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们喝茶的时候都习惯第一泡用来洗茶,那么到底是不是所有的茶类都需要洗茶,应该怎样洗才对。
近来,关于茶叶需不需要洗茶的问题又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讨论。所谓的“洗茶”也可以说是醒茶或者是湿润泡,实际上它并没有那么神秘奥妙、难以理解。洗茶归根到底还是我们冲茶的第一泡茶汤能不能喝、需不需要倒掉的问题。
茶汤泡沫是精华
早在古代,人们关注到泡茶时出现的泡沫,并将这种“白沫”视为一种精华。现在科学研究表明,头泡茶汤会析出较多的营养物质,其中头泡茶中的泡沫便含有茶皂素,茶皂素具有良好的分散、发泡、湿润等功能,并且具有消炎、镇痛,抗渗透等药理作用。而且现在茶叶生产条件、要求、标准都比以前严格,茶叶质量比以前卫生干净,所以很多人选择不洗茶而是直接喝第一泡茶汤。
洗洗才更有保证
茶叶从嫩芽到成品茶这一个过程,要经过采摘、晒青、凉青等多道工序,难免会沾到一些灰尘、杂质,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冲茶时都会倒掉第一泡茶汤。但值得一提的是,洗茶是不会洗掉农残的。因为农残是脂溶性物质,不溶于水,所以洗茶能够洗到农残这一说法并不可靠。而洗茶除了冲掉灰尘、杂质外,还有一点便是湿润茶叶,让茶叶有一个“苏醒”的过程,让茶叶更好地舒展开来,方便冲泡出茶叶的香气与滋味。
具体茶类具体洗
伟大的毛主席说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实洗茶,也要具体看我们冲泡的是什么茶叶。一般来说绿茶、白茶、黄茶属于不耐泡的茶类,所以不需要洗茶的。尤其上好的绿茶的第一泡最为鲜爽和香郁。而对于红茶、黑茶与乌龙茶来说,洗茶则是必要的程序。紧压的普洱茶、揉捻成粒的铁观音,最好经过洗茶这个程序,才能更好更容易地冲泡出茶味。
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
不同茶叶有自己不同的冲泡方法,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吧!
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 红茶
与绿茶不同的是,红茶泡得时间越长,越有益健康。美国营养学教授埃迪·巴伦博格表示,高水温时间长浸泡反而能够促进红茶内黄酮类保健物质的有效溶出,不但让滋味和香气更浓,还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保健功能。功夫红茶可冲泡3次-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次-2次。最好泡够5分钟。
碧螺春
碧螺春芽叶小而细嫩,如冲泡时间恰到好处,才能清汤绿叶、口感香醇。如泡得时间过长,不仅汤色会变黄,而且新鲜度也大打折扣。通常采用玻璃杯泡茶,即先冲水至七分满,再投茶,泡法过程中,用玻璃杯泡茶时切忌用手握杯身,一是避免烫伤,二是避免泡茶过程中手纹印在杯壁上,有不洁之感。冲泡时,泡两三分钟即可。
龙井
冲泡龙井、黄山毛峰前,先给杯子里倒点开水,把茶叶浸泡一下,闻到淡淡的清香后,再加水,盖上盖子泡4分钟。泡够这个时间,茶叶口感更好,其中的有益成分也能有效析出。喝的时候,不要等杯里的水全喝完再加水,喝一半时就加满水,这样可以保持浓郁的口感。龙井茶的冲泡,一般选用无色透明、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或青花白瓷茶盏。每杯撮上3克茶,加水至茶杯或茶碗的1/5---1/4。水温则掌握在80℃左右,让茶叶吸收温热和水湿,以助舒张。水温过高,嫩芽叶会产生泡熟味;水温太低,则香气、滋味透发不出来。再冲泡时提壶高冲,水柱沿杯碗壁冲入,茶与水的比例掌握在1:50,水仍在80℃左右。
普洱茶
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属于后发酵茶类,原料较为粗老。一般泡5分钟,香味就出来了,与茶饼相比,散茶更容易出味。“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须经历较为剧烈的沸水冲泡过程,才能使所含成分充分溶出。散茶容易出味儿,而紧压砖茶还要经过烹煮。也正因如此,冲泡普洱茶最重要的步骤是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第二道茶不仅滤去了茶叶上的杂质,而且更香醇。后续冲泡时间常为5分钟。
绿茶
冲泡约三次,用"凤凰三点头"法,冲水入杯内至总容量的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经过三次"高冲",使杯内茶叶上下翻动,杯中上下茶汤浓度均匀。另一方面表示礼节,对客人到来以示欢迎。冲泡过程,要求水壶高悬,使水流有冲击力,并有曲线的美感。绿茶之所以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病毒等保健功能,主要是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茶汤不但会变黄,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散失。一般来说,绿茶冲泡水温以80℃为宜,水初沸即可。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最好现泡现饮。绿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以1:50为宜,常用3克茶叶冲水150毫升,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黄茶和白茶的'冲泡方法与此接近。
泡茶的基本知识: 用量
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又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饮用绿茶或龙井、毛峰等名优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取四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叶,再分别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钟后审评茶汤滋味,结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极浓,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浓,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较淡。
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即指烧开水煮茶——作者注)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培养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极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的水冲泡,这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水温达100℃),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用水
中国人历来好品茶,泡茶似乎人人都会,但并非个个都能泡出好茶。好茶还需好水泡。
泡茶水的标准从水质:清、活、轻,水味:甘、冽这五个方面来判断。现代科学分析认为,每升水含8毫克以上的镁离子钙称之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软水沏茶,色、香、味俱佳,硬水泡茶,茶汤易变色,色、香、味也会大受影响。水的轻重还包括水中所含的矿物质成分的多少以及酸、碱度,含铁、碱物质较多的水泡茶,茶汤会飘起一层“锈油”,出现混浊并有沉淀物。水的酸度大,泡出的茶色就会深,甚至暗黑。所以建议选用软性水泡茶(如青海昆仑山天然矿泉水、河南太行八里天然矿泉水、青岛崂山天然矿泉水)。
多数人是用沸腾的自来水泡茶,如果有条件可将自来水静置20小时左右,挥发水中的消毒气味后再用较好。水质不佳,可以多煮一会,沉淀杂质,消除异味。纯净水是泡茶的好水,无污染的天然矿泉水也很不错,远离人口密集的江、河、湖水,也不失为沏茶的好水。古人推崇的雪水、雨水,但是如今因为水污染,在多数地区已经不再有好水了。
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茶、水、器之间的关系就有很多记述,如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陆羽在《茶经》中对饮茶用水的原则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古人还总结出了“龙井茶,虎跑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等这类茶、水的最佳组合。
;
1、绿茶
?比较常见的绿茶有普龙茶、碧螺春、西湖龙井、蒙顶甘露等。这类茶比较细嫩,不适合滚烫的沸水冲泡,水温以80℃~85℃为宜,茶水比例以1:50为佳,冲泡时间为2~3分钟,泡出来的茶,汤色清翠碧绿而透明清澈,最好现泡现饮。
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容易被破坏,茶汤不但会变黄,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散失。瓷杯冲泡时先用四分之一的水把茶叶润一润,过20秒或半分钟再冲水饮用,一般不盖盖子,否则茶汤会发黄。
2、乌龙茶
乌龙茶泡饮技艺三个要素,即泡茶用水、泡茶器具和泡饮技艺,并掌握“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的原则。泡乌龙茶最好用专业的紫砂壶或盖碗杯,并且一定要用95℃的沸水,乌龙茶的投叶量比较大,茶叶基本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后加盖。
泡乌龙茶时,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润一下,然后再倒入开水冲泡饮用。乌龙茶可冲泡多次,品质好的可冲泡7~8次,每次冲泡的时间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3、黄茶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蒙顶黄芽、君山银针、沩山毛尖等都属于黄茶。其茶质细嫩,水温太高会把茶叶烫熟,所以冲泡温度最好在85-90℃之间为宜。冲泡黄茶,按照茶具容量放入四分之一黄茶茶叶,也能够依据自己的口味进行斟酌增减。
第一泡的最佳冲泡时间为30秒,第二泡延伸到60秒,第三泡再延伸至大概2分钟,这么泡出来的茶汤口感更佳。用玻璃杯或瓷杯,尤以玻璃杯泡君山银针为最佳,可欣赏茶叶似群笋破土,缓缓升降,堆绿叠翠,有“三起三落”的妙趣奇观。
4、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其代表名茶是祁门红茶。常见的红茶有高档工夫红条茶和红碎茶。与绿茶不同的是,高水温浸泡能够促进其中有益成分溶出。因而泡红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冲泡时间以3~5分钟为佳,高档工夫红条茶可冲泡3~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2次。
红茶最好用盖碗和紫砂,用盖碗,能泡出它原味的口感,各方面层次分明,所以在试茶样时,都是用盖碗,方便闻香,能够准确的评出一泡茶的优缺点,但保温性没有紫砂好;有心情有情趣养壶就用紫砂。
5、黑茶
黑茶是后发酵茶,在储存中仍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自然的陈化,在一定时间内,还有越陈越香的特点。黑茶不仅功效突出,而且不影响睡眠,特别适合晚上饮用。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说的就是黑茶,由此可见黑茶实在是一种集收藏,文化,健康与一体的非常的特别茶。
第一次冲泡黑茶,要用10~20秒钟快速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儿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不仅滤去了茶叶的杂质,而且使泡出的茶汤更香醇。后续冲泡时间常为2~3分钟。黑茶一般用专业的茶具来泡,紫砂壶、盖碗杯都可以。
6、白茶
白茶冲泡要选择一芽二叶初展,干茶翠绿鲜活略带金黄色,香气清高鲜爽,外形细秀、匀整的优质白茶。冲泡时水温不宜太高,一般掌握在85-90℃为宜。
方法:“快速洗茶法”。“快速洗茶法”分两种手法,一为适应不同人的饮茶习惯,二亦为适应于不同的茶类。
1.浸润洗茶法
浸润洗茶法就是在品茶之前,先将适量茶叶投入泡茶器具,然后注入开水,但对开水的注入量应有着严格的控制,以刚刚能够浸湿干茶为宜,然后迅速将水分倒掉,这样我们不妨心里告诉自己“我已经把茶洗干净了”(洗净心态),这也与专业上所讲的温润泡相吻合,而且如此操作还非常适合我们嗅闻干茶被热水浸润后所散发的鲜灵的“温润香”,尤其是在品饮高档名优茶时,“温润香”是非常高雅清幽的一种香气,其亦是茶叶价值的一项重要构成部分。待享受完“温润香”,再进入正常的冲泡程序。
浸润洗茶法既能温润了茶叶,使茶叶能够充分的发挥优良茶性品质,又起到“洗净心态”之功,可谓一举两得!
2.刮沫洗茶法
刮沫洗茶法就是在冲泡茶叶时,先将适量茶叶投入泡茶器具,注水时采用悬壶高冲的手法,一次性将开水注满泡茶器具,这时茶汤会有丰富的泡沫产生并漂浮在茶汤表面,我们习惯上往往认为泡沫就是茶叶中的脏东西(其实茶汤中的泡沫并非全是因为茶叶中有脏东西而产生的,恰恰相反,茶汤中的泡沫主要是因茶叶中所含有的一种叫茶皂素的物质而产生),然后只需把浮沫刮掉(一般会认为脏东西已经被洗去了)就可以放心的饮用了。这样既可以洗净心态,又不会流失多少茶叶的营养。
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90117.htm
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等。
由于加工时间较长,工序复杂,在制作过程中难免会混入灰尘和污垢。喝之前最好洗一下,有助去除茶叶表面的杂质,并且这类茶的叶子较为粗大,在沸水中,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不会立即溶解。
很多采用芽头做的比较嫩的茶,比如绿茶、白茶、黄茶等,则不需要洗茶。因为这些茶洁净程度高,耐泡度低。一遇沸水,茶叶中有益人体的营养物质就会迅速溶解,洗茶会让这些有益成分流失掉。
洗茶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冲洗法:
品茶前,将适量茶叶投入泡茶器具,注入开水(90℃以上),2~3秒后,迅速将水倒掉。
二是刮沫法:
冲泡茶叶时,先将适量茶叶投入泡茶器具,注水时采用悬壶高冲的手法,一次性将开水注满泡茶器具,这时茶汤会有丰富的泡沫产生并漂浮在茶汤表面,把浮沫刮掉即可。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哪些茶需要洗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47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紫砂壶是如何影响茶汁的
下一篇: 养茶宠摆放也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