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贡茶开光加持现场
1月18日早晨8时18分,在一片和谐悠扬的佛经声中,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北京晚报、西藏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主办,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北京晚报公益基金特别支持的“吉祥中国共建和谐社会”大型公益慈善活动在西双版纳总佛寺为义卖义拍普洱茶开光加持。这批“土司贡茶”在运抵北京后,将在北京义卖。
版纳寻普洱,勐海看茶园。香飘江河北,善自彩云南。此次活动,将为西藏自治区兴边富民发展基金募集种子基金、为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募集培训基金、捐助西藏大学教学大楼的建设以及捐助“甘泉工程”等。
在为义卖义拍的普洱茶开光加持仪式上,记者见到了一位有着特殊身份和传奇经历的老人,他就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地区的末代土司――今年72岁高龄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刀述仁。
父子两代―生茶缘
刀老今年72岁,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地区的九代土司,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等职。
在当地老人的记忆中,刀老的父亲是个很有正义感的土司,同时还很开明,在当地办教育,还送傣家子弟到内地、到国外学习,刀老也是这些学子当中的一员。当年刀老的父亲在景洪建立自己的茶庄,推出了“鼎兴普洱茶”,带动了勐海地区的茶叶加工、销售发展,形成了滇南地区的商业中心。这使刀老从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普洱茶,家乡的老普洱茶也伴着他走过了70多年。
今天,家乡的老普洱茶再次为慈善事业作出贡献,刀老又感到了乡情的无限。作为末代土司已成为历史,但为了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记住家乡的普洱茶,记住人们所献出的爱心,刀老希望把这批开光的茶暂且叫做“土司贡茶”吧!
据刀老考证,在云南就产大叶茶,主要的产地是易武、基诺等六大茶山。最初只是为了方便运输,人们将大叶茶蒸熟消毒后,压缩体积,把它做成茶坨、茶饼,没想到在运输途中茶叶发酵,形成了这种味道更好、风格独特的茶,因当时运茶的集散地在普洱,所以人们就叫它普洱茶。
提起家乡勐海的普洱茶,刀老只用了一个字来形容:“好”。因为勐海的普洱茶树与其他地区的不一样,这里的茶树都是与樟树共同生长在一起,茶树染上了樟树的香味;这里的海拔、气候、温度都比较特殊,生出的茶叶最好。再加上制茶上有几种特殊的工艺,所以他家的茶就与众不同。当时,买鼎兴的茶都是先付钱,后交货。
茶禅一味―世佛缘
刀老说:“因为家里有当地最大的茶庄,父亲又是土司,所在各地的马队都到鼎兴茶庄买茶,这其中,最大的客户之一就是西藏的佛寺。在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西藏大部分佛寺的普洱茶都来自勐海,这些茶中的大部分都是从鼎兴茶庄运出的。”
刀述仁说,到了解放初期,因为他家与汉传和藏传佛教界关系都很好,所以有关部门就让他从事宗教事务,从此结下一世佛缘。
刀老特别感慨,这一切都要感谢普洱茶,不仅因为普洱茶促成了他与佛教界的良好关系,而且就普洱茶本身来说,也与佛家有着不解之缘,因为茶禅一位,茶本身就是佛事活动的重要用品。
万世善缘吉祥中国
提起这次活动,刀述仁老人很激动。他说,他是佛家弟子,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要发善心,帮助那些贫困地区的人们,让他们能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这不仅要靠你我,更主要的是要靠大家,靠所有有爱心的人们。人们看到的、买到的虽然是普洱茶,但在买茶的同时,你已拥有了仁爱,已步入了帮助少老边穷地区人们的行动中。而普洱茶也是这些爱心的一个载体,一种从善的证明。
泸沽湖“女儿国”的传奇人物、号称“摩梭女王”的最后一位土司夫人肖淑明
1943年,还在雅安明德女子中学就读的肖淑明被泸沽湖左所土司喇宝臣选中,经当时西康省省长刘文辉作媒,远嫁泸沽湖土司衙门当了16岁的“掌印夫人”。
作为“和亲大使”的肖淑明远嫁摩梭女儿国50余载,曾执掌土司大印,管理摩梭内务,平息土匪叛乱,历经荣华富贵和艰难坎坷,一生传奇,被称为“当代王昭君”,为泸沽湖畔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团结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肖淑明老人75岁了,说起话来气息平和,表情坚毅,出口成章、不时引经据典,还写得一手好字, 《泸沽湖畔的摩梭王妃》一书的出版和肖婆婆引起好奇读者对摩梭文化的浓厚兴趣和质疑——“女儿国”怎么会有“王妃”呢?
泸沽湖位于云南与四川省之间。
泸沽湖水面有60平方公里,它周边居住着45000多摩梭人。
中国56个民族中,惟独这支神秘群体没有列入席位,因此人们只好称为摩梭人而不称摩梭族。
大约在元朝末年(公元1368年前后),一支蒙古军队战败后退到泸沽湖,见这里山青水秀,宁静安详,就不忍离去,便和当地的土著人结合,实行走婚,繁衍后代,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摩梭”一词至今是一个谜,早在《后汉书》中就记载了“摩梭”二字,那是2000多年前的事。
“摩梭”一词据猜测可能是最早的部落名称,或者是酋长的名字,这还待将来考证。
摩梭人的历史源远流长,少说也有6000年,多则上万年。
这个女性当家作主的母系氏族社会,按理说统治她的应当是个女人,叫国王也好,叫部落酋长也行,总之应该是女性。
恰恰相反,统治这个母系氏族社会的是个男人。
原来,在泸沽湖这座桃花园以外,仍是男权的世界,从清朝康熙皇帝起就将泸沽湖的统治权交给了男人们,到民国时期仍沿袭下去,叫做“土司”。
“土司”就是土官、地方官,是这一地方的最高长官。
20世纪40年代,统治泸沽湖的地方官叫喇宝臣,他是个摩梭人,接任了左所土司这一官职。
当时他30多岁,正当壮年。
喇宝臣在左所土司这个位置上,如坐针毡。
从处理对外公务来说,他只识得几个汉字,说得几句汉话,与官方交流起来很困难,半通不懂,囫囵吞枣,常常闹些笑话。
从管理泸沽湖内部事务来说,满目都是女人当家,一个大男人闯进女人窝里,横竖都惹人闲话,常常弄得面红耳赤,大汗淋漓。
他想摆脱这个困境,朝思暮想寻找一个既不冒犯上方也不贻误衙门里的工作,还能得到摩梭人赞赏的良策。
终于,他觉得名正言顺地娶一个汉家女做夫人是再恰当不过了。
一是要文墨好,能处理公文公事。
二是能外交。
夫人外交在当时很流行,上方察觉不出来,名义上土司的头衔是他,实际工作是夫人在做,这该多好啊!恰巧这时候刘文辉军长通知各少数民族的头人们到雅安去开会。
趁此机会喇宝臣表达了他的心意,后经刘文辉做媒,肖淑明便脱下汉装,成了女儿国的王妃。
肖淑明16岁就作为和亲大使嫁给了土司喇宝臣,50多年来,沟通汉摩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历经艰难坎坷,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被誉为“当代王昭君”。
北京行程短暂,出版社特意帮肖婆婆实现了几十年的梦想——看到了天安门,老人激动得不停地说“谢谢”。
老人现在的惟一心愿就是想让泸沽湖摆脱贫穷,她愿为此穷尽余生之力,让更多的人关心泸沽湖,保护这人类最后的母系氏族遗存,让她哼着原始、古朴、宁静、独特的歌永远延续下去。
今天朋友们可以去泸沽湖景区管理局为肖婆婆安排的工作地和肖婆婆聊聊聊吧,和肖婆婆谈谈人生、了解了摩梭人一过去和现在,
在中国西南边陲的哀牢山上,有一棵神奇的茶树,相传它生长了几千年。这颗神树所出产的茶叶只供给皇室享用。 哀牢山上居住着古羌人的后裔——哈尼人,他们世代守卫着这棵给哈尼人带来幸福、吉祥和财富的神树,千百年来他们也延续传承者制茶秘法。 明朝皇帝分封了十八位哈尼土司,而神树就在摩陀土司的领地上。这一棵神树,这一场分封,自此带给了哈尼人大大小小数也数不清的争夺与仇杀。
《绝代-末代女土司》是由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中心、侏罗纪世界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鸿畅矿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金潇湘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云南昭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传奇巾帼英雄电影。影片由导演金琛并与陈明新联合执导,艺术家杨丽萍担任艺术总监,宋小宁、晋松、于莉红等主演。123影片在爱情故事中融入了神秘的彝族文化风俗风貌,讲叙了彝族姑娘彝兰通过种种磨难统领九山十八寨,成为现代版的“彝王武则天”的故事,于2011年6月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46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十八学士禅城观茶
下一篇: 坐禅为何要饭后三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