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发展茶叶产业,搞好茶叶生产,对于绿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茶叶产业现状
湘潭市茶叶以绿茶、红茶为主。茶叶年产值在一亿元左右,其中红茶年产值7500—8000万元,绿茶年产值1500~2000万元。其中2766.67hm2茶园建成规模种植的大约666.67hm2左右,其余的都是一家一户散种。红茶主要是代加工。湘潭茶叶经过长期开发,已形成具有自己知识产权,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如“韶峰”、“羊鹿”、“红仑春”、“湘波绿”、“华南春”“船形”等。“韶峰”牌已上茶叶网名录,“羊鹿”牌茶叶多次获得全国金奖,“华南春”茶叶后来居上,在湖南长株潭地区小有名气。
2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
2.1种植零散,茶园规模小
2766.67hm2茶园分布在全市各个地方,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主,农户散种占全市茶叶的3/4,建园成规模种植的占全市茶叶的1/4。最大的湖南羊鹿茶业有限公司也只有80多Iirr12,最小的只有约4hm2。
2.2茶叶企业整体效益差
全市茶园年产值1500—2000万元,平均每667㎡茶叶产值500元左右。真正有效益的茶园166.67hm2左右。上档次、有品牌、效益好的茶叶企业只有4、5家。
2.3品种老化,茶叶产量低
全市绝大多数茶树都是种子繁殖的本地品种,品种老化,发芽迟,产量低,品质差。
2.4管理粗放,栽培技术落后
多数茶园虽有人管理,但管理粗放,凭经验栽种茶树。少数茶场和农户的茶树没有专人管理,任其生长,靠天采茶。
2.5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全市只有十个学茶叶专业的技术人员,而且都在各县市区农业局,年龄在45岁以上,有的已面临退休。茶叶企业绝大多数没有技术人员,技术指导全靠各县市区农业局的茶叶技术人员。
2.6湘乡红茶只做加工,没有自己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出口渠道
加工红茶原料要到安徽、湖北去采购,生产出来的红茶只有卖给湖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才能出口,受制于人。
2.7品牌效应不明显,资源利用率有待提升
湘潭茶叶虽然有几个品牌,但利用率差,有的企业有品牌,但茶叶基地太小,有的企业有基地,但没有品牌,基地和品牌没有很好的整合,发挥整体效应。有的企业之间加工设备和基地也缺乏有效整合。
2.8政府支持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湘潭茶叶除了各县市区农业局给予技术指导外,政府很少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湘潭茶叶的发展全靠企业自己的力量。
3茶叶产业发展对策
3.1科学谋划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要根据湘潭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是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故乡。结合旅游科学谋划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做好茶叶生产布局,把发展茶叶产业与旅游有机的结合起来,挖掘“韶峰”“羊鹿”茶叶品牌效应,开展“游览伟人故里,喝伟人家乡茶叶”活动,进一步提升湘潭茶叶名气。
3.2增加政府支持力度
湘潭茶叶要发展,光靠企业自身是难有作为的,除了农业部门应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外,必须靠政府的支持和扶助。政府应在税收、项目、信贷上给予支持和扶助。同时重点扶植3~5家有品牌、发展前景好的茶叶企业,使之做大做强,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的茶叶龙头企业。
3.3加强茶叶企业之间资源整合
实践证明,走小而全的茶叶产业发展道路是行不通的,一浪费资源,二不能发挥品牌效应,三难以实践规模效益。只有把企业的品牌、基地、加工设备有效整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成立湘潭茶业协会,由茶业协会牵头把各茶叶企业组织起来组建湘潭茶叶联盟,开展优势互补,发挥各个茶叶企业的基地、加工能力和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湘潭茶叶产业。
3.4加快低产茶园改造
低产茶园是制约湘潭茶叶产业发展重要因素,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低产茶园改造,淘汰产量低、品质落后的本地老品种。一是由效益好的茶叶企业兼并无力改造的茶园,进行低产茶园改造;二是由经济条件好的茶叶企业入股参与低产茶园改造;三是引进外来投资者参与低产茶园改造;四是由财政贴息,银行贷款给茶叶企业开展低产茶园改造。
3.5走“公司+茶农”的发展道路
茶叶企业与农户签订茶叶生产合同,由茶叶企业无偿提供良种茶苗,并派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农户按照茶叶企业技术要求,进行栽培管理,茶叶采摘时,由茶叶企业按市场价格收购农户所采摘的茶叶进行加工与销售。这样既解决了茶叶企业要加工也要生产的问题,又解决了茶农担心生产出来的茶叶销路问题,一举两得。
3.6做好人才培训及引进工作
当前主要的是要解决全市茶叶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力争通过3—5年努力为每个茶叶企业引进和培育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为湘潭茶叶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7注重质量安全
必须牢固树立茶叶质量是茶叶企业的生命意识,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推进生态茶园、有机茶园建设,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推行QS认证,加强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确保茶叶质量安全,促进湘潭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8扩大对外合作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对外联系,为茶农提供科技信息,为企业捕获最新商机,向外推介湘潭茶叶,让外界了解湘潭茶叶。吸引一批有实力企业参与湘潭茶园建设和茶叶产业开发。
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针对每个产业都不一样,这里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例:
节能环保产业投资主体结构变化。近年来,环境保护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减少,而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合资企业的数量在增加,且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开始猛增。
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是世界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技术的佼佼者,处于先进水平,被多方借鉴。所生产的环保产品在国外享有良好的声誉,出口量不断增加。
环保产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由于缺乏政策和宏观管理,环境保护产业的标准体系一时难以建立。导致环保企业的竞争表面化,不存在深层次的真正竞争。从而导致大量粗制滥造的设备被打入市场,严重阻碍了环保产业市场的发展。
环保产业发展建议:
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对于环保产业的创新,首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加强对行业整体发展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确保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广泛深入的社会普及和全民参与。利用资源和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科学宣传活动,这是与能源消费者密切相关的利益,同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2022年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产值效益初显【组图】
中国茶产业公司:中国茶叶、大益茶业、八马茶业、君山茶业等
本文核心数据: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品种类型、单价、产值等数据
健康发展:茶叶种植面积稳步上升
云南省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产业发展。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1年云茶产业各项指标仍稳中向好,呈现健康发展态势。2021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740万亩,比上年增2.8%。
普洱茶之都:茶叶产量稳步增长
产量方面同样稳步增长,2021年总产量49万吨,比2020年增2.4万吨,同比增长约5.3%。
其中,全省成品茶产量37.4万吨,较2020年增5.3%。茶类品种齐全,以普洱茶、红茶、绿茶为主。2021年全省普洱茶产量16.1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红茶产量7.2万吨,呈减少趋势,比2020年减少1.6万吨,减少18%;绿茶产量14.1万吨,比去年增4万吨,增4%;其他茶类约8000多吨。
农业元素减弱 产业效益初显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云南省毛茶价格稍有提升,比上年每公斤增2.9元,平均单价每千克42.3元;成品茶价格平稳上扬,平均单价122.8元/千克,较上年每千克增18.6元,同比增17.9%。随着单价的提升,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也有所增长,2021年达到4708元,较2020年增加658元,产业效益增长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初现。
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同样体现茶产业的效益,2021年云南省茶加工产值达到7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约92%,当年度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为3.4:1。由此可见云南茶产业的农业元素正在逐渐减弱,桎梏传统茶产业发展的一大痛点正在逐渐得以解决。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茶叶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40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范增平:禅茶还是茶禅
下一篇: 茶人茶事|老舍: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