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巴蜀的茶文化历史

茶百科 2023-11-15 15:16:12

巴蜀的茶文化历史

的历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人文发展史,也是一部绚丽多彩的民俗史。 茶起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而巴蜀则是茶故乡的故乡。地球上最早的茶树植物巳有七千年的漫长历史,但茶的发现和利用,却 只有四五千年的时间。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 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祖纳、 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关于神农氏发现并利用茶叶的传说,一般引用 《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 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所说“闻于鲁周公”是指始自周公,成于孔门。 增补于汉的古代字书《尔雅》中有“檟,苦荼”,“茗,苦荼”等记载。中国作 为茶的故乡,不仅因为中国历史上有最原始的野生大茶树种,更是在于中华民 族最先认识茶的功用,从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培育和创造出源远流长的 茶文化。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还为人类精神文明的宝库增添 了无价的宝藏。中国茶史的起源和茶文化的萌芽都是在巴蜀地区出现的,巴蜀 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饮茶、种茶,最早出现茶叶市场的地区。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神农尝百草,遇毒得茶而解之”,其地点正是巴蜀 地区。神农氏原是被称作三苗、九黎的一个南方氏族或部落。《荆州记》载: “随县地有厉乡村,重山一穴,相传为神农所生穴也。”有著名茶史专家认为: 神农这个氏族或部落,最早就生活在川东和鄂西山区。这里也是古代巴人活动 的地区,正是他们在这里首先发现了茶的食用、药用价值,进一步把茶当成采 食的对象。后来他们西南的一支或后裔,分散到四川更广泛的地区生活,并且 在茶的食用基础上首先开创了饮茶之风,这表明中国饮茶和把茶叶的生产作为 一个事业是从巴蜀地区开始的。

古代文献中关于“荼”、“香茗”的最早记述,也是在四川东部的巴国境内。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武王既克 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 皆曰子。其地东至鱼腹,西至棘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牧具六 畜,桑、蚕、麻、贮、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灵龟、后犀、山 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脔,园 有芳篛、香茗,给客橙、葵。”其中谈到涪陵时又说:“无桑蚕,少文字,惟出 茶、丹、漆。” “香茗”即茶叶,这里记载的“荼”就是茶。上述记载说明早在 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周初,巴国境内就已经有人工茶园培植的茶叶,并且作为 贡品,非常珍重地献给周王室,由此可知当时的茶叶生产已达一定的水平。

在巴国之西,即当时的蜀国,其境内也开始种植茶叶。西汉扬雄《方言》 载:“蜀人谓茶曰葭萌”。而据《华阳国志•蜀志》载,先秦时,末代蜀王有个 弟弟叫葭萌,封号曰苴侯。他所在的城邑(今广元境内)也称作葭萌,后来汉 代在此置葭萌郡。明人杨慎《郡国外夷考》曰:“葭萌,《汉志》:‘葭萌,蜀郡 名。萌音芒。’《方言》:‘蜀人谓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蜀王不仅以茶做 人名,还以茶名封邑,足见当时蜀地茶叶生产之盛。《蜀志》又载:什邡县 “山出好茶”,南安、武阳“皆出名茶”,可知蜀地茶叶栽培之事已很普遍。

秦统一后,巴蜀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巴蜀的茶事活动也有所发 展,茶叶已成为社会活动中的重要物品。西汉蜀人文学家司马相如《凡将篇》 载,在当地的二十一味中草药材中,茶为其一,可见蜀地茶有做药之用。

西汉宣帝时,蜀人王褒所写的《僮约》记载了资中人王子渊规立僮仆劳务 细项,其中就有“烹茶尽具,铺而盖藏”,“牵犬贩鹅,武阳买茶”(武阳,即 今四川彭山县双江镇)。从这里可以看到西汉的巴蜀地区已盛行饮茶之风,而 且已经有了专门作为饮茶用的茶具。到武阳买茶,说明当时在蜀地已出现茶叶 交易市场。这段文学表明,巴蜀地区是世界上最先使用茶具的地区,也是世界 史上最早出现茶叶市场的地区。

自秦汉时期起,巴蜀一带就十分殷富。这里也很快成为中国早期茶叶发展 的重要地区,并且影响了以后中国茶叶传播的路径和速度。秦汉以后的各历史 时期,巴蜀人还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茶文化财富,并且开始逐渐东移、南移,使 得茶文化得到传播。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巴蜀人创造的茶文化是中国乃至世 界最早的茶文化,巴蜀是茶的故乡,巴蜀是茶文化的摇篮。

自秦汉以后,各朝各代的巴蜀人不仅创造了茶的物质文化,还创造了许许 多多的茶文化精神成果,产生了大量的茶诗、茶词、茶曲、茶小说等文学作 品。巴蜀茶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茶文学也是巴蜀文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我们把巴蜀茶文学作一疏理,其目的是让世人更进一步认识巴蜀文 化的全貌,更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饮茶方式的演变

饮茶方式的演变

上古时代、西周东周、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后。《明人品茶图》。

茶的发现与应用大致依循如下历程:

上古时代(距今约5000年前)

神农《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

西周东周(前1046-前256)

茶道初立,茶叶被奉为贡品,由专人制作。巴蜀地区开始人工种茶。春秋时期,茶入菜肴,有了人工种茶。

秦汉时期(前221-220)

出现茶市、茶之铺。茶作为商品开始成规模交易买卖,烹茶专属器具出现,商品茶交易开始。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出现了紧压的茶饼。出现“以茶代酒”及茶叶亮制入菜的习俗,茶叶品质得到提升,饮茶成为礼仪并出现普及的趋势。佛门道教开始种植并研究茶叶。

隋朝、唐朝(581-907)

茶叶生产、贸易和文化均出现大繁荣,茶文化遍及全国,从社会上层走向全民,并东传日本。建贡茶园,国家开始征收茶税·瓷器茶具盛行。陆羽《茶经》问世。

宋朝(960-1279)

茶叶完成了全国范围的普及,茶学、茶文化繁荣·饮茶方式出现点茶法。茶产业中心南移至福建,茶区的布局与现代茶区范围完全一致。中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

元朝(1206-1368)

散茶超越团茶和饼茶开始流行。芽茶和叶茶制作技术提升,称为茗茶,广为流传·出现制茶机械。

明朝(1368-1644)

太祖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制茶技艺集中快速发展,废弃蒸靑改为炒靑,逐渐出现了黑茶、花茶、靑茶和红茶等丰富的品类。开始用紫砂壶和瓷器泡茶,注重泡茶的艺术性。设立茶司马掌管国家的茶叶贸易。

清朝(1616-1911)

六大茶类基本定型。泡茶技艺和茶文化更加丰富’茶馆文化兴盛。福州市成立机械制茶公司。红茶直运英国,下午茶风靡欧洲。

“中华民国”(1912-1949)

创立初级茶叶专科学校,设置茶叶专修课和茶叶系,推广新法制茶、机械制茶。建立茶叶商品检验制度,开始制定茶叶质量检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1949-1978)

专门负责中国茶叶事务的中茶公司成立,创立中茶品牌,茶叶事业进人新阶段。使用“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发明了现代普洱熟茶。吴觉农著《茶经述评》。

改革开放以后(1978)

计划供应,茶产量提高加快,新成立的茶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小罐茶等新型茶叶企业推动了茶行业向市场化、科技化方向飞速发展。

大约从秦汉时代起,茶叶逐渐成为日常饮品。2000多年来,茶的饮用方式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大的方面来说,经历了4个阶段:羹饮→煮茶→点茶→撮泡。

茶的起源

茶的起源

  参考一:

  茶叶起源与发展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经过历代长期的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传播世界,造福人类。

  中国茶叶和茶文化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贯穿于中华民族5000年礼貌的发展进展中。

  远古到南北朝时期

  相传由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茶。到战国以后,在古文献中即有“茶”的记载。从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追述中可知,我国商末周初之时,古之巴蜀地区即已种茶产茶。《尔雅》在“释木”部中记载,“槚,苦荼”。王褒在《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的记载,反映我国西汉时期古巴蜀地区居家已有烹茶、饮茶的情节。东汉华佗在《食论》中指出,“苦荼久食,益意思”,即饮茶有益智的功效。东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则把饮茶视为清廉节俭的象征。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

  隋朝开通南北大运河,便利南茶北运和文化交流。社会出现将“荼”字减去一笔,俗写成“茶”,自此便成为专用的茶字。

  唐代开元年间,北方佛教禅宗兴起,坐禅祛睡,倡导饮茶,饮茶之风由南方向北方发展。上元至大历年间,陆羽《茶经》问世,成为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分述茶的起源、采制、烹饮、茶具和茶史,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茶区继续扩大,种茶、制茶、点茶技艺精进。(正能量故事)

  宋代茶文化发达,出现一批茶学著作,如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个性是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等。宋元之际,刘松年《卢仝烹茶图》、赵孟頫的《斗茶图》等更是中华茶文化的艺术珍品。

  明朝时期

  明代朱元璋体恤民艰,诏令“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从此我国茶叶生产由团饼茶为主转为散茶为主。茶类有了很大发展,在绿茶基础上,白茶、黑茶、黄茶、乌龙茶、红茶及花茶等茶类相继创造出来。

  明代强化茶政茶法,为巩固边防设立茶马司,专营以茶换马的茶马交易。

  清朝到民国时期

  清代海外交通发展,国际贸易兴起,茶叶成为我国主要出口商品。康熙23年,清朝廷开放海禁,我国饮茶文化和茶叶商品传往西方。在民国初期,创立初级茶叶专科学校,设置茶叶专修科和茶叶系,推广新法种茶、机器制茶,建立茶叶商品检验制度,制订茶叶质量检验标准。

  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 十分重视茶业。1949年11月23日,专门负责茶业事务的中国茶业公司(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立。自此,茶叶在生产、加工、贸易、文化等多方面蓬勃发展。

  参考二:

  茶的起源(好高骛远)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茶树钟爱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茶树种植3年就能够采叶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十分好,属于茶中的珍品。

  历史渊源

  据可查的超多实物证据和文史资料显示,世界其他国家的饮茶习惯和茶树种植都传自中国。茶的发源地在中国中西部山区,唐。陆羽《茶经》云:“茶者,发乎神农氏,起于鲁周公”。“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现今重庆西和湖北西,正是当今之神农架地区,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故茶的发源地在中国是无可争议的。在英国,有人说饮茶习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事实是这样的:1823年,一支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所谓的野生的茶树,有人开始认为茶的发源地在印度。但是这些茶树种其实是英国人从中国偷过去种植的――在几千年的茶历史中印度从未发现过有野生茶树,也没有人在当地制茶。他们都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错误,包括茶树植物在内的其它植物是一向都存在的,甚至比人类的历史都要长,不能说哪里有茶树,哪里就是制茶、饮茶的发源地。人类制茶、饮茶的最早记录都在中国,最早的茶叶成品实物也在中国。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而且年代更为久远。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就出土了六千年前的古茶树。此刻中国的野生大茶树集中在云南等地,其中也包含甘肃、湖南,湖北的一些地区。

  茶树起源地总述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证明,咱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等山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起源及原产地

  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这些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证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因此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刻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

  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一样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

  发源时刻(爱情名言哲理)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而且在汉代就已经有人用茶字了。陆羽只是把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进行归纳,茶的历史要早于唐代很多年。

  1、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一样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决定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2、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证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重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华阳国志》是第一部以文字记载茶的典籍,因此历史好处更大,也更为可靠。

  3、秦汉说

  “烹荼进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由文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已有饮茶习俗。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83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