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没有下班的茶人

小小茶农 2023-11-15 22:32:50

没有下班的茶人

何谓茶味

属于人独特的人格品味。表面有残缺的器物,往往经由茶人另类诠释后,可以提升至超越市场价值的精神层面。年份及文物的完整性, 已经不能单纯作为茶器的价值评断;茶人独特的审美经验,弥补了古董文物商的不足。可以说,茶人是个借由器物修行之人。其与文物收藏家 的不同,在于不执着之心,舍得与人分享,而非借由茶器收藏来宣示财富。经由茶人摩挲把玩的古茶器,不仅能增添人气,更能感应古代茶人 爱器如己的同理心。

没有下班的茶人

如果自视为茶人,如同身着袈裟僧袍的宗教修行者,就不该在台上台下、人前人后表现不一。简而言之,没有下班的茶人。一旦自诩为茶的修行者,茶人的德与格,自然就该受到公众的评论、许多人在习茶的过程中,往往自作聪明,或锋芒太露,反而耽误了茶性的养成。低调内 敛,是习茶的安全姿态;留有余地,不强求锋头,才符合茶人的格调。


找一个茶汤的对手

孤僻是茶人应有的特质。长期缺乏与外界沟通的茶人,固然能独享茶汤的静寂之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却总不免令人感慨。对于不同 于己的声音,常以逃避或漠视处理,久而久之,便陷于主观偏执。给自己找个茶汤的对手,不仅能增强实力,在这条漫长的修行路上,更可以 有个相互扶持的伴侣。找一个茶汤的媒介,可以是旅行中不同水源产生的茶汤表现。茶汤,则是茶人内在的反射,情绪与素养,都会影响茶汤 的表现。一味的唯心论,只能放任茶汤如情绪般的高低起伏,违背了以心驭茶、以茶养性的修行原则。


茶人的养成

茶人的养成,一个茶人的养成是漫长的,首要是技巧的锻炼,透过反复的练习,去丰富味蕾经验。最终的结果取决于各自的资质及精进度。

新手虽然技法生涩。手势难掩僵硬,却因对新事物 的好奇,而展现赤子的热诚。充满宗教般纯净的趣味,只有在新手身上才容易看到。或许老练的茶人更改自我警惕,停止在茶席上卖弄知识, 适度地在事茶流程上展现“涩”的阻力,才能避免流尽匠气。

重视器物,是茶养成的另一阶段。京都高台寺的中野老和尚,曾自嘲是个爱茶碗的老茶人,可以不喝茶,但不能没有茶碗。这种爱器如命最典范的例子,是被誉为日本煎茶道中兴之祖的卖茶翁高游外。他深怕离世后,心爱的茶器会被糟蹋,就筑起一座“茶具冢”将茶具埋葬。一 如林黛玉不忍落花随水飘零,而以绢将花埋入花冢。同样对万物悲悯的胸怀,正是古人寓情于器、借物抒己的自况。

我尝言“见茶器如见茶人”。即便是个百元茶壶,对深谙茶道的主人而言,却是格调的表征,又岂是万两千金可换?因此,有修养的茶客 ,绝不轻易触碰茶席上的道具,更遑论将茶器随便地单手抓起。


茶人的天分

茶人的养成,并非急速特训可一步就位。学茶只有三五载的人,论茶说茶很是踊跃,反倒是老茶人鲜少对外谈茶。曾有同学求知若渴,热衷钻研知识或过度投入装饰茶席,反而远离了茶汤的精神与茶道的本质。

一些在各自专业领域有着深厚学养的人,把学茶当做生活的修行,不疾不徐,从容地亲近茶事,反倒更快进入“心手闲适”的境界。换言之,适度的企图心,可转为习茶人的动力。先天的悟性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仍可弥补资质的不足。茶人的养成,需要付出努力,但不能太用力。

你身边存普洱茶的朋友还有多少呢?

存老茶,没有任何意义吗?

当然不是,关键你怎么选,怎么做。

1.不是所有的茶叶都适合久存。

比如,绿茶,红茶,黄茶,茉莉花茶等,它们讲究及时尝鲜。

趁着新茶风味正佳时期,及早饮用。

以免得存放时间越久,这些讲究“及早饮用”的好茶,风味不断走下坡路。

茶香逐渐变寡淡,清香鲜香不再。

与此同时,茶汤的爽口、清甜、花香落水,齿颊留香等滋味体验,也不复存在。

总而之 ,在“存老茶”这件事上,如果一开始的方向就选错,那么确实太吃亏!

2.存老白茶,老普洱等, 一定万无一失?

对此,也别着急下定论。

虽然在茶圈里,老白茶与老普洱,是当之无愧的老茶阵营。

白茶的制茶过程简朴,主要是萎凋、烘干这两道工序,茶叶内部的活性物质得到了较好保留。

于是,白茶在后期的储存过程中,可以不断发生良好转化。

普洱可以久存,同样基于工艺的特殊性。

生普的晒青工艺,较为完好的保留下茶叶内部的天然活性成分。

熟普的制作过程,有加入“渥堆” 。从此熟普能够像大多数黑茶那样,在后期储存过程中, 凭借着特殊的“菌”从而促进自身风味转化。

经过系列的后发酵后,从而实现风味的积极变化。

不过话虽如此,但并非意味着茶友们选择白茶,普洱、黑茶等茶叶久存, 就一定不会出错。

因为市面上不乏有劣质,粗制,茶叶内部含水量不达标,内在风味物质受损的白茶或普洱等。

这些核心品质有缺陷的茶叶,本身就没有任何的饮用价值。

再继续将它们储存下去,也起不到积极的效果,只能是白白蹉跎多年的藏茶时光!

并且对于含水量没烘干的劣质茶叶而言,它根本做不到久存,每隔三五个月,就容易发酸变味。

选对一款适合久存的茶,除了要选对茶类,还要认准品质,如此才不会受骗吃亏上当。

3.存茶过程多费心,讲究方法和策略。

茶叶的保存,基础要素在于避光、密封、干燥、阴凉、无异味等。

存好一箱老茶,存茶方式选择很关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是对存茶知识一概不知,再好的茶叶买入手,也容易面临白白存坏、浪费的问题。

客观来看,经过多年的岁月考验后,能顺利呵护一款老茶的陈化,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一款品质出众的老茶,除了先天的原料品质好,制茶加工不出差池。

并且多年如一日的储存过程,也不容许有任何闪失。

考虑到多年的存茶成本,考虑到市场的留存量,考虑到众多茶友们对老茶的热衷度。

在物以稀为贵的前提下,遇到一款品质一流的老茶,确实稀罕。

存老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漫漫多年的存茶等待,究竟有没有意义,只有试过了才知道!

喝白茶与普洱,一定要存老茶吗?

非也, 看个人口味与需求。

老白茶,老普洱的名气虽响,但新茶也有独到之处。

以白茶为例,品质好的新茶,风味表现自有独特的可圈可点处。

加工方式简朴天然的白茶,新茶尤为鲜爽,清新。

茶香上,毫香,花香,竹林香,草药香等清雅茶香类型为主。

茶味上,鲜字当头,淳和柔润,鲜爽清甜,清冽沁润。

用于消食解腻,清新口腔,提神解乏,大有妙处。

对于单纯喜欢喝新白茶清新,清爽风味的朋友来说,从个人的实际喝茶口味看,确实没“非存老茶不可”的必要。

另外,对刚入门的新茶友来说,贸然存茶风险大。

建议是先等到自己将白茶、普洱的茶味喝懂大概,再去考虑收藏老茶的话题。

与此同时,在考虑存茶之前,还要提前做好存茶准备。

毕竟,干燥的茶叶容易吸收水汽,吸附外界的杂味。

如果是放在日常家庭环境下储存,为不影响好茶的后期转化,当然不能放在冰箱、厨房、地下室等水汽重、杂味重的地方。

提前做好存茶攻略,再去考虑存茶问题,尚且未迟。

最后,如果实在担心自行存茶, 容易将好茶存坏。

那么,也可以参考部分茶友的喝茶做法——喝多少,买多少。

如此一来,确实省去了长期储存的问题。

但按这样的做法,又会面临不少苦恼。

1.想喝**老茶,但它在市面上已经绝版, 不好买入手怎么办?

2.购买老茶有风险,万一花了高价,买到的缺少年份作假,存坏变味的烂茶该如何分辨?

3.考虑到存茶成本,同样的一款茶,随着年份增加身价连年涨,直接买老茶没有新茶划算怎么办?

这一切,就体现出“存新茶,喝老茶”的意义所在了。

收藏老茶,有什么作用?

存老茶,当然不是茶圈的骗局。

不过,存好一款茶,离不开慧眼识珠。

既要将茶选对,又要将茶存好。

做到这两点,自然可以放心存老茶。

从喝茶的选择与体验看,“存新茶,喝老茶”意义的确不小。

1.新茶没有年份因素干扰,不必担心遇到故意作假做旧的问题;

2.新茶的可选空间更广,可供选择的种类更多。

以白茶为例,诸如头采米针,荒野银针,生态白茶等尖货,尚未正式上市,就已经被行家预定不少。

对于这些“稀罕型”的白茶而言,它们早在新茶时期就不易入手,更何况是时隔多年,等到存成老茶之后呢?

为此,如果想感受到荒野白茶,头采米针等珍稀好茶,它们在存成老白茶之后究竟是怎么样的滋味。

早早入手,更加安心。

3.新茶的性价比更高,价格更实惠。

老茶在茶圈里,美誉度高,很多茶友都爱喝。

但考虑到多年的存茶成本,老茶的价格不便宜。

尤其是,年份越高的老茶, 身价越是不低。

考虑到喝茶的性价比,自行存茶自然更实惠。

4.存新茶,喝老茶。

从新茶慢慢过渡到喝老茶,能真实感受到一款好茶随着时光的变化。

在一边存茶,一边喝茶的过程中,对丰富个人的喝茶经验,大有裨益!

当你喝懂白茶、普洱等随着年份的风味递进变化后,后期买茶挑选,自然不容易再踩坑!

时光不可倒流, 老茶不可再生。

任何的一款老茶,在市面上都属于孤品级的存在。

喝一斤,少一斤。

卖一饼,少一饼。

物以稀为贵,年份达八九年之久,甚至更久年份的老茶,现在在市面上压根不好轻易买到。

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品质一流的老茶们,在没有出不到一定价位的前提下,一般人不舍得卖。

参考前在福鼎举办的一场拍卖会,某款十年陈的老银针,最终拍卖成交价达十多万元。

对于此,不论是考虑日常喝茶所需,还是藏茶投资。

存老茶,并非是骗局。

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存老茶, 明显是利大于弊。

毕竟,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回到四、五年以前。

考虑到当今的白茶行情,不知有多少茶友在后悔,当年自己存下来的茶太少了。

岁月不可回首,世间没有后悔药啊!

茶叶如果没有功效,你还会喝茶吗?

当然会喝,茶叶就是因为他的解毒功效而被人类发现的,人们为什么喝茶,喝茶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下面大致归纳一下喝茶的人有几个类型。

一、茶人、茶痴

只追求茶汤的口感、体感、汤色、喝茶是一种生活必须,和功效没有关系,只是喜欢着迷。

二、茶叶、茶馆经营者

这一类人群也是爱茶之人,但是以盈利为目的,也为茶叶的流通起到重要作用,他们向客户宣传的一般是茶叶的功效,人们现在的消费心态,如果没有功效可能不会去购买,所以不管茶叶有没有功效他们都要喝。

三、茶叶爱好者

他们喜欢追捧茶叶的各种功效和价值,也懂得丰富的茶叶知识,自己就能分辨茶叶质量的优劣,当然也明白茶叶的功效到底有没有,他们喝茶是爱好。

四、普通的茶叶消费者

他们对茶叶是略知一二,没有深入了解,只是大家都在喝自己也就喝了,大部分原因还是功效,如果没有功效可能会少喝,也可能换一类茶再喝。

总之茶已经融入国人的生活,即便是没有功效绝大部分的人还是要喝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90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