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你会选择哪种茶具与你为伴,

小小茶农 2023-11-13 18:46:26

你会选择哪种茶具与你为伴,

一杯清,可以消暑,可以消闲。用不同的茶具泡不同的茶,把茶味、质感发挥出来,也是一种生活的情趣。市面上不再是紫砂壶一枝独秀,传统材质的茶壶古老当时兴,重新流行起来,新式的茶壶往往因为新式的茶类款款而至。炎夏将到,你会选择哪种茶具与你为伴?

铸铁壶

铁壶文化是首先在日本流行起来的,最早可追溯至江户时期,距今有数百年历史,从2012年开始回潮。市面可以买到的铸铁壶,未必都是来自日本,大部分是台湾或者内地制造,手工打制与模具制作的,价格也相当迥异,因此市面上的铸铁壶从几百元到上万元的都有。


市面上的铸铁壶,纹路样式多数沿用日本南部铁器的小格、龙甲、线纹、樱花等传统纹路,着色纯朴,纹样细腻古朴。铸铁壶之所以回潮,还有茶友们对它养生价值肯定的因素——铁壶在煮茶时由于火焰的灼烧,会释放人体易吸收的二价铁离子,起到一定的补铁作用。有茶友反映,铁成分会让水更具柔性,还原茶香。因此,在茶友的心目中,铸铁壶兼具了实用和收藏的价值。

保养方式:就是经常使用。在壶尚有余温的时候用茶巾擦拭,时间长了壶身外部就会散发天然光泽。

配对茶类:茶友们一般不会把茶叶直接放到铁壶泡,而是用来提高水质再泡茶。

玻璃壶

玻璃壶的热销,是跟近年来大热的花草茶息息相关。玻璃材质无毛细孔,不会吸收花茶的味道,方便大家变着花样冲泡可以有上百种搭配的花草茶,全透明的质感又可以让人欣赏茶叶、花草、果粒在冲泡过程中伸展的姿态。泡茶不但享受一杯茶的结果,还要欣赏茶叶在壶中绽放的过程——玻璃壶就这样被赋予了浓浓的文艺气息。

玻璃壶的样式不多,不外乎在外形的高、矮、肥、瘦上做文章,而质地的不同就决定价格的高低。市面上玻璃壶有耐热和不耐热之分。不耐热玻璃的使用温度一般为“-5至70摄氏度”,耐高温玻璃的使用温度可高400至500度,且能承受瞬间“-30至160摄氏度”的温差。虽然花草茶不主张用100℃的开水冲泡,但作为泡茶+煮茶工具,商场的销售人员大多会建议消费者购买耐高温而轻盈的高硼硅玻璃壶。同样的耐高温玻璃壶,国产与进口的价格相差一倍左右,主要差别在于轻盈度和外观的设计。


有专家提醒,目前国内市场上尚不存在所谓耐热钢化玻璃产品或者是钢化耐热玻璃产品,耐热玻璃壶上一般都会贴有相应标示,注明使用温度、使用范围等。如果购买时发现标称耐热玻璃但是价格却很低,就要考虑其真实性。

寻找你心中的那个壶

保养方式:首次使用前,最好用醋或柠檬汁洗净。冲泡茶后,先用温水冲洗,然后将壶倒放在平整的清洁布上,让水自然流下、风干,避免留下水痕。如果长时间不使用,就避免壶口朝下放在储物柜内,这样内容易积存不洁净或陈腐的气味。

配对茶类:花茶、花草茶。

紫砂壶

紫砂壶是陶器茶具的佼佼者,早在北宋初期就已“成名”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结、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明代大为流行。

由于成陶火温在1000-1200摄氏度,质地致密,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能吸附茶汁,长时间使用,紫砂壶的颜色会变得越来越自然,而在壶内泡着的茶会渗进壶体内,使壶蕴含茶味。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紫砂,主要来自福建、宜兴、台湾三地。福建紫砂其实使用的也是宜兴的砂,只不过是在福建加工而已。其中台湾紫砂壶砂质比较细腻,不同于其它两地产的紫砂,相比之下更适合泡乌龙茶。壶的价格从百元至几千元不等。

保养方式:虽然紫砂怕油、怕脏、更怕摔,但如果买来紫砂放着不用,将严重影响其色泽,更不利于其保值增值。圈子里行家说“紫砂的生命在茶海里,不能侍茶,紫砂就失去了生命的光彩”,可见“养”壶才是紫砂收藏的正道。

配对茶类:一般认为用来泡台湾的乌龙茶、铁观音等半发酵茶最能展现茶味特色。

瓷器茶具

瓷器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瓷器以白为贵,约1300度左右烧成,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对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精巧,适合用来冲泡轻发酵、重香气,如文山包种茶。


最常见的瓷器茶具有白瓷茶具、青瓷茶具。瓷器茶具的花色比紫砂更具观赏性。它的图案或清新俊朗或清淡悠扬。另外,目前由于陶瓷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材质的深度开发,瓷器茶具的家居装饰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一些新瓷器茶具中还加入各式花样图案,来满足青年消费者的喜好。

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青瓷茶具则主要产于浙江、四川等地,尤以浙江西南的龙泉县内的龙泉青瓷最为有名。龙泉青瓷以造形古朴挺健、釉色翠青如玉著称于世。另外还有产于四川、浙江等地的黑瓷茶具,广东等地产的仿古仿旧茶具都是各具特色。

保养方式:一把新买的茶壶,可用茶汤或茶煮的方法,去其土味,一段时间后即可开始拿来泡茶。泡过的茶壶,应该尽快地去渣、清除干净,以免茶叶酸馊,使其味道久久难以去除,并形成茶垢。

从零开始学茶艺

从零开始学茶艺

从零开始学茶艺,茶艺在中国是一种特色文化。在日常生活当中,泡茶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要真正泡好一壶茶,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本领。下面一起来看看从零开始学茶艺。

从零开始学茶艺1 茶艺的基本知识1:泡茶要素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基础,泡茶时应该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泡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使茶的香味、色泽和滋味得到充分的发挥。泡茶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次数。

茶艺的基本知识2:泡茶用水的选择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由此可见,用什么水泡茶,对茶的冲泡和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泡出一壶好茶,应选用水质清、水体轻、水味甘、水源活的,这样才能泡出茶的纯正滋味。

茶艺的基本知识3:茶具的选择

现在常用的茶具有瓷器、陶器、玻璃和塑料。从品茶的角度来看,瓷器和陶器泡茶最好,因为其保温性好,泡茶能获得比较好的色香味,而且外形美观,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茶艺的基本知识4:茶的品饮

品茶,是一门综合艺术。茶叶没有好坏之分,主要是看个人的口味。茶类不同、花色不一样,茶的品质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茶,品茶的方法也不同。品茶时,可先透过晶莹清亮的茶汤,观赏茶的沉浮、舒展和姿态,再察看茶汁的浸润、渗透和汤色的变化,然后端起茶杯,先闻其香,再喝上一口。

茶艺的基本流程

1、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2、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3、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4、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5、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6、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7、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8、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9、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10、分壶

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11、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12、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13、品茗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从零开始学茶艺2 中国茶艺——艺茶

中国人与外国人喝咖啡大不相同,特别是茶道中的茶,是作为天、地、物品与人的统一过程来看待的。所以,无论辨茶之优劣、产地、加工、制作、烹调,不仅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还包含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在现代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已可以分析出各种茶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药物作用,而古代的中国茶学家,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既包含着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从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上说,其成就甚至有超过现代之处。

茶,在中国人看来,乃天地间之灵物,生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为伴,以明月、清风、云雾为侣,得天地之精华,而造福于人类。所以古代真正的茶人,不仅要懂烹茶待客之礼,而且常亲自植茶、制作,课僮艺圃。即使没有亲种亲制的条件,也要入深山,访佳茗,知茶的自然之理,从汉王课僮艺茶,唐代名僧广植茶树,陆羽走遍大江南北,太湖东西,朝攀层峦,暮宿野寺、荒村,一直到明代茶人自筑茗园等,形成了这种实践的传统,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茶学大师庄晚芳先生,既是自然科学专家,又皆通古籍,既明茶理,又懂其中的蕴藉。所以,中国茶艺中第一要素便是“艺茶”,无论评名茶,择产地、采集、制作,均需得地、得时、得法。

《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次者生黄土”。这是讲茶的土壤条件。又云:“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者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缀,性凝滞,结瘕疾。这是讲茶的其他自然环境和采摘时机,而这些条件多在我国南部气侯温润、环境幽静的名山之中。于是茶的生长条件本身决定了它天然要与风光名胜之区相伴。中国茶人深深了解这个道理,从选茶开始便重视契合自然。

唐代由于皇帝爱喝阳羡茶,皆以阳羡为佳。其实,当时名茶产地已经很多。最著名者,一是集中于风景秀丽的巴山蜀水之间,二是太湖周围的著名风景区。陆羽将全国盛产名茶的三十一州加以评定,其中八州在今四川境内,占四分之一。当时,蜀中贡茶已达上百种,最著名者有蒙山茶、中峰茶、峨眉茶、青城茶、峡川间的石上紫花芽、香山茶、云安茶、神泉小团、明昌禄等,而蒙顶石花号称第一。巴蜀多文人,唐人重诗歌,经诗人吟咏,巴蜀之茶愈为世人推重。浙西的常、湖二州亦多产名茶,最有名者称顾清紫笋。此地滨临太湖,山水佳丽,流泉清激,既得气侯之宜,又兼水土之精。中有杼山,多佛刹精舍,陆羽曾为作《志》。兼陆羽及皎然等正是在此处奠定了中国茶道的格局,顾渚茶更为人所重。

宋代继南唐于建州北苑大造贡茶,北苑名刹毗连,茶好,水也好,加之朝廷推崇,名声大振,但贡茶制作过于艰难复杂,又加入龙脑等香料,故真正的茶人并不以为佳,即便建州民间斗茶也不以腊面龙团为之。于是,不少茶人访名山,寻佳茗,日注茶、蒙顶茶、宝云茶等茶被视为真正上品。

明人崇尚罗岕茶。隐栖于山中曰“岕”,“岕”字,今通“芥”字,相传有罗氏者隐于武夷山,因得罗芥之名。明代文人好武夷茶,多因同好武夷之景。茶痴朱汝圭,每年入罗芥访茶,六十年如一日,此山又有明月峡,吴人姚绍宪自辟小园,其中植茶自判品第。由童年而至白首,始得其玄诣。据他讲,许次纾所著《茶疏》,便是因姚绍宪将终生试茶秘诀都告知许氏方有此著作。许氏逝世后又“托梦”给他,令其将《茶疏》传布,姚氏因而为之作序。有此一段神话般的故事,武夷山茶更令人传颂。明代被人重视的好茶,还有歙州罗松茶、吴之虎丘茶、钱塘龙井茶、天台山雁荡茶、括苍山大盘茶、东阳金华茶、绍兴日铸茶等。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名茶,常在好山好水间,又得茶人品第,文人传颂,方为人所重。仅选茶一节,既包含了科学道理,又有美学思想,庄子认为,凡物契合于自然方算真好、真美,中国茶艺由选茗开始便体现了这种自然观点。

好茶,还要采摘得时,制作得法。

唐人采茶时间要求不严,谓阴历二、三、四月均可采。宋以后,对采茶时间要求严格,常以惊蛰为候,至清明前为佳期。天色主张晴日凌露之时,如果茶被日晒,则膏脂被耗,水分又失,不鲜且失精华。采茶用指甲,不用手指,以免被手温所熏染,为汗水所污。唐人对茶芽不大拣择,挺拔者即为佳。宋以后拣择甚精,以芽之形状,老嫩分别品级,一般说,芽愈嫩茶愈佳。一芽为莲蕊,如含蕊未放;二芽称旗枪,如矛端又增一缨;三芽称雀舌,如鸟儿初启嘴巴。真所谓未见其物,先闻佳名,使人油然生出喜悦之情。中国茶艺,未施术而先有美韵,非古老文明国家是难理解的。

好茶需制作得法。故制茶又是茶艺要害,唐代制茶已相当考究。唐代制作的茶有四种:觕茶、散茶、末茶、饼茶。觕茶类似现代茶砖,储运方便但不精。散茶经焙烘后立即收藏,如现代散茶,但在饮时需研磨成末,类似日本茶道所用末茶。这三者,主要是民用,觕茶主要供边疆民族,散茶与末茶流行民间。但作为茶艺,均难取得艺术效果,故陆羽着重改进饼茶。而其他诸品因饼茶的驰名,唐代中后期已流行日稀。饼茶原为荆、巴间制法。陆羽主张只取春芽,以蒸青法杀青,然后捣为泥,以圆模拍制成饼,最后穿孔,串为一气,温火焙干,收藏备用。饼茶既有末茶使用的简便(因古代要将茶末与水交融共饮),又便于保存,所以自此大为流行。由唐代中期直到明初,领导中国茶艺五百余年。

宋代因贡茶把饼茶作得过于精细,虽表面好看,却反失茶的真味。茶道本应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失去物质本来面目,艺术精品亦显得造作。但从艺术角度,亦不失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创造,故仍有介绍之必要。

宋代贡茶以龙团、凤饼为名,是以金银模型压制的饼茶,又称团茶。宋代团茶去掉穿孔,研制多次,细腻美观,再加龙脑香料,外附腊面,光泽鉴人。大龙团一斤八饼,小龙团一斤达二十饼。名为团茶,其实有各种图案。龙、凤团皆为圆形,龙团胜雪为方形饼,白团为六角梅花形,雪英为六角形,宜年室玉为椭圆形,太平嘉瑞似白团面大,端云用龙似大龙团而小,万春银叶为六角尖瓣形,长寿玉圭下方而上圆……每饼皆以龙纹、祥云、彩凤为图案,历朝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武林旧事》曰:

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名北苑试新。皆方寸小銙。进御只百銙。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蒻,裹以黄罗央袱,巨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镀金锁,又以细竹丝织芨贮之,凡数重。此乃雀舌水水芽所芽所造,一銙值四十万,仅可供数瓯之啜耳。

欧阳修《龙茶录·后序》云:

茶为物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叙所谓上品龙茶者也。盖自君谟(注:即格襄,宇君谟)始造而岁贡焉。仁尤所珍惜。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唯南郊大礼致斋之夕,中书框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至嘉佑七年,亲享明斋夕,始人赐一饼,余亦忝予,至今藏之。余自以谏官供奉大内,至登二府,二十余年,才一获赐。

以欧阳修之职位,二十余年方得皇帝赏赐一饼,可见龙团之精、之贵,实比珍宝更为难得。苏轼则比欧阳修幸运多了,曾多次得到小龙团,所以说:“小团得屡试,粪土视珠玉。”一倚茶饼值数十万,拿珠玉与之比,自然与粪土一般了。然而物虽至精,但过于奢侈,便不合我国茶道养廉、雅志的主旨了。但宋代龙团凤饼工艺确有值得研究、发掘之处。今之坨茶、砖茶皆使大黑粗,虽实用但确不美观,若能吸取宋人工艺加以改良,岂不更美!

元代北方蒙古族对过分细腻的文化难以接受,游牧民族喜砖茶,民间则多用散茶。明代正式废除团茶,这也算朱元璋体谅民间疾苦的一项功德之举,而散茶、末茶、砖茶皆流传下来。明清半发酵的红茶类出世,茶的色、香、味能得到更好地体现。花茶也应运而生,由于符合北方人,特别是京师的饮茶习惯因而大为风行。

应当特别指出,古人制茶既是生产过程,又当作精神享受,是从制茶过程中体验万物造化之理。所以从起名到制作,皆含规律和美学精神。

而许多文人饮茶,有的临时采集,有的以半成品重新加以研磨、烤炙,从中体验自制自食的妙趣,便更富实践精神。

从零开始学茶艺3 茶艺分为几个步骤

第一道:净手

在给客人斟茶之前,一定要先洗手,不管你手上有没有脏泥,一定要先净手,更要让客人知道你洗过手了,这不仅是一个喝茶卫生问题,更是表现主人对客人的尊重。

第二道:烫器

在为客人正式泡茶之前,主人还必须要进行的步骤便是“温器”,即将泡茶的一套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卫生的需要,也是为了给茶具预热,使茶的味道更香浓。更重要的是,让客人看到主人的用心。

第三道:请茶

在茶道里,人们往往将第三个步骤称为“马龙入宫”,即将茶叶放到茶壶里。虽然过程比较简单,但从这个名字,大家也可以看出来,茶道体现的是对客人的尊重。

第四道:洗茶

在正式泡茶之前,一定要先经过“洗茶”这一步骤,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清洁茶叶表面的杂质,让客人得以放心的饮用茶水。

第五道:泡茶

前面几个步骤,可能大家平时在斟茶的过程中,都能做到。而泡茶这个步骤,一定要注意,正式泡茶之后,在倒入沸水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壶嘴“点头”三次,这也是茶道文化里所谓的“凤凰三点头”,以示向客人致敬。

第六道:拂盖

这个步骤,体现的是主人的用心。“拂盖”的意思是,泡茶时,沸水要高出壶口一点,然后,主人要用壶盖拂去漂浮在上面的茶沫儿,防止客人喝茶时喝到漂浮着的茶沫。

第七道:封壶

“封壶”指的是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这个步骤为的是保存茶水的浓香,保证客人的口感。

第八道:分杯

这个步骤,更体现“茶道”的文化。主人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为客人加茶。这个步骤一定要注意,分杯时,先把杯子一字排开,而不是直接分到每个客人的面前。

第九道: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这个步骤也是体现着茶道“公正、公平、公道”的文化。

第十道:分茶

这个步骤就是把茶汤均匀的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中,一般而言,斟茶只需七分满,以免客人饮用时茶水溢出,烫伤客人。并且,斟茶时,每个杯子的茶量要一致,不能厚此薄彼。

第十一道:奉茶

这个步骤,是茶道里主人的最后一步,等到泡茶、斟茶步骤都完成后,主人需双手把杯子送到客人面前,这也是中国“以茶奉客”礼仪的根本。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三道:品茗

闻香过后,客人便可以品茗了。品茗前,客人需用三指取拿起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品茗杯,显示对主人的尊重和礼节,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挑选茶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挑选茶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挑选茶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都很喜欢喝茶,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口感,我们都知道要想泡一壶好茶,茶具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分享挑选茶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挑选茶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 材质密度与泡茶的关系

茶具的材质密度,会影响到茶汤的香气、滋味等。

密度高的茶具,气孔率低,吸水性差,如瓷器或者银器,可以用来冲泡风格较为清扬的茶(绿茶、红茶、白毫乌龙等)。用这类茶器泡茶时,茶香不容易被吸收。

玻璃杯主要用于冲泡绿茶,不仅能闻茶香,还能观赏茶叶的蹁跹姿态。

低密度茶器,气孔率高,吸水量大,比如紫砂壶可用来冲泡香气馥郁的茶,比如铁观音、水仙、普洱茶等,冲泡后能持壶盖感受它们醇厚的香气。

其实这与我们烹饪时选的厨具相当。比如炒青菜,当然用铁锅猛火快炒比较好,如果炖骨头汤,则一般用砂锅文火慢炖较为入味。

釉层与泡茶的关系

如果密度较低、质地疏松的陶器在内壁加上了釉,就会成为类似于高密度的瓷器、银器茶具,同样可冲泡风格清淡的茶类。

而没有施釉的陶器,气孔率较高,有较好的吸附性,所以,最好专门冲泡某一种茶类,这样既能够让香气、滋味越来越浓郁,也能避免串味。

色调与泡茶的关系

茶器的颜色包括材料本身的颜色以及装饰的釉色。比如白瓷土较为精制光洁,为了保持洁白,会上一层透明釉,它比较适合搭配绿茶、红茶或白毫乌龙。

黄泥制成的茶器,可配白茶或黄茶。

朱泥或灰褐系列火石器土显得比较厚实,与铁观音、冻顶乌龙等茶类比较适宜。紫砂或者陶土制成的茶器,色调比较朴实、自然,可以与焙火稍重的铁观音,水仙搭配。

如果茶器外边有釉色,那么也会影响茶器的感觉。如淡绿色青瓷比较适合绿茶、青茶,视觉上比较协调;有种乳白色的釉彩如“凝脂”,比较适合白茶、黄茶;铁红、紫金、钧窑之类的釉色可搭配冻顶、铁观音等;釉色偏深偏黑的,可以搭配黑茶。

茶具外形与泡茶的关系

茶具的外形,影响的主要是泡茶时散热快慢以及是否适合观赏。

一般来说,壶口宽敞的,比如盖碗,玻璃杯,散热效果比较好,适宜冲泡无需太高水温的茶叶。另外,盖碗或者壶口较大的茶具,冲泡后打开盖子方便观赏茶叶的形态以及茶汤的色泽,尤其是龙井、碧螺春等注重外形的茶叶,这种造型的茶具如果搭配适当的色调,就会呈现出比较好的效果来。

当然,以上仅是选择茶具时的一些建议,除此之外,选择茶具时,还要考虑两点。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操作方便、实用。如果你觉得盖碗出汤时容易烫手,那么用玻璃杯或其他茶具也未尝不可。

挑选茶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 茶具选择注意事项有哪些

1、不同茶叶冲泡使用茶具不同,有的适合用玻璃杯,有的适合盖碗,有的可以使用紫砂壶,要根据冲泡茶叶选择。

2、选择茶具,要注意茶具的品质,使用哪种材料制作,茶具的容量大小,多要仔细观察比对,不可随意购买。

3、喜欢茶道的朋友,需要准备茶道六君子,可以更方便茶叶冲泡的技艺和方法。选购时要注意竹木纹理,质量好坏。

4、选购茶盘,要根据自身环境和冲泡习惯来选择。茶盘的材质很多种,有木的,不锈钢等,根据需要选择。

5、泡茶也需要茶巾,茶巾可以起辅助性作用,可以用来垫茶具泡茶。一般茶巾使用棉布制作,质量尚可。

6、喜欢茶桌上养茶宠的,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形状,准备一个刷笔。然后每天用茶水浇养,用刷笔刷一下,就会光亮美观。

什么茶具泡什么茶好

1、绿茶:可选用透明无花纹的玻璃杯,或是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盖碗等。以无花纹的玻璃杯为最佳,因为这种茶具可以更好的`观赏绿茶的形态和色泽。

2、黄茶:可选用奶白瓷、黄釉瓷器和以黄、橙为主色的五彩瓷壶、杯具、盖碗、盖杯等。能够使茶的颜色被衬托得更艳丽。

3、白茶:可选用白瓷壶杯具,或反差很大的内壁施黑釉的黑瓷茶具,以衬托出茶的白毫。

4、红茶:可选用内壁施白釉的紫砂茶具,白瓷、红釉瓷的瓷壶、盖碗、盖杯等。能更好的烘托红茶如玛瑙般的茶色。

5、乌龙茶:可选用白瓷质地的壶、盖碗、盖杯,或是紫砂质地的茶具。衬茶色,聚拢茶香

6、黑茶:可选用紫砂壶、白瓷杯具,或是飘逸杯等茶具。

7、花茶:可选用青瓷、青花瓷、粉彩瓷器的瓷壶、盖碗、盖杯等。因为花茶是需要闷泡的茶品,盖子可使香气聚拢,揭开盖的时候,才能香气扑鼻,最好的体现出花茶的品质。

挑选茶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 一、瓷制茶具有什么特点?

瓷器使用高岭土高温烧成,表面光洁透亮,胎薄致密,气孔少,吸水率低,传热快,保温性适中,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

瓷器致密,对茶味的反映不偏不倚,真实公正。因此,瓷器是适用最广泛的茶具,所有的茶都可以冲泡,不失真香真味。

瓷器讲究“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罄、薄如纸”,表面温润洁净,用灯光照射透亮无暇可判断为好瓷器。

青花或彩绘的瓷器,注意颜色要不艳不晦、不浅不深:艳则颜色过厚,晦则颜色过薄;浅则过火,深则火候不够。

另外注意分辨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下彩是图案在釉面下,表面摸起来光滑,彩绘颜料不直接与茶汤接触,安全性高;釉上彩是绘制在釉面上,摸起来有凹凸感,一般作为观赏,不盛装食物。

二、陶制茶具有什么特点?

我们平时常说陶瓷,是瓷器、炻器、陶器的总称,陶与瓷是完全不同的东西。紫砂虽然被单独分出来,但一般说紫砂属于炻器或陶器。

陶器使用陶土较瓷器低温烧成,造型一般比较古朴粗犷,大气沉稳,颜色较深,表面略粗糙,胎厚,气孔多,传热慢,保温性好。

如果说瓷器适合“发香”,那么陶器适合“发味”。陶器特别能凸显茶的韵味,适合冲泡黑茶、老白茶等等,用于煮茶、煮水都很合适。

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铁的粘土烧制,烧成温度、氧化程度不同,色泽多为棕红、棕黄、灰等颜色。陶器一般保持原色,较少上釉。上釉的陶器,注意选择颜色不要太鲜艳的。

选择陶器,除了注意外观的颜色外,质地和手感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将茶具的功能、质地、色泽三者统叫协调,才能选配出完美的茶具。

三、挑选茶具要注意哪些细节?

1、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像有一些杯子就容易出现不够圆的现象。

2、除了一些讲究窑变的杯子,一般的纯色杯子需注意杯子釉色是否均匀。

3、用电筒照,观察釉面是否光洁,是否有气孔、黑点、甚至脱釉等现象。

4、用手指轻轻弹一下茶具,如果声音清脆则完好无损,声音沉闷则可能有暗裂纹。

四、不同茶如何选择合适的茶具?

绿茶:绿茶的特征是清汤绿叶,冲泡时宜选择壁薄、易于散热、质地致密、孔隙度小、不易吸香的茶具为宜,如玻璃杯、薄胎瓷质杯具等。

花茶: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壶杯具。

黄茶:轻发酵茶,气香馥郁,滋味醇厚,所用器具以紫砂为佳。

红茶:红茶宜用白瓷冲泡,用玻璃杯赏汤,便于衬托它的宝光、金圈、汤色红艳”等特点。

白茶:茶具力求古朴、自然,以陶瓷为佳,尤其是老白茶可用陶壶煮饮。

乌龙茶:选择薄胎盖碗冲泡,小杯品饮。更能凸显其高扬的香气。

黑茶:黑茶可冲泡也可煮饮,当配陶制茶具或较粗砂粒的紫砂茶具,能够去除异味,更显陈香。(来源:大益茶生活)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47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