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机构: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
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 *** 的主食。
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 *** 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
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
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意义:
“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一条与丝绸之路一样在中华民族的孕育发展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通道,已随现代文明的涤荡而逐渐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
但它的历史与价值却永远熠熠生辉。
1、黄金旅游之路
茶马古道游,风景独特,文化内涵深厚,资源独家,举世无双。
2、文明传播古道
茶马古道不仅是卫藏与今川滇地区之间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一条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今川、滇、藏三地间古代文明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孔道。
3、民族文化的迁徙走廊
在这条绵亘10000多里的古道上,几千年来汉、藏彝、纳西、傈僳、哈尼、基诺、羌、普米、白、怒、景颇、阿昌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凸显了我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原始形态。
4、宗教传播大道
随着茶马贸易的发展,茶马古道的不断延伸,藏传佛教也沿着这条古道广泛在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传播。
同时从藏传佛塔的发展与流传看,其路线大致可分为两条:其一, *** ——青海——甘肃——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河北——河南——江苏;其二, *** ——云南——四川——广西——湖北。
5、民族精神之路
提到茶马古道,就不能不提起马帮。
马帮在千百年在历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的载体。
他们的精神又附着在这条古道上,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
6、民族团结、融合之路
茶马古道就像中国西南一张巨大的网,各民族人民通过这张网,加强了联系和沟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发展和融合,增进了彼此间情感的联系。
7、安疆固边之路
茶马古道的拓展,茶马贸易的兴盛促进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定和巩固。
8、经济发展之路
千年茶马古道通过茶马贸易,促进了这一地区许多城镇的形成,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茶马古道分为:
1、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
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之一。
2、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始于汉代,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
由于明清时 *** 对贩茶实行 *** 管制,贩茶分区域,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称为蹚古道。
3、滇藏茶马古道。
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 *** ,直达 *** 。
有的还从 *** 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4、川藏茶马古道是陕康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 *** *** ,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里,是古代 *** 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
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
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线必须经过昌都,它们的发展是与茶马贸易密切相关的。
历史上滇藏线茶马古道有三大道路:一条由内江鹤丽镇汛地塔城,经过崩子栏、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 *** ;一条由剑川协汛地维西出发,经过阿得酋、再与上一条道路相合至 *** ;一条由中甸出发,经过尼色落、贤岛、崩子栏、奴连夺、阿布拉喀等地至 *** 。
其主要通道即与今滇藏线接近。
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的起点就是唐朝时期南诏政权的首府所有地大理。
其中,大理、丽江、中甸、阿墩子(德钦)等地是茶马贸易十分重要的枢纽和市场。
滇藏线茶马贸易的茶叶,以云南普洱的茶叶为主,也有来自四川和其他地方的茶叶。
滇藏线茶马贸易有自己的特点,由云南内地的汉商把茶叶和其他物品转运到该地转销给当地的坐商或者 *** 的贩运商人,又从当地坐商那里购买马匹或者其它牲畜、土特产品、药材,运至丽江、大理和昆明销售。
*** 、川藏的藏商,大多换取以茶叶为主的日用品返回 *** 。
运输工具主要是骡马和牦牛等。
云南茶马古道主要分布在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涉及21个县(市、区)。
?
西双版纳至大理线文物点包括易武茶马古道、同兴号、车顺号、同昌号、同庆号、王少和旧居、麻黑古茶园、菜阳河茶马古道、斑鸠坡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古道、孔雀屏茶马古道、茶庵塘茶马古道、广恩桥遗址、哀牢山茶马古道、小水井梁子通行关卡石刻等。
临沧至大理线文物点包括鲁史茶马古道、鲁史镇古建筑群(鲁史阿鲁司官衙、鲁史文魁阁、鲁史戏楼、“俊昌号”茶庄旧址、鲁史兴隆寺、鲁史民居古建筑群、鲁史犀牛太平寺、鲁史塘房古村落、香竹箐古茶园等。
思普区历史上的盐茶马道,是伴随着盐茶的生产、运输、销售而兴起的。据光绪《普洱府志》载, 普洱茶早在唐代就已行销西番。其卷十九《食货志》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代时已开始有茶马市场,以茶易马。元代时茶叶已成为边疆各族人民相互交易的重要商品。到明朝时,谢肇淛己在《滇略》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的记载。万历年间,在普洱已设官管理茶叶贸易。据考,历史上普洱茶运销量号称10万担以上,清顺治十八年(1661),仅从普洱运销西藏的茶叶就有三万驮之多。“清代中叶,清政府已在普洱府和思茅厅增设茶局,商人经营茶叶要向官方领取茶引”(即执照)。雍正七年,清政府在攸乐山设“攸乐同知”,统兵五百防守山寨,征收茶捐,当时每年约有马帮一千余驮运茶叶,然后转运普洱府加工精制。由于瘴疟流行,乾隆元年(1736),清政府将攸乐同知移往思茅,改称思茅同知,从此思茅又成了普洱与西双版纳之间的茶叶中转站,思茅也因“普茶远销”而繁荣起来。
摘自:老李自由行
1、原因:由于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
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
2、概况:
表现:到南宋时,从海路前来通商的国家有50多个;东南沿海出现了许多贸易港口,其中广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三大外贸港;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市舶司所在的港口,还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货交易的“番市”.
内容:宋代的海外贸易,输入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珍宝、药材等,输出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茶叶等.
3、影响:
宋朝海外贸易不仅使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也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79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国茶道的精神
下一篇: 哪些人不宜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