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茯茶历史及研究现状

品茶 2023-11-13 12:47:43

茯茶历史及研究现状

茯茶,因当时所采用的原料来自湖南,故又名“湖”,又因在伏天生产,也叫“伏茶”,香气和功效类似“土茯苓”,因而得名。茯茶为砖块形蒸压黑茶之一。对传统茯茶产品已有相关的研究,但优质茯茶加工工艺、品质形成及品质特色有待研究。

茯茶历史

茯茶约在1524年生产问世,茯砖茶约在1860年前问世。当时用湖南所产的黑毛茶踩压成90公斤一块的篾篓大包,运往陕西泾阳筑制茯砖。茯砖早期称“湖茶”、“伏茶”,因原料送到泾阳筑制,又称“泾阳砖”。现在茯砖茶集中在湖南临湘和益阳两个茶厂加工压制,年产量约2万吨。20世纪80年代初期,湖北蒲圻楼洞茶场,引用湖南茯砖制法,获得成功,年产量500吨左右。

目前生产的茯砖茶,分特制和普通两个品种,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的拼配不同。特制茯砖全部用三级黑毛茶作原料,而压制普通茯砖的原料中,三级黑毛茶只占到40-45%,四级黑毛茶占5-10%,其他茶占50%。茯砖茶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气沤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其压制程序与黑、花两砖基本相同,其不同之点是砖的松紧度和厚度上。因为茯砖特有的“发花”工序,除需要相应的环境条件外,也要求砖体松紧适度,便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动。茯茶有单独“发花”工序,在烘房中缓慢“发花”。

茯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形,规格为35×18.5×5厘米。特制茯砖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汤色橙红明亮,叶底黑褐尚匀。普通茯砖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尚浓,汤色橙红尚明,叶底黑褐粗老。每片砖净重均为2公斤。1986年起茯砖的规格逐步小型化,茯砖茯在泡饮时,要求汤红不浊,香清不粗,味厚不涩,口劲强,耐冲泡。特别要求砖内金黄色菌落(俗称“金花”,学名称之为冠突曲霉菌,内含丰富的多种营养素,对人体极为有益,金花越茂盛,则品质越佳。)颗粒大,干嗅有菌花清香。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最爱茯砖茶,他们把“金花”多少视为评价茯砖茶品质好坏的唯一标志。

茯茶传统制作工艺

传统茯茶选用的原材料为黑茶三级、四级,该原料叶薄,色重,有一定的含梗量,无机元素含量高,符合传统茯茶的特殊制作工序要求。过去人们制作茯茶,依凭繁琐而复杂的手工工艺,使得产品既不卫生,又难以大批量生产;现在生产采用科学而精密的机械化、流水线作业,彻底改善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产量。

茯茶是砖茶中的特殊高档品种,这种看似简单的微型砖茶,其制作需要经过选料、筛制、渥堆、压制、发花、烘干等二十多道工序。其中有一道发酵与发花的关键工序,它可使黑茶生成一种颗粒“金黄色菌花”,此“金黄色菌花”已在87年国家标准中,命名为“冠突散囊菌”,是其他茶叶难以具备的菌种。它能助消化、降脂肪、解油腻,从而也使茯茶形成了它特有的优势。由于茯茶特殊工艺而存在的大量冠突散囊菌借助体内物质代谢及分泌的胞外酶作用,形成独特的品质风味。他不仅温润适口,而且调理五脏,并具有浓郁的“菌花香”以及茯苓与茶有机协调的药用保健功能,故人们将此茶称为茯茶。茯茶压制、烘干后,一般用严格的隔潮包装。较精致一些的普遍采用铝铂纸裹严,然后塑封。茯茶块有的粗犷大如砖块,有的则精致小如指头。

茯茶的药理功能

据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及理论检测分析表明,高级茯茶中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有的无机元素、钾、锌、铁、锰、铜、钙、镁比其他茶叶高;茯茶的原材料本身即具有对人轮状病毒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地阻断人体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形成;所含脂肪分解酵素含量高于其他茶类;茯茶中的--氨基丁酸含量丰富,有着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因而茯茶具有分解油腻、利尿通便、消食和胃、止泻化痔、醒酒安神、抗癌防辐射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等功能。对于年龄在50-70岁的高血脂症患者,每日坚持饮用茯茶3次以上,不出一月,身体血液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和脂质过氧化物等生化指标,均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不难看出西北地域的人们为何对此茶情有独钟。当然,各个民族,不同地域的茶艺各有特色,概因饮食习惯、地域风情不同而异。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草原的奶茶,还有诸如清茶、摆头茶、三泡台等等,花样繁多,别具风味。

长沙市科技局立项,长沙蔚都实业研发生产,泉笙道茶业出品的高档优质茯茶--禅洱茯茶,至今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出品的禅洱茯茶打破了传统工艺上的局限性,产品规格、原料与传统边销茯茶相比,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在传承湖南黑茶的传统工艺上,将传统与现代先进技术、设备相结合,是湖南黑茶标准化生产的一大步。

泾阳茯茶镇简介

泾阳茯茶镇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东南,是中国四大茯茶产区之一。茯茶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自古以来,泾阳茯茶以其备受推崇的品质广为人知,被誉为“天下茯茶第一县”。

泾阳茯茶镇拥有丰富的茯茶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其中的天威山是泾阳茯茶的主产区之一,不仅是野生茯茶的重要集散地,还是茯茶种植示范基地。茯茶采摘和炒制工艺相当复杂,需要讲究选优、择良、精品。泾阳茯茶镇的茯茶制作工艺传承自古,秉承着“精心炮制、质量为本、用心服务”的理念,制成了具有浓郁茶香的高品质茯茶。

除了茯茶,泾阳茯茶镇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镇内的泾阳县曲江遗址是中国史前时期文化遗址的代表之一,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知识。此外,泾阳茯茶镇还有美丽的山水景致和风光秀丽的景点,如名人山、战国城遗址、茶博馆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泾阳茯砖茶的历史沿革

古时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正是看到这一点,利用茶来安边治边。从宋时起就有以茶治边的政策,朝廷设有“茶马司”以茶易马,与边民进行“茶马交易”,统治边民,从中获利。泾阳茯砖茶正是历史上历朝各代用于“茶马交易”的主要茶品。
泾阳位于岭北,本不植茶,但泾阳位处关中腹地,泾河下游,自古是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也是南茶北上必经之地。因而,从汉代始泾阳就成了“官引茶”到中原的集散地。官茶到泾,另行检做,制成茯砖茶后,才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亚各国,遂形成加工制作输运中心枢纽。在漫长的集散、加工、制作岁月中,茶商在不经意情况下偶尔发现加工之茶中长出“金花”(茯茶中的“金黄色星状斑点”茶商们称其为“金花”),因“金花菌”在黑毛茶的二次发酵中生长繁殖、代谢作用,极大地改变和提高了原黑毛茶的品质,从而形成了茯茶独有的风格。茶商们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制作工艺、定型,形成了泾阳独有的茯砖茶品。据史料载,茯茶(散茶)在泾出现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1077)左右;茯砖茶形成定型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前后,距今643年。
欲移他地均未成功——泾阳茯砖茶的独特魅力
泾阳是历史上唯一的茯砖茶加工基地,茯砖茶能在泾阳筑制延续近千年,自然有其历史的必然。
“金花菌”孢子是原茶自身就带有的,为什么在其他地方长不出来,而到泾阳就长出来呢?一是泾阳的水质,酸碱度和水中的矿物质适宜“金花菌”生长发育的条件需求。二是泾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位于冶峪河和泾河两河下游之间,北有嵯峨、北仲两座山系,南有终南山,地势低洼,形成了一种既具有关中气候特点又具有湿地气候特征的独特自然环境。这一独有气候条件,恰好适宜“金花菌”生长、发育、繁殖。三是技术因素,也是人为因素。包括制作工艺,炒茶的火候及水分含量,发花的温度,筑制砖体的松紧度等。古时没有温度计和干湿仪,全凭匠工的经验和感知来把握。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曾想把泾阳茯砖茶制作技术引进到泾阳之外去,均未成功。也说明历史上的“三不离”(离了泾阳水不能制,离了泾阳气候不能制,离了泾阳人的技术不能制)是有道理的,泾阳是茯砖茶最佳筑制生产地位也是不可动摇和替代的。如同有人想把贵州茅台[181.93 -2.19%]镇的茅台酒引进到当地制作,无法达到茅台镇茅台酒的独特风味一样。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决策层决定把茶叶的加工制作转移到茶产地去,当时只考虑降低生产成本,未考虑水质和气候环境,可以说是不科学的。湖南安化20世纪40年代引进了泾阳技术,50年代才算有了发花,还是采用了一种喷花接种技术,茶品发花情况散而少,至今还达不到泾阳原先的发花水平。口感、滋味、质量也与泾阳产的茯砖茶有差异。
泾阳茯砖茶因茶品中生长繁殖有“金花菌”,极大地改变并提高了茶品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这是茯砖茶的品质比其他茶品独特的原因所在。
历史铭记时代呼唤——泾阳茯砖茶的辉煌复兴
泾阳茯茶产生于宋代,泾阳茯砖茶成名于明朝,兴盛于明清至民国时代。
历史上,茯茶西运主要靠骆驼驮、马载,销售后,回来带的主要是兰菸,甘、宁、青的毛皮、药材、香料、珠宝等;南茶北运泾阳后,回去主要带有在泾阳改制的兰州水烟和在泾阳加工好的皮货、中药材和泾阳产的硝盐及棉布。至明清民国时期,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进一步扩大,过泾茶叶量不断增大,茶叶西去运输问题突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加运量,茶商设法改进茶叶包装,压缩茶叶体积,开始筑制砖茶,随之诞生了“泾阳茯砖茶”。这一时期也正是泾阳茯砖茶发展的鼎盛时代。《泾阳县志》载:“清雍正年间,泾邑系商贾辐辏之区”。在泾阳境域商号131家。其中经营茯砖茶的商户门店达86家,每年每家约300-500吨。当时泾阳茯砖茶除销往西域各地外,更远销至俄国、西番、波斯等40余国家。据卢坤《秦疆治略》记载:“泾阳县官茶进关,运至茶店,另行检做,转运西行,检茶之人,亦有万余。”时置泾阳县城及周边的茶行、茶庄、作坊、茶商号林立,热闹非凡。白天人潮如海,车水马龙,夜晚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好一派繁荣景象。
1873年前,茶商内部分为东西两柜。东柜为汉族,西柜为回族。到1873年后,陕甘总督左宗棠改引为票后,有意扶持湖南人,泾阳增加了南柜(全系湖南人)。是为泾阳茶商最盛时期。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41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