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国内外茶叶标准分析

品茶 2023-11-13 07:38:46

国内外茶叶标准分析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据统计,全国有一亿人口直接、间接从事叶生产、销售,每年出口茶叶约20万吨左右,贸易金额约4亿美元。欧盟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一个重要市场,但是,近两年来,欧盟扩大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种类和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MRL),导致我国茶叶出口受阻。据统计,我国今年1~5月对欧盟出口茶叶5439吨,同比下降47.1%。但对其他国家的茶叶出口基本持平,有的还略有上升。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茶叶生产企业应对国外的绿色壁垒,除了提高茶叶质量,生产绿色(有机)茶叶之外,还要了解国内外的茶叶标准和茶叶检测方式,只有了解各个国家茶叶的标准,才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并开拓新的市场。

标准是由有关各方根据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的技术规范或其他公开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最佳的公共利益,并由标准化团体批准。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贸易中的关税作用大幅度降低,技术法规的作用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对国内外茶叶标准的收集、分析和对比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茶叶标准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本文在对国内外茶叶及相关标准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对标准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比较,供参考。

国外茶叶标准现状

1.国际组织标准

茶叶产品国际组织标准主要有ISO标准(表1)和FAO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主要有10项(表2)。ISO涉及茶叶产品标准有ISO3720:1986《红茶-定义和基本要求》,标准对红茶中化学成分作了要求(表3),全世界共有30多个国家采用这一标准,其中包括三个主要的世界茶叶出口国,即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以及某些主要进口国,如英国的BS6048-1987红茶标准基本上等同于ISO3720-1986。

表1   ISO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

1 ISO 3720-1986 红茶-定义和基本要求

2 ISO 6078-1982 红茶-词汇

3 ISO 1572-1980 茶-已知干物质含量的磨碎样品的制备

4 ISO 1573-1975 茶-103℃时重量损耗的测定

5 ISO 1574-1980 茶-水浸出物的测定

6 ISO 1575-1980 茶-总灰分的测定

7 ISO 1576-1975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8 ISO 1577-1980 茶-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9 ISO 1578-1975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的测定

10 ISO 1839-1980 茶-取样

11 ISO 3103-1980 茶-用于感官试验的茶汁的制备

12 ISO 6770-1982 速溶茶-自由流动堆积密度和紧密堆积密度的测定

表2  FAO制定的红、绿茶中农药残留MRL标准

序号 农药名称 MRL 标准(mgkg)

1 Chlorpyrifosmethyl(甲基毒死蜱) 0.1

2 Cypermethrin(氯氰菊酯) 20

3 Deltamethrim(溴氰菊酯) 10

4 Dicofol(三氯杀螨醇) 50

5 Endosulfan(硫丹) 30

6 Fenltrothion(杀螟硫磷) 0.5

7 Flucythrinate(氟氰戊菊酯) 20

8 Methidathin(杀扑磷) 0.5

9 Permethrin(氯菊酯) 20

10 Propargite(克螨特) 10

表3 ISO3720对红茶化学成分的规定

特定成分 要求 检验方法标准

水浸出物,%(m/m) 最小值32 ISO1574

总灰分,%(m/m) 最大值8 ISO1575

最小值4

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百分率)(m/m) 最小值45 ISO1576

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计)%(m/m) 最大值3.0 ISO1578

最小值1.0

酸不溶性灰分,%(m/m) 最大值1.0 ISO1577

粗纤维,%(m/m) 最大值16.5

标准号:见内容

茶叶市场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内部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的方法。以下是对茶叶市场进行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1.茶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和饮茶传统,深受消费者青睐。

2.茶叶具有多样的类别和品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3.茶叶作为绿色、健康、时尚的饮品,适应现代人的消费趋势。

4.茶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广泛的分销途径和渠道。

劣势(Weaknesses):

1.工艺和包装等营销手段上的不足,造成竞争力的不足。

2.鉴别和保障茶叶质量的标准不统一,导致市场混乱和消费者信任度降低。

3.茶行业竞争激烈,特别是中国国内茶叶市场竞争,价格战泛滥、升级换代缓慢,制约了企业持续发展。

4.市场营销策略单一,缺乏市场创新和升级,营销口号、标语等单调,不能反映市场现状和消费者需求。

机会(Opportunities):

1.茶叶市场流行绿色健康消费理念,茶叶有机可达标趋势愈加显著,发展机会增加。

2.饮料行业国内外快速发展,推动茶饮的潜力和市场机会。

3.茶叶进出口贸易格局、市场布局扩大,茶企出海发展也孕育着蕴藏的机会。

4.中国茶叶文化也正在国际范围内推广和交流,为茶叶产业提供了发展机会。

威胁(Threats):

1.受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波动的影响很大,以及对于茶叶行业的繁荣程度和整体市场环境影响很显著,例如经济下滑和政策变化等。

2.茶叶产地资源受限,加之异地产品大量涌入,形成市场竞争压力大。,为茶行业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3.消费者要求茶叶品质不断提高,对于茶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加强工艺提升,在口味、品质、外形等方面,改善洋溢出的威胁和压力。

4.特别是网络发展与茶行业的融合,茶企们更面对电商、社交、共享等一系列互联网创新型业态带来的威胁。

茶叶的市场分析及预测

——预见2022:《2022年中国茶叶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中国茶产业公司:中国茶叶、大益茶业、八马茶业、君山茶业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茶叶行业产业链、产业全景图谱、产量、种植面积、出口、品牌价值等数据

行业概况

1、定义

茶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成分主要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根据茶叶种类、制作工艺及茶汤成色,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花茶七大类。

2、产业链剖析

分析茶叶产业链结构,产业链上游包括茶种培育、种植、采摘、粗加工以及物流运输,中游茶叶市场主要包括茶叶加工、包装、销售等,下游市场包括零售市场、批发市场,按照销售渠道可分为线上、线下两大市场。

分析中国茶叶产业链上代表企业/机构情况,上游茶种培育主要为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高校,茶农负责茶园种植、采摘及粗加工等环节;中游企业既包括立顿、雀巢等国外企业,也包括中茶、大益茶等国内品牌;下游主要为线上线下等多主体消费客户。

行业发展历程

茶是中国传统农产品,自古茶商生意发达,文章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梳理中国茶叶现代产业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中国茶叶产业经历起步时期、低迷时期、第一黄金期、激烈竞争期、第二黄金期共五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

茶产业发展与地方资源禀赋息息相关,故现阶段出台茶叶产业政策省市主要集中在中国四大产茶区。汇总比较产茶省市相关产业政策,文章认为主要省市大体都是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茶叶产业政策维度相似,但政策手段各有侧重,主要可归结为建设现代化营销体系、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延伸茶叶主体价值链四大侧重点。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茶叶产量稳步增长

随着我国茶叶市场全面放开,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异常活跃,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得到了快速提升。
截至2021年底,我国茶叶产量318万吨,较上年增加24.82万吨,同比增长8.47%,首次突破300万吨。

2、茶叶种植面积稳居世界前列

茶树种植对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有特定要求,这也将茶叶主要生产地限制于若干主要国家内。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一直稳居世界前列,2021年面积达到4896万亩,同比增长3.12%。

另外,根据ITC(国际茶叶委员会)发布的《年度统计公报(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稳居全球首位,规模约为第二名国家印度的5倍,呈断层式领先优势。

注: ITC《年度统计公报(2021)》最新数据2020年,截至文章成稿日,暂无发布2021-2022年数据。

3、中国茶叶出口量价双增

新冠疫情爆发对国际贸易带来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据中国海关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5.53万吨,出口总额109.02亿元;疫情爆发后,2020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受到影响,下降至34.88万吨,但出口总额不降反升为141.64亿元;2021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6.94万吨,出口量水平恢复到了疫情爆发之前并略有提升,出口总额达到了148.53亿元。可见,尽管这两年来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茶叶生产难度加大、成本提高、茶叶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我国茶叶出口的势头仍稳中有升,并达到了量价齐增。

4、中国茶叶品牌建设稳步发展

为推动茶产业发展,多方助力中国茶产业公用品牌建设。比较近3年品牌评估数据,近3年来,有效评估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在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逐年下降,2022年平均品牌价值与增长率分别为23.15亿元和4.37%。可见,表明近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增速在减慢。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江南产区最为密集

202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有品牌分布于四大产茶区,其中江南产区分布最为密集,数量达到69个;西南产区数量达到26个,位列第二;华南、江北产区分列第三、四位,分别达到18个、13个。

2、企业竞争:暂未形成龙头企业

由于中国茶叶市场格局分散,业内代表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小,除天福茗茶成功于港交所上市外,业内尚未出现上市企业。故文章汇总代表企业茶叶业务发展概况,结合企业注册资本、经营市场等指标对其竞争力进行评价如下:

注:星级评价1-5,☆为半星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种植面积突破4000万亩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划定最宜区,坚持适区适种,引导非优势区退出茶叶种植。加快品种选育和老茶园改造,集成组装一批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提高单产、提高效益,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十四五”因地制宜,巩固、提升、振兴三大产茶区

区域规划方面,“十四五”期间,国家结合各大产茶区具体情况,分别提出巩固、提升、振兴三大发展策略: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茶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茶叶根据什么标准分为六大类

茶叶根据什么标准分为六大类:答案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1、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形成了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2、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形成了红汤红叶,香甜味醇的特点;
3、青茶,属于半发酵茶?,冲泡后茶香芬芳;
4、白茶,属于微发酵茶,造就了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的特点。
1、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形成了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2、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形成了红汤红叶,香甜味醇的特点;
3、青茶,属于半发酵茶?,冲泡后茶香芬芳;
4、白茶,属于微发酵茶,造就了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的特点。
茶叶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多种类别,但常见的标准包括:
1.发酵度:茶叶的发酵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未发酵、半发酵和全发酵三类。未发酵的茶叶包括绿茶和白茶,半发酵的茶叶包括乌龙茶,全发酵的茶叶包括红茶和黑茶。
2.品种:茶树有不同的品种,不同品种的茶叶具有不同的特点,如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
3.产地:茶叶的产地不同,气候、土壤、水质等因素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和特点,如安徽黄山的武夷岩茶、福建泉州的铁观音等。
4.加工工艺:茶叶的加工工艺也会影响茶叶的类型,如炒青、揉捻、杀青等不同的加工方法,会造成绿茶、红茶、乌龙茶等不同类型的茶叶。
5.外形特征:茶叶的外形特征也可以作为分类标准,如细嫩直达的毛尖、卷曲带黄的乌龙茶等。
6.风味特征:茶叶的口感和香气等也可以作为分类标准,如花香清新的绿茶、香气浓郁的红茶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37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