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制茶复杂喝茶简单

品茶 2023-11-13 22:16:39

制茶复杂喝茶简单

明代以后会流行泡法,点茶、煎茶都被淘汰了呢?

纵观中国对于茶叶饮用的历史,其实是一个由简入繁同时由繁入简的过程。

由简入繁,指的是制茶工艺日趋完善从直接利用鲜叶,到加工制作,直至演变出六大茶类的过程。

由繁入简,指的是品饮方式日趋简单从添加各种配料调味,到逐步减少配料,直至饮用清茶,追求茶叶原味的过程。

这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制茶工艺不足以满足人们品饮的需求时,则需要相对复杂的饮用方式,而当制茶工艺提升到一定程度时,则饮用方式也就简单起来。

其实无论是散茶还是泡茶法,在唐宋之际就已经出现,只是由于当时制茶工艺的限制,使得直接泡茶并不为人们所欣赏,是以陆羽在《茶经之饮》中说道: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此处痷指“瘦、病”意,指的就是“以汤沃焉”这种冲泡方法,泡出来的茶滋味不够,只有经过煎煮过的茶,才能真正体现茶的滋味。


再说元明之际,正是制茶工艺逐步完善的时期,炒青工艺的完善,使得人们不必在茶叶中增加额外的香料,即可品味茶叶自身的香气,正如朱权《茶谱》中所说:“龍團、鳳團、月團之名,雜以諸香,飾以金彩,不無奪其真味。”

从中可以看出,宋代那种在茶叶中加入香料的做法,已经逐渐不为人所接受。转而更加追求茶叶的“真味”。

而完成度逐渐提高的制茶方法,则让人们只需要将购入的茶叶进行简单的冲泡,就能品尝到这种“真味”,而不再需要繁复的过程,于是乎,复杂的制茶问题交给制茶人解决,简单的喝茶问题留给消费茶叶的人,这恐怕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吧。

当然,统治者的迭代以及随之而来的政令,肯定也是这两条道路上的助力之一,但如果不考虑制茶方法的演进与人们品饮需求的变化,只说是由于朝代的变化,上位者的意思,就使得人们对于茶叶的利用方式有所改变,怕是有些局限了吧。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那种需要仪式感来帮助自己完成某种体验的事物(最典型的就是宗教),但对于喝饮料这件事情来说,恐怕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越简单越好吧……

其实,我觉得以后对于茶叶的利用方式,依然会沿着制法的“由简入繁”,用法的“由繁入简”这两条道路上走下去,君不见,日本的茶饮料消费已经超过了茶叶的消费。

茶叶是如何制成的?喝茶还有什么讲究?

六大茶类的制造工艺简介:
  (一)绿茶制造工艺
  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1)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2)揉捻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
  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绿茶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
  (3)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
  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二)红茶制造工艺
  我国红茶包括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其制法大同小异,都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各种红茶的品质特点都是红汤红叶,色香味的形成都有类似的化学变化过程,只是变化的条件、程度上存在差异而已。下文以工夫红茶为例,简介红茶的制造工艺。
  (1)萎凋
  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此外,这一过程和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自然萎凋即将茶叶薄摊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太强处,搁放一定的时间。萎凋槽萎凋是将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过程,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萎凋方法。
  (2)揉捻
  红茶揉捻的目的,与绿茶相同,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3)发酵
  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目前普遍使用发酵机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发酵适度,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
  (4)干燥
  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三)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乌龙茶的制造,其工序概括起来可分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其中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特有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是奠定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
  (1)萎凋
  萎凋即是乌龙茶区所指的凉青、晒青。通过萎凋散发部分水分,提高叶子韧性,便于后续工序进行;同时伴随着失水过程,酶的活性增强,散发部分青草气,利于香气透露。
  乌龙茶萎凋的特殊性,区别于红茶制造的萎凋。红茶萎凋不仅失水程度大,而且萎凋、揉捻、发酵工序分开进行,而乌龙茶的萎凋和发酵工序不分开,两者相互配合进行。通过萎凋,以水分的变化,控制叶片内物质适度转化,达到适宜的发酵程度。萎凋方法有四种:凉青(室内自然萎凋)、晒青(日光萎凋)、烘青(加温萎凋)、人控条件萎凋。
  (2)做青
  做青是乌龙茶制作的重要工序,特殊的香气和绿叶红镶边就是做青中形成的。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叶片互相碰撞,擦伤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摇动后,叶片由软变硬。再静置一段时间,氧化作用相对减缓,使叶柄叶脉中的水分慢慢扩散至叶片,此时鲜叶又逐渐膨胀,恢复弹性,叶子变软。经过如此有规律的熟悉动与静的过程,茶叶发生了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叶缘细胞的破坏,发生轻度氧化,叶片边缘呈现红色。叶片中央部分,叶色由暗绿转变为黄绿,即所谓的“绿叶红镶边”;同时水分的蒸发和运转,有利于香气、滋味的发展。
  (3)炒青
  乌龙茶的内质已在做青阶段基本形成,炒青是承上启下的转折工序,它象绿茶的杀青一样,主要是抑制鲜叶中的酶的活性,控制氧化进程,防止叶子继续红变,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其次,是低沸点青草气挥发和转化,形成馥郁的茶香。同时通过湿热作用破坏部分叶绿素,使叶片黄绿而亮。此外,还可挥发一部分水分,使叶子柔软,便于揉捻。
  (4)揉捻
  其作用同于绿茶
  (5)干燥  干燥可抑制酶性氧化,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并起热化作用,消除苦涩味,促进滋味醇厚。
  (四)白茶制造工艺
  白茶是我国特产,主产于福建省。白茶的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毫,其品质特征的形成,一是采摘多毫的幼嫩芽叶制成,二是制法上采取不炒不揉的晾晒烘干工艺。
  目前白茶种类不多,有芽茶(白毫银针)、叶茶(如贡眉)之分,制作工艺简单。
  白毫银针制作工序为:茶芽、萎凋、烘焙、筛拣、复火、装箱。
  白牡丹、贡眉工艺为:鲜叶、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或筛拣)、复火、装箱。
  (五)黄茶制作工艺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过程,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变色程度较轻的,是黄茶,程度重的,则形成了黑茶。
  其典型工艺流程是杀青、闷黄、干燥,揉捻不是黄茶必不可少的工艺。
  (1)杀青
  黄茶通过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闷黄
  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从杀青到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有的茶在杀青后闷黄,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有的闷炒交替进行。针对不同茶叶品质,方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形成良好的黄色黄汤品质特征。
  影响闷黄的因素主要有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多,叶问愈高,则湿热条件下的黄变过程也愈快。
  (3)干燥
  黄茶的干燥一般分几次进行,温度也比其它茶类偏低。
  (六)黑茶的制造工艺
  黑茶的制造工艺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其中渥堆是黑茶制造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1)杀青
  由于黑茶采摘的叶子粗老,含水量低,需高温快炒,翻动快匀,呈暗绿色即可。
  (2)揉捻
  杀青叶出锅后,立即趁热揉捻,易于塑造良好外形。揉捻方法与一般红、绿茶相同。
  (3)渥堆
  揉捻后的叶子,堆方在篾垫上,厚15~25厘米,上盖湿布,并加盖物,以保湿保温,进行渥堆过程。渥堆进行中,应根据堆温变化,适时翻动1~2次。
  关于渥堆的化学变化实质,目前尚未有定论,目前茶学界有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三种学说,但一般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水热作用,与黄茶的闷黄过程类似。
  (4)干燥
  有烘焙法、晒干法,以固定品质,防止变质。

茶,你喝对了吗

茶也分寒热,你喝对了吗?

中医讲究“性”,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等“四性”。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饮品之一,喝对茶更有益身体健康。喝茶,要讲茶道,还要讲体质。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宜的茶也不同,茶也分寒性与热性。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茶性偏寒,绿茶是我国名茶最多、研究最广,也是产量最多的茶类,由于不发酵,鲜叶的颜色少有改变,保持了天然的绿色。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的过程。

黄茶性寒,特点为茶汤杏黄,叶底黄,故名黄茶。黄茶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因而形成黄叶、黄汤的品质特征。相对于其他茶类来说,黄茶种类偏少,所以目前比较小众。

白茶性凉,它在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是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的保留下来。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青茶即乌龙茶,性平。乌龙茶是属半发酵的茶。在制作时采用摇青这一特殊工艺,使其适当发酵,叶片稍有红变。因而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仔细观察的话,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红茶属于全发酵的茶,性温,在加工时不经杀青,而是通过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破坏细胞结构,使茶叶中的多酚类和氧化酶类得以接触氧化,即发酵,变成红色的化合物,从而形成红汤、红叶。

黑茶属于后发酵的茶,性温。相较于其他茶类来说,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作过程中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呈暗褐色。 整个制茶工序尤为复杂,需要通过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相关工序才能制成。

不同的茶叶,性味也不同。茶叶包括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等。绿茶、黄茶一般性寒;白茶一般性凉;青茶一般性平;红茶、黑茶一般性温。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50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