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李瑞河:做中国茶文化的承传者

茶百科 2023-11-16 01:07:22

李瑞河:做中国茶文化的承传者

茶文化,五千年;来自远古,融入中华百姓家,成为中华文化细水长流的一部分。不光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文化载体。

十九年前,一位茶商“沦陷”台湾商海;三年后,他转战漳州漳浦,在盘陀镇的天鹅湖旁,他不但要重建城池,还要肩负起一场茶承传的重责大任。

在漳州漳浦县天鹅湖旁,天福集团依山而建。

品茶室内,一排透明的玻璃窗开怀纳新,阳光洒进来,茶汽氤氲。桌上,600只瓷杯,雪白温厚,各自盛了半杯不同品种的香茗,每一杯香茗旁边都摆放了茶叶样品,茶叶上插着小标签,写着茶叶的名称、编号和价格。

早上八点,一位75岁的长者,将准时来到品茶室啜品这600杯香茗。

他就是天仁集团和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被誉为“世界茶王”、“两岸茶王”,现代中国茶文化创始者。

台湾商海沦陷,漳州东山再起李瑞河1935年出生于台湾南投,祖上七代种茶,祖籍福建漳浦。1961年,26岁的李瑞河在台南创办了“天仁茗茶”。

1990年,噩梦开始。台湾股市崩盘,天仁证券出现30亿的财务损失。面对沉重的打击,李瑞河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成功荣耀全体共用,失败责任我肩独扛”的气魄,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责任。为偿还债务,他变卖了所有家产,还卖掉了在美国的一栋房子。

1993年,59岁的李瑞河把妻儿全部送到美国后,借债1000万人民币,“戴着草帽,摞着衣袖,卷着裤腿”,跨过台湾海峡,转战大陆的漳州漳浦。

十六年后,他已经拥有了9 家生产工厂;969家“天福茗茶”连锁店;2家茶博物院,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1个“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全球第一所茶专业高校——天福茶学院。

既是老板又是工人创业伊始,天福所有员工才20多人。

烈日下,李瑞河与所有员工面朝黄土背朝天,种茶,采茶,制茶。每年春节,他都与员工一起度过。

事业初期,李瑞河打算外销茶叶,然而,打击又来了:生产的第一批茶从东南亚转运回台湾时,因政策原因被海关扣留4个货柜的茶叶,损失1000多万元台币。

出师未捷,李瑞河调整经营策略,转型做内销。他搬出以前积极的经验,“在台湾行销茶业数十年,经验丰富,来大陆驾轻就熟”。他培养员工,提拔人才,设立分店。此后,天福茗茶在中国遍地开花。

神圣的品茶仪式晨曦微露。品茶室外,丘陵起伏,茶树漫布。

品茶室内,穿着制服的制茶师们精心泡好600杯茶,静候李瑞河和天福其他高级干部的到来。

8点,75岁的李瑞河步入品茶室,他精神矍铄,谈吐健朗,头发黝黑浓密。

在李瑞河眼中,品茶不仅是他的工作和最爱,还是一种既神秘又神圣的宗教仪式。他会一边品茶,一边向干部们讲解品茶要领或评价茶的品质。

自创业始,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李瑞河要亲自品鉴茶叶,每天品茶600杯,全年无休。

前几年,李瑞河品茶时,女性是禁止进入品茶室的,如非要进入不可,则不能穿短裙,短裙会使他“分心”。 现在“政策”有所放宽,女性可以进入,但仍不能穿短裙。

节俭成富业在品茶室内不起眼的角落里,安静地放置着一张小八仙桌,桌上只有茶杯,笔记本和笔。这就天福集团和天仁集团总裁李瑞河的办公桌。

品茶室对面的一间房子是李瑞河的会客厅,除了一张办公桌,只有几张旧的竹藤椅子、一个木质茶几和一台空调。

“前年热得受不了了才装上空调;这些竹藤椅子冬暖夏凉,坐着舒服,已经很足够了。”说到节俭,李瑞河露出一脸的骄傲。

李瑞河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再富有也要节俭。在美国的时候,他只买打折的衣服。

据李瑞河的总秘书沈富靖先生介绍,有一次李瑞和准备出门接见客人时,穿了一条七十年代的粗布裤,裤子的针线都裂开了。与李总共同处事四年,每每说到李总,沈先生总带着崇高的敬意。

据说,这种崇尚节俭的精神来源于李总早年的贫苦生活, “勤俭”如血液般流淌在李瑞河的创业理念里。

企业的文化就是管理的文化李瑞河21岁时成为台湾海军陆战队第一期队员,军旅三年,记功36次。在军队中从“被别人管理”,学习管理别人。

李瑞河常教导员工,“成功是小优点的积累,失败是小缺点的疏忽”。自创业始,他就分外着重品牌的建设和维护,天福集团品牌理念很大程度上是靠规范化管理创出来的。

为了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气质,天福经常举办“传统文化讲习班”,聘请老师给员工讲授“三字经”、“弟子规”。新来的员工要经过3个月的培训和考察才可以转正。

作为一个商人,他坚守诚信,公司员工如果拿回扣,一旦发现,马上被开除。

收购茶叶时,李瑞河从来不会让茶农吃亏。有一次,某茶农为其茶叶开价50元,品完茶后,李瑞河却以500元的价格收购该茶农的茶叶,让茶农大吃一惊!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也必将是中国茶的世纪在茶学院开阔的陆羽广场,斜躺着八个大字:格物致知,一叶入魂。

李瑞河爱茶入魂。他认为,茶有人情味,有历史,有礼仪,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创作一个富而有礼,祥和乐业的社会。

他常说的一句话是: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也必将是中国茶的世纪。说到茶文化的承传,李瑞河感到责任重大。为此,他投资2亿元创办了天福茶学院,培养茶专业人才;建立了2所茶博物院和两个高速公路服务区。

他希望在未来15年,把天福茶专卖店开到全国3000家。另外还将开设加盟店和合作店,把中国茶文化推向全世界。

“我国尽管是茶叶大国,但还不是茶叶强国。我们要学习星巴克的行销模式,不能专门卖茶叶,而是中国茶的文化和中国式点心,这就是中国的星巴克。”

大陆落地生根谈到他的三个儿子,李瑞河总会像个孩子一样,脸上荡漾着祥和的笑意,“他们都按照我的意愿‘反攻大陆’了。”

李瑞河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取了大陆姑娘,三儿子在美国找了一个来自大陆的女朋友。

“我虽无万贯家财,但我有茶学院文化基地和茶博物院;虽无学富五车,但我从小熟读三字经,孔孟之道了然于心,承传了中国文化。我希望中国茶文化能薪火相传,继往开来。”谈到中国茶文化的未来,李瑞河的脸上燃烧着火红的希望。(车美丹)

郑燕兴柏林禅寺“问禅”倪保川(1)

“赵州茶香明心性,庭前柏树悟真空”,这是位于河北赵县的柏林禅寺最为著名的一副对联。柏林禅寺位于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赵州桥遥遥相望,始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全寺占地80亩。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现任住持为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明海大和尚。1988年5月12日,柏林禅寺作为宗教场所开放。1992年8月28日,普光明殿落成并举行开光典礼。2001年6月25日,柏林禅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近日,央视知名导演郑燕兴,就在这座千年古刹,“邂逅”了国内知名禅学文化传播者倪保川先生,国茶产业互联网总部创始人、首席合伙人冯小平居士。

说起倪保川先生,那可是一个故事满满的人物,首先,倪保川先生是央视名导郑燕兴口中的“川哥”,他们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其次,倪保川先生和央视名导郑燕兴有一个共同的愿力,就是传承发扬中国的禅学文化,让其生生不息,血脉绵延!

再者,倪保川先生还是一位资深茶人,倪保川先生的吉林省倪好茶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董事长倪保川从遥远的东南沿海福建泉州来到北国春城~一直致力于引导广大茶叶爱好者识茶,认茶,合理的科学饮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喝茶!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为宗旨,以一个茶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去做一个默默的茶文化的宣传者。

倪保川先生爱好书法,喜欢禅学,他把对禅学的领悟融入到自己做茶叶的事业中,这一点是郑燕兴导演非常欣赏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倪保川先生一门深入,颇有心得,倪保川的做事态度,正如他书法作品“做一事成一事”一样,专一、专注,这是倪保川先生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为人豪爽,对朋友肝胆相照,自然是不言而喻。

2017年4月12日上午,农历三月十六,准提菩萨诞辰之日。央视名导郑燕兴、柏公茶童,国茶产业互联网总部创始人、首席合伙人冯小平居士,国内知名禅学文化传播者、中国资深茶人 倪保川先生,中国茶文化传播者倪春安先生、中国资深媒体人王立强先生一行5人,相约“邂逅”柏林禅寺。

央视知名导演郑燕兴与冯小平居士、倪保川先生、倪春安先生,王立强先生先是参观了柏林禅寺,在参观柏林禅寺的过程中,郑燕兴导演与倪保川先生详细沟通了禅学文化的传承发扬怎样与茶文化的传播弘扬想结合的大体思路。

倪保川先生说:禅学茶学本就是一家,禅茶一味,只不过当世之人,思维意识地强行分开而已,早在唐宋时期,禅学鼎盛之时,茶学是融入其中的,今天的柏林禅寺历史上有一位禅门大师,叫赵州禅师,他老人家引人参禅悟道,就是喝茶的方式!赵州禅茶天下品,千年一味共此杯。讲得就是赵州的禅茶一味哦!

柏公茶童,国茶产业互联网总部创始人、首席合伙人冯小平居士对于倪保川的见解很是赞同,由于冯小平居士与倪保川先生神交已久,两人相谈甚欢,在国茶的传承与发展,国茶产业链的生态体系构建方面,两人达成一定共识,对于国茶的这面旗帜,倪保川先生说:非冯小平兄莫属,复兴国茶,传承发展的重任也非小平兄来担当不可,因小平兄的雄才伟略莫用质疑。这也是倪保川先生为何不远千里,从长春来到柏林禅寺与冯小平居士、郑燕兴导演相约“邂逅“的禅意。

随后,郑燕兴导演与冯小平居士、倪保川先生、倪春安先生、王立强先生,一行参观了与柏林禅寺遥遥相望的”赵州桥”。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还有一座小商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约1397年(也有些资料为大约700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荣获石家庄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它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在赵州桥清水畔,央视名导郑燕兴与国茶产业互联网总部冯小平居士、中国禅学文化传播者倪保川先生达成意向,2018年,他们将扬帆起航,柏公茶童,国茶产业互联网总部,将携手倪保川先生、与CCTV央视特别摄制组,共同开启影响世界37亿茶人的《柏公茶童 国茶总部“三个一”大型茶人万里寻根纪录片公益行动》!

最后,央视知名导演郑燕兴说:这次与禅学文化传播者倪保川先生、国茶产业互联网总部冯小平居士“邂逅“千年古刹柏林禅寺,除了不同领域汲取了养分外,最深的感触便是对 “赵州茶香明心性,庭前柏树悟真空”,这副著名对联的参究,郑燕兴导演说,我们当下之人,根本没有基础来谈”明心性”、“悟真空”,因为很多人,连“心 ” 在何处? “ 性”为哪般?都不知晓。没有蹒跚学步,莫谈百米冲刺!

在这千年古桥下,缓缓清水旁,我们先试试: “赵 州桥下洗尘垢,清水河畔生妙有 ” 再谈禅论道吧!

(人物链接)央视知名导演 郑燕兴

郑燕兴,笔名郑博觉,央视知名导演,祖籍河北省邢台市。2003年入职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任导演;与师姐鲁豫并肩战斗一年有余,2004年入职中央电视台。 2005年制作的《此情我待》获第七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电视类一等奖。 2008年制作的汶川特别节目《铿锵玫瑰》(专访失去十一位亲人的女民警蒋敏)获公安部最佳影片奖。2011年制作三集《宝藏人间》之《皇陵大案》。同年深入邙山深处采访制作《拆弹部队》(上下)在《讲述》播出。同年策划制作中宣部特别节目“讲述·文明中国”《盗·非道》《兄弟·裂变》《旷野·盟约》。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参与制作大型纪录片《西路军》。同年《军营又响驼铃声》特别节目之《退伍老兵的神秘礼物》。郑燕兴导演在央视制作播出的纪录片达上百部,成为央视导演队伍中的佼佼者。2014年郑燕兴导演调任社会与法频道任主编,审稿,审节目并参与台里大型节目策划制作。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92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