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茶,皆从技术入门。在专业老师的教授下,认识各种茶,了解他们的区别,掌握不同的泡法,力求通过反复的练习,泡得一杯色香味俱佳的茶。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会常常听到这样的一种评论:“你泡茶挺专业”或者“你泡茶还要练习”……这种判断从何而来?从泡茶的技法而来。
泡茶分很多不同的程式,每一个步骤之中,都有标准的动作要求。一个人评论某位茶人泡茶很专业,那说明他对这些标准动作的掌握非常熟练。泡茶就好比一场体操比赛,裁判依据运动员完成的动作程度,来判断一个运动的优劣。
但只能熟练的完成标准动作的体操运动员,是无法问鼎世界冠军的。世界级的体操选手,除了能够扎实的掌握技术动作,还能给人带来一种美感——生命的运动之美。
泡茶,亦是如此。一个习茶者,把泡茶的技法掌握的无懈可击,但无法给人带来美的感受,那他只是一个入门而未入道的习茶者。
技法如蜂蜜,习茶者是清水,而茶人,则是一杯蜂蜜水。
蜂蜜放入水中,蜂蜜依然是蜂蜜,水依然是水。习茶练习技法,如同要将这看得见的蜂蜜,不断的搅拌,让它慢慢融入水中。蜂蜜尚未完全融入水中的时候,见者会说:这是一杯加蜜的水。就像别人评价习茶者泡茶很专业,因为他泡茶的过程,有很鲜明的技术痕迹。
等蜂蜜完全融入水中,水中再也看不到有什么存在,但这杯水喝起来,却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这种香与甜,便是一个茶人近乎于道的艺术境界了。
技法是有形的标准之美,它是茶之门;
艺术是无形的自然之美,它是茶之道;
茶者,要将技法的痕迹,渐渐的化作自然呈现的美感,达到技法、内心、茶,融合为一的境界。如此,才能算入了茶的门,得了茶的道,才可谓修成正果,功德圆满了。
泡茶口诀一泡二泡三泡清
泡茶口诀一泡二泡三泡清,在喝茶的时候,我们中国的礼仪是非常多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喝茶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素养。下面一起来看一看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泡茶口诀一泡二泡三泡清吧。
泡茶口诀一泡二泡三泡清1 一泡泡水,二泡泡茶,三泡四泡泡精华。
“一泡水”就是:洗涤茶叶,因为茶叶在制作工艺中或多或少留下一下灰尘之类的东西,需要用高温开水淘洗,去掉灰尘杂质。然后把第一次泡的茶水倒掉。
所谓“二泡茶”就是:二泡茶是端起茶杯的沉醉,闻着茶香,让人陶醉在茶的香味中,一醉方休,不醉不归。
所谓“三泡四泡是精华”就是:当茶叶泡到第三次和第四次之后,茶叶的精华就基本泡入茶水中了,就可端起茶杯品尝了,再泡也就无意义了。
扩展资料: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功夫茶文化则起源于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中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潮州凤凰单丛茶、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泡茶口诀一泡二泡三泡清2 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
稍懂茶道的人都知道,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五泡六泡也不错,七泡有余香
想想,人这一生与之何其相似!
年轻的时候,好比一泡水,这第一道工序是在洗涤茶叶,洗涤的茶汤是要被倒掉的。别急,这犹如初恋往往是学费。要不,怎么就说青春必得失去,爱必得忧伤呢。
一泡为水,路正长着呢。
再说说这二泡茶,值得玩味。不懂茶的人是不会玩味出其中独到的滋味的。大概吃过开河鱼、下蛋鸡的人,也都睡过回笼觉,但是未必非得纳个二房妻。道理是相通的,同理可证就是。想喝牛奶不一定非得养奶牛哇。说一千道一万,这二泡茶是端起茶杯的沉醉。一醉方休,不醉不归。
正因为二泡茶可以醉人,所以许多人一生多滞留于此,象个缺乏规划与自律的旅人,因过分沉迷与贪恋沿途的风景而误了赶路。人性的弱点,叫男人身上多了很多猪八戒的成分,往往惦记高老庄那未了的尘缘,忽略了那实质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更多时候,之于猪八戒,西天取经的吸引力,远远敌不过高翠娥。于是,有许多男人壮志未酬身先死,也就不足为怪了。
能够抵达三泡四泡是精华境界的男人,确为男人里的精华。经过一路跋涉,接近金字塔塔尖的位置自然就归属这些锲而不舍的精华人士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里提到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怎么样?高峰体验很诱惑吧?自我价值实现很享受吧?那往下的就无庸赘述了吧。希望我们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之后,可以满足尊重的需求,抵达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如果高层次的`需求暂时满足不了,刻意不来,那么就慢慢品茶好了,舍去一泡水,品味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三泡四泡是精华......
正确的泡茶七个步骤口诀:一温壶、二投茶、三浸泡、四醒茶、五闷泡、六奉茶、七品茶,泡茶是一门技艺,需要掌握正确的冲泡方法,而投茶、出汤时间、水温、投茶量均为关键步骤,需要合理把控。
泡茶口诀一泡二泡三泡清3 正确的泡茶七个步骤口诀:
一、温壶:
以热水淋茶壶,提高茶壶温度,才不至于在泡茶的时候水温被茶壶抢走,影响茶汤的风味。
二、置茶:
等待茶壶温热的时间里,将要泡的茶叶从茶仓中取出,放入茶则。这时可以请宾客赏茶,也藉这个机会与客人交流,介绍他们认识此茶的特色,香气?颜色?外观?赏完茶后再放回原处。
三、温润泡:
将热水均匀地淋在茶叶上,使茶叶受热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后立刻倒出来。
目的在使某些比较紧结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带的珠露茶)舒张,这样茶汤才会均匀好喝,也有些人觉得这样比较清洁,但并不是每一种茶都适合温润泡这道手续。
四、醒茶:
将温润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当中,静待一段时间让茶叶舒缓。等待醒茶的时间可用茶海中的热水温闻香杯。
五、冲泡:
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数决定,放入的茶种、与茶叶量多寡会影响冲泡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四十五秒到一分钟,有些需要一分半钟,这段时间用可以用来温饮杯。
六、奉茶:
将茶壶内所泡的茶完全倒于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并沉淀杂质。将茶倒入闻香杯中约七分满,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图样对正面图像,倒过来奉茶增添品茶的乐趣(基于卫生考量,扣杯的方式只适用于第一泡)。
七、品茶:
将闻香杯中的茶倒入饮杯中,此时可品闻茶香。
喝茶的时候不要手拿杯缘,如果以右手喝茶,应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点钟方位、拇指放六点钟方位,并以八点钟方位喝茶。并分成三次喝,感受热茶、温茶、与冷茶的滋味。
泡完三泡茶后,将茶壶中的茶叶以茶匙舀至渣方,此时可请客人赏茶底。洗壶分两次,先注水后清一下湖盖,再把壶中的水倒掉。再来做第二次洗壶,水量要比较多,将茶海与茶杯一起用热水烫过清洗。
泡茶是一门艺术,现代人喝茶讲究很多,比如说跑法、饮用等等。喝茶是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而泡茶则是一门艺术,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详细介绍正确的泡茶方法,有需要的朋友都一起来看看如何泡茶好吧!
一、正确的泡茶方法包括三个要素: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
泡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而是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2/3。
对于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正确的泡茶方法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指水烧开后再冷却)左右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因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二、正确泡茶的步骤:
烫壶: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茶文化作家丁文先生认为:“茶艺指制茶、烹茶、饮茶的技术,技术达到炉火纯青便成一门艺术。”茶文化专家寇丹先生认为:茶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艺的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狭义的茶艺是如何论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茶文化学者马守仁认为:“茶艺是一门集音乐、舞蹈、人文精神于一体的适宜于舞台或室内表演的茶叶冲泡艺术。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文化艺术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马守仁先生还把茶艺归纳为“五美”--形式美、结构美、动作美、环境美、神韵美”。 茶文化专家陈文华认为:“通俗地说,茶艺就是论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茶学专家童启庆教授认为:“欣赏茶艺的沏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美与心灵美。仪表是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 茶道专家滕军教授认为:“关于茶艺的界定,一直是个大难题,一种意见认为应该专指泡茶时的技法及艺术氛围,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应包括从采茶、制茶、泡茶、赏具乃至茶诗、茶画等有关茶的所有茶事活动。到底是狭义一些的好呢?还是广义一些的好呢?若选前者,会让人觉得其内容有些单调,不如日本茶道那么内容丰富;然而,如果从后者,又会让人觉得中国茶文化仍停留在日常生活的范畴,艺术性不高,没有日本茶道那么高雅。”茶学专家丁以寿先生认为:“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
“茶艺文艺是指艺术,它具有一定的程式和技艺,但不同于茶学中的茶叶审评;艺术是人文的,茶叶审评是科学的;茶艺是艺术,茶叶审评是技术;艺术是主观的生动的;技术却是客观的、刻板的,在茶艺中,所用茶为成品干茶,因而种茶、采茶、制茶不在茶艺之中。”茶文化学者林治先生认为:“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茶艺’是研究科学泡茶、艺术品茶的过程。具体地说,它要研究人、茶、水、器、境、艺这六要素以及这六要素协调与组合”。无论怎样对“茶艺”评说,或是各自对“茶艺”表述的差异性,但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茶艺”的狭义之说。也就是:“1.茶艺的范围仅仅限于泡茶和饮茶的范畴;2.茶艺包括泡茶和饮茶的技巧;3.茶艺包括泡茶、饮茶的艺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34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的处所之茶院
下一篇: 茶的名号之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