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里的雨淅沥沥的下着,天色昏暗的傍晚提前进入午夜。这是建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雨,做陶的人最怕冬天,即便半干的陶坯都像搬不动的冰块,更重要的是,若想使陶坯干燥至能够入窑灼烧,所需的时日是夏秋的两倍。当然,陶坯的不近人情和时间的缓慢,或许能够让人以更为尊重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它们。我期待着手中的泥土在涅槃之后依然带有建水的冬的气息。
友人木忠师傅的母亲唤我吃饭,小院里只有我和老人家。她念完经后,专程从上窑的老屋到下窑的作坊来给我煮饭。我伸伸懒腰,放下手中的刻刀,把未完成的陶坯一个个小心的用塑料袋包裹好,放在褪了漆的老木桌上。厨房在天井的左侧,雨水顺着瓦檐滚落下来,形成一道道忽隐忽现的银色丝线。
农村的厨房本身便很小,还被存储起来的陶土占据了大半的面积,除开灶台,至多容忍二三人。厨房里的灯罩着雨滴的水气散发着一圈一圈的黄色光芒,与灶台上豆腐青菜汤、油煎土鸡蛋的热气混为一团,袅袅上升,使人顿觉暖意。我坐在小凳上,需要挺直腰干才能够得见碗中的食物,而于我视线齐平的是高低错落的建水陶工绘制在碗侧的青花牡丹和鱼藻纹饰,线条挺劲,流利生动,充满着“活泼泼地”生机。我是极爱建水青花的。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建水青花碗上的点线,与汉魏民间书风,甚至于云梦睡虎地简文的笔画如出一辙,若论笔法,羲献之前大致如此吧。它的颜色,绝没有苏麻离青的艳丽,这是一种朴实的青褐色,像极远处的山黛,岑岑寂寂。
我一边吃饭一边欣赏着手中的碗,由衷赞叹。数年以前,老辈陶工告诉我,画建水青花的笔乃是用土狗颈部细毫所制,并且必须是建水的狗。《法书要录》中说:“王右军写《兰亭序》以鼠须笔,世传右军得笔法先生遗之鼠须笔。”《东坡题跋》曰:“予撰月塔铭,使澄心堂纸,鼠须笔,李廷珪墨,皆一时之选也。”右军、东坡皆以鼠须笔乃得佳作,我非书家,但自那时以后,便一定是用狗毫之笔绘制青花了,我确信任何的美都是自然与上天所赋予的,离开了风土人情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生活着的美。
平日里我常常请教厂子里画花罐的陶工,如何学得这般高妙的手艺?有人告诉我,小的时候觉得家里用的碗很好看,长大了就照着学。也有人告诉我,在田间干活的时候,看见地头被风吹动的草穗,便想着要把它画到坛坛罐罐上。我时常感叹,在云南之南,在碗窑村的乡间,得到传统之美和自然之真是如此容易。这些平日里为柴、米、油、盐操心的农村妇女,一触碰到建水的青花便个个成为了超凡的作家,我欣赏并赞美她们的作品,就如同在博物馆中体会三彩之趣,宋瓷之雅。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中国陶瓷传统之精华不在“大师”的称号里,也不在“学院派”陶艺家的作品上,它就默默地潜藏在陶工们的双手中。
她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更不知道“艺术”之为何物,她们只是日复一日的劳作,友善的对待街坊邻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们是正常、低调、简单的人,她们画的花也是正常、低调、简单的。她们的天赋才能和秉性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埋藏起来的,如陶土一般谦逊。她们没有被所谓的“艺术”改造过,画花和插秧、挑水、做饭、洗衣、喂奶一样平常。她们笔下的美是自然之美、日常之美、生活之美、平淡之美。她们连在作品上留名的心思都没有,她们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自己更为普通和平凡的了。古城建水最为重要的传统和教养侵润着她们。
只可惜中国今日之艺术彻底堕落为庸俗的商业伎俩。道德操守、人文教化与金钱利益相互裹搅,机关算尽地追逐着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妄想着以此获得尊重、崇高和出人头地。处身在喧闹的都市之中,我们已经丧失识别正常之美,做平常之人的能力。生怕不能得到赞美,担心成为一个普通人。在这样的现世里,普通的物、普通的人和善意之美德,传统之常态都不能逃脱蔑视!只有以价格高昂,阔绰显摆,非常之态才能乞求到他人和自己对内心的尊重。我们身边还有平常之物、平常之人么?我们还能接受到普通、平淡、正常之心的教化么?我想起赵州禅师与南泉和尚之问:
“师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师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师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是非也。’师于言下,顿悟玄旨,心如朗月。”
今天,传统建水青花已不易寻得,会画花的妇女越来越少。碗窑村的平静已被新县城的酒绿灯红撕裂,如同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孩子,被逼迫着接受全新世界的成熟,我不知道眼前的青花碗是否还能默默地陪伴着建水的百姓。
雨滴继续摔落在厨房灰黑色的瓦片上,发出滴滴的声响,像时间的声音,被拽着似地寂寞前行。老人家坐在我身旁,把折好的金银元宝整齐地摞放在她随时带在身边的竹篮里。
有可以拿回家做的,但是很不方便,主要是看你要做哪步,还是全能型的,比如拉坯、还是阴刻阳填、打磨修坯,做建陶每个步骤都有分工,烧制肯定不能在家里搞,如果说哪个步骤做得好就做,相对做建陶还是选择一些其它在家里可以做的吧,其它行业跨行不太了解,我只能说点我们工艺美术类别合适的,比如说刺绣在家里是最合适的,简单的宝玉石雕刻、根木雕也可以,选择这个就要做好防尘,金属类的可以选择代工錾刻,掐丝珐琅画。
目前外派工作在云南。闲暇时,喜欢在云南四处游逛,也喜欢淘点东西。都说建水豆腐好吃,但是不一定吊上木文的胃口。可是听说建水有紫陶确让木文上了心,喜欢茶具,喜欢各种小物件。
于是驱车几千公里到昆明后、又驱车几百公里向建水方向行进。
导航有时候瞎导,出了一个高速口又让调头,收费员也说方向不对,于是又重新导航重新进了高速。
再次出高速后,经过通海向建水方向行进了。
一见那高大的古城门,立刻喜欢上了它的古朴和威风。即建水县东门城楼,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至今已经600余年历史,比北京的天安门还要早28年。朝阳楼雄踞县城中心,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站在楼顶可俯瞰古城风光。
向前开,是铺满青石板的林荫小路。微微颠簸的青石板路,让所有车的车速降了下来,人也安静了下来。一上一下的古城路让公交车也缓缓的行进,中间的隔离带搭建的都是古色古香的亭子,亭子里坐着的不是侯车人,而是休闲的老人们。亭子上挂的红灯笼随风摇摆,老人也洋洋洒洒的听着小曲摇头晃脑,哈哈哈,这真是相得益彰。也真是安静详和。
网上说:建水古城原汁原味,由来已久。要真是这样当然好,可是木文不觉得,哪里有那么合适的古城呢?大不了是做旧的吧。
云南建水自古属文献名邦,建水紫陶 陶器上的装饰更能表现中国画的神韵。阴刻阳填,色泽古拙多变。在古城深处闲逛,意外发现了真正的紫陶店铺。没有旅客踪影,没有刻意的故事演绎。他们一边制作、一边培训、一边在卖,也许是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缘故吧,作品有点特色。入手了两款。看看,好看吗?
建水紫陶主人杯 (白描装饰)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起先古人在绘制传统国画时都会习惯先用线条勾勒出轮廓造型,再行着色。后来这一用线条勾勒轮廓的技法被独立出来,作为一种单独的绘画表现形式一直得以传承至今。
这个店铺的小伙子,有自己的特色。关键是他很用心。更喜欢他作品的韵致。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终有弱水替沧海, 再把相思寄巫山。 渐行渐远渐无书, 水阔鱼沉何处问? 愿你此生无波澜 , 敬我余生终不欢。木文特别喜欢这种边制作边销售的紫陶店,一边和师傅聊着,一边观看精致的制作过程。
建水有专门的一条街,可以逛逛,慢慢品味它的风格味道。喜欢紫砂、瓷器,福建粗陶茶具也喜欢,手下都有存宝。紫陶的真没有,孤陋寡闻了不是?
[查资料]
据说,建水紫陶始于清末,形成的历史距今不过百年有余,源流却十分久远。1988年从建水燕子洞古人穴居遗址出土的陶饰、陶坠、陶片和1982年从建水龙岔河西汉古墓出土的陶片,都向现代人展示了距今3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和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建水境内曾经有过的古老陶艺。
在建水古城北郊有一个窑火烧出来的村落--碗窑。碗窑村始于何年已无从考证,后人只知道这个世代以陶瓷为业的村落由制陶而生。村后的红土坡由东向西绵亘数里沉寂着一大片形迹清晰的古窑遗址和堆积如山的陶瓷残片。在1980年中央工艺美院与建水工艺美术陶厂首次对建水古陶遗址和陶瓷残片进行的叩访中,他们惊喜地发现了大量的宋代青瓷、元代青花、明代粗陶和清代紫陶的残片。从此,人们从这种极富灵性的陶瓷语言里,破译出了古人无意中传递出的历史与文明。
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紫陶是用碗窑村红、黄、青、紫、白五种不同颜色的泥土,泡水滤浆后成紫红色的陶泥,用以制成器皿坯胎烧制而成。
与其它陶器不同的是,建水紫陶采用无釉磨光,陶器烧成后用鹅卵石精工细磨抛光,使之质地细腻、光亮如镜,轻轻敲击有金属之声,故而有"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之说。
在发展过程中,上个世纪初,有人创造了在成型的紫陶坯胎上书写绘画,或画梅兰竹菊山水人物,或写唐诗宋词行楷隶篆,以刀作笔再行雕刻,填以白泥刮扫的装饰手法,取得中国山水画般的独特的艺术效果。之后又进一步发展,再创"断简残贴"的艺术手法,使建水紫陶艺术价值和艺术效果大增。究竟现实的宝物咋样,真得现场去看。
1、建水紫陶和紫砂有什么区别?2、建水紫陶3、建水紫陶的特点是什么?4、建水紫陶的三大优点5、建水紫陶究竟好在哪里?建水紫陶和紫砂有什么区别?
1、制作工艺不同:宜兴紫砂多为打片成型,即先将泥块切成不同的泥料,再把这些泥料捶打成符合所制器型要求的泥条和泥片,然后用规车等工具划成适宜宽度的泥条旋出口、底及围片。建水紫陶多为手工拉坯成型(快轮拉坯法。壶形多为圆器,壶身内壁会留下环形痕迹。
2、装饰风格不同:宜兴紫砂,干坯题刻、(半干坯泥绘,多为阴、阳刻,金石味较重。建水紫陶则是先阴刻后填泥,填泥有单色填泥和多色填泥,也就是所谓的阴刻阳填的特殊装饰工艺,表达方式比较婉约,水墨味浓郁。
3、打磨工艺不同:宜兴紫砂一般不需打磨。建水紫陶则有无釉打磨、抛光工艺(现在也有因火皮美而不打磨火皮的。
注意事项
养壶的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泡茶时不只是一味的泡茶、淋壶即可,还需反复擦拭,让壶胎吸收茶汤,久而久之紫陶壶表面就会呈现晶莹如玉的色泽来。
紫陶壶用完后须保持壶内干爽,勿积水,以免泡茶水味重影响茶口感。
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不宜放在闷热处,更不可以为珍贵,用后包裹或密封搁置高台。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建水紫陶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紫砂
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的工艺流程大致有十五个步骤:泥料的制备——揉泥——拉坯——晾坯——修坯——装饰——阴刻——填泥——摊泥——压泥——削刮——精修坯——晾干——烧窑——打磨。
跟着示范图一起看看吧。
一、泥料的制备
做陶首先必须要有原料,紫陶陶泥的制备工序十分复杂:分为取料、醒料、选料、配料、碎料、淘洗滤浆、滤泥和醒泥,其中又细分为很多道工序。
取料:去泥料产地挖采优质的土料,即为生料。
醒料:刚刚挖掘出来的“生料”含有一定水分,需要晾干至手捻为粉末方可使用。
选料:捡净生料中的“砂砾”杂质。
配料:由经验丰富的匠人根据成品需要的烧制要求,将五种色土按比例配成“陶泥”。
碎料:将配置好的“陶泥”捣成均匀“碎料”,碎料最大不能超过蚕豆大小。
淘洗滤浆:将碎料倒入大缸中用水充分浸泡,每隔五-六小时要全面搅拌一次。反复此过程数次,直到泥料充分稀释融合后,用200-300目纱网过滤4-5次后倒入干净容器内沉淀。
滤泥:第一步,将淘洗后的泥浆倒入干净容器内加盖静置,任其自然析出水分。第二步:倒去容器中的多余水分,将剩下的泥糊倒入石膏容器内吸除剩余水分。(石膏有吸水作用噢
静置在石膏容器中的泥料
醒泥:刚制备好的泥料泥性较暴,当地人将其称之为生泥。因为生泥中的水份和固体颗粒的分布仍然不均匀,比较活跃的颗粒元素变化会产生细微的结构变化,会降低泥料成型时的可塑性。并在后期导致泥坯干裂、分层、变形等多种问题。因此在最后一步,我们要把小泥巴放在一边醒着,让它自己充分发生变化和反应,醒的时间则是越长越好。
只有细腻如膏脂的陶泥,最终才能炼烧出温润如玉的陶品
二、揉泥
陶泥制备好,就可以开始拉坯啦,拉坯之前,先要好好地揉一下泥巴。一来,可以使泥团中的水分更加均匀,二来,可以排除泥团中的空气。
小气泡永远都是小泥巴的死对头。
三、拉坯
到了这一步,就要正式上盘拉坯拉。现代拉坯,一般都会使用电动陶车。
在这一步中,如果工匠师傅的手用力不匀,陶坯的厚薄就会不均匀。即使成型,在后期窑烧过程中也会裂开、炸碎,功亏一篑。
拉坯是一门艺术,陶品后期的成型是否匀称美观,全靠匠人自身的经验和审美来掌控。
即便手工拉坯尺寸难以完全一致,也要边做边量,把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快乐拉坯的匠人。
四、晾坯
初具雏形的湿陶坯因为含水量大,因此要视季节和天气情况在庇荫处阴干一至两天才能进入下一步的修坯环节。
五、修坯
修坯是拉坯的延续,在湿陶坯晾干至一定硬度时,就可以修坯了。修坯是对泥坯进一步修整和造型,以便下一步的装饰环节能够在光滑成型的陶坯上顺利进行。
待修至理想造型和厚度时,即可用抿片磨光器体表面。一是便于下一步用笔在陶坯上装饰,二是可以及时发现陶坯上的小气泡以便处理。小气泡在后期窑烧时,会导致陶坯炸裂碎开等各种问题,因此不容小觑。
六、装饰
至今为止,建水紫陶的装饰,还未找到用毛笔绘制以外的方法。因此,当绘制到复杂的图案时,光是装饰环节,就要耗费数天。
七、阴刻
雕刻图案使用的工具为本地匠人用含钢量较高的伞骨自制。好的匠人对刻针要求很高,一般都会自行打磨。雕刻时根据图案的不同,分为切刀、划刀、挑刀等多种刀法。
雕刻完毕后的小陶坯集体照,这个阶段应该属于高中毕业吧,有一种风华正茂的美~
八、填泥
按照陶坯装饰要求,用泥刀将不同色泥填敷进陶坯上雕刻好的图案刻模(以下简称刻模中,边填边轻轻打压,尽量让色泥完整贴合入刻模中,不留气泡。
不同颜色的“色泥”
九、摊泥
填好色泥的陶坯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色泥水分蒸发,填上的色泥会有一些回落。这时候就要开始摊泥。
进一步填压色泥,使其充分贴合刻摸,挤出色泥与刻模之间的气泡
十、压泥
压泥要进行2-4次,每次间隔2-3小时,这一步是在摊泥基础上进一步擀压,使色泥充分填实刻模,压泥与摊泥一样,必须非常注意力度。力度过大,坯体就会开裂甚至变形。力度过小,则色泥不能充分填满整个刻模。
十一、削刮
压泥后的陶坯需晾干一至两天,待填敷色泥与坯体的湿度完全一致时,便可用泥刀均匀地将坯体表面多余的色泥刮除。但因为不能对刻填的线条有丝毫伤害,因此图案刮出70%-80%即可。因为最后还要进行精修坯。
十二、精修坯
精修坯是在陶车盘上把填刻完毕、削刮出大致图案的陶品完全精修出来。
在电动陶车的石膏盘上修出清晰的图案
由于在陶车盘运转迅速,修刮图案时视线总会有不及之处,因此匠人凭借经验精修出95%的图案后,还要停下来用刀片一点一点刮出那5%没有修干净的图案细节。
最后再一次上盘整体精修,保持陶品坯体表面的光滑一致
精修完成后,用抿片抿滑整个陶坯,这一道工序就算完成了
十三、晾干
修好的陶坯,要放在阴凉处晾置2-4周(视陶器的厚薄和大小而定,等待完全干透后,入窑烧制。
被精心呵护的小陶坯们,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会在凉爽安静的房间里慢慢地干燥去水,由原来的酱红色褪变成温暖的橘红色。
十四、烧窑
建水紫陶的烧制温度,可以到达一千一百多度,属于高温陶。陶坯在高温烈窑中,窑火熊熊燃烧。
没有烧的陶坯,呈现出温暖的橙陶色
这是已经烧好了的陶品,呈现紫陶的正紫红色
十五、打磨
打磨完毕之后,紫陶的成品就诞生了。建水紫陶的特点之一,就是不上釉但却如同“上了釉”。
再说与宜兴紫砂壶的区别,简单来说,建水紫陶采用的是拉坯工艺,潮州手拉壶也采用的拉坯工艺,而宜兴紫砂壶用的则是镶身筒、拍身筒的工艺。
建水紫陶的特点是什么?
建水紫陶的特点如下:含铁量高,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粗细程度不同的鹅卵石精工细磨抛光后,质地细腻,光亮如镜。
紫陶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将书画艺术与雕刻填泥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紫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镌刻、镶嵌、微雕等装饰艺术于一身,神形兼备,独具特色;陶坯落墨后,艺人们依样将墨迹精心雕刻成模,再经填充彩泥、修坯、风干、入窑、焙烧、打磨后,使紫陶呈现出斑驳陆离的色彩和光泽,有一种古拙斑斓的金石之气。
其“残贴”和“淡艳”装饰工艺,将古老的建水陶艺点化得出神入化,美妙绝伦,在中国陶艺装饰文化中独成一绝。它既保留了名家笔墨的气韵,又兼顾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湿润状态的特性,彰显了名家捉毫濡墨,悬肘运笔的厚实功底,也传承了紫陶独特的制做工艺。
扩展资料
建水紫陶的陶泥取自云南建水境内,有红、黄、青、白、紫五种色彩,所以有“五彩云陶”之称。
紫陶采用“断简残贴”的艺术手法、“淡艳”装饰效果和鹅卵石精工细磨抛光工艺,将书法艺术与紫陶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产品丰富多样,精美绝伦,有壶、杯、盆、碗、碟、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等百种器型。经填充彩泥、修坯、风干、焙烧、打磨后,呈现出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产生出古拙斑斓的金石之气。
建水紫陶又可以分类如下:
1、按用途分为艺术陶、日用陶。
2、按泥料呈色分为红泥陶、白泥陶。
3、按产品磨光类型分为镜光类、亮光类、哑光类、磨砂类。
4、按产品的规格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的三大优点
1、持久保温。建水紫陶中富含铁元素,铁元素对于人体有益之外,还具有传热快的优点,用建水紫陶所制成的茶壶,也具有保温性好的优点,可以充分锁住并吸收茶叶的香味,不仅茶味更加香浓,让人难忘,而且还可以让一款建水紫陶茶壶养得更加好。
2、养生保健。建水紫陶的发源地是在云南的西南部,这里的土壤肥沃,富含各种微量元素,也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所以从这些丰富的土壤中为原料制成的建水紫陶壶,具有养生保健的优点。
3、以紫陶壶来泡茶,只要充分掌握茶性与水温,当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涣散”的好茶,比起其它材质的茶壶,其茶味愈发醇郁芳香。
建水紫陶究竟好在哪里?
这应该是很多初识建水紫陶的朋友都会产生的疑惑。首先,我们都知道,建水紫陶的坯土产自建水碗窑村五彩山,泥料富足,无铅无毒。接下来,我们就具体事物具体分析,对不同器具的功能一一作出解释。
1、建水紫陶含铁量高,带有一定的磁性,可以磁化水、软化水(紫陶水缸、水杯同理,存水不腐。磁化水,在医学上,磁化水不仅可以杀死多种细菌和病毒,还能治疗多种疾病。例如磁化水对治疗各种症(胆、膀胱、肾等结石、胃病、感冒等均有疗效。对于没病的人来说,常饮磁化水还能起到防病健体的作用。软化水,紫陶茶具释放的游离二价铁离子,会让水变得更甜,与铁壶煮水有一定的相同性。同时,这些铁离子也会被人体吸收一部分。铁元素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它的核心原子负责将氧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末端,有保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
2、泡茶口感清甜,提升汤感。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关于《建水紫陶壶冲泡普洱生茶、熟茶》的研究报告显示:
普洱茶在品饮过程中更注重汤感、滋味、气韵的特色,以及茶汤与香气的融合度。从冲泡结果看,与盖碗、玻璃、紫砂等茶具相比,建水紫陶壶能够保证普洱茶冲泡时所需的温度,有助于汤香及滋味的激发,从而冲泡出原汁原味的云南特色的迷人茶汤。
紫陶茶具泡茶
茶叶罐
建水紫陶泥料细腻,所制的茶罐有密封性。同时,建水紫陶茶罐,为拉坯成型,打磨而亮,不上釉,单气孔结构,半透不透的特点,透气不透水,可保持罐内恒温恒湿的状态,不仅可以隔离异味,还能锁住茶香,利于茶叶后期转化。
适宜恒定的温度
通常来说20——30度左右是最适宜的温度,若温度浮动较大,或温度过高,会使得的茶叶发酵变快,口感变酸。
适度恒定的湿度
好的普洱茶都讲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特别在沿海一带,梅雨季节湿度大,过湿的环境下容易促使茶叶变质发霉。但也不可太干燥,否则会令普洱茶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也要有一定的湿气。
汽锅鸡
紫陶汽锅,建水汽锅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五色土配制,土壤里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高温烧制后汽锅有自然调节的功能,也就是根据食物的苏醒自然补充缺乏的矿物元素。我们知道食物都有偏酸性,被汽锅一蒸变成了中性,非常合适
其它
此外,建水紫陶存米也同样不变质、不受潮、纯正不变味;紫陶花瓶插花经久不凋、花盆栽花不烂根。
如有喜欢的就联系云南彝妹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82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叶流通之茶课
下一篇: 茶百科·盖碗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