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煮茶要用火炉(即炭炉),唐以来煮茶的炉通称“茶灶”,《唐书·陆龟蒙传》说他居住松江甫里,不喜与流俗交往,虽造门也不肯见,不乘马,不坐船,整天只是“设蓬席斋。束书茶灶。”往来于江湖,自称“散人”,宋南渡后誉为“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压波堂赋》有“笔床茶灶,瓦盆藤尊”之句。唐诗人陈陶《题紫竹诗》写道:“幽香入茶灶,静翠直棋局。”可见,唐宋文人墨客无论是读书,还是下棋,都与“茶灶”相傍,又见茶灶与笔床、瓦盆并例,说明至唐代开始,“茶灶”就是日常必备之物了。
古时把烘茶叶的器具叫“茶焙”。据《宋史·地理志》提到“建安有北苑茶焙。”是有名的,又依《茶录》记载说,茶焙是一种竹编,外包裹箬叶(箬竹的叶子),因箬叶有收火的作用,可以避免把茶叶烘黄,茶放在茶焙上,要求温度小火烘制,就不会损坏茶色和茶香了。
品茶是我国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传统饮食文化,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喝茶的呢?日前,古韵茶香——镇江博物馆藏历代茶具精品展在武汉博物馆展出,80余件历代茶具展示了不同时代的茶文化。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至5000年。唐以后,茶道大行,饮茶之习风靡全国。到了元明清三代,饮茶习俗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古老帝国的茶叶出口贸易也逐渐达到了鼎盛。
此次展出的茶具,既有新石器时代的茶史遗存,也有明清御窑茶具遗珍;既有盛行于唐、五代的银质茶具,也有风靡于两宋的青瓷茶具,更有名满天下的明代宜兴紫砂……以江苏镇江地区出土的历代茶具为主线,以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嬗变为支线,力求为观众充分展示中国古代茶具制作工艺的巧夺天工,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内涵。】
有趣的是,通过这些不同时期茶具的演变,也可以了解历代的饮茶方式。比如唐代的大都是银质茶具,据镇江博物馆副研究员刘丽文介绍,与现代不同的是,唐代流行煎茶或煮茶,把茶饼碾成粉末,放适量的盐、姜、葱等作料,在茶锅中煮。这次展出的就有两件唐代银质的国家一级文物,分别是唐代鎏金双凤纹带盖大银盒和鎏金双鹦鹉纹银盖盒,刘丽文介绍,这两件文物可能是用来放置茶饼和茶末的。此外,同批出土的还有煮茶用的提梁银锅、银风炉以及银匙、银箸等。
明清时期,以泡茶为主,茶具的制作、材料都有一定的规范,品种包括陶瓷、漆器、玉器等,以盖碗为多,一般茶具的外壁题有皇帝御制诗。记者也看到了一些珍贵的器物,如清康熙黄釉海水龙纹瓷方托盘、清乾隆款御制三清茶诗瓷碗、清乾隆斗彩团花纹盖罐等。还有用玉、翡翠、玛瑙等制作的茶杯。此次展览至11月30日结束,市民免费参观。
茶文化
茶文化是指以茶为主体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交流方式。茶文化渊源流长,涵盖茶叶的种植、采制、烘干、保存、品饮等方面,是人类智慧、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东亚国家、西方国家也有着广泛的传播。
茶知识
1.茶的分类:按加工工艺分类: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按产地分类:中国茶、印度茶、斯里兰卡茶、日本茶等。
2.茶的营养: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有益成分,茶能提神醒脑、降低血脂、防止龋齿、增强免疫力等。
3.茶的冲泡方法:茶叶的冲泡方法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用沸水冲泡,水温越高、时间越长、茶叶越多,茶的味道就越苦涩。
4.茶的品鉴:品鉴茶叶需要根据颜色、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来评判,茶的品质与产地、制作工艺、保鲜方式等因素有关。
5.茶具的使用:冲泡茶叶需要使用茶具,常用的茶具有茶杯、茶壶、茶盘、茶碟等,茶具的选用应根据茶叶种类、冲泡方法、个人口味等因素来确定。
6.茶文化的历史与传承:中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茶文化传承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茶文化对中国的文化演进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7.茶文化的艺术价值: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茶艺表演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茶,除了它变化多端的外观、汤色、滋味,增强免疫的保健功效,令人寻味的还有它那历经千年未绝,从深山密林到佛前庙院,又从王孙贵胄、文人骚客的手中,逐渐落入百姓家的文化历史。
茶文化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是饮茶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其余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
1、茶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继承了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性格和基因。在古代中国占据精神统治地位的儒、道、释家,他们的学说、思想,以及其哲理观、伦理观和道德观,主导和影响了中国茶文化的产生、发育和发展。因此也可以说,是三教合一的力量,共同打造了最早时期中国版的茶道。
2、茶德与茶精神
?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
坚实的思想核心------“和”
? ?“和”是儒家、佛家、道家共同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是指世间万物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气以利万物。茶道中的“和”表现在:泡茶时,体现儒家“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待客时表现明理之伦;饮茶时,表现谦和之礼;品茶时心境表现俭德之礼。
3、茶联
茶联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是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茶联,作为中华茶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最早应出现在宋代。但有记载和广为流传的茶联还多在清代。现在的名山大川、茶楼、茶馆、茶社和茶亭等处,均可见到一些意味深远、妙趣横生的茶联,它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4、茶书与茶具
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按照现代观点,不应纳入器具。
5、茶画与茶艺
? ? 茶画,在中国茶文化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茶人所青睐,从表达方式上属于传统水墨国画,但是从内容上细分,又可归属于文人画。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 ? 茶艺在汉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汉族茶文化。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 ? 真正有生命力的茶文化,一定是融于人们的生活中的,作为中华文化的符号之一,它就像一个带我们看世界的眼睛,即使足不出户,喝茶也是一场旅行。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60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