,将明代许次纾的?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巡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重新演绎为:初巡为婷婷袅袅十三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荫矣!
茶,是最朴素、淡泊的美物。饮茶,是最朴素、淡泊的美事。
只需一间陈设简单、干净、空旷的小屋即可,看着茶叶在沸水中的起起伏伏,想像着采茶姑娘头戴斗笠,面遮纱巾,唱着山歌,在清露欲滴的早晨劳作。只为挽留这茶的最好年华,闻一闻,饮一口,慢慢咽下去,怎一个沁人心脾了得!
前些年,有朋友送给老哥一套茶具,青绿色,特别好看。老哥也因此常常饭后喝几杯,夏喝绿茶,冬喝红茶,特别养生。我也因此随之一起消遣几杯,于我,还是偏爱绿茶,绿茶绿茶,一池碧波,缕缕清香。有人言:绿茶之妙,妙在清淡。而我最是独爱这份清淡,红茶色泽之浓重,让我味觉失灵。
要说这中国茶史,自己还真得需要学习学习,只知道这茶史第一人是陆羽,字鸿渐,昵称?渐儿?。我之所以记得,是因为想起钱钟书的《围城》里面的男一号方鸿渐。都为鸿渐,但时代、意境全然不同。话说这陆羽煮的茶被唤作?渐儿茶?,有?世有渐儿茶、而禅师在何处的流传故事。
对于真正的知音而言,最好到不可替代,好到不能容忍退而求次。所以才有?高山流水?之旷世创作,有?渐儿何时归来的喜悦之情。世人的赏识与否与灵魂无关,荣华富贵与内心也无关,只是人生在世,如果有这样的一个知音不论多么寂寞,多么荒凉。即使一期一会,心里流淌的,颜面浮现的,只需一抚琴,只需一杯茶,便知是谁的心声。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知己吧!可世人能有几人觅得呢?不关乎身份地位,不关乎富贵卑贱,不关乎才貌丑美,不关乎物质精神,只要彼此心意相通,只要你懂我懂,就足以应对这浮躁如斯的世界。
1、 品茶,我想知道……我想,失魂落魄的走在街头,却是为调节心灵的需求……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人,有时像在喝茶!有时像在品茗。
2、远离过年期间的大鱼大肉、喧闹声,一个人在家听喜欢的歌,看喜欢的电视剧,品茶,读喜欢的书……过年难得的安静呀!
3、暖暖的午后,在凤凰古城给自己寻找一个宁静的空间,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一个人自由行,喜欢在一个地方,待上个两三日,喝酒、品茶,遍偿美味佳肴,谈天论地,淡淡的地行、淡淡地走,寻一隅宁静的小天地,端起、放下,万物终归要回归宁静。
4、 终于可以坐下来喝杯茶了,自己现在成了这里的常客,每周都会来一次,喜欢这里的沙发和环境,一个人安静的品茶。
5、少时无忧无虑,中年危机四伏,老来坦然从容,人生就是这么度过,从起点到终点,这一路的风景,弯弯曲曲,只有一个人坐在阳光下面,品茶品人生……
6、爱品茶或红酒:早晨起床后感觉一身轻松,很享受地读书,旅游纪念品摆放在桌子上、心里甜蜜地想着一个人!
7、一个人品茶,于平淡里清欢四溢,于无华中回味绵长。用时光的言语,用茶水的温度,尽享生命的细水长流,尽享一个人的浮世清欢。
8、不停很爱好这边的情况和气氛,公司散会经常会来这里,有大大小小各种的会议室能够抉择,一个人点杯茶,还能够享受自助午饭,性价比异常高,即使是人数比较少,三五石友相聚也异常适合,品茶谈天,相谈甚欢,古色古香的装潢,坦荡的视线,不错的茶品和餐食,是异常值得保举的好处所。
“忙啥呢,来我店里坐会儿!”接起电话,是熟悉而亲切的声音。
“哦,最近心情不好,哪里也不想去。”我默默挂了电话,一阵风过,卷起一堆落叶,我裹紧了身上的大衣。今年秋天,又在一场场冷风的鞭挞下走远了。
“心情不好?你缺少一杯治愈系的茶!快来!”手机又响了,接起来,还是她的声音,急促,果断,清脆,不容置疑,好像小炮弹一样落在我耳朵里。
这个女人啊,絮絮叨叨,精力四射,好像永远不知道眼泪。看看时间还早,我拦下一辆出租车,前往她的方向——易明轩茶馆。
还未踏过门槛,就闻到了幽幽的茶香,她笑眯眯的坐在那里,为我泡一杯暖暖的乌龙茶——关于秋天的离愁别绪,关于人生的萧索悲凉,都消融在一杯茶里了。,
“这次的茶旅怎么样?”我知道她最近跑去鼓浪屿学习茶艺,在海上孤岛泡茶喝茶,一定是别样的体验吧。
“嗯,把传统之美融合在当下普通的生活细节中,我就是我学到的。来,喝茶。”乌龙茶汤色透亮,一口下去,宛如喝了一杯暖暖的夕阳。
“味儿还好吧?”她眨眨大眼睛,笑得很阳光。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认识了易霞,但我肯定,是一场读书会。2014年开始,4年的时间,陆陆续续,在康巴什读书会的活动上,认识了很多有趣之人,易霞就是其中的一个。是什么时候开始走进了彼此呢?大概是那个烟花渲染整个康巴什的元宵之夜吧,我从柬埔寨回来,她突然给我发信息,说要来接我。
“不用了,我打车回去。”不熟,不好意思打搅,我极力的推脱,我是那种十分害怕欠人情的人,但她也有自己的坚持:“必须接,我要第一时间拿到我的钱,免得被别人拿走。”我只好同意了,别误会,我们之间不是债务问题。当时我在越南和柬埔寨,觉得人家的钱花花绿绿很好看,就发了朋友圈,回来的时候给朋友们带点,易霞第一时间预定了,说要给孩子当压岁钱。但我知道,她是诚心来接我的——团圆的日子,一个人下飞机打车回家,毕竟带着那么一点点凄凉。在热情的她看来,这是不能发生的,所以号召着老公,带着娃娃,穿越汹涌的观看焰火的人群,来接我。其实她不知道,我早就习惯了一个,从一个地方去往另一个地方,独自拖着行李箱走在异国的街头,我习惯了独来独往,甚至有点害怕这种状态被打扰。就像今天,心情不好的我,宁肯独自在飘满落叶的街头散步,也不愿意同任何人联系。
但她以一个我不容置疑的理由来接我了,她的老公热情的为我提行李,孩子好奇的同我打招呼,她呢,拉着我的手问东问西——啊,我们还没有熟悉到这一步好吗?活得异常随性的她哪里管这些呢。这一趟莫名其妙的接机,打开了我们的友谊之门。
之后她开始从事茶艺工作,再之后,她自己开了茶馆。我组织读书会,她总是会带着全套的家伙来给我们泡茶,她带来的茶具是薄薄的象牙白瓷器,温润如玉。她轻抬手臂泡茶,安安静静的听大家分享。真是奇怪,其他时间,易霞的嘴巴怎么都合不住,简直可以说口若悬河了。但只要坐下来泡茶,好像有仙女附体一样,即刻变成一个沉着稳重的茶艺师。轮到她了,就微微一笑:“来,茶要趁热喝。”我看到她这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样子,真的是太震惊了。
后来,她开了茶馆,组织雅集,去北京、武夷山、厦门等地学习,邀请老师过来讲课,自己拿个小本本记录,我才知道,她是认真的。有一种人,干什么都随意潇洒,平时闹闹哄哄,一旦认准某一件事,就立刻变得特别沉静。 好像那一片茶叶,长在枝头时热热闹闹,沉淀下来,遇到滚烫,才能散发幽香。
每次她说要出去学习,我总想跟着她走一趟茶旅,在浓绿幽寂的茶山上摘一篓茶,在浓浓的茶树下喝一杯软新的春茶。我看到她带着帽子,在凝碧的山上采茶,不由得羡慕了。之前出门玩耍,虽不懂茶,倒也去过一些茶山,但只不过看了些景而已,并不能体悟茶之神奇。甚至连喝茶都马马虎虎。尤记得大学时随同学回乡小住,记得那座山叫做大悟山,她家就在山上种了很多茶树,茶树并不很密,一大朵一大朵,宛如沉甸甸的绿花,挂得满山都是。我们自然日日喝茶,可惜那时候我尚年轻,觉得可乐更好一些。再后来,爱泡咖啡馆,大约觉得时髦,读安妮宝贝,总觉得在咖啡馆点一杯咖啡,然后伴着咖啡的香味写下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才更像是女作家应该有的文艺行为。
直到遇到她。所以,一个人和茶,也是讲究缘分的。而她,大约就是那个牵线人吧。有事没事,总要打电话让我去喝茶。
我总是突然接到她的电话,“在哪?干啥呢?一起吃饭吧!”“在哪里,干啥呢,给你送点好吃的。”“来店里喝茶!”每次我都会说“哎呀,现在顾不上……”“我现在不饿!”“刚刚吃过了……”我的原则是能不接触人就不接触。
每次,她都能成功的把我搞定,带我吃饺子,给我泡茶,给我送蛋糕……我们两没什么缘分,全凭她一个人死撑。经常听人们说,每一份爱情,都有一个主动。其实每一份友谊,也是这样吧。我是一个慢热型的,带着一点看不出的社恐:可能今天和你热切的聊天,明天见了你都会尴尬的躲开假装没看见。可能自己啃面包,朋友叫吃饭都会撒谎说“吃过了”。可能电话响了就是不接,一会微信告诉你“刚才没有听到,啥事微信里说吧。”
我这样的人,哪里交的到朋友呢。还好,就能交到易霞这样的。她把你当朋友就是这么坦荡、直接。有事打电话,没事,还是打电话。我真是羡慕她这样的人,因为自己活得不够开阔,想同谁做朋友也瞻前顾后。记得大学的时候,我们上语文课经常有一个叫做周君兰的姑娘和我一起被语文老师表扬,我们两个的作文经常是班里的范文,她同我一样喜欢读书写作,我们不算熟,我曾多次想约她出来,吃个饭,聊聊天,可惜我不敢。我怕人家不喜欢我,我又觉得自己配不上同那么优秀的人做朋友,始终错过了这段友谊。
这样的小心思,在易霞身上不会发生的。她想同谁做朋友,谁就是她朋友了,颇有点江湖人的侠气,所以一开始她在我微信里的备注名是“易侠”。她总是开玩笑,她和她老公是最好的“哥们”,意气相投。她想同我做朋友,然后,我们就是朋友了。就是这么简单。直到现在,我依然学不会有话直说,小心思九转十八弯,我很讨厌自己的这种性格,大概这也是我喜欢她的原因之一吧。
喜欢她的另一个原因,是她对茶的专注。在鄂尔多斯,我们形容一个人磊落,用“酒风浩荡”,那么现在我想用“茶风浩荡”来形容她。她说话快如连珠,办事雷厉风行,待人坦荡真诚,但“静”这个词,和她是不沾边的。而茶艺一般都是静的。她是怎么做到的呢,坐下来,拿起茶具,立刻变成了另一个人:沉着、稳重,如风如火一般的女子,即刻被一杯茶浸透了,变成了一个如水如月的女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观察过泡茶, 每次我看到沸水和茶叶的相遇,都觉得像是一场久别重逢。
有一段时间她专门去北京找王琼老师学习茶艺。我对茶道并不懂,在她的推荐下也读了王琼老师的书 《如何泡好一壶中国茶》 ,内容静雅清淡,教会独自一步步慢慢通过一杯茶和自己相遇,颇合我的心意。王琼老师素有“中国茶艺第一人王琼”。王琼老师说:一切因生命存在的关系,都会通过一杯茶获得平衡。
我不懂茶,但这个如风如火一般的女孩,遇到一杯茶,立刻沉静下来,似乎获得了一种我看不懂的平衡。只有屡屡茶香,默默诉说着答案。
从一片茶叶的嫩绿到一杯茶水的透亮,经历恰似人生。读过一部以茶为背景的小说《南方有嘉木》,记得里面一句话:茶,水里火里去得,热里冷里经得。这部小说也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本书详细描写了茶人生活,介绍了各种茶的故事,隽永而浪漫,也是我认识茶的一扇门。
“来,燃一支香,听一首曲,喝一杯茶。这一次,咱们喝岩茶。”她点燃了沉香,伴着丝丝我们一边听《流水》,一边品茶。
此刻,万物是静的。一碗茶,一片茶叶,让我想起飘渺的雾气,想起幽深的峡谷,想起在清晨和傍晚水汽氤氲的茶山。
我们谁都不说话,就是最好的表达与沟通。这个世界太喧哗,缺少专注与沉淀。所以喜欢她默默专注一杯茶的样子,细致入微的生活着。
古人说,品茶,是品水,品器,品境,品心,也品人。如果有空,欢迎来易明轩茶室,一起品茶,听易霞讲一讲,一杯茶的故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03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自制5款减肥茶瘦身又舒压
下一篇: 时光漠漠人生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