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茶古知今|武则天茶喻祸福

品茶 2023-11-13 22:19:03

茶古知今|武则天茶喻祸福

武则天(剧照)

近日,范冰冰主演的宫廷大戏《武媚娘传奇》自开播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占据了收视率排行榜和话题榜第一名的位置。一边看范爷演绎一代女皇武则天,一边来品味下女皇是如何论述饮的利与弊。


饮茶之风盛于唐代

传世的一幅唐代名画《唐后从行图》(张黄作)中,在雍容华贵的武则天被前呼后拥的出行场面里,画家“安排”了一个手捧茶托的侍女跟从在后。在宫廷里帝后的走动已离不开茶,需要有专人司掌茶具,饮茶在当时已成习俗由此可见一斑。


武则天(624年—705年),唐高宗李治皇后,天授元年(690年)代唐称帝,国号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是否雅好饮茶,正史无有记载。但据明代屠隆《考盘余事》说,武则天博学有著述之才,但是对茶却生性讨厌,曾低毁说:“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害斯大。获益则收功茶力,贻患则不为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从茶在短时间内对调理人体有益和长期饮茶可能导致耗损体质出发,来比喻福易见而祸难见,茶已不再停留在品饮的层次,而成为像武则天这样的帝王者在政治上的鉴戒。


在此须说明的一点是,北宋赵令畤《侯鲭录》也记有类似的言论,“作者”却是唐右补阙綦毋□,而非武则天,说他也是博学有著述之才,因不喜欢饮茶而曾着有《伐茶饮序》,说“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耗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则归功茶力,贻患则不咎茶灾。岂非为福近易知,为祸远难见欤。”

两段记载意思完全相同,文字小有差异,似《侯鲭录》所载较为确切。但从历史记载来看,武则天确实重视著述,自己着有《垂拱集》﹑《金轮集》,并召学士撰有《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乐书要录》等十多种著述。而且,所谓“福近易知,祸远难见”,更附合素多智计﹑明于朝纲﹑通晓文史﹑卓有主见的武则天的“口吻”。


关于饮茶的利和弊,唐以后有多人论及,如苏东坡的《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耳,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不知,且若能坚齿﹑消蠹。”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也有同样的论说:“人固不可一日无茶,然或有忌而不饮,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顿去,而脾胃自清。”明代顾元庆在《茶谱》中引《梦余录》的一段话对苏东坡的“损人不少”一说反驳道:“东坡以茶性寒,放牛生不饮,惟饮后浓茶涤齿而已。然大中三年(849年),东都(今洛阳)一僧一百三十岁,(唐)宣宗问服何药?云:性唯好茶。……以坡言之,必损寿,反得长年,则又何也?”从现代科学而言,饮茶利多弊少是毫无疑问的。

武则天在论饮茶的利弊时,显而易见认为弊大于利,这是她的局限之处,但从饮茶利弊之论引申到对祸福隐显的理解,这却是她的过人之处,让人领略到一个政治家的思辨。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出身


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了。她先后嫁了两位皇帝,也是一对父子——唐太宗和唐高宗;生了两位皇帝,也是一对兄弟——唐中宗和唐睿宗;同时自己还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
有关这个女人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有许许多多的谜团需要我们解开
1.她如何从唐太宗的才人变成唐高宗的皇后?
2.她为什么会突破人伦的底线,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女?
3.她又如何能在一个几千年来由男性统治的世界里成为声威赫赫的一代女皇?她的大周王朝如日中天,为什么又及身而止,不能传之后世呢?
4.她推翻了李唐王朝,建立了武周政权,为什么李唐的子孙却始终将她视为自己的皇帝,对她尊奉有加呢?凡此种种,扑朔迷离
兴亡千古,得失一瞬,当厚重的历史演化成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时,女皇的举手投足,便都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她真的那样刚硬狠毒吗?她真是个狡诈淫乱的女人吗?她有着怎样的智慧和能力,才能缔造出那样一个绚丽多彩的皇皇盛世呢?她的生命轨迹又会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和启示呢?
诸多谜团,众说纷纭,就让我们从最初的那个谜团开始探幽之旅吧!作为一个非凡人物,武则天究竟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身世呢?
说到武则天的出身,我们首先会面临一个籍属问题。我们中国人填履历表,往往要填写籍贯。对于武则天来说,这个问题自然也避免不了
根据名人效应的原则,一个人只要出了名,愿意攀附他做老乡的人就多了,而他的故乡也就在众说纷纭中变得暧昧不明起来,甚至成为各地方争夺文化资源的一个聚焦点
比如大名鼎鼎、逍遥梦蝶的庄子,就有过类似的遭遇。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按照史记的记载,他是宋国蒙城人,可是蒙城究竟在今天什么地方?山东、河南、安徽各省为此争执不休,庄子也就依违在几个省市之间,成了不同地方的形象大使
那武则天呢?作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自然更有攀附的价值了。所以关于她的故乡,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说法
哪三种呢?第一是并州,也就是在今天的山西;第二是长安,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第三是利州,在今天的四川。这三个地方都留下了与武则天相关的遗迹和各种离奇的传说
利州那儿有一个龙潭,传说武则天的母亲曾经在那儿游玩,忽然水中跃出一条金龙,围着她就盘旋而上,嬉戏交欢,武则天的母亲就怀孕了,生下了武则天
这样一个故事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叫做人兽情未了,但是,按照古代的说法,可就叫做神灵感孕了。它传达给人们的信息就是,武则天的出身太神奇了,她的父亲不是一介凡人,而是龙,她是一个龙种,所以后来才能成为真龙天子。这个传说后来还被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写进了利州江潭作一诗里:
神剑飞来不易销,碧潭珍重驻兰桡
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河伯轩窗通贝阙,水宫帷箔卷冰绡
他时燕脯无人寄,雨满空城蕙叶雕
在诗题后面,他自己注明利州是感孕金轮所,金轮圣王为武则天当皇帝时臣子们给她上的尊号,感孕金轮所就是说武则天是在利州由母亲感孕而生的。可见,武则天生于利州的说法流布之广
既然伟人们需要神道设教,所以类似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比比皆是。根据史记的记载,上古三代时商王朝的创始人就是感孕而生的。有了这个先例,以后凡是伟人名家的出生,都会有些光怪陆离的感应神话。武则天的降生传说也是如此
可是,传说固然有其荒唐性,不足采信,但也都有它真实的一面,这样的传说之所以在上述几个地方流传,关键是这三个地方都和武则天有关联
其中并州是她的祖籍,长安是出生地,而利州则是她度过童年时代的地方。中国人一贯重视祖籍,那么我们就应该说武则天是并州文水人,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文水县人。文水在现代还出了一个女英雄刘胡兰,所以说这可是一个盛产女英雄的地方啊
当时,文水武氏还是个当地小姓。何谓小姓呢?就是介乎世家大族和平头百姓之间的门户。祖上做过几任官,但是官不大;有一定的社会声望,可是也不会太高。武则天就出生在这么一户人家
她的父亲叫武士_,家中兄弟四个,他排行第四,三个哥哥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武士_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可不想一辈子当个修理地球的土财主。他想发财,想换一种生活方式。什么生活呢?据太平广记记载,武士_经商去了,做了木材商人
武士_年轻的时候,正赶上隋炀帝统治时期。隋炀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有个毛病,就是好大喜功,喜欢大搞基本建设,到处修建离宫别馆。特别是他修建东都洛阳,对建筑木材的需求量特别大。武士_是个精明人,他看准了这个商机,开始做起长途贩运木材的生意,借此发家,一夜暴富
但是中国古代是个身份制社会,老百姓根据所从事的行业被分成四个等级
第一等是士,就是知识分子,这是最高级的,因为有可能做官
第二等是农,因为我们是一个农业国家,以农为本,所以农民比较受重视
第三等是工,就是手工业者,靠手艺吃饭的人
第四等也是最末一等,那才是商,靠流通来赚钱,自己不生产任何东西,当时人们认为这叫投机取巧,对商人曾经有过很多歧视性的政策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对商人特别歧视,商人出门不能骑马,不能坐车,甚至穿鞋时两只鞋都不能一个颜色。比方说你左脚穿个白鞋,那右脚就得穿个黑鞋,让人们老远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是个商人,是个下等人。这就叫只富不贵,虽然有钱,可是社会地位并不高
武士_是个有理想的人,他不愿意这样一辈子老遭人鄙视,他不满足仅仅当个富翁,他还要改变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宫里无疑是最好的捷径,就这样,武则天走进了皇宫

她是欧洲的武则天,有一样的野心,只是才能和眼光不在一个档次,是谁呢?

古今中外,有不少的女性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她们睿智、机敏而又勇敢,她们忧国忧民、敢为人先,她们用自己的政绩来表明女性并不比男性差。一代女皇武则天,上乘“贞观”,下启“开元”,其功绩,彪炳千古,殁而不朽。

“没有能力却使用权利的人相当于没有权利。”在拜占庭帝国,也有一位女性皇帝:伊琳娜。她被称为欧洲的“武则天”,野心勃勃,智慧与美貌并存,能力却配不上野心,远远不及武则天。

从“太子妃”走向“太后”

旧时封建社会,无论中外,大多女子都被当成交易的筹码,没有选择的权利。伊琳娜也不例外,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她,在16岁的时候就被家族送进了王室,成为了“太子妃”,并诞下了王子——后来的皇帝君士坦丁六世。

不久后,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五世驾崩,其儿子里奥四世继承皇位,伊琳娜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后。由于里奥四世进行“毁坏圣像运动”,而伊琳娜长期受希腊文化影响,十分推行基督教的“圣像运动”,因此政见不合的夫妻二人关系并不好。

里奥四世并不是一个好皇帝。在他治理下的国家,兄弟叛乱,内忧不断;敌国也不断骚扰,外患接连。尽管他昼夜不停地处理政务,多次御驾亲征,可这个国家依旧混乱不堪。长期的心理压力与操劳,使得里奥四世只做了五年皇帝,在30岁就去世了。

而伊琳娜就在她27岁的时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后。正直青壮年的她,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也有着充足的野心,她不可能只在花园里遛遛鸟、喝喝茶,不可能颐养天年。

垂帘听政,手握大权

君士坦丁六世即位的时候只有9岁,小小孩童自然没有掌控一国之力的能力。作为唯一的监护人,太后伊琳娜垂帘听政,实际掌控了政治大权。

掌权之后的伊琳娜,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平定内患。在里奥四世去世后不到两个月,他的兄弟尼克弗洛斯再度谋划叛乱,试图掀翻孤母幼子的统治。

可他并没有得逞,聪慧的伊琳娜提前知道了消息,将尼克弗洛斯及其同党逮捕了起来,罪恶的阴谋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随后,伊琳娜开始推行“圣像运动”。公元787年,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召开。而会议的结果就是恢复对圣象的崇拜,肯定了圣像的重要地位。通过“圣像运动”,伊琳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普通群众的对立的问题。但贵族间仍存在着极大的矛盾。

权力蒙蔽,母子不和

贵族认为,“圣像运动”违背了先代的遗志,有损先代心血。于是他们开始挑唆伊琳娜和君士坦丁六世的关系,怂恿君士坦丁六世收回大权,重整政治。

而此时的伊琳娜,似乎沉浸在了权力的海洋里,有点“得意忘形”了。作为太后,伊琳娜竟然将自己和皇帝的人像一道制在货币当中,且将自己处在主位上,而金币上刻的姓名竟然也不是君士坦丁六世。

此外,伊琳娜还参与君士坦丁六世的婚姻大事,早早为皇帝物色了一名皇后,这引起了皇帝的不满。小皇帝恼怒了,他觉得自己既没有实权又没有自由,这个皇帝当得也太无用了。

太后归政,皇帝亲政

在伊琳娜执政当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天下太平的。782年,叛贼伙同外国入侵安纳利托亚,当时的将领大败而逃,伊琳娜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向外国缴纳大量的金银财宝作为停战三年的贡金。

伊琳娜因她的过错和不归权使得她受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又加之她只能调动首都以内的军队,她不得不被迫归政于皇帝,离开王宫。经此一事,母子间的情分被消磨得干干净净。

而亲政后的君士坦丁六世并没有展现出他多么惊天动地的能力,他做得差极了。对内,推翻母亲的“圣像运动”,并且不惜以暴力镇压,血腥残暴之极;对外,在几次的对外战争中,拜占庭帝国都以失败告终;在个人生活上,他抛弃皇后,迎娶情妇,皇室的颜面荡然无存。

既不能安定国家,还到处惹是生非,贵族们发现,这个皇帝并不靠谱。

太后归来,登基为皇

像武则天一样,放逐离开对伊琳娜来说只是暂时,待她归来便是王者。公元797年,伊琳娜带着自己的心腹谋反。君士坦丁六世在孤立无援中被母亲的支持者绑架,被他们带到了伊琳娜面前。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母亲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面对自己唯一的儿子,伊琳娜丝毫没有不忍之心,下令将君士坦丁六世的双眼挖掉。传言称,没过多久,君士坦丁六世就因为感染而离开了人世。

伊琳娜终于在自己45岁的时候,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男性皇帝”,开始了她五年的名正言顺的执政生涯,开始了为所欲为、傲慢的生活。

巩固地位,废黜流放

教皇里奥三世并不承认伊琳娜的地位。公元800年,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在29岁的时候加冕为帝,成为了后世所称赞的“查尔斯大帝”,被尊为“欧洲之父”。

而他的加冕为王,使得罗马帝国再次分裂,并且给伊琳娜带了不小的冲击。而且两人的“皇帝”称号都不那么合法。为了能使自己的权力更加稳固,地位合法,二人决定联姻。然而,求婚的使者刚抵达君士坦丁堡,伊琳娜就被废黜了。

公元802年,由于伊琳娜违反了贵族们的利益,使得贵族们再度联合在一起,反对女皇的统治。经过一系列的云谲波诡,伊琳娜失去了她宝贵的权力之位,伊苏里亚王朝也就此灭亡。

失掉权力的伊琳娜,被流放到了一个小岛上,靠着纺纱艰难度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傲慢与不可一世。一年后,这个欧洲第一位女皇,在贫穷与疾病中郁郁而终。

从27岁成为太后,到45岁成为女皇,再到被废黜,伊琳娜有着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她没有选择在平淡与安逸了却余生,而是选择了拼一拼、搏一搏。无疑,她是成功的,她像武则天一样,在政坛上翻云覆雨,却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美好的结局。

其间少的,只不过是眼界和才能罢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50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