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周红杰—普洱茶的专家

茶百科 2023-11-15 18:35:15

周红杰—普洱茶的专家

周红杰主编了《云南普洱茶》、《普洱健康之道》、《普洱茶加工技术》、《云南名茶》、《云南茶叶冲泡技艺》、《茶文化学》、《中国茶文化》等多部著作,其中《云南普洱茶》一书构建了普洱茶科学系统体系,被全国书刊发行协会评为“科技类优秀畅销书”。目前该书已重印19次其数量达十一万册,2005年4月繁体版在台湾出版,2005年2月该著作在韩国以韩文出版,它标志着云南普洱茶的科学体系走出了国门。国内外社会反响巨大,在推广普洱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6年撰著的《云南名茶》被全国书刊发行协会评为“2007年度科技类优秀畅销书”。

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被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全国青年茶学学术讨论会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发表在《茶叶科学》2004,24(3):212-218;“对启用“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意义的探讨”在第六届云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年会中分别获评为一等奖,并入编《第六届云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获授权普洱茶研究成果专利8项。

周红杰出生于1962年,云南鹤庆人。1984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系茶学专业,一直从事茶学教育及科研工作。

1999年,世博会在昆明召开,他参加了世博会茶园工程建设,作为项目的主要骨干,负责茶园中茶文化项目,同时积极开展了普洱茶、有机茶、保健茶、茶叶功能食品以及饮料的研究和探索,主攻普洱茶研究。

在云南农大,他主要讲授《茶叶贸易学》和《茶叶综合利用》等专业课。著有教材《茶叶贸易学》、主编教材《茶文化学》,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绝大部分论文被大型丛书收录并获奖。“普洱茶的特点及健身作用”等三篇论文先后被收入《当代管理艺术》,并获二等奖。论文“保健止咳茶研究”被收录入《中国实用科技大辞典》。其业绩先后被收录入《中国农林牧专家辞典》、《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中国英才》、《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风流人物志》、《中国当代医药界精英录》,并获中国国际名人协会学术委员会、中国养生工程研究院等授予的“全国医药界精英奖”。他目前正在做三个课题:《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及品质标准研究》(省级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普洱茶品质形成机理与保健成分变化的研究》(省教育厅课题),《普洱茶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农大发展基金)。

2005年,因为对发展普洱茶产业、弘扬普洱茶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云南省茶业协会、思茅市茶叶协会评为“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

2004年,一本名为《云南普洱茶》的科普书,销量竟达到36000册,跻身于畅销书排行榜。2005年2月该著作在韩国以韩文出版。

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周红杰——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茶艺师高级考评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云南省茶业协会理事,昆明民族茶文化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云南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的研究”项目负责人,云南省科委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专家,香港新华通讯社特邀技术顾问。

周红杰出生于1962年,云南鹤庆人。1984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系茶学专业,一直从事茶学教育及科研工作。

1999年,世博会在昆明召开,他参加了世博会茶园工程建设,作为项目的主要骨干,负责茶园中茶文化项目,同时积极开展了普洱茶、有机茶、保健茶、茶叶功能食品以及饮料的研究和探索,主攻普洱茶研究。

在云南农大,他主要讲授《茶叶贸易学》和《茶叶综合利用》等专业课。著有教材《茶叶贸易学》、主编教材《茶文化学》,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绝大部分论文被大型丛书收录并获奖。“普洱茶的特点及健身作用”等三篇论文先后被收入《当代管理艺术》,并获二等奖。论文“保健止咳茶研究”被收录入《中国实用科技大辞典》。其业绩先后被收录入《中国农林牧专家辞典》、《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中国英才》、《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风流人物志》、《中国当代医药界精英录》,并获中国国际名人协会学术委员会、中国养生工程研究院等授予的“全国医药界精英奖”。他目前正在做三个课题:《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及品质标准研究》(省级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普洱茶品质形成机理与保健成分变化的研究》(省教育厅课题),《普洱茶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农大发展基金)。

2005年,因为对发展普洱茶产业、弘扬普洱茶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云南省茶业协会、思茅市茶叶协会评为“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

普洱茶养胃的功效怎么样?

普洱茶的功效: 1、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长期饮用普洱茶能使胆固醇及甘油脂减少,所以饮用普洱茶有减肥的效果。饮用普洱茶能使人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所以对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2、防癌、抗癌。 3、养胃、护胃。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4、健牙护齿。普洱茶中含有许多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5、消炎、杀菌、治痢。医药界研究及临床实验证明,云南普洱茶有抑菌作用,浓茶汁日服十次,可以治疗细菌性痢疾,这与云南大叶种茶内含丰富的茶多酚直接相关。 6、抗衰老。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含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云南大叶种茶所含儿茶素,总量高于其他茶树品种,抗衰老作用优于其他茶类。同时,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大分子多糖类物质转化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维生素C成倍增加,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起到了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长期喝普洱茶可以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降压、搞衰老、抗癌、降糖、抑菌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抗辐射、兴奋中枢神经、利尿、防龋齿、明目、助消化、抗毒、灭菌、预防便秘、解酒及其它、部分功效是与中枢有关,如兴奋中枢神经与少睡有关、利尿与排毒有关等。
希望采纳

学茶记:普洱熟茶是怎么变熟的

一、普洱熟茶的定义
  普洱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制品。色泽褐红,滋味纯和,具有独特的陈香。
  二、普洱熟茶发展史
  到2015年为止,普洱熟茶工艺的发展一共可划分为四代。
  第一代的代表人物为卢铸勋,其所做的“熟茶”实质上是仿老茶;
  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为吴启英、邹炳良,就是今天主流的大堆发酵工艺;
  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为周红杰,其强调的是微生物菌群接种;
  第四代就是现在的清洁化生产,强调离地发酵,第四代的技术吸取了之前的经验,但还需要时间和市场去验证。
  其中第一代的代表人物卢铸勋,在红茶试做失败之后,却意外做成了熟茶,经过不断摸索和尝试,熟茶在他的带领下走向辉煌,而他也因此成为了“熟茶之父”。
  
  三、普洱熟茶的形成过程
  1、技术:普洱熟茶采用“渥堆”发酵技术,从1973年开始重新进行尝试,1975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从此揭开了普洱茶生产的新篇章。人工发酵技术研制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后发酵时间过长(往往十几数十年)的问题,所以通过人工采用一些技术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以达到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
  渥堆,是普洱茶熟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工艺,也是决定普洱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后洒水,在茶堆上覆盖麻布,促进茶叶酵素发挥作用,使晒青毛茶在湿热作用下发酵24小时左右,待茶叶转化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摊开来晾干。经过渥堆后的茶叶,随着渥堆程度的差异,颜色会由绿转黄、栗红、栗黑。
  既然说到了渥堆,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的诞生背景:云南自古是茶叶的原乡,土地面积广大,又地处边陲,人口密度较低,所以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程度较小,也使得茶树保留了最原始的“野性”,这类原始的茶树品种茶质厚重,从茶树采摘下来后,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可以制成毛茶。如果要直接饮用,估计许多人的肠胃会不胜负荷,因为茶性实在太寒太烈了。早年因为交通不发达,通过茶马古道来运输的茶叶,在长时间的旅程中,都已经又经历了一次转化,再加上香港茶楼不经意的存茶行为,使得普洱茶越陈越佳的口碑不胫而走。然而随着饮茶人口的增加,茶叶需求量的增大,云南的茶人开始苦苦思考加速茶叶陈化的方式,而渥堆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研制出来的制茶工序。
  2、发酵:发酵前需要做好,检验水质,养地,制作工具,下料四个方面的工作。
  3、工具:在进行普洱茶的发酵需要用到很多操作工具,有的可以买到,有的需要专门定制。
  
  4、渥堆发酵:做好上述的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开始茶叶的渥堆发酵了。
  以上为普洱熟茶的形成过程,看完,可能你会有这样的疑问:渥堆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没有它可不可以?
  渥堆的作用可以分成两类:一是使微生物对茶叶产生直接作用,形成其特有的香味和颜色;二是由微生物产生的胞外酶对茶叶的间接作用,主要影响茶叶的味道。相信大部分的茶友都喝过普洱熟茶,只是你们并不清楚,普洱熟茶的味道为何如此独特。那么看了这一段,你就会知道啦。渥堆进行的过程中还会产生连带效果,即茶叶中的氨基酸被微生物分解后成为氮源利用物,部分氨基酸减少的同时,有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明显增加,如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这些专业化学术语,看看就可以啦)。知道了渥堆的作用你就知道普洱熟茶少了这一工序是没法成为熟茶的哦。
  综上,我们从三个方面对普洱熟茶进行了介绍,知道了它是什么样的茶,以及它是怎么制作而成的,那么希望大家在看了以后,会让你在学习普洱熟茶的时候得到一定的帮助哦

为什么好多的普洱生茶新茶喝着香气好,苦涩味很低,却越存越难喝?

恭喜你,你上当啦。

你喝的不是晒青普洱茶,是高温杀青的炒青茶。

晒青茶极大地保留了茶蛋白酶的活性,为后期转化提供了条件。会越放越好喝。

而经高温杀青加工的茶,其蛋白酶失活,当年很好喝,隔年就不好喝了。

不请自来,喝了二十年普洱,见证了普洱茶制作工艺的改良和炒作。先谈所谓的工艺改良,为什么新茶好喝,香气好,苦涩味低,你可以自行百度普洱茶的核心工艺是什么,制茶温度不能超过多少度,超过就把一种可以在后期存放发生转化的酶杀死,就没法变成越存越香的普洱茶了,这个工艺是什么呢?就是向绿茶化工艺,所以新茶又香又甜,你去买茶,一试茶,口感好了,就掏钱了,反正不懂普洱,老板想怎么忽悠就怎么忽悠啰。再谈炒作古树,老树茶,大家自己去百度云南的茶叶产量,30年以上茶树能有多少?更不要讲班章,冰岛30年以上的茶树有多少,满大街的冰岛,班章出售,自己想吧?网上关于冰岛班章茶的口感描述请问你去买茶时喝了出来吗?喝不出来是不是怕人家笑没文化。古树老树是好东西,没有好的配方和工艺是做不出好茶的,7542,8633是什么?是配方和工艺呀?台地配古树造就了白菜系列,不是何师傅牛逼,他定制不等于他制作,回去自己开厂也没见大益白菜经典再现!难道他不想封王吗?是实力不允许呀!喝普洱首先自己要知道普洱的标准是什么?个人所见是同一泡茶口感的变化,苦涩转化香甜,体感冒汗,打隔,每几泡后都有明显口感变化,十泡之后变非常甜。否则就是耍流氓。讲多了得罪好多大佬,仅一家之言,现在好多做普洱茶的"工艺改良"水平高了,坚守传统的少了,你的提问就对了[作揖][作揖]

图为十年前5百元一片收的冰岛,舍不得喝,现在喝不起了,听讲十万一公斤[捂脸][捂脸]

造成这个原因大概有三个方面:

一是茶叶杀青的环节采取重杀青,这样做出来的普洱新茶口感喝起来是比较好的,青味和苦涩感都不高,香气也比较好,但是由于杀青过重,很多活性物质已经没有了,导致后续的口感会越来越不好喝;

二是茶叶本身的问题,茶箐如果本身就不好,茶底比较薄,制作出普洱茶后采取重度揉捻,新茶冲泡的时候会有茶的滋味,但是存放越久越难喝;

三是存储出了问题,普洱茶需要在避光、干燥、没有异味的空间存储,如果存储不当,好的普洱茶也会变废。

所以我们在选择存储的普洱茶的时候,不要从的一两个角度去判定这个茶是否值得存储,需要从香气、口感、饱满度、苦涩度和茶底等多方面去评定。现在市场上这样的反面教材很多,尤其现在市场上某些大品牌的中期茶,由于当时卖包装,没有任何监督管理,品质良莠不齐,导致有大部分中期茶现在喝起来口感非常差,所以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是“越陈越香”,还要看茶底的好坏、工艺的优良和存储的是否妥当,买老茶不要认为够年份的就好,还是多喝喝再决定是否出手。

普洱茶是这些年深受市场追捧的茶类,尤其是生普的热度,始终比较高。我们知道,市场的需求量大,生产者就会更有热情,而为了尽快的形成转换,在普洱生茶的制作等反面就做了一些人为的干预,改变了原有普洱生茶的一些特性。

题目提到的问题,主要是有几个方面造成的。

1、茶青的原料品质不高。

普洱茶的存放与转换,前提条件是要优质的茶青,这是基础,如果茶青品质较差,无论如何都不会有好的转化。

2、制作工艺的影响

茶叶的制作工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一款普洱生茶新茶香气各方面较好,但存放后反而变差,主要是进行的人为干预的发酵,使得普洱茶有类似红茶的工艺过程,茶叶内部物质有一定的化学反应,初期的香气很明显,但由于内部物质不足,在之后的存储过程无法进一步完成新的转化,而之前的香气也慢慢散失,这导致茶越存越难喝。

3、存贮条件

如果前两个情况都没有问题,那存储不当也会造成香气的变化,无论是受潮还是异味的影响,都是导致茶叶品质下降的原因。

作为一款具有存储转化意义的优质生普,必须是优质的茶青,精湛的制作工艺,良好的存储环境等,这些条件的结合,才会塑造后期优质的普洱生茶。

作为新茶香气好,存放后变差基本是茶青品质较差和制作工艺的原因,尤其是用发酵工艺去急功近利的制作普洱生茶,茶叶自然无法有效转化。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品质优异的普洱生茶,才有后期优秀转化的可能。

——汲古茶人

出现上述的情况,大致不在乎两点。

首先,最有可能的就是杀青过度!一般一锅茶菁约5公斤,一般杀青时间在25分钟左右,茶菁温度在65--68度,内部锅温约180度左右!这几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因素出了问题,比如杀青过长、茶菁温度过高、锅温过高,都有可能导致杀青过度,杀青过度会把一部分活性酶灭杀了,限制了未来的转化空间,但现实表现却是:茶叶很香,入口苦涩度很低!这种过度杀青的茶因为口感较好,对于新手来说接受度很高,所以很多大厂为了招揽新菜鸟客户,故意的改变了杀青流程,用香香的口感来迷惑新手客户!

其次,干燥!很多大厂因为工期紧、任务重,压制的饼太多,采用正常温控来干燥的话会影响工期,于是故意抬高烘房的温度,温度升高了,无形中会加快干燥的速度。但后遗症也很明显,那就是此茶香气高、汤水柔,但透支了未来的转化空间!


杀青过度的探讨,一直不绝于耳!绿茶就是全杀青的,无论是炒青还是烘青,或者蒸青,都是一站式干燥的,把绝大部分氧化酶给灭杀了,切段了未来的转化空间!而普洱茶不同,轻杀青、后转化!这是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

大家有兴趣的话是试试存放两年以上的绿茶试试看,其口感铁定比新茶差距太多了!

生普新茶喝着香气好,苦涩味很低,还越存越难喝,我认为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鲜叶原料

现在市场上我们见到的大多数普洱生茶都是从“台地茶”上采摘的,这些茶树树龄较小,叶片中的内含物质不够丰富,茶汤中的水浸出物少,因此苦涩味低,鲜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不够支撑茶饼长时间的存放转化,所以存放以后变得不好喝。

第二:加工工艺
普洱生茶最后的干燥为日照晒干,若是在干燥过程中提高温度,那么茶饼的香气会得到提升,同时茶叶的活性会下降,再往后存放的话,品质肯定就走下坡路。还有一点,普洱茶压饼之前需要先蒸软条索,若是这一步蒸的时间过长,茶叶的苦涩味会降低,但也不利于活性的保留,不利于茶饼的后期转化。

第三:后期存放

普洱茶越存越难喝,和后期存放不当也有关系,一般来说,工艺正常,存放得当的话,越存越难喝的可能性不大。

三个原因相比,前面两个原因更加主要一点。像这种香气好、苦涩味低的生普,属于喝新茶适口性更强,但不适合长期存放。

上一篇南歌带大家了解普洱生茶的形成工艺,那么入口的普洱生茶为什么能长期受人追捧呢?





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指出:“据现代医学、生物学、营养学对茶的研究,凡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许多有益成分,茶叶中大多数都具备”。特别是大叶种的普洱茶,其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更为丰富,下面南歌带您一起探个究竟。





普洱茶的内含物质主要有以下六类:

1、多酚类化合物



茶多酚是茶叶内含物质最多的一种,占茶叶物质的20%-35%。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类、酚酸及缩酚类等。儿茶素占茶叶多酚类物质的75%-80%,是茶的苦涩味主要来源之一。





多酚类化合物是茶叶内含可溶性物质中最多的一种。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很大,对人体生理与 健康 也有重要作用,有抗氧化,抗癌,防辐射,杀菌解毒,降低重金属离子对人体的损伤的功效。





2、蛋白质



蛋白质在茶叶中占20%-30%仅次于多酚类。蛋白质会分解成氨基酸,其中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氨基酸,是组成茶叶鲜爽香味的重要物质之一,含有另外特殊的蛋白质——酶类。





3、生物碱



生物碱占干物质含量的2%-9%。主要是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咖啡碱含量最多,其味微苦,是茶汤滋味的主要物质之一。有的朋友喝茶易兴奋,有的喝茶易困都是与茶中的生物碱有关,其本质是每个人对咖啡碱和氨基酸的反应不一样。





4、糖类



糖类物质也叫碳水化合物,占干物质的20%-30%。包含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双糖,溶于水,具有甜味,其次还参与茶汤香气的形成。多糖中的果胶,有粘性会增进茶汤浓度和甜醇度。





5、芳香物质



芳香类物质约占鲜叶总量的0.02%,是构成不同茶类的香气物质基础。如大多数酯类物质有水果香,醛类物质有青草气。





6、色素



色素含量一般为干物质的1%。主要有叶绿素,花黄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花黄素与花青素都属于酚类物质,花黄素类主要指黄酮及其衍生物,色素主要影响着茶的颜色。



以上是的普洱生茶的主要内含物质,其内含物质决定了茶能作为日常生活中 养生 健康 的长期饮品。在美国《时代》杂志推荐的十大 健康 食品(茶叶、三文鱼、菠菜、西兰花、大蒜、葡萄酒、番茄、坚果、燕麦、蓝莓)中茶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普洱生茶 历史 悠久,最远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绝对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参考文献:周红杰、李亚莉教授的《第一次品普洱茶就上手》



学着喝茶

日子可以继续繁忙而普通

但心一定会慢慢的精致

把喝茶当做一种习惯

精致也会成为日子的常态

好茶才会越存越香,品质差的茶再怎么存都不会变成好茶。

新茶茶香高扬,不能很直观的说明茶品质佳,目前很多后期制茶工艺都能达到这一效果。

越存越难喝还有可能是你存储的地方不对,现在普洱茶的存放需在保持干燥、无异杂味的环境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纯干仓环境。

通常,苦涩味是由茶品芽叶的嫩度来决定,越嫩的鲜叶制作出来的干茶苦涩度较高,这种茶叶的档次比较高,而苦涩度低的茶品一般是中低档次。当然以上的情况适应于新茶,一般陈期较长的老茶,由于内在物质转化,苦涩感也会降低。

首先,你确定你喝的是“普洱生茶”吗?别被披着普洱生茶的外观的“绿茶”骗了,工艺不同,制作不同,本质就不同了。

普洱生茶讲究的是“茶气”,底子足后期转化才会更好,普洱生茶苦后期存放时间长了转化会更好,茶汤会更香。生茶新茶阶段香的茶大多转化后并不理想,比如“紫芽”这个品种的茶叶生茶新茶很香甜苦涩感很低,本来就是用来制作红茶、白茶原料的,只是近年来普洱炒作的价格起来了,就用来制作普洱了,这样的茶后期转化茶汤薄香气口感并不如其它茶料。像老班章、老曼儿这样产区的料新茶苦底较重,但是后期转化后会非常的好,茶气足汤底油滑。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86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