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喝茶是为了什么,想必很多茶人也无从说起,其实喝茶和许多事一样,也看机缘,很多时候都是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所以以喝茶的动机去论高下,有些多余。喜欢,你就喝了,口渴,你也会喝,友人相邀,又何乐不为。
喝茶这件事,本是风雅,但现如今却正因为它的风雅,有了物极必反的征兆,人们总结北京新四大俗:学琴学古琴,开店开会馆,学佛学密宗,喝茶喝普洱。喝茶居然也在其列,无非是因为附庸风雅的人多了,也就把原本风雅的事变成了俗事,所以喝茶本无短长,喝茶的人给了它不同的格调罢了。
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元甲》里有个桥段:霍元甲与日本武士安野喝茶,安野问霍元甲,难道当真不懂茶?霍元甲说,不是我不懂,是我不愿懂。我不想将茶分出高低,是茶就好。安野说,可是这茶却有高低不同和品性之分。霍元甲说,什么是高,什么是低?它们本身都是生长于自然当中,并没有高低之分。
茶品的上下高低,并不是由茶对我们说,倒是由人来决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不愿做这个选择。安野不明白其中的缘由,霍元甲回答,喝茶是一种心情,如果你心情中了,茶的高低还有那么重要吗?
霍元甲与安野谈的是茶,也是武学,更是人生。茶本无高下,喝茶的人才有高低,而我们要把一杯茶喝出风雅气度,首先要有风雅的修为。想苏东坡当年袒胸露肚,还被认作东床快婿;曹操捉刀在侧,仍被使者认出是真英雄,无非都因为人本身的透露出的气场与风韵。
那把茶喝俗了的人,也无非是那些东施效颦的人,不是人喝茶,反倒是被茶的仪式和礼节给束缚住,纠缠其中而不得其妙,这样喝茶不仅喝不出清明透彻,反倒要走火入魔。
不以喝茶论短长,但求自有高格,当追求一件事的形式到极致,是要被物化的,倒是那些从山重水复中走出来的人,更懂得简约与平淡里的真淳。先有喝茶的心,才有茶喝。
茶有三喝三不喝
1、烦躁时,要喝茶 炎炎夏日,三伏天,人易烦躁不安,加上遇上点麻烦事, 让人更加烦躁,因此,在烦躁时要多喝茶。 茶中的茶氨酸,具有缓解心理压力、镇静安神的作用,在 烦躁时喝,能够帮助自己缓解烦躁,更好地处理问题。 除了在功效上的作用,还体现在冲泡的过程当中。从烧 水、投茶、冲泡、品茗,看似繁琐,却让我们专注的投入 其中,让人平复烦躁的心情。
2、独处时,要喝茶 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施茶,茶不像 酒,人多时才热闹。 一个人喝酒是孤独的,一个人喝茶却相反独自喝茶时,往 往能够通过喝茶,平静的认清自己,一杯茶也能寄托自己 的心灵。 正如陶渊明所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3、认真时,要喝茶 茶中经常为人称道的是茶多酚和咖啡碱。咖啡碱具有兴奋 神经中枢,提神醒脑的作用,而氨基酸又对咖啡碱有拮 kang作用,因此喝茶可以让人在保持精神集中、头脑清醒 的同时,还具有穿定思绪,内心平和的作用。 认真做事时,喝茶不仅能够生津止渴,亦能提神、An神, 何乐而不为。
4、空腹时,不喝茶 人在空腹时,血糖较低,茶叶中富含儿茶素,多糖摄入时 容易头晕四肢无力,并引起其他一些不适反应早晨切忌空 腹喝茶,可以适当喝一些淡茶,平常喝茶时,为避免引起 不适反应,不妨配备一些茶点。 茶点也有讲究,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鸟龙。
5、过浓时,不喝茶 浓非厚,淡非薄。茶叶在坐杯时间过久或是闷泡,茶叶中 内含物质溢出过多,茶多酚咖啡碱等呈苦涩味物质过多品 饮过于苦涩,体验不佳,并且若是睡前喝浓茶容易失眠。 喝茶有度,泡茶也要有度,而冲泡时如何选择,根据自己 的口味调整,慢慢在冲泡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
6、隔夜茶,不要喝 关于隔夜茶能不能喝,调查说明,隔夜茶其实是可以喝 的,但仍不建议品饮,茶放置时间过久,大部分营养物质 或或氧化或流失,没有品饮价值。茶虽好喝,也要有度 ? ?
茶道对于喝茶之人的心境要求非常高,只有平静泰然自若的人才能品尝出茶中的味道,而心乱如麻的人则会食之无味。其实不仅仅是喝茶,很多的事情都对于参与之人的心境有要求,一个人是否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心中是否有其它的杂念往往决定了这件事最后的成效。只有以平和的心态泰然处之,很多事情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而喝茶也是一样的道理。
同样的一杯茶,心态平和的人和焦虑不安的人同时饮下,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心境平和之人会慢慢的享受品茶的每一个过程,在他们的眼中,茶不再是一个普通的饮品,而是一件艺术品,他们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品茶,并且全身心的在享受品茶的整个过程。但是心里有事的人往往是做不到这样品茶的。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茶只是一个饮品,用来缓解自己口渴的东西,他们的心思也完全不在茶本身。
对于喜欢茶道的人来说,无论是泡茶还是饮茶都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他们的心境就好像波澜不惊的海面,不会因为任何事物泛起丝毫的涟漪,而这一点恰好和茶道的精神是契合的,而拥有这样心境的人也才能真正的做到和茶融为一体,品尝到茶真正的滋味。而心乱如麻的人,心里就好像打翻了各种调料,永远有事情比眼前的这杯茶更加重要,自然品出来的茶的味道也近乎无味。
无论是喝茶还是吃饭或是做其它的事情,专注和平常心都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喜欢喝茶也是因为茶能够给人带来一种平静的感觉,跟喧嚣的尘世相比,一杯茶往往已经足够让人享受片刻了。虽然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是偶尔停下来,给自己一盏茶的功夫,好好的享受生活,放松自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晨雾缭绕树翠绿
一杯清茶涤净心
鸟鸣方知人间里
万千种植物饮料中,偏偏茶成为了国饮,好像茶天生就是中国人性格的代表,坚韧、包容、以和为贵。我们常说,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可以照亮自己,明白更多道理。以茶为镜何尝不是呢?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茶中的道理,是隐晦而苦涩的,茶在品味中你会品出她应有的精神
一:茶是坚强的 一杯茶,从茶树到茶叶再到茶汤,需要经历多重关卡。茶树的生长就不太挑剔,甚至在岩石缝中,它也能长起来。陆羽《茶经》中说,好茶生乱石,描述的就是这一点。
采摘后在制茶师傅的手中,茶叶要经历一轮淬炼,无论委凋、是下锅炒制,还是揉搓成条,发酵转化,都是在极力放大茶的内涵,转变成令人愉悦的味道。泡茶,茶遇热水方能幻化出泡茶品茶人感觉的滋味,这就是喝茶时不同人,不同心情喝出不同的味道,茶无论之前经历过什么,都会毫无保留的释放自己,直到茶汤无色无味,完成了她的生命历程。茶的一生,就这样坚强地活着,到绽放的那一刻又毫不吝啬,好像在固执地等待一个机会,成就自己。
二:茶的包容心 无论你之前是什么身份,是什么职业,是男女老少,在茶桌前坐下,就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泡茶人也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每一杯茶都是一样的香甜。在茶具的设计上同样如此,我们用一个“公道杯”将茶汤汇集,再分配给大家,公平公道。她能包容所有人对她的品评,默默的奉献自己,坚持底线原则的同时与形形色色的人保持求同存异。
三:茶是安静的 喝茶让人的心更静,这和茶叶的内含成分有关系。茶中的苦、涩、鲜、甜、香气成分,混合成一个让人喜欢的茶味。这样的茶喝到身体里,血压会稍降,肌肉会放松,精神状态更好,人不由自主变得沉静下来。我们都不希望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喝茶,安静的环境能让我们放松,烦忧的事情也可以暂时抛在脑后。心静的状态更能泡出一杯好茶,品出茶叶里更细微的滋味变化。
四:茶是心怀敬意的 每一片茶叶都来之不易,如果去过茶山,就会知道制作精细的茶,茶农们努力采摘一天,也没有很多,更何况4~5斤鲜叶才能制作1斤干茶。知道了这个情景之后,我想以后都不要随意丢弃茶叶了。喝茶时我们要珍惜每一泡,对每一杯茶都充满敬意。有了这个前提,喝茶场景下的所有,我们都会心怀尊重的态度。尊重茶农茶师傅的辛苦,尊重卖茶人的艰辛,尊重生活,尊重所有。茶室中的一朵花,一束光,每一件器具,以及泡茶的人,都是构成这个美好时刻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使是小小的感受,也能有知足的快乐。
五:茶的真实 现在有很多注重形式感的茶艺,环境和衣着妆容都很好,可仅仅是表演,茶叶冲泡的很牵强。可能正是这种解读,让人一边觉得茶很虚幻难懂,一边觉得茶文化太流于表面吧。茶即使是升华到艺术的层面,也是离不开它是“一杯好喝的茶”这件事的,表现的手法也没有一定之规。在正式的茶空间里,我们可以用20几种茶具,只为了得到一杯好茶。在农村一把大茶壶,从早泡到晚的那种味道,能让我们品尝到生活的便捷与随意。
这一切都是真情实感,茶从不装,即使我们给它一个华丽的外衣,入口的那一刻它就是原本的样子。一口好喝的味道,是真实的美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33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滇红:古树毛峰
下一篇: 解读祁红:祁门红茶兴衰二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