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紫砂壶坯体发霉现象解析

茶百科 2023-11-16 03:20:01

紫砂壶坯体发霉现象解析

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尤其在湿坯干燥发白前,在泥坯的表面会产生白色斑点,类似江南黄梅天物体表面的霉斑,行内俗称壶“发霉”,烧结后有的呈密密麻麻的黑色斑点;有的呈类似无毛的生猪皮,表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壶也成为次品。

本人在配制清水紫泥时,在紫泥干粉中加自来水,也碰到了这个问题。根据自己已学到的科学知识分析,所谓的“发霉”现象其实是一种盐的饱和析出现象。

盐的饱和析出:是指已溶入的无机盐类,在湿坯干燥过程中水溶物逐渐变浓,达到或超过饱和度时,将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

紫砂泥在干燥过程中出现的盐析现象的成因一直是在探讨中的难题。根据父辈们的回忆及历史上的资料,此现象大概发生在1958年新建紫砂厂五排青砖工作间后。当初还闹了一个笑话,因为经常发生“发霉”现象,厂领导把它作为一个阶级斗争问题,有人反映是烧窑工人在煤堆上小便产生的“发霉”,厂领导信以为真还真去处理烧窑工了;后来发现不是这个原因,才作为一个生产工艺难题公开征集解决办法,由于盐析过程中盐类结晶时需要时间,干燥时坯体表面所处的环境决定了结晶的程度。夏天由于气温度高,空气中湿度小,坯体表面水份挥发快,表面发白快,盐类不易在坯体表面结晶,故天热时结晶现象(发霉)不是太严重;反之,天冷及黄梅天则非常严重。

那么,为什么只是在58年合作社成立后才出现这种现象呢?

根据对比分析,我觉得从生产工艺上看,主要有两个条件发生变化才导致了紫砂泥“盐析”现象,也就是“发霉”。

其一:泥料的渥堆、粉碎方式的改变

历史上的泥料是放在露天日晒雨淋,雨水的冲刷使泥料中一部分可渗性盐随雨水流走,减少了泥料中的可溶性盐分。而紫砂厂、采用的是室内堆放和室外大堆存放,使用时整堆、整片提取,大堆的泥料上面已经细碎,但盐分仍然流存到下面的泥堆中,且一般的粉碎加工工艺是靠碾轮碾压或破碎机撞击破碎,在泥块由大变小的加工过程中,天然泥料的盐分无法流失。

其二:泥料中加入的水的成份的改变

以前,紫砂泥料中添加水是河水、井水或天落雨,当时,自然界中污染少,水中几乎没有多少盐份,这样加入泥料的水很少带有盐份。1958年紫砂厂开始使用自来水,也就是净化的河水或井水。净化水的净化剂主要有聚铁类盐或聚铝类盐。这些聚合物在水中分解成亚铁离子、铝离子、硫酸根离子,产生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铝,生成胶体物,这些胶体氢氧化物能吸附水中悬浮物而产生沉淀,将水净化变清。水中泥沙等悬浮物没有了,但还剩下一部份净化剂产生的离子未沉淀而溶解在水中,故自来水中残留了很大一部份的亚铁离子、硫酸根离子、铝离子。另外,由于人类的污染和近年来用氯气消毒杀菌,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的磷酸盐、次氯酸盐和氯化物。泥料中加入自来水也带入了大量的可溶性盐。当茶壶的泥坯干燥时,这些可溶性的盐也随水分蒸发从泥坯的毛细管孔口逐渐跑至坯体的表面,并由稀变浓,最后在泥坯表面的毛细孔口其浓度达到或超过饱和的浓度,产生盐析形成晶体。在壶的烧成中,晶体中的硫酸亚铁等产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变成了黑色的四氧化三铁,也就是壶体表面的黑麻点;另外一些可溶性的氯化盐,高温烧结中挥发形成了类似无毛猪皮上的小孔。

由于盐析一般产生挥发水分最多的部位,也就是坯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单位表面积最大的部位,所以盐析一般发生在壶体的中下凸起部、口线上、盖边线上。

既然我们初步了解盐的析出的成因,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防止“发霉”。

第一种:加入盐来阻止盐析。

也就是加入另一类盐,溶解度增大,从而降低或阻止盐析,但在今天“绿色、环保、自然”的文化中,天然的泥料中加入化合物的方法不值得推广、倡导。

第二种方法就是我们倡导推广、采用的自然法,其主要重点是:

其一:增加泥料在露天摊铺的时间,并经常翻动,使整体都能得到雨水的充分冲刷。

其二:不再使用自来水,使用干净的天落水(雨水)或净水机器制备的纯净水,并把浸泡的泥浆充分搅拌,沉淀后重新置换纯净水或雨水反复多次,效果更好。

现在,由于紫砂生产趋于个体作坊制作,泥料加工大部分也是个体作坊在练制,一些名家、工艺师也都是自己在配制且各有秘方,但泥料加工工艺上缺乏相互间的沟通。以上是本人对泥料发霉现象的分析,希与大家相互探讨,以促进紫砂工艺的提高。

紫砂壶发霉了怎么处理

紫砂壶发霉处理的办法:紫砂壶内注入开水,壶热透后再倒出,再注入凉白开,反复几次后,既可以去除霉斑,又可以去除霉味。这个方法是利用紫砂泥本身具有独特的透气性和收缩性,当遇到冷热交替时就会像皮肤毛孔一样,收缩、张开。

在紫砂壶里面泡茶泡了好久,大概一个月的样子,茶已经干了,发现茶叶已经发霉了,能说明这个紫砂壶是假的?

不能,能保持一周左右不发霉已经说明是不错的壶了。另外,你这个壶以后泡茶估计会有霉味儿,不信的话,你把壶盖盖上,把壶拿在手里暖几分钟,揭开盖,肯定一股霉味儿。我以前也干过类似的事情。最后无奈之下用盘玉的方法,闲下来就把壶拿在手里用体温盘了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里外刷洗一遍,才好点了。

紫砂壶为什么会吐黑?

紫砂壶经过一定时间的泡养,壶体局部或整体变深,就是我们常说的“吐黑”。“吐黑”有时是比较均匀的,分布在紫砂壶的整体表面,有时是呈带状分布,有时会集中在紫砂壶的局部地区(比较常见的地方是壶盖的盖沿和壶底沿)。

紫砂壶“吐黑”的原因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紫砂壶由于坯体烧结温度不足(欠火),造成了泥料收缩没有完全到位,壶身气孔密度过松、过大,致使茶汁的叶绿素中的铁离子跑进气孔中,形成与胎身不同的色调。

不同的泥料,不同的工艺,对烧制温度的要求都不一样。有时候因为烧制的温度不够或者时间稍短,造成了泥料收缩没有完全到位。紫砂壶出现了明显的局部“吐黑”,那么,壶体“吐黑”的情况会稍显明显些。

只能说明烧制过程中可能存在温度控制或时间控制有瑕疵,与工艺师本身制壶能力基本无关。

发霉的紫砂壶如何清洗

1、用热水浸泡紫砂壶,待到紫砂壶泡上一整天就可以拿出来用清水清洗一下,最后用干布擦拭干净。

2、用牙刷沾上牙膏来清洗,牙膏是具有很强的去污功能,既然能够很好的清洁牙齿,那么清洁紫砂壶更是不在话下。

3、用清洗茶杯的器具来清洗紫砂壶,用清水也可以直接清洗干净,不过在存放的时候要将其沥干。

4、避免在紫砂壶中倒入饮料以及其他的,这样会损伤到紫砂壶的,所以每次泡茶后就要清洗干净。

5、避免阳光直射,最好放在阴干又通风的地方,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保持紫砂壶不会发霉。

以上就是我所介绍的发霉的紫砂壶如何清洗的方法了,紫砂壶比较好清理,而且更好的清洗紫砂壶才能更有效的让其使用长久。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94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