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德昂山寨人们可以处处感受到这个古老民族与茶的特殊感情。首先是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栽满了茶树,接下来是无论客人进入谁家都会受到以茶为礼的热情接待。客人光临,不是递酒,而是敬茶,有“说一句话,喝一盅茶”的习俗人。这茶水,是主人事先准备好的,一般均用大土罐炖在火塘边,随喝随沏,这叫“迎客茶”。遇上亲戚或好友来访,则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敬茶。这茶是主人临时现采摘的新茶,主人先将锅盖置于火塘的三角架上然后三番五次地烘烤、揉搓,直到发出香味。稍凉片刻,又用手抓一小撮放进小土茶罐里,继续烘烤到茶叶发黄,即用滚烫的开水冲入罐里,待水泡全消,稍作烘烤,尔后,再倒给客人喝,直到喝完。主人只能喝第二道,表示以诚相待,友情长存。这叫“敬客茶”。客人告辞,德昂人仍然以喝茶相送。如送一般客人,便将自家常饮的茶抓一大把置于大土茶罐里,稍烘片刻,待喷出香味,即冲水继续烧开,然后,按人头每人喝一碗。边碰碗边喝,边喝边说道别的话,如送贵客,则要喝竹筒茶。竹筒是现砍的嫩竹,竹筒砍好后,即取精心保存的春茶放入竹筒里,灌上清凉的水,便在火上烘烤。直烤到竹皮发黄,飘出醇香的茶味,然后轮流喝一口,直到喝完为止,意即让友谊像竹子一样,一节更比一节高。
德昂族的未婚男子,有自行择偶的自由。双方经过相互了解,建立感情并愿意缔结婚约时,男女即告之父母。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这种“告”不是以言语表述,而是以茶相告。即小伙子趁父母熟睡之际,将事先备好的“择偶茶”置于母亲的常用筒帕里。母亲一旦发现筒帕里的茶叶,便知道要为儿子提亲了。这时,做母亲的便与父亲商量,并委托同氏族和异氏族的亲戚各一人,作为提亲人。提亲人去女方家提亲时,不必带别的礼物,只要在筒帕里装上一包茶(半市斤左右)。到了女方家后,亦不必先以言语表述,只需将茶放到供盘上,双手递到主人手面前,主人即知道提亲人的来意。女方父母经过媒人三次说合,认为男方确有诚意,即收下茶叶,表示同意。否则,即表示拒绝。男方父母知道女方家长应允儿女婚事之后,便请媒人再次携带茶叶一斤,另加酒肉若干斤,赴女方家宴请女方父母和老人、舅舅等。席前,先由男方叔叔、伯父、姐姐向女方父母赠送茶叶一包,接着再由他们陪同男方以茶认亲,最后由双方亲戚以茶议定订婚礼物。
(-族 Palaung) :德昂族
“Palaung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中文名称叫作“德昂族”,旧称“崩龙族”,1985年改为德昂族。
德昂族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五县一镇及保山、临沧、思茅地区的各县,潞西县三合山和镇康县军弄等地是德昂族的聚居区。人口接近1.8万人(2000年统计)。
德昂族是中国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民族,在唐宋时期已能自制陶器。历史上德昂族的先民曾在12-15世纪时建立了金齿国,后来逐渐衰落,元以后成为傣族土司的属民。至今在潞西县芒市河边等地还有古代德昂族的巨大村落遗址。
德昂族信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过去男孩儿到10岁便要入寺为僧学习佛经,几年后便可还俗,也有少数升为佛爷。
德昂族人好饮茶,家家栽有茶树。
德昂族服饰以深色为主,不同支系的妇女服饰不同,主要从其筒裙横条文的颜色来识别。妇女多穿黑色、藏青色的开襟短衫和长裙,头缠包布,佩戴银项圈、耳筒、耳坠、红绒球等首饰。男子多穿大襟的上衣及宽而短的裤子,头缠黑色或白色头巾。少年喜戴大耳坠和银项圈。
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腰箍多用藤条编成,染成红、黑、绿等颜色,有的还缠有银丝。这一独特的习俗是唐代德昂族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缠腰”为饰习俗的延续。传说古时,德昂族女子是满天飞舞的,男人为留住女子,便用藤篾做成圈套在女人的腰上。现在腰圈已成为德昂族青年的爱情信物。
五彩斑斓的绒球是德昂族的特色饰品。男子的包头巾两端及胸前,妇女的衣服下摆、项圈上,男女青年的耳坠上和筒帕的四周都装饰有彩色的绒球。
德昂族还有漆齿纹身之俗。
德昂族人的传统节日也多与佛教有关,最重要的是泼水节。德昂族人的泼水节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四月中旬),除了与傣族泼水节一样要泼水祝福、跳象脚鼓舞外,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
寒假生活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在不知不觉中,一个丰富多彩的快乐寒假已从我眼前飞过,但给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在爷爷村敲锣打鼓的那段印象。 大年三十的那天,到处洋溢着过节的气象,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吃完早饭,爷爷就带着我到村里的大桥上,去敲锣打鼓。一去才发现,锣鼓队就差爷爷这个队长没到了。爷爷一到马上就开始了。
“齐个隆咚呛……隆咚呛”呵呵,真好听哟!我在心里随着鼓点的节奏打着拍子,正意犹未尽,一个章节完了,哎呀,再来一次就好了,真想再饱一次耳福啊。我用期盼的目光看着爷爷,爷爷好像看懂了我的心思,又打了一遍。“齐个隆咚呛,齐个隆咚呛……” 来观看的人越来越多,爷爷他们也越敲越有劲,越打越高兴,很快,第二遍也打完了。不巧打小锣的那位叔叔因为家里有事要回去,乐队无法进行了,围观的人也不会,怎么办?这时爷爷说:“我们家后继有人,来!孙女!上!”可我从来没碰过这些锣鼓呀,不过爷爷常说救场如救火,我只得硬着头皮上了。旁边的一位老奶奶告诉我:“小姑娘,只要跟着节拍走就行了,不用紧张!”我心里这才踏实点。
锣鼓又响起来了。刚开始,我担心跟不上节拍,不敢使劲敲打,只是慢慢地在心里琢磨着拍子,仔细地听着节奏,生怕因为我一个人的失误而扰乱了全局。爷爷向我投来了鼓励的目光,很快,我随着节拍逐渐熟练了,我就放开手脚尽情地发挥着,铿锵的锣鼓声好象就是在我的心中迸发涌溅出来,我完全沉浸在这喜庆的锣鼓声中了。
这就是我快乐寒假生活的一部分!今年过年我特开心!
2.
在学生眼里,寒假是一年中最快乐的假期,它似树叶,轻轻一飘就拂袖而去了,它又似小溪,一眨眼就流过去了,在这短暂的日子里,我有过“惊涛骇浪”,也有过“风平浪静”,比如说,大年初一放1000响的鞭炮、十五看放花,这些都属于“惊涛骇浪”,总之,这次的寒假生活太愉快了,让我回忆不止,其中有一件事让我更感到了寒假的愉快—放花。
十五的那一天晚上,我们全家早早地吃完饭准备去看放花,由于迫不及待,我拽着爸爸先去看放花,开始放花时,全村的人几乎都到了,年轻的搀着老的,抱着小的,真是热闹极了!“丝!丝!”咦!这是什么声音?噢!原来放了个“花窝窝”,只见“花窝窝”开始放时,还有点儿害羞,不出头,渐渐地,渐渐地,它又不陌生了,越刺越高,从远处看,它像一个金色的喷泉,“喷泉”衬托得更加美丽,村民们个个仰视,嘴里赞叹不已,这时,“花窝窝”放完了,有个人说:“嘿!咱们的前程就像这花一样,越升越高,所向披靡!”这个人的话博得众人的喝彩,接下来放了一个“降落伞”,这个“花”一开始就不陌生,“嗖!”地像“神舟”五号一样,飞到了天空中,待了两三秒,又“啪!”地一声,在天空形成了一个似降落伞的花,一个个倒载葱地往下跑,这时,又有人说:“好兆头!这预示喜从天降呀!”大人们赞不绝口,小孩儿也拍起巴掌来,又蹦又跳,这个“降落伞”在天空中像飞溅起的浪花,又像无人看管的树木,四处蔓延,接下来又放了一个……
从这件事中,我领悟到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聪明才智,我想,中国技术就像这“花”一样,越来越高,越来越美丽。
啊!愉快的寒假生活,既漫长又短暂,这也是我小学中最后一个寒假了,我会加倍珍惜,成为小学中美好的回忆。
3.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手枪、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
呵呵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也在学这篇作文哦!
唐宋以后,茶礼成为男女确立婚姻的重要形式。以茶为礼取茶种“不移”之意,寓其白头偕老。“茶礼”又叫“茶银”,也称“下茶”、“聘礼茶”,订婚也叫过茶。男子向女子求婚时的聘礼,俗称“定茶”。聘礼中必不可少的物件就是茶饼。女方受聘茶礼,则称“受茶”、“吃茶”,即同意缔结婚姻。指女子出嫁时娘家陪送的嫁妆俗称“下茶”,其中必有一对茶叶罐。
在婚俗语中,“吃茶”意味着许婚。浙西地区流行媒人牵线搭桥,当媒人奔波于男女双方间说合时,如果女方许婚,就会出现“吃茶”的形式,俗称“食茶”,即女方应允后,立即会给媒人泡茶、煮蛋,可用桂圆干泡茶,或用三只水泡蛋,加白糖拌和,当地称“圆眼茶”和“鸡子茶”。湖南浏阳地区有“喝茶定终身”的风俗,青年男女由媒人约定日期,引男方到女方家见面。若女方同意,便会端茶给男方喝;男子认为可以的,喝茶后即在杯中放上“茶钱”(多少不限,但必须是双数),喝过茶这婚姻便有成功的希望了。
湖南沅江等地有以请茶、吃鸡蛋来表示对婚事意见的民俗。如女方去男家,男方看中意的拿出3个以上的鸡蛋,不中意的拿两个鸡蛋出来。女方看是3个以上的鸡蛋并高高兴兴地吃了,说明双方皆有诚意。若男方去女家,被女方看中了也要请吃茶和蛋,看不中的只供清茶、不供茶蛋。
在过去,姑娘只能受一家茶礼,若之后再许配给别人,就要被世人斥之为“吃两家茶”,有不贞之嫌。明清两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此习俗的记载。明末冯梦龙编著的《醒世恒言》中有一篇叫《陈多寿生死夫妻》的小说,小说描写了柳氏欺贫爱富,强令女儿退掉陈家“茶礼”另许富户,遭到了女儿“从没有见好人家女儿吃两家茶”的反驳和抵制。最后,柳家闺女终于与陈多寿结为生死夫妻。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王熙凤送给林黛玉暹罗茶后对林黛玉诙谐地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虽只是一句试探性的调笑,也从侧面反映了茶在清代婚姻中的重要性。
此外,因为结婚必以茶为信物,因此,有的地方还有未婚女子不可随便喝别人家的茶的习俗。如福建一带农村。未婚少女出外做客,不能随便喝别人的茶水,倘若喝了,就意味着同意做这家的媳妇。
“茶”在我国的婚礼中,不仅与订婚、结婚关系密切,且与“退婚”、“离婚”、“换婚”也有关联。
过去在贵州地区,订婚后女方若对亲事不满意,想断亲时,姑娘即用纸包一包茶叶,选适当时机,悄悄带至未婚夫家,借故与男方父母客套一番后,即放下茶叶包迅速离去,意谓退了“订亲礼”,称为“退茶”。但退茶一定要保密,还要事先准备充分、选择好时机、手脚灵活。她们先要探查清楚去男家的路线,选择未来的公婆在家而又无其他人在场时去退茶。成功。保证退茶时不被男方或男方家人抓住,否则男方可立即杀猪设宴与该女成婚。
德昂族女子结婚时的陪嫁里有茶树。日后如果离婚,男方家需将茶树归还女家。
此外,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过去还流行“坐床亲”的婚姻陋习,即“转房婚”,也就是“兄终弟及”、“弟终兄继”的婚制。桂西北毛南族曾把这种换婚仪式称为“换茶”。这种婚俗适用于男女双方。如果原妻早死,妻的妹妹或者姐姐愿意,也可嫁过来代替原妻的位置。不过,不论是 “兄终弟及”、“弟终兄继”,或者“妻妹(妻姐)”替代过来,此种“换茶”礼仪均不需大办,只要略备一两桌酒菜,请来近亲房族,让大家知道并承认即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96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普洱茶树不同树龄龄与口感
下一篇: 普洱茶 五个世界级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