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痴心的茶者

茶百科 2023-11-16 06:01:00

痴心的茶者


癖是病字头,凡癖都是病的,但癖不是病,无须魏 帝三丸药,且尽卢公七碗茶,茶是治病的,何曾生发病恙? 病起罢观书,袖手清夜永,四邻悄无语,灯火正凄冷,山 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半夜三更秉烛照花,三更半夜汲 水煎茶,陆游有什么病?陆游没病,其所谓病起,乃是癖 起焉。癖者,不是病样状态,而是情感状态,爱茶的人都 是有的。茶祖宗陆鸿渐整个一个茶癖,其后来者自然不免,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明代许次纾有事没 事爱喝茶,“斋居无事,颇有鸿渐之癖。”有鸿渐之癖的当然不只是一个许次纾,何谓是癖?何 谓是痴?情感多吧。明末清初的杜浚,情感多得惊人。杜 公生爱茶,死爱茶,爱“生茶”,爱“死茶”,“吾之于茶也, 性命之交也。”自谓“家中有绝粮,无绝茶。”缸中无米,壶中有茶。茶喝完了,感情还没完,杜公还要葬茶,每有 剩茶,当持月样小锄,于“烂石”处挖小坑,以土掩埋, 命为“茶丘”,整个是茶中林黛玉。卢廷璧号茶庵,因爱茶 成癖,而被冯梦龙收到《古今谭概》一书的“癖嗜部”,他 爱茶爱到敬茶如神,对茶具都是一片虔诚,“尝蓄元僧讵可 庭茶具十事,具衣冠拜之。”明代高濂,也是茶中痴汉,谷 雨清明时节,新茶上市,抛妻别子,“每春高卧山中,沉酣 香茗一月。”不为红颜,而为绿茶,当了 “一个不回家的男 人”,一去一个月,情痴得甚是感人心。最痴的是置生死于 度外而专注于茶的人。邓友梅先生说他老家有个本家大辈, 每天茶不离手。日本鬼子进村内扫荡,大家卷起细软逃难, 惟独他不带行李,手中唯一一把茶壶,走到半路碰到鬼子, 叭的一声,正打中他的茶壶,乡亲都为其性命担忧,他却 提着茶壶说:“可惜了这一壶好叶子。”爱茶之情甚于爱命 之情,真是痴情。

情应该是痴的,不痴的不是情。祝英台若是看到梁山 伯哥哥魂归了山野,就调转爱情而去,投了天下首富的怀 抱,那还是情吗?张岱是深得人生三昧的:“人无癖不可与 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今 天喊你兄弟,明天视为路人的,实在不堪交。人当有癖,也当有疵,对人不执着的,你不必与他交往,而全无缺点 全是优点的人也千万不可与其交往,没有缺点的不是圣人 就是魔鬼,与圣人交没味道,与魔鬼交吓死人。陆羽以及 陆羽的传人大都是既有癖又有疵的,是大可结为知心的。 陆羽爱茶不用说了,他是有癖的,他也有疵,陆羽脸上有 疤痕,字就叫“季疵”,所以他的朋友遍天下。以癖以疵 而论茶人,晋代王蒙可以当之,他自个好茶成癖,这是癖, 但己所欲,要强行与人,这是疵吧。王兄待客“茶当酒”, 客来,要死灌他,把他灌得肚子滚圆,茗不醉誓不休,时 人以往王府做客,谓为水厄,看来王兄不会待客,是个 有“缺点”的人,然则,这样的水灾是灾却不是难。人家 热情啊,这年头哪里有真的热情?人心的绿草湿地渐渐稀 少,而人心的沙漠越发炙人,杯杯凉肝的茶水下到人原本 柔软的腹部,生出茂密深长的情感来,不是好事吗?王兄 家里常闹“水灾”,但不是有很多人天天往他那里跑么? 吾生也晚,若上溯千年,也愿往王府做客,与其在人心的 沙漠中旱死,不如在情感的“水厄”中当水鬼。人家请我 去喝茶,我是来者不拒的,茶友大半是真心朋友,虽死何 憾?

其实,痴心于茶者,不是鬼,而是仙。痴心于其他事物,有做鬼之忧。痴心于牌,人谓牌鬼;痴心于酒,人谓酒鬼; 痴心于烟,人谓烟鬼;惟有痴心于茶,多饮茶,则可成神仙。 五代毛文锡说蒙山茶,服之可成仙。“若获一两,以本处水 煎服,即能祛宿疾;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 四两,即为地仙。”喝茶要多喝啊,多喝成癖可以成天上人。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语茶仙茶圣不是语怪力乱神。比如唐 有一僧,癖好饮茶,“性本好茶,到处惟茶是务,或出,日 进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这么一癖好就年长 一百二十岁。这么长命,真是神仙了。而其实,所谓神仙, 无非快乐,无非忘却。有痴心,即可忘忧。冯梦龙是得道 的人,他在痴字处最是见心明道:“痴不可乎?得斯趣者, 人天大受其用也。碗大一片赤县神州,众生塞满,原属假 合,若复件件认真,争竞何已?故直须以痴趣破之。”如何 以痴破之,明朝人给我们开了一个“无比逍遥汤”的“处 方”:“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现在忙死的人真的很多,也不是不痴,而是痴错了。 那痴于酒的,多醉死;那痴于烟的,多病死;那钻到钱眼里 出不来的,多忙死。可见,说痴,也要知道痴什么,不可 乱痴一气。

茶仙酒仙都是仙,也是大不同的。陆游很懂其中奥妙,“难从陆羽毁茶论,宁和陶潜止酒诗。”酒癖茶癖好 是一癖,却是“两歧”。“茶仙酒仙的意义状态是大相迥 异的,酒仙是沉湎是放纵,茶仙是陶醉是超然。”林治先 生真会解意。

古人给茶的别称,简直美成诗


古人给茶的别称,简直美成诗

(1)茗

唐代后许多诗文中指茶。唐朝宋代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唐朝诗人皎然《陪卢判官水堂夜宴》中写道:“爱君高野意,烹茗钓沦涟”。

(2)茶

苦茶也,也是用的比较多的茶的代称。首见于《诗经·邺风·谷风》:“谁谓茶苦,其甘如莽”。

(3)槚

原意指楸树,后代指茶。《尔雅·释木》:“惯,苦茶。”晋代郭璞《尔雅注》释曰:“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蜀人名之苦茶。”

(4)蔎

原指一种香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是草香之意。

(5)荈

也是茶的一种别名。《玉篇·草部》认为,是“茶叶老者”。

(6)云华

华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生于山颠云雾处的茶,不受污浊,故为上品。“华”指事物最好的部分,所以古人称好茶佳茶为“云华”。

(7)森伯

宋·陶谷《清异录·茗》:“汤悦有《森伯颂》盖茶也。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既久四肢森然”。

(8)凤团

宋代贡茶名,团状,印有凤纹。泛指好茶。宋·周邦彦《浣溪沙·春景》:“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9)金叶

茶叶的美称。宋·朱敦儒《好事近·茶》:“只愿主人留客,更从斟金叶”。

(10)灵芽

唐·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复此雪山客晨朝摄灵芽。”宋·黄儒《品茶要录》“前此茶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

(11)龙芽

宋·杨万里《过平望》:“午睡起来情绪恶,急呼蟹眼濡龙芽。”元·谢宗可《茶宪诗》:“万缕引风归蟹眼,半瓶飞雪起龙牙”。

(12)露芽

宋·梅尧臣《和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宋·陆游《起晚戏作》:“云子香炊熟后,露芽瓯浅点尝初”。

(13)茗饮

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正觉寺》:“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

(14)瓯蚁

瓯中的茶沫,借指茶。晋王浮《神异记》:“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蚁之余,不相遗也”。

(15)日注

宋·欧阳修《归田录》:“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宋·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批糠团凤友小龙,奴隶日注臣双井。”

(16)山芽

宋·曾几《述侄饷日铸茶》:“宝胯自不乏,山芽安可无?子能来日铸,吾得具风炉”。

(17)水芽

宋·杨万里《谢木掘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淳熙锡贡新水芽,天珍误落黄茅地”。

(18)兔毛

细嫩的茶叶上的自毫,借指茶叶。唐·吕岩《大云寺茶诗》:“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19)先春

茶的异名。唐·卢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仁风暗结珠,先春抽出黄金芽”。

(20)仙芽

茶叶的美称。胡怀琛《春日寄家兄闽中》:“海扇占春信,仙芽问武夷。”

(21)香茗

香茗指香茶。唐·白居易《晚起》:“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22)乳茗

刚冒出嫩芽的茶。

(23)紫笋

唐·白居易《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茶香飘紫笋,脍缕落红鳞。”宋·苏轼《宿临安净土寺》:“觉来烹石泉,紫笋发轻乳。”

(24)茶旗

对茶的喻称。与上面的“茶枪”相对,是茶叶冲泡后的样子茶叶泡开后茶的嫩叶展开的芽如一面面小旗,故称茶旗。这一比喻,听起来使人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25)雀舌

对茶的喻称。茶芽似鸟雀的舌头,故称雀舌。爱饮茶的清乾隆帝游江南时喜欢带玉泉山的泉水去烹茶他有有首茶诗《观采茶作歌》就出现了雀舌这一雅喻,雀鹰放在一起了:“倾雀舌还鹰爪”。

(26)云腴

宋·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我家江南摘云腴,落霏霏云不知。

(27)玉芽

上等的芽茶美称为“玉芽”。

(28)甘草

对茶的喻称。茶喝之甘甜怡美,故称。

(29)嘉木

简单却亲切,可见对茶这种树木之爱。出自陆羽《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30)琼液

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焙》:“初能燥金饼,渐见甘琼液”。

(31)香叶

出自元稹《宝塔诗》:茶,香叶、嫩芽。

(32)阳芽

宋周必大《茶》:“还向溪边寻活水,闲于竹里试阳芽”。

(33)甘露

刘宋《宋录》: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34)蓝英

唐陆龟蒙《煮茶》: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35)绿华

唐陆龟蒙《茶篇》:昨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

(36)茶枪

对茶的喻称。茶未展开时似枪,故称茶枪。

(37)水厄

出自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时给事中刘,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谓编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仓头水厄。

(38)翘英

出自(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39)灵草

出自(唐)陆龟蒙《茶人》: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40)流华

出自(唐)颜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联句》:流华净肌骨,疏渝涤心原。

(41)玉蕊

出自(唐)吕岩《大云寺茶诗》:玉蕊一枪称绝品,家造法极功夫。

(42)愁草

出自(唐)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乳窦溅溅通石脉,滤尘愁草春光色。

(43)嘉草

出自(宋)王安石《试茗泉》: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

(44)瑶草

出自(元)倪珊《龙门茶屋图》:不与世人尝,瑶草自年年。

(45)仙掌

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闲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

(46)鸟嘴

对茶的喻称。因茶叶状似鸟嘴,故称鸟嘴。唐郑谷《峡中尝茶》:“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47)荈本

指粗茶,粗茶并不是指粗劣的茶,指的是比较成熟的茶叶因为采摘时间晚,所以又被称为老茶,即茶的老叶,后来粗茶泛指茶。

(48)玉爪

对茶的美称。因茶泡开如鸟爪,故称玉爪。宋·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49)叶嘉/清友

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载有“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等句,唐代姚合品茶诗云:“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

(50)茶荈

唐·皮日休《茶中杂咏》:“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语气为茶辩,衣香是烟雾”。

(51)碧霞

对茶的美喻。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碧霞与云华一样,像天上才有的东西,令人无限向往”!

(52)云雾草

出自(清)吴嘉纪《送汪左严归新安》:千年云雾草,早春松萝芽。

(53)不夜候

古人对茶的拟人戏称。因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胡峤《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54)苦口师

宋·陶谷《清异录·茗》:“皮光业最耽茗事。一日,中表请尝新柑......才至未顾尊霉而呼茶甚急,径进一巨瓯,题诗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55)冷面草

宋·陶谷《清异录·茗》:“符昭远不喜茶,曰: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

(56)草中英

唐·郑愚《茶诗》:“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白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57)涤烦子

古人谓茶能消除烦恼,故称。唐·施肩吾《句》:“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58)清风使

宋·陶谷《清异录·茗》:“大理徐恪见贻卿信锭子茶茶面印文曰“玉焊膏’,一种曰“清风使”。

(59)琉璃眼

唐·李泌《赋茶》:“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

(60)凌雪芽

元代杨维桢《煮茶梦记》称茶为“凌霄芽”。

(61)瑞草

唐·杜牧《题茶山》:“茶称瑞草魁”,后因称茶为“瑞草料”。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茗曰酪奴、瑞草魁。”

(62)麒麟草

盛唐朝廷科举时,很多人将茶称为“麒麟草”,不仅借以寓意祝福,而且还用来助发文兴情思。《凤翔退耕传》即曰:“元和时,馆客汤饮待学士者,煎麒麟草。

(63)忘忧君/苦节君

蒙古人入主中原的元代,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汉族士大夫阶层中有许多有志气、有才学的文人,不事权贵,退隐山林茶便成了这些文人苦中求乐的朋友,而被称为“忘忧君”;他们以茶解忧时,茶也成了这些人表示清节的工具之一,而被称为“苦节君”。

(64)消毒

臣唐·曹邺《饮茶诗》:“消毒岂称臣,德真功亦真。

(65)余甘子

宋·李郭《纬文琐语》:“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

(66)水豹囊

宋·陶谷《清异录·水豹囊》:“豹革为囊,风神呼吸之具也。煮茶啜之,可以涤滞思而起清风,每引此义称茶为“水豹囊’。”

(67)玉川子

唐代诗人卢全好茶成癖,写了许多关于茶的诗歌,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因此有人以“玉川子”代称茶叶。

(68)漏影春

其实是一种大约出现于五代或唐末、流行于宋代的玩茶方法。用绣纸剪出镂空的艺术形状,铺在茶盏中,撒上茶粉后取出绣纸。再用其他的食材摆出一张精美的茶画,观赏之后用沸水激荡冲饮因此,茶在宋代的一段时间便唤作“漏影春”。

(69)晚甘侯

宋·陶谷《清异录·晚甘侯》:“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云: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侣,慎勿贱用之”。

(70)橄榄仙

宋·陶谷《清异录·茗》:“犹子彝,年十二岁。予读胡峤茶诗,爱其新奇,因令效法”。近晚成篇,有云:生凉好唤鸡苏佛,回味宜称橄榄仙。

(71)王孙草

出自(唐)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借问王孙草,何时放碗花。

(72)鸡苏佛

对茶的喻称。鸡苏原为一种植物,其叶淡香,以此喻茶为“鸡苏佛”。

(73)嘉木英

出自(宋)秦观《咏茶》: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74)紫云腴

出自(宋)陆游《昼卧闻碾茶》:小醉初消日未哺,幽窗催破紫云腴。

(75)白云英

出自(明)朱谏《雁山茶诗》:雁顶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云英。

(76)离乡草

出自(清)《崇阳县志》:茶初山则香,俗呼离乡草。

(77)玉川先生

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

(78)龙芽凤草

出自(宋)吴潜《遏金门·和韵赋茶》: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

春探【茶·道】--- 十三少

? 春,万物重生!

? 茶,万物生中承载了历史、文化、哲思、美学、人、器、物甚至与宗教、民族的融合.茶,自古以来就真切的与我们在一起……

? 探【茶·道】,一颗恭敬的心潜见茶道之旅.茶道一词及日本人喝茶最早是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台湾籍主持人李秀媛日本行中得知的,而那时并不知道日本传承的是中国唐宋之风. 千禧年陆续得闻台湾的茶道、茶人,云南本土而盛的是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茶艺师. 而今时今日:卖茶者、喝茶者、茶人者、茶艺者、茶术者、茶修者、茶衍生者、众的茶世界中,茶道究竟是什么?在哪儿? 众说纷纭…………

? 那就从影响大陆最深的台湾开始捋捋吧,回顾台湾茶道的发展路线:30年前的台湾中产阶层兴起,开始注重生活品质,不满足于流传台湾的潮汕功夫茶样式,开始寻求自己的茶道,近水楼台的日本成为范本:到日本的古董市场上扫货各种茶器物(由于日本传承的是抹茶道,大量明清紫砂壶、茶杯托得以回流);而后爆炒紫砂壶、茶器皿、名山茶、老茶,以收藏取代茶道、以求新异时髦风雅而大摆茶席,那段时间曾几乎人人都摆茶席;30年后的今天,台湾走出了一条以造境、赏器、品茶、音乐/空间融合、交友为内容的文人茶道(周瑜的紫藤庐、解致璋的清香斋、何健的冶堂、林炳辉的食养山房). 【台湾文人茶道的最大吸引力是他们至高情怀建设台湾茶道并以此为基业,不追求谋利!台湾的茶课老师,绝不会出售茶具和茶叶给你,这与现在内地茶界纷乱迷怪推崇的状况不同】不过,台湾茶道以清香乌龙茶为根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他们所专研的干泡法、器物使用都只适用于那个体系,并不适用于我们普洱!只有顶级几位老茶人亲身体悟过老普洱的药效,深知老普洱的价值而开启了“看得到喝不起、看不到也买不起、拍卖珍藏易货”模式的老普洱模式!台湾茶人·茶道也深深影响了内地…………

? 而日本的茶道是荣西禅师自天目山取茶种带回日本栽种、带回宋代点茶方式到千利休时代结合了日本器物、用自己禅宗思维和审美才有了一套茶道方式,千利休剖腹自杀的1591年才成为日本茶道确立的年代. 现在的日本也仍传承着抹茶道与煎茶道。

? 【茶禅一味】是各茶文化中茶人至高的追求和标举,但它其实并不见于卷帙浩繁的中国禅籍,而出自《碧岩录》作者圜悟克勤东流日本的墨宝拈提,却开启并引导日本近千年的茶道轨迹!

? 引用久松真一先生的一段话:“茶道的第一目的为修炼身心,无相的了悟作为一种现象显示出来才是茶道文化,茶道文化是无相的自己的外在表现.”所以,日本茶道落实点在修行在禅院中;中国茶艺之用于生活:所以中国每出现一种新的饮茶方式,前面的饮茶方式就会被冲击消失,留下少少痕迹!所以,日本茶道传承了中国唐宋的盛世之风;中国茶道则后浪狠狠将前浪拍到沙滩中,难寻其踪。

? 这也让吾深深思考:【日本茶道经由不可逾越的诸多规矩、严谨的日复一日的执壶动作/呼吸磨练,是将其心达致禅之三昧!极其难入门派和荣辱与共的家元制度/一门深入的传承是得以千年传承一致的保证. 而以此苛刻的外力能否真正观心、修心、明心见性而得其三昧?而茶禅一味?但日本的茶者一直以此恪守着自己的茶道】严谨、规矩、没有浮夸、没有玄妙、没有个人崇拜是吾对日本抹茶道、煎茶道的初相总结,他们对器物的敬重、沿用、传承与浅浅茶汤几道轮回“一期一会”的珍重,是震撼的!真挚的!茶会就是有缘品茶参会,而非推销茶叶、茶衍生品、搞个人崇拜……执壶的茶者都是和颜悦色的中老年人,真正历经过/历练过世事的人,吾相信在茶汤中自然呈现和合圆融之气! 人茶合一!很难回想我们在内地的高谈阔论中、烟雾缭绕中、施粉戴花衣着鲜丽中、一个速水烧中……喝下的那一杯杯普洱茶…… 尚好那几位台湾茶人也都是花甲之年上下的圆和之人,文化素养底蕴丰厚,低调做着关乎茶的份内之事!很赞的詹勋华老师说:“曾是台湾茶文化课最有名老师的他,突然有一天觉得讲不出来了,他退下讲台10年的光阴,不与人交往,只守着焙火、退火、再焙火……而最终的成与不成,是老天爷的事,而不是他!” 在十年的光阴中,在火中,詹勋华老师终成为台湾乌龙的焙火大家! 也深谙大道自然之性!詹勋华老师作为台湾文人茶道的代表,也诠译了他们的专注、他们的真挚情怀!

?

? 修行,不只住山,也不只行脚,也尚在生活点滴中!千利休现在的弟子说其晚年指茶道是“烧好水,泡好茶”,此大道至简、凡圣一如的体悟难道不是茶道真正得以传承的果证吗!

【未完·待续】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96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