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紫砂壶的发茶性原来紫砂这么牛

茶百科 2023-11-13 20:24:22

紫砂壶的发茶性原来紫砂这么牛

“常见人评壶时这么说:这壶,泡还可以,当实用品了。似乎此壶一无是处,只适合泡茶用了,语气里不无一丝轻蔑的意思。然而,挑一把泡茶用的壶,真的那么简单么?我们且看看古人说关于紫砂泡茶的话:

李渔在《杂说》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文震亨在《长物志》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茶疏》说:“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尔”

我想,很多用过现代紫砂泡茶的人,看了这些话,心里不免有些嘀咕。古人是喝多了在瞎扯,还是经验之谈?

不管怎样,我们似乎都需要先了解紫砂的发茶性,才能对这些说法有所定夺。

注: 本文为主观经验之分析和总结,目的是为了分享经验。不期望所有人都认同,也无意就所提内容和人争辩,仅供参考。


一、茶叶与茶汤

发茶,简单的说,是茶叶加水变成茶汤的一个过程,当然,其中茶具是少不了的。

茶叶和茶汤,有其必然的关系,但它并不一定是线性的,或成正比的关系。但我们喝进嘴里的是茶汤,不是茶叶; 故要了解发茶性,我们还是需要提点一下这个人人皆知的事实。

我想,我们大多都有用过紫砂,陶器,瓷器,玻璃,甚至塑料器皿泡茶的经验。 先不管用的茶具质量如何,泡的是什么茶,如果我们有仔细的对比,就会发觉,用不同器皿泡出来的茶,口感是不一样的。这仅仅是品饮体验不一样?还是实际上,我们喝下去的,是不同的东西?

茶汤的口感上的差异,其实是代表了它内含物质,混合度,协调性,和存离状态等各类特征有所差异。 综合来说,就是代表喝进去的茶,在品饮价值,和对人体实质上的影响,有所不同。也就是实效不同。


二、发茶发的是什么

发茶发出来的,当然是茶汤了,要说是茶水也可以。然而,用不同茶具,在不同条件下发出来的茶汤,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如何定质量的好坏高低?

要弄清楚这些关系,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基础理论上的参数如逼热性,保温性,吸水率,透气性等,来做一些辅助性的分析。 但如果以此作为主导性的分析,很快就会发觉自己因片面性的理解而得出反复和颠覆的结论。其根本原因是,泡茶这玩意,牵涉到好几个变数,连结果本身都是个变数。我们只能用应用科学的手法,来分析在特定材质,特定环境和条件之下,它的综合反应和结果,然后归纳出一个可重复预测的方向。

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以下四方面来分析和规类茶汤效果:

内含物质 - 从茶叶内提取,溶入茶汤内的各类芳香物质,各类酸醇成分和其他水溶性成分。其中,质量高和渗透力强的成分,如果分量够多够集中,品饮时就会有“韵”的感觉。如茶具有选择性的提取,会造成内含物质有所差异。

混合度 - 内含物质和水的结合程度,它直接影响了品饮汤感。混合度好的茶汤,汤感结实, 滋味在水里面,蕴香能力好的,还可以把茶香溶入茶汤里,品饮时舌面生香,甘芳可口。反之,喝起来则会有“空”,“寡”,和茶水分离的感觉。

协调性 - 内含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否能和谐和层次分明。协调力佳者,能在茶水混合后,按各类溶入物质轻重清浊规类,这增加了茶汤层次感和韵律感。

亲和力 - 茶汤的自然性,适口性,与人体体系自然相容程度。 亲和力好的茶汤,入口很顺,喝起来很舒心,会很自然的溶入人体内,对人体的养生效果也比较明显。就紫砂而言,一般协调性佳者,亲和力亦佳。

如何很好的平衡这四项指标,是一个茶具设计者需要考量的事情,其中,材质的使用和制作流程,起了个关键性的作用。 当然,这些指标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但我们不认为可以用简单的线性或非线性科学模式来描述发茶性。


三、紫砂的发茶追求

泡一泡茶,如何才算理想,各人有各人的追求, 所谓适口为佳。然而,凡好茶,好茶汤,都应该有个共性的。 所以,我们可以把其共性的一面,作为好茶汤的基本要求,余者则为不同的风格展现。从品饮的角度来说,茶水混合度佳,茶汤协调性好,亲和适口,应该可以作为好茶汤的基础要求。

优质紫砂发茶,讲究的是以适当的发茶力,配合泥质所散发的协调性和亲和力,从茶叶里提取出高质量的物质,混合入水,并在这过程中很好的协调茶汤味道和亲和力,达到很好的品饮效果。 其中它提取高质量的芳香甘醇物质效果,茶汤味道的协调能力,和促进亲和力的效果,是独树一帜的。 故优质紫砂泡出来的茶,不在飘扬的香气和茶味,而是茶汤滋味十足,韵味悠长,也就是后劲比较足。同样是茶香,紫砂和盖碗发的,风格上犹如沉香和檀香之别。

此外,紫砂发茶,所激发溶入的物质,有它选择性的方向。它像一个优秀的厨师,能避短扬长的把合适的物质给发出来。 所以,同样的茶品,优质紫砂发的,杂异味较轻。

故紫砂发茶,它不仅仅是提取,还有提炼的效果。 综合来说,紫砂发出来茶,更具有养生效果。

发外刚内柔之汤,酿香韵醇厚之味,成内敛后发之力,达亲和协调之境,是紫砂发茶的追求。


四、紫砂的发茶特征

紫砂,是种比较特殊的泥料,制成品后,它对人的亲和力,是其他陶土所难以比肩的。

论发茶,它的力道是先全面接触后发力,深具渗透力,但却是有选择性的。同时,它善于有效的提取高质量芳香甘醇物质,故发出来的茶汤,香气虽不似瓷器般飘扬,但滋味醇厚,茶汤香韵悠长,入口亲和力好,味属中正和顺。初似不觉,忽而韵起,令人回味不已,这是它迷人之处,也深符合茶道精神,故自古以来独备受推崇。

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紫砂发茶时,具体的影响因素。

首先,壶壁吸水率较高,配合着泥料的亲和力,发茶时,水和壶壁接触后,有个缓冲。它并没有直接发力,是先承后发力,加上泥料发茶力强,故能够先全面接触后而发力渗透。 出来的结果,是茶汤中心结实,外围柔和,实现外柔内刚的效果。

然后,紫砂的双气孔,发挥着两个功能,一个是气阀的功能,另外一个是气屏隔离作用。气阀排放出多余的热能,当然同时会带出一些飘香,但这确保了古人说的无熟汤气的功效。其次,气屏发挥了续热作用,让茶汤有充分的时间蕴香入水。

如果优质泥料,它会更进一步的有效的提取高质量的芳香甘醇物质,然后茶汤味道按清浊规类,达到茶汤味道清晰,茶水醇厚的效果。 所以,这一得一失之间,得远多过失,不夺香的意义,也是在这儿体现了,失去了一点飘香,换回来了珍贵的韵香。

故双气孔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协调,续热力的调控,出来的茶汤有活力,而不是硬梆梆的纯味觉刺激。然而,紫砂虽需要有一定的透气性,但并不是说透气性越高就越好。 透气性太高了,尤其是人为的,调控幅度就大了,容易造成发力不足,温度气味隔离不足,茶汤质量下降,韵味不足。

倘若泥料不够坚实,首先牺牲的是提取高质量芳香甘醇物质,也就是韵味上有所衰减。 然后,不坚实的壶身,发茶力比较散涣,发茶力,协调性,混合度,也会有所减弱。

所以,我们其实不难发觉,紫砂发茶,关键就在泥料和窑火。泥料窑火定基调,壶的形制定风格。故选壶挑泥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易养而已。


五、泥,窑火与形制的影响

从上述发茶特征可知,紫砂发茶的质量,泥质和窑火占据了主导性的因素,而形制,则影响了发茶力的发挥空间;故当泥料质量不足的时候,可以稍微以形补质。而足透的窑火,则是发茶质量的把关点。泥质和窑火,是息息相关的。

六、泥质对发茶性的影响

从紫砂发茶的追求,我们可按它的指标,理出在泥料和泥料处理上的各方面,对发茶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有两个规律,泥料的矿质越好,其发茶力度越强,泥料存在状态越趋于自然,它的发茶协调性越好,也越细腻。当然,优质泥料的协调性和亲和力,本质上是相对的较好。

泥质影响紫砂发茶的因素交叉错综,关键是要达到一个平衡点,所以,我们还是按发茶力,协调性,和亲和力来分析泥料的各种不同处理方式所带来的影响,这也是比较明了和实用的分析模式。

矿土从地底挖出来后,先需经历风化的过程,在解化过程中吸取天地之间的灵气,恢复生气。陈腐或养土则是在经历过炼泥后,在制成陶之前,让泥料有时间沉淀,恢复自然结合状态。

这两者,对紫砂的亲和力和协调性,是至关重要的。风化陈腐良好的泥料,成品使用后温润坚实如玉,发出来的茶汤,亦是温雅细腻的。

砂粒目数,一般来说,目数低的,在协调性,清晰度,和活性会好些,但在浓郁度,强度和混合度,发挥得可能就有点吃力。如泥质好的,可以达到茶味清晰协调,温雅可口。若泥质跟不上的话,则会感觉有点茶味不足。反之,目数高的则透气性稍逊,协调性和亲和力有点妥协,但发茶力,混合度和浓郁度较好。

其他的如手工成分多会比较协调亲和,调砂或加呈色剂或其他添加物,也会影响协调性和亲和力。但同时却有可能加强发茶力。所以,某种制程对发茶性的影响,得综合的看它对发茶力,协调性和亲和力的增减而评估。不能说手工成分多就一定好,调砂就一定好或不好,泥料拼配亦是如此。

好泥,关键要有丰富的砂质,坚实协调的结构。 它所呈现出来的是高雅的质感,亲切的手感,其发茶性,自当优越。优越的矿土,加上趋于自然的内在结构,制程中力免添加干扰,经大窑烧透,是为珍品。


七、窑火对紫砂发茶性的影响

窑火,是紫砂成品中的一个关键门槛。老厂紫砂,隧道窑也成了一个把关的重点,可以说,凡是可以从隧道窑完整出来的壶,在发茶优越性上有着一定的保障。

优质泥料,必须结合泥料和窑火,泥料好,吃火足的壶,铿锵润泽,这对发茶很重要,铿锵代表了泥质结构坚实,润泽是弹性。两者内外一体,是发力自如的必要条件。

如果窑火吃不足,则泥料结构稍微松散,这使发茶力发挥得有点涣散,对高质量的芳香甘醇物质的提取,有一定的影响,茶水混合度也稍微逊色。这也是老厂壶和其他厂外壶在发茶本质上的区别。至于说现在流行的,二次低温重烧的壶,其结构则更为松散涣漫,其发茶性已严重受影响,不论是高质量芳香甘醇物质的提取,还是协调性,或混合度,都已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紫砂发茶的特征亦不显。

从茶汤品饮感觉来说,泥料结构坚实润泽的,发出来的茶汤滋味结实,韵味悠长。 反之,结构松散的,发茶性不足,茶汤内部有点“空”的感觉, 茶味亦稍微混乱味薄。


八、形制对紫砂发茶性的影响

如果泥质好,窑火足,形制就成了突出风格的一个控制点。综合来说,

——壶身高瘦壁薄蕴香;

——方形的中心受力不易,如泥质好则可出有层次的中庸韵味;

——扁平茶叶上下受力点多,滋味足,但香气稍逊;

——圆形壁厚收口汤感浓郁。

然而,按形制来分析发茶性,不容易有决定性的结论。而且,真要细分,泡茶时的很多细节,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茶性和茶汤的品饮感觉,包括我们如何倒茶,用什么茶杯,如何喝等等。但如果追求到这个地步,就会“泥”而沉迷在里头,似乎偏离茶道精神了。

所以,形制,在发茶作用,主要还是在塑造出一个和壶型设计匹配的风格。 泥质不足的时候,方以型稍微弥补缺陷,而当拉尽泥和形皆不足以发挥出紫砂应用的发茶特征时,也代表了离紫砂发茶渐远了。


九、不同时期老厂紫砂的发茶特征

老厂紫砂,一直占据了两个主要的优质资源:优质矿土和隧道窑。这使它始终代表了同年代的综合最高质量水平。它的胎土坚实而色润泽,泥质拥有独特的神采。在发茶上,也是其他厂外壶所不能比肩的。

然而,若要按时期来分类特征,是比较不容易的,我们以具有代表性的紫泥类来分析,这些时期阶段有一定的重叠交叉,仅取其具有代表性特征:

第一阶段为70后至80初(椭圆形标时期),这个时期的泥料,其中黄颗粒较多,或色调带黄,主要为紫泥和红泥,养成速度快,晶亮剔透。其中有些壶款因日本市场需求,设计上用球孔滤嘴。因这时期的泥料风化陈腐效果佳,壶品的协调性和亲和力为近代的高峰,发茶汤感绵滑,韵味悠长。

第二阶段为约1984年前后的一段时间(无标时期),除黄色颗粒之外,还大量夹杂了黑细砂办了粒子,俗称甲子泥。 泥料的质感,手感,和发茶性,达到了当代的一个高峰。

这两个阶段在协调形和发茶力各领风骚,不论是泥料质感和发茶性,皆属珍品。

第三阶段为1986年至92年间(方形商标时期),紫砂尚能保持较深的颜色,壶型设计辅助发茶为近代的高峰,尚属上品。

同时期的二厂和其他厂外壶,虽茶味及茶水混合度尚不错,但因窑火上欠一点火候,在高质量物质提炼上有所欠缺。 其他各类发茶特征,和老厂壶相比,总觉得差了那么一点。

九十年代以后,亦即是圆形标时期(又称镭射标时期),泥料质量明显的下滑,因需求激增和生产环境不佳, 泥料风化陈腐都不甚理想,窑火方面,因泥料质量问题,窑温也得适当的调整,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壶的发茶力,协调性和亲和力。综合发茶性亦大不如前。

外观上来说,老厂产品,从泥料颜色的深浅看,还有相对质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发茶力。而质感,往往则代表了协调性和亲和力。紫砂泥的色泽,从七十年代末期至甲子泥是个高峰,过后颜色逐步变浅,其发茶功能,也随之下滑。

老厂壶工艺品和实用壶,除了真品外,市面上大量流通了仿老壶。大多是后期仿前期,比如九十年代时仿八十年代,现代仿八九十年代。这些仿壶,由于泥料质量已经大不如前了,再加上没有隧道窑的窑火,两者之间在发茶的表现上,有很大的差距。而现在仿八九十年代的,制法大多用二次烧成,一般也不会用真正意义的紫砂泥料,差距则更大了。要辨别仿老壶,可从视觉特征和触觉特征上去分辨,但需要一定的经验。对一般茶客来说,只要用过真品老厂壶,泡壶茶,从发茶性上来对比辨别,会明显直接多了。


十、泥类与茶类的配合

按泥料适茶,可以是个很个性化的东西,只要泥质好,不管是哪种泥料配哪个茶,都会有些人喜欢,当然,也会有人不喜欢。但如果按常规的口味匹配风格,则可以此作为参考:

红泥类 ——茶香入汤效果佳,香韵显,茶汤甘芳可口,品好茶可舌面生香,颊齿留香。

·适合香气型乌龙茶,如凤凰单丛,铁观音。泡武夷岩茶也有很好的效果;

·泡熟普的话,茶味比较集中,会有比较甜的感觉,但相对于紫泥,稍微单调。

·泡生普效果一般来说,不如紫泥和段泥。然而,当它往朱泥的方向走时,茶汤细腻度会提高,适茶性也有所提高,泡有点年份的生普,效果也很好。

紫泥类——善于激发两端。一方面能有效的提取渗透力强的物质,让茶汤更有韵味;另一方面,能有效的提取质重物质,让茶汤滋味浓郁醇厚。

·适合岩茶,熟普,老生普等重滋味的茶。

· 如果用来泡铁观音之类的香气型乌龙,虽然滋味仍算不错,但因为茶香入水效果不佳,总感觉少了点汤韵。不过,也有例外的,烧结度高的紫泥,其蕴香效果可以比肩红泥类。另外,70末至80初的紫泥,因风化陈腐效果佳,应付其香气型乌龙,也是得心应手的。

段泥类——发茶力轻,但茶味入汤效果佳,茶水混合高。适合绿茶,生普, 中轻火乌龙。 对于足火乌龙,熟普,或其他陈年老茶,段泥的发茶力稍嫌不足。

以上特征,均参照早期老厂壶的泥料特征来描述。


十一、用壶

适茶的另一面,在于因时得用。 生活上,也总有高有低的时候,还有更多的是平日。 所以,生活化的适茶,则需以壶的发茶性配茶品,按上中平之时,适时配饮,让品饮生活有个韵律,层次感。平日无事,小水平壶泡一泡中平之茶,也自在舒畅。 偶有兴致,喜事,或好友贵客莅临,挑把好壶,配个好茶,相聚品茶,韵味悠长的茶香,也能感染此间的氛围。

倘若平日尽用好茶好壶,时日久了,茶都成了无味之味。 如此,没有好茶,只有一般或更差,继而去访名山,寻好茶,搞得自己形神具累,喝茶就成了个生活负担了。

适茶性,在乎以茶适用。

论发茶性,关键在泥质和窑火,泥质不足而后以形补。近代紫砂,从七十年代后期算起,至甲子泥阶段,可谓珍品,它们在协调性和发茶力上各占一个据高点。往后走,到了方标时期,协调性和发茶力稍微下滑,但在壶型设计辅助发茶方面,则有所进步。九十年代初往后,各个发茶性相关的指标,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发茶性,是紫砂本质上的东西。了解紫砂的发茶性,可说是从根本上去了解紫砂了。掌握了它的规律,使我们能更合理的对待紫砂,不容易被一些表象所迷惑。 如此才能真正的体会到紫砂之美,乃至从视觉,触觉,和味觉上应用随心,不逾矩。

然而,当我们以此审视当今紫砂,或许会发觉现实是悲哀的。紫砂发茶,似乎已和我们渐行渐远,或许逐渐会成为一个传说。老厂壶,是盛宴下的最后舞曲,希望落幕后的黎明,还有另一道曙光从东方再现。 ”


来源:茶道

宜兴紫砂为什么那么好?怎么辨别紫砂原料?

第一、紫砂宜茶。紫砂的双层气孔特性,决定了其不夺茶香,香不涣散,能完美的发挥茶叶的原汁原味,用来泡茶色香味皆蕴。
第二、紫砂茶壶能吸收茶汁,久经使用,泡茶时能出更香醇的滋味,而即使是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这点无论玻璃杯、盖碗都不可能!
第三、保温时间长。紫砂茶壶由于壶壁内部存在着许多气泡,气泡里又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这些空气形成了一层绝缘体,能有较地保持温度。
第四、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无须担心温度急变而胀裂;砂质的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都不至于像玻璃杯瓷壶烫手,冬天还是暖手的好物件。
第五、泡茶隔夜不馊。能大大延缓茶汤的霉败变馊,这个被无数民间故事和科学实验证明过。
第六、紫砂泥中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

紫砂壶养壶的正确方法 如何正确保养紫砂壶

1、专壶专用,一壶事一茶

因紫砂赤特殊的胎体结构(双气孔结构、分子以鳞片方式排列),而能够吸附茶汤中茶浸出物(紫砂壶茶具的吸水率1.6%-7.05%),促使胎体发生变化,并能够散发所泡之茶的气味。玻璃、瓷质、不锈钢等材质的壶因其胎质致密而不透气,难以使茶汤长时间的保持优良品质。爱壶善饮人士。获得砂壶经过“开壶”保养、去除砂壶土腥气之后,用几类茶试壶。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最后决定此壶泡哪种茶,尔后一直不变,做到“专壶专用”。平时泡茶依茶择壶,“一壶事一茶”,严格区分,泡茶品味。

2、用棉质细布茶巾擦拭壶体

在泡茶的过程中,用棉质的带有所泡茶汤的湿茶巾对壶体进行擦拭,可有效地促使茶壶变得干净整洁.微量茶汤的滋养,能够促使茶壶胎质发生变化。在用壶巾擦拭之时,需要谨慎为之,不可过度猛擦。对有些“工”有缺陷的“流涎”造型的壶,要注意及时擦拭清理壶流下部的茶汤。以免长期因保养不善造成壶整体“包浆”的缺陷。对壶身的壶流、壶把转接处,壶盖的内口外沿、壶钮等转接处要细心擦拭,这些“偏僻处”容易被忽视,长期以往,容易积垢,会影响茶壶的整体养护效果。

3、及时清理茶渣,保持壶内清洁

紫砂壶因其特有的双气孔结构,以及严密的造型,能够推迟茶汤变馒的时间,对茶汤中氧气的保有时间远远长于其他茶具。为了使茶壶能够多吸收茶汁,常有人不清理或迟清理茶渣,认为可“积累茶山”,加快养壶效果。其实,长期使用的紫砂茶壶,“茶锈”还是要清理的,因为“茶水在久置后会氧化生出褐色的茶锈,其中含有镉、铅、汞等有害物质,附着在茶具内壁上,长期饮用含有茶垢的茶水会影响身体健康”。

4、让壶有休息的时间

泡茶之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每隔三五日要有干燥休息的时间,这样壶体有吸附茶汁的条件,有助于改善壶胎泥质结构。有的壶,长期的使用过程能使胎体泥质变的更好,更适宜发茶性,甚至有的壶原来渗茶的小缺陷,在长期茶汁的滋养下而消失。有些段泥问用间停。能逐渐减轻此现象。干燥的壶体,尤其是胎质较为疏松的壶体,冲入开水之后,因其特有的双气孔结构的胎质,能听到开水滋润壶胎的滋滋声,随开水泡出的茶叶浸出物对改良壶胎十分有益。

5、不要接触油脂类物质,时常用手摩挲把玩

紫砂壶一旦沾染到油脂。就容易发出“贼光”,易养出带有花斑的壶。壶体的内外均不可沾染到油脂。每次茶事活动,都需净手弄茶,一是使茶免受异味污染;二是茶壶能得到良好的保养。在喝茶的过程中,用洁净的手对砂壶摩挲、把玩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手分泌的体液对于紫砂陶。甚至于竹、木头、牙、角、玉等材质均有良效,这已被诸多玩家所证实,但现在无法通过仪器分析检验出来。

紫砂壶泡茶有什么讲究

  用紫砂壶泡茶更能长时间保存茶叶的色香味,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用紫砂壶泡茶的讲究,欢迎大家阅读。

  紫砂壶泡茶有什么讲究   紫砂壶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古来名壶,从明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的树瘿壶、六瓣圆囊壶等历史名壶,每一把壶都独具匠心。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

  用紫砂壶泡茶,茶香浓郁持久。由于壶嘴小、盖严,壶的内壁较粗糙,能有效地防止香气过早散失。长久使用的紫砂茶壶,内壁会挂上一层棕红色茶锈,使用时间越长,茶锈积在内壁上越多,故冲泡茶叶后茶汤愈加醇郁芳馨。

  紫砂壶泡茶,一般是壶音频率高者适宜泡重香气的茶叶,如青茶。壶音稍低者较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乌龙、铁观音。紫砂壶用来泡那种半发酵茶或者是全发酵茶最好,比如铁观音、冻顶乌龙、普洱。

  紫砂茶壶里外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气孔,透气性能好,但又不透水,并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这是一般茶壶所不能比拟的。它能保持茶叶中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汤的晚期酸度,起到收敛和杀菌作用。故能稍微延缓茶水的霉变馊腐,所谓?盛暑越宿不馊?,道理就在这里。

  用紫砂壶泡茶可以提升茶的香味和韵味,同样不同的茶叶会给紫砂壶带来改变。铁观音泡养的紫砂壶一般都特别亮色,因为铁观音茶叶里含芳香油比较丰富。宜兴红茶比较特殊,它养壶效果一般都特别好,茶水的颜色不算深而茶叶中芳香油含量也比较丰富。有必要注意的是黄金段,老段,本山绿,灰色的等浅颜色的壶不可用发黑的茶汁泡养。朱泥壶在冬天用的时候要注意温差,不可贸然浇热水,要先温壶。因为朱泥收缩比极大,热胀冷缩容易开裂。

  如果说,除了绿茶,或者说嫩度比较高的茶,人们为了欣赏其在水中舒展的身姿,要用玻璃器皿来冲泡的话,其他的茶都可以在紫砂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知音来搭配。

  在日常的冲泡品饮当中,用心的人可能会发现,不同的水、不同的水温、不同的茶量,甚至不同的'冲泡时间,都会影响到茶的口感。以岩茶为例,其非常适合用紫砂壶来冲泡。在冲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比如水温要高一些,冲泡的时间要短一些。因为它比较浓,冲泡时间太长的话,口感可能会大打折扣。一些普洱茶也是一样,因为浓度高,所以不宜很长时间去泡。一般来讲,大约控制在1分钟以内比较合适。

  但是,泡茶不是做公式,而是要用心去感受。因为茶的品种成千上万,如何结合茶性泡出顶尖的口感,是一个?综合?过程,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得。对于与茶叶最相配的紫砂,最好是让它们?专一?点。一茶一壶,不要一壶多茶。因为紫砂有着很好的透气性,同时也有很好的吸附作用,长时间用一把壶泡一款茶,壶本身会留有一种茶叶的芬芳,而与其他的茶混泡的话,则会互相影响茶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48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