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喝茶与消化吸收,有很多传说。有人说,茶对营养素吸收不利,会让人贫血,其中咖啡因还会引起缺钙,孕妇、乳母和经期女性不能喝。但同时也有人说,喝茶能补充矿物质,让人骨质结实,不容易患上骨质疏松。有人说,红茶能暖胃,普洱茶帮助消化。还有人说,胃肠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不能喝茶,咖啡因对胃有刺激。到底什么才是真相呢?
最近看了很多有关茶与健康的研究文章,大致理出一个思路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先说茶与矿物质吸收。
从流行病学和人体试验来看,目前并未发现喝茶会带来钙、铜、铁、锰、锌缺乏的问题,即便在矿物质摄入不足的人当中,结果也一样。从代谢研究来看,也未发现饮茶会显著影响粪便、尿液中的矿物质排出量。研究发现,摄入红茶提取物或喝浓茶可能降低铁的吸收率。不过研究证明,用茶来替代每日饮水时,并不会影响到铁的利用率,只有在把铁补充剂放在茶水里一起饮用的时候,或者是把富含铁的食物和茶同食的时候,才表现出降低铁吸收率的效果。在各种茶当中,降低铁吸收率的效果以红茶最强,绿茶和花果茶略弱一些,效果与直接服用EGCG(茶多酚的主要成分之一)晶体相似。研究者认为,抑制铁利用的效果与茶中所含多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密切关系(Ullmann et al. 2005)。
研究证据表明,茶完全不影响铁的肠道吸收,只是在直接遇到铁的时候,茶里的多酚类物质和铁形成复合物,而这些复合物吸收率很低。而且,这些铁必须是“非血红素铁”才会受到茶的影响,添加维生素C可以部分消除这种负面效果。鱼肉类食品中含的是血红素铁,铁是被卟啉环螯合保护起来的状态,它们的吸收率就完全不受茶中各种成分的影响了。
除了多酚类物质之外,另外一个影响矿物质吸收的因素是茶里面的草酸。比如说,如果把牛奶加入到茶里,做成真正的奶茶,那么牛奶里的钙会有一部分被草酸结合而无法吸收。这就是“牛奶不能和茶一起喝”的理论基础。
这个禁忌听起来似乎挺科学,但根本经不住细究。这是因为,与蔬菜相比,茶并不是草酸的主要来源。一包袋泡茶中所含的草酸是4-6毫克/g(Charrier et al, 2002),每分子草酸可以结合2个钙离子,草酸分子量和2个钙离子的原子量比约为1:1。沏一杯茶,也就需要1-2克茶叶(多数人情况),其中草酸最多不过12毫克,损失钙的量也只有12毫克。然而,半杯牛奶(100克)就含有100-120毫克的钙,即便损失12毫克,也只是十分之一而已,无需担心,更不可能像某些禁忌书上写的那样,会造成什么“骨质疏松”的后果。
多项研究证明,无论是红茶还是绿茶,饮茶的习惯都有利于提高骨矿物质密度。其中的咖啡因成分虽然会促进钙从尿中流失,但茶里面的咖啡因含量并不高,即便红茶也只有30-45毫克/杯,其中还有更多的物质有利于减少钙的流失,包括其中的氟元素,植物雌激素类物质,以及丰富的钾元素。一项地中海地区的现况研究证明,有饮用红茶习惯的50岁以上男女,臀部骨折的风险比不饮茶者低30%(Chen et al, 2003)。
动物研究发现,在切除卵巢的雌性大鼠(模仿卵巢功能下降而绝经的人类女性)中,灌胃热红茶液能提高其体内雌二醇的水平,同时帮助预防其骨质密度的下降。茶中的类黄酮和木酚素等物质均有植物雌激素活性,它们促进成骨细胞的生成,减少骨质重吸收(Das et al, 2005)。
所以,可以这样总结,按现有研究证据,只要膳食中铁的供应充足,特别是有鱼肉类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喝茶是不会导致贫血的。事实上,福建、广东居民喝茶往往很浓,但这些地方并不是贫血发生率最高的地区。没有发现喝茶习惯和贫血发生之间有什么关系。也没有看到经期就完全不能喝茶的证据。而喝茶有益于骨骼,却是实实在在的科学事实。
然后再来看看,茶对胃肠功能有什么影响。
目前研究发现,红茶提取物有抗溃疡效果,对阿司匹林等药物和酒精引起的溃疡有促进愈合的作用。茶的提取物还能调控胃酸的分泌,促进胃动力。在小鼠实验当中,红茶能够提高胃肠道的动力,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茶中成分对前列腺素等激素和一氧化氮的调控有关。用豚鼠所做实验发现,红茶提取物能促进肠道蠕动,其中对肠动力起作用的活性成分很可能是茶红素(Chaudhuri et al, 2000)。
还有研究发现,包括红茶、绿茶、普洱茶,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喝红茶能降低消化道中的有害细菌,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喝中国茶较多的人当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明显降低(Yee et al, 2002)。
有研究证明红茶提取物在动物实验当中具有抗腹泻的效应,有调节肠粘膜细胞通透性的作用。还有研究提示茶提取物对肠道菌群平衡可能有所帮助。在药物引发结肠炎的动物模型当中,从红茶中提取的茶红素具有预防腹泻和减少结肠结构损伤的作用。研究者认为红茶对肠道炎症的保护作用可能是由于调控一氧化氮形成、调节细胞因子以及抗氧化作用等机制(Maity et al, 2003)。
可见,红茶对肠胃有益的说法,看来并非空穴来风。肠胃功能改善之后,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都会增强,即便茶本身所含多酚类物质能结合少量的蛋白质和铁,整体效果来说,仍然有助于改善人体的营养状况。
从这个角度看起来,那些传播“茶和牛奶不能一起喝”“茶鸡蛋不能吃”“吃饭不能喝茶”“女性不能喝茶”之类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茶的好处甚多。用餐时喝一杯茶不会影响消化吸收,而且,如果用茶替代各种汤菜,能减少一日中食盐的摄入量(一小碗咸味的汤,约含1克盐),对于控制血压是有利的,非常值得提倡。
不过必须提到的是,不同人可能适合不同的茶。红茶对消化道的动力作用和保护比较显著,可能适合那些胃肠功能比较弱或消化道有损伤的人。绿茶的抗菌、抗炎作用比较强,帮助控制血脂和减少脂肪吸收的效果比较明显,可能更适合那些食欲旺盛、消化功能强的人。普洱茶和红茶对于胃酸过多的人可能是不适合的,其中咖啡因含量比较高,而咖啡因不利于控制胃酸返流到食管。如果不知道自己适合喝什么,可以先试一试。身体感觉最舒服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完全无需勉强。
此外,因为茶叶中含咖啡因,如果买不到脱咖啡因的茶,又对咖啡因比较敏感,那么最好还是在下午4点以后停止喝茶,避免影响晚上睡眠。有些人对咖啡因特别敏感,空腹喝茶会发生头晕心悸等不适,那么也要避免喝浓茶,而且在餐后再喝比较稳妥。
PS:看了国内外茶的资料,才发现相关研究无穷丰富。除了控血脂、控血糖、控体重、抗氧化、抗疲劳、增强免疫、减少大脑损伤、保护肾脏、促进解毒、抑制癌症细胞等,女士们或许更关心茶的抗紫外线和抗皮肤光衰老的作用。
如果您还在喝甜饮料,或者不知道该选择什么饮料,何必不给自己泡一杯货真价实零糖分、零钠、零脂肪、零卡路里、清香宜人还有那么多健康益处的热茶呢?
女性怀孕后不建议喝茶,尤其是红茶,因为红茶中有对于胎儿生长不利的咖啡因,同时鞣酸的量比较多,这一类物质与铁结合不好吸收。若是孕妇喝了过多的浓茶,有可能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就会产生胎儿先天缺铁性贫血的隐患。
?少喝绿茶
喜欢喝茶的孕妇,可以在饭后少喝一点绿茶,可以增加心肾功能,同时地对于血液循环有促进作用,能起到预防妊娠水肿的作用。但是绿茶中也有鞣酸,所以不能多喝。
?不可以喝红茶
孕妇不可以喝红茶,即便是红茶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但是孕妇喝红茶会导致孩子出生后,体重减轻很多。而且过量喝红茶可能会导致孕妇血压升高,孕妇若是血压达到140/90就要警惕了,血压高会导致先兆子痫的并发症,对于孩子与母亲都是致命的。
孕中期护理注意事项
孕中期,孕妈咪要做好乳房护理,穿着合适,注意作息规律。适当进行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注意阴道护理和清洁,谨慎用药。
?乳房清洁护理
进入孕中期,孕妈咪乳头的分泌物会增加。在清洁乳头时,不要硬拉,轻轻地擦拭即可。可以适当做一些乳房按摩,一天按摩一次,每次2-3分钟,在睡前或沐浴后做最好。但要注意不要过分刺激乳头,疲倦和腹痛的时候不要做乳房按摩。
?穿着合适
怀孕中期后,孕妈咪的肚子开始有明显隆起,行动不便,甚至还会腰酸背痛。最好穿弹性袜及低跟鞋,将重心往后调整,让自己舒适。
♀?适量运动
如果身体运动量不足,孕妈咪晚上容易失眠,肥胖的可能性也会增高,造成胎儿太大而增加难产的风险。孕妇可以做一些孕妇瑜伽、孕妇操、散步等舒缓的运动,要坚持做,避免激烈运动。
?避免瞬间用力的动作或震动
孕妈咪要避免腹部突然用力的动作,以免腹部受刺激。尽量不要提重物,要捡地上的东西时,动作尽量放慢、不要缩腰,用弯曲膝盖蹲下的姿势来捡,才不会造成腹部不适。
绿茶中所含的儿茶素,已被证实具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因此许多人吃完大鱼大肉后,习惯来一杯茶去油解腻。但网路却流传:「饭后马上喝茶,容易导致贫血」,让许多爱喝茶的民众感到忧心。究竟饭后喝茶会不会导致贫血,且听营养师怎么说?
茶饮中所含的单宁酸(鞣酸),确实会影响铁质吸收,但单宁酸只会影响植物性铁质的吸收,至于动物性铁质,则没有太大的影响。
营养师苏妍臣表示,饭后喝茶是否真会影响铁质吸收,要从铁质的种类谈起。从饮食中摄取的铁质,一般可分为来自植物性食物的铁,如苋菜、红豆、绿豆、黄豆、黑豆等,以及来自动物的铁如肉类食物。
单宁酸影响植物性铁吸收 高危险族群要注意
茶饮中所含的单宁酸(鞣酸),确实会影响铁质吸收,但单宁酸只会影响植物性铁质的吸收,至于动物性铁质,则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网路谣言所提到:「饭后马上喝茶,容易导致贫血」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还必须要从饮食中植物铁质与动物性铁质来源比例分析。
目前已有研究指出,饭后马上喝茶与缺铁性贫血,并没有直接相关性,三餐饮食正常,且铁质摄取充足的民众,不需过度恐慌。但若是属于贫血高危险群的人,如患有先天缺铁性疾病,或是6岁以下儿童、青春期女孩、75岁以上的妇女、月经过多、肠胃出血的民众,长期饭后马上喝茶,若再加上铁质摄取不足,就有可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或是使贫血症状恶化。
饭后1小时再喝茶 不影响铁吸收
那么,三餐都吃素食的民众,是否较容易有缺铁性贫血的问题?营养师苏妍臣指出,由于素食者的铁质来源主要为植物性的铁,目前已有研究指出,饮食中摄取100毫克的维生素C,就能增加67%的铁质吸收率。
来源:个人博客2012-04-10男人强壮-让女人性福-必看!关于喝茶与消化吸收,有很多传说。有人说,茶对营养素吸收不利,会让人贫血,其中咖啡因还会引起缺钙,孕妇、乳母和经期女性不能喝。但同时也有人说,喝茶能补充矿物质,让人骨质结实,不容易患上骨质疏松。有人说,红茶能暖胃,普洱茶帮助消化。还有人说,胃肠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不能喝茶,咖啡因对胃有刺激。到底什么才是真相呢?最近看了很多有关茶与健康的研究文章,大致理出一个思路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一、茶与矿物质吸收从流行病学和人体试验来看,目前并未发现喝茶会带来钙、铜、铁、锰、锌缺乏的问题,即便在矿物质摄入不足的人当中,结果也一样。从代谢研究来看,也未发现饮茶会显著影响粪便、尿液中的矿物质排出量。研究发现,摄入红茶提取物或喝浓茶可能降低铁的吸收率。不过研究证明,用茶来替代每日饮水时,并不会影响到铁的利用率,只有在把铁补充剂放在茶水里一起饮用的时候,或者是把富含铁的食物和茶同食的时候,才表现出降低铁吸收率的效果。在各种茶当中,降低铁吸收率的效果以红茶最强,绿茶和花果茶略弱一些,效果与直接服用EGCG(茶多酚的主要成分之一)晶体相似。研究者认为,抑制铁利用的效果与茶中所含多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密切关系(Ullmann et al. 2005)。研究证据表明,茶完全不影响铁的肠道吸收,只是在直接遇到铁的时候,茶里的多酚类物质和铁形成复合物,而这些复合物吸收率很低。而且,这些铁必须是“非血红素铁”才会受到茶的影响,添加维生素C可以部分消除这种负面效果。鱼肉类食品中含的是血红素铁,铁是被卟啉环螯合保护起来的状态,它们的吸收率就完全不受茶中各种成分的影响了。除了多酚类物质之外,另外一个影响矿物质吸收的因素是茶里面的草酸。比如说,如果把牛奶加入到茶里,做成真正的奶茶,那么牛奶里的钙会有一部分被草酸结合而无法吸收。这就是“牛奶不能和茶一起喝”的理论基础。这个禁忌听起来似乎挺科学,但根本经不住细究。这是因为,与蔬菜相比,茶并不是草酸的主要来源。一包袋泡茶中所含的草酸是4-6毫克/g(Charrier et al, 2002),每分子草酸可以结合2个钙离子,草酸分子量和2个钙离子的原子量比约为1:1。沏一杯茶,也就需要1-2克茶叶(多数人情况),其中草酸最多不过12毫克,损失钙的量也只有12毫克。然而,半杯牛奶(100克)就含有100-120毫克的钙,即便损失12毫克,也只是十分之一而已,无需担心,更不可能像某些禁忌书上写的那样,会造成什么“骨质疏松”的后果。多项研究证明,无论是红茶还是绿茶,饮茶的习惯都有利于提高骨矿物质密度。其中的咖啡因成分虽然会促进钙从尿中流失,但茶里面的咖啡因含量并不高,即便红茶也只有30-45毫克/杯,其中还有更多的物质有利于减少钙的流失,包括其中的氟元素,植物雌激素类物质,以及丰富的钾元素。一项地中海地区的现况研究证明,有饮用红茶习惯的50岁以上男女,臀部骨折的风险比不饮茶者低30%(Chen et al, 2003)。动物研究发现,在切除卵巢的雌性大鼠(模仿卵巢功能下降而绝经的人类女性)中,灌胃热红茶液能提高其体内雌二醇的水平,同时帮助预防其骨质密度的下降。茶中的类黄酮和木酚素等物质均有植物雌激素活性,它们促进成骨细胞的生成,减少骨质重吸收(Das et al, 2005)。所以,可以这样总结,按现有研究证据,只要膳食中铁的供应充足,特别是有鱼肉类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喝茶是不会导致贫血的。事实上,福建、广东居民喝茶往往很浓,但这些地方并不是贫血发生率最高的地区。没有发现喝茶习惯和贫血发生之间有什么关系。也没有看到经期就完全不能喝茶的证据。而喝茶有益于骨骼,却是实实在在的科学事实。二、茶对胃肠功能有何影响目前研究发现,红茶提取物有抗溃疡效果,对阿司匹林等药物和酒精引起的溃疡有促进愈合的作用。茶的提取物还能调控胃酸的分泌,促进胃动力。在小鼠实验当中,红茶能够提高胃肠道的动力,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茶中成分对前列腺素等激素和一氧化氮的调控有关。用豚鼠所做实验发现,红茶提取物能促进肠道蠕动,其中对肠动力起作用的活性成分很可能是茶红素(Chaudhuri et al, 2000)。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66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唐代本草书中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