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为使企业在组织生产、销售、经营中有据可依,保证和稳定茉莉花茶质量,维护产品信誉,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根据茶叶产品特征和生产、消费趋势,参照有关国际标准,对茉莉花茶的各项指标作了规定。本标准的附录A为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成银、黄婺、金寿珍、魏群。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茉莉花茶的名称、等级、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包装贮运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茶叶为原料,经窨茉莉鲜花后加工而成的茉莉花茶。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47893-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GB/T 500912-1996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500913-1996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GB/T 500957-1996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 7718-19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 8302-1987 茶 取样GB/T 8304-1987 茶 水分测定GB/T 8305-1987 茶 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1987 茶 总灰分测定GB/T 8310-1987 茶 粗纤维测定GB/T 8311-1987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 8313-1987 茶 茶多酚测定GB 11678-1989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T 14487-1993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 14876-1994 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 17331-1998 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B/T 17332-1998 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茉莉花茶以茶树芽、叶、嫩茎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成的绿毛茶,再经整形、归类、拼配成的茶坯,选用茉莉鲜花窨制而成。32 特种茉莉花茶以茶树芽、叶、嫩茎为原料,经杀青、做形、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具有独特外形的茶坯,选用茉莉鲜花窨制而成。根据其不同的外形特点冠以各具特色的名称,如茉莉毛尖、茉莉毛峰、茉莉龙珠、茉莉香针、茉莉毫茶、茉莉银芽等。4 产品分类与质量等级41 茉莉花茶产品分特种茉莉花茶和茉莉花茶两类。42 特种茉莉花茶以各具特色的名称为花色品种,只设一个质量等级。茉莉花茶根据其质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碎茶和片茶,共九个质量等级。5 要求51 基本要求511 鲜花原料卫生质量要求同茶叶。512 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513 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茉莉花干除外。514 不着色,不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52 感官要求521 各产品等级的感官品质应符合实物标准样,对外贸易应符合双方合同规定的成交样茶。522 各品名、等级的感官品质应符合本级品质、品种特征要求见表1。53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见表2。54 卫生指标 各等级茉莉花茶的卫生指标见表3。55 净含量负偏差 定量包装规格由企业自定。单件定量包装茶叶的净含量负偏差见表4。茉莉花茶 标准(2)6 试验方法61 取样按GB/T 8302的规定执行。62 感官指标 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63 理化指标631 水分 按GB/T 8304的规定执行。632 总灰分 按GB/T 8306的规定执行。633 粉末、碎茶 按GB/T 8311规定执行。634 茶多酚 按GB/T 8313规定执行。635 水浸出物 按GB/T 8305规定执行。636 粗纤维 按GB/T 8310规定执行。637 非茶非花类物质和含花量 称取混合均匀的试样50g准确至0.1g,分别拣出非茶非花类物质和花,称重准确至0.1g,按式1、式2计算非茶非花类物质和含花量的百分含量。非茶非花类物质%=×100…………1含 花%=×100…………264 卫生指标641 铅 按GB/T 500912规定执行。642 铜 按GB/T 500913规定执行。643 六六六、滴滴涕 按GB/T 500957的规定执行。644 大肠菌群数测定 按GB/T 47893规定执行。645 乙硫磷 按GB/T 17331规定执行。646 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 按GB/T 17332规定执行。647 甲胺磷 按GB/T 14876规定执行。65 净含量负偏差 用相应感量要求的衡器称取去除包装的产品,与产品标示值对照进行测定。7 检验规则71 组批和抽样72 检验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类。721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出厂时,应检验感官品质、水分、碎末茶、净含量和包装规格,经检验合格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方可出厂。722 型式检验7221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中要求的全部项目。722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产品质量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投产时;投产后,如原料、工艺或设备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有要求时。73 检验结果判定731 凡劣变、有较严重异味和卫生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不得作为饮料销售。732 出厂检验时,其检验项目中若有一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判为不合格产品。733 型式检验时,技术要求中规定的各项,其中若有一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74 复检 对检验不合格批次,应对留存样进行复检或在同批产品包装中重新按GB/T8302规定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81 标志811 产品销售包装上的标签标志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812 运输包装上的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 191的规定,收发货标志应符合GB/T6388的规定。其他条款可按贸易合同上的规定条款清晰标注有关内容。82 包装821 包装容器应用干燥、清洁、卫生、无异味的材料制成,接触茶叶的内包装纸应符合GB11680或相关食品用包装材料卫生标准规定的包装材料。822 包装应牢固、清洁、防潮,能保护茶叶品质,适于长途运输。83 运输831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卫生、无异味、无污染。832 运输时应防雨、防潮、防暴晒。833 装卸时应轻放轻卸,不得甩掷。834 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84 贮存841 产品应贮存于清洁、防潮、通风、干燥、无异味的专用仓库内,仓库周围应无异味气污染。842 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贮。茉莉花茶 标准(3)附录A标准的附录茉莉花茶感官审评方法A1 原理按照本规定的检验程序,根据检验人员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感受,使用GB/T14487所含的评茶术语,评定茶叶品质的优次。A2 检验室条件A21 光线明亮柔和,光度一致,采用来自北面自然光或标准合成光源。A22 室温保持在20~25℃。A23 室内清洁,干燥,空气新鲜流通,无异味干扰。A3 审评用具A31 评茶杯:瓷质。高65mm,外径66mm,内径62mm,容量150ml,具盖,盖上有一小孔,在杯柄相对的杯口上缘有一呈锯齿形小缺口。A32 评茶碗:瓷质,色泽一致。高55mm,上口外径95mm,内径92mm,容量150ml。A33 评茶盘:胶合板或木板制,涂以白色的方形盘,长、宽各230mm,边高30mm,盘的一角有缺口。A34 叶底盘:白色搪瓷盘或黑色方形小木盘。A35 网匙:铜丝网制,底圆形。A36 吐茶桶。A37 其他用具:天平感量0.1g、计时钟或沙时计、茶匙、电水壶。A4 检验程序用分样器或四分法从平均样品中分取试样100~180g,置于评茶盘中,将评茶盘运转数次后,使试样按粗细、大小顺序分层后,审评外形。随后称取评茶盘中混匀的试样3g剔除花干,置于评茶杯中,注满沸水,加盖冲泡5min,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依次审评汤色、香气审评杯中和滋味,最后将杯中的茶渣移入翻置于杯上的杯盖或叶底盘中,检视其叶底。A5 检验要求A51 外形审评:审评试样的形态、大小、嫩度、色泽、匀度和净度等。A52 汤色审评:审评茶汤的颜色、深浅、明暗及清浊程度等。A53 香气审评:审评香气的类型、纯异、浓淡、高低及鲜灵度等。A54 滋味审评:审评茶汤的纯异、鲜陈、浓淡、醇涩等。A55 叶底审评:审评茶渣的老嫩、色泽、明暗及匀杂程度等。A6 结果评定 对照附录A或成交样进行评定表1 特种茉莉花茶、茉莉花茶感官品质要求:级别外 形香 气滋 味汤 色叶 底特种造型独特、洁净匀整、黄绿鲜灵浓郁鲜浓醇厚黄绿、清澈明亮嫩匀绿亮特级细紧显毫、匀净、黄绿鲜浓鲜浓淡黄明亮嫩匀绿亮一级紧结有毫芽、匀整、净稍含嫩茎尚浓纯浓尚鲜爽黄明亮嫩匀二级尚紧结、有锋苗、匀整浓较鲜鲜醇黄尚亮柔软尚净略含筋梗三级尚紧结、尚匀整、尚净稍含细梗纯正醇正黄尚绿亮尚绿稍软四级稍粗壮、尚匀、有筋梗 纯和香淡平和黄稍暗尚绿稍摊展五级粗松、稍欠匀、稍花杂、有梗朴带粗淡薄有粗味深黄稍暗六级松扁轻飘、欠匀、含梗多朴片粗淡粗淡带涩深黄较暗粗展碎茶8-16mm大小的颗粒香平味贫深黄粗老花杂茶,洁净重实片 8-16mm大小的轻质粗粗涩黄粗暗粗硬片状茶,尚匀,色黄,稍轻飘 表2 特种茉莉花茶、茉莉花茶理化指标项目特种茉莉花茶%特级至三级%四级至六级%碎茶%片茶%水份≤8.08.5 8.5 8.58.5总灰分≤6.58.5 8.5 8.5 8.5碎末≤5.07.0 7.0 7.0 7.0 粉末≤0.57.0 7.0 / / 茶多酚≥19.019.0 19.0 15.0 15.0水浸出物≥36.036.036.034.034.0粗纤维≤ 0.10.10.1//非茶非花类物质≤0.10.10.10.20.2含花≤1.01.01.01.51.5表3 茉莉花茶的卫生指标项目指标铅 以Pb计,mg/kg≤5.0铜 以Cu计,mg/kg≤60.0六六六BHC,mg/kg≤0.2滴滴涕DDT,mg/kg≤0.2三氯杀螨醇,mg/kg ≤0.1氰戊菊酯,mg/kg≤0.1乙硫磷,mg/kg≤0甲胺磷,mg/kg≤0大肠菌群数,个/g≤5标准号:GB/T 8302
先把茶胚总量1/3-1/5,平摊在干净窨花场地上,厚度为10-15cm,然后根据茶、花配比用量的鲜花,同样分出1/3-1/5均匀的撒铺在茶胚面上,这样一层茶,一层花相间3-5层,再用铁耙从横断面由上至下扒开拌和。茶胚和鲜花边拌边按箱窨、屯窨、块窨方法进行"窨花"。
茶、花拼和后,投放在木箱中(木箱规格46×43×43cm即二号标准茶箱)窨花叫箱窨。适用于窨花量少或特种花茶。每箱窨茶量约5kg,厚度20-30cm。箱平放排列或交叉叠放,以利空气流通。用高40-60cm竹廉围成圆圈把茶花拼和后堆放在圆圈内窨花叫囤窨,适用于中批量生产,囤直径150-200cm,每囤窨茶量200-300kg。把茶、花拼和后直接堆放在地上成块状窨花叫块窨或堆窨,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堆成长方形,宽1-1·2M,长根据场地和窨量而定,每堆600-1000kg。堆窨,省工、迅速、方便,花茶窨制通常是采用堆窨。
此外,在窨品的堆面都要以本批的茶胚薄薄的散布一层,厚度约1cm,达到鲜花不外露,以减少花香散失,这一操作称为"盖面"。
在自然条件和正常温度(32-37℃)下茉莉花吐香持续时间一般可达24小时。鲜花和茶叶拼和窨只时,由于花在茶中被压,正常呼吸作用受到一定阻碍,鲜花生机缩短,吐香持续时间一般在12小时左右,从观察和测试可以看出,茉莉花开始吐香以后5小时内为吐香旺盛期,此时,呼吸作用强度大,干物质损耗也多,芳香油的挥发也猛烈,所以吐香浓烈时,花和茶一定要及时拼和和窨制,以免香气大量散失。因此,掌握好茉莉花开放度,迅速的拼和窨制,让茶胚充分吸收花香是整个窨制工艺技术的关键。
通花散热的目的:一是散热降温;二是通气给氧,促进鲜花恢复生机,继续吐香;三是散发堆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通花根据在窨品堆温、水份和香花的生机状态来掌握的,从窨花到通花时间头窨5-6小时,逐窨次缩短半小时。收堆时间主要视堆温下降达到要求即可收堆,通花散热就是把在窨的茶堆扒开摊凉,从堆高30-40cm,扒开薄摊堆高10cm左右,每隔15分钟,再翻拌一次,让茶堆充分散热,约1小时左右堆温达到要求时,就收堆复窨,堆高约30,再经5-6小时,茶堆温度又上升到40℃左右,花已成萎调状,色泽由白转微黄,嗅不到鲜香,即可起花。
在窨时间达10-12小时,花将失去生机,茶胚吸收水份和香气到达一定状态时,必须立即进行起花,用起花机把茶和花分开,即叫起花。起花顺序是"多窨次先起,低窨次后起,同窨次先高级茶,后低级茶"。如不能及时起花,则在水热作用下,花渣变黄熟呈现闷黄味、酒精味,影响花茶质量。若当天窨制数量多,在短时间内来不及起花,必须将花堆扒开散热。
一、根据在窨品的堆温,掌握适时起花。头窨41℃,二窨40℃,逐窨下降,提花38℃,堆温超过时,若时间还未到,必须进行第二次通花或翻堆散热。
根据在窨品水份,掌握适时起花:
头窨17-18%,二窨13-14%,三窨11-12%,提花8·5%。
起花操作:操作要迅速,起花后做到茶叶中无花蒂、花叶;花渣中无茶叶。停机后,筛网必须清扫干净,起花后的湿茶要薄摊散热防止水焖味。
【茉莉花茶的制作过程】
(一)花茶的窨制原理和程序
窨制原理:花茶窨制过程主要是鲜花吐香和茶胚吸香的过程。茉莉鲜花的吐香是生物化学变化,成熟的茉莉花在酶、温度、水份、氧气等作用下,分解出芬香物质,随着生理变化,花的开放,而不断的吐出香气来。茶胚吸香是在物理吸附作用下,随着吸香同时也吸收大量水份,由于水的渗透作用,产生了化学吸附,在湿热作用下,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茶汤从绿逐渐变黄亮,滋味有淡涩转为浓醇,形成特有的花茶的香、色、味。
窨制程序:花茶的窨制传统工艺程序:茶胚、花拼和
堆窨
通花
收堆
起花
烘焙
冷却
转窨或提花
匀堆、
装箱
(二)茶胚处理
窨制花茶的茶胚,是用绿毛茶经过精制(略)按照花茶茶胚级型标准样品拼配而成。
1、干燥:窨制花茶的茶胚一般要经过干燥处理。目的:高档茶胚在于散发水闷气、陈味;中低档茶胚在于降低粗老味、陈味等,显露出正常绿茶香味,有利于花茶的鲜纯度提高。烘干机温度一般不宜太高,高档茶胚在100—110℃,中低档茶胚可在110—120℃。传统工艺要求烘后茶胚水份在4—4·5%,不能用高火烘,容易产生火焦味,影响花茶品质。
2、冷却:茶胚复火后一般堆温较高,在60—80℃,必须通过摊凉、冷却,待茶叶堆温梢高室温1—3℃时才能付窨,太高进行窨制,影响茉莉花生机和吐香,降低花茶品质,茶胚温度越低越好,这样窨制拼和后,使堆温上升慢些,相对的延长32—37℃的堆温时间,有利于鲜花吐香和茶胚吸香,提高花茶质量。
(三)鲜花养护
茉莉花是具有晚间开放吐香的习性,鲜花一般在当天下午二时以后采摘,花蕾大、产量高、质量好。采收后,装运时不要紧压,用通气的箩筐装花为好,切忌用塑料袋装,容易挤压,不通气,易造成“火烧花”。
1、摊凉:鲜花进场适应及时验收过磅,按级分堆,摊凉(等级标准详见附后)。目的是:鲜花在运送过程由于装压,呼吸作用产生热量,不易散发,使花温升高,一般都在38℃以上,高的超过40℃。不利鲜花生理活动,必须迅速摊凉,使其散热降温,恢复生机,促进开放吐香。摊凉场地必须通风干净,摊凉时花堆要薄,一般在10cm以下。气温高时,可用轻型风扇吹风;雨水花,更要薄摊,吹风,蒸发花表面水,待表面水干后,才能堆积养护。
2、鲜花养护:目的在于控制花堆中的温度,使鲜花生机旺盛,促进开放猛烈吐香。鲜花开放适宜温度在32—37℃,因此,气温低于30℃,必须把花堆高催温,鲜花呼吸作用放出CO2产生热,使花堆温度升高,当堆温达38℃以上,就要把花堆扒开,薄摊降温,增加氧气促进鲜花开放;气温高时要薄摊、翻动、通气,防止堆温过高鲜花变质,一般堆高15—20cm。春、秋季节,由于气温低,一般堆高30—40cm,有时还用布盖住,保持堆温,促进鲜花开放。
3、筛花:鲜花开放率在60%左右时,即可筛花,筛花的目的既是分花大小,剔除青蕾花蒂;通过机械振动,又能促进鲜花开放正气。鲜花筛后应按预定的各批配花量过磅分号堆放,若开放度不够应继续养护。鲜花使用:一号花用于提花、转窨和高级茶头窨;二号花用于头窨。若有一、二号花用于同批茶时,则先用一号,后用二号,不得混用,要分开窨。
4、玉兰打底。目的在于用鲜玉兰“调香”,提高茉莉花茶香味的浓度,“衬托”花香的鲜灵度。打底掌握适度,能提高花茶质量。
打底方法:在窨制茉莉花茶,茶、花拼和前先用玉兰鲜花(一般用1%,茶100kg用玉兰鲜花1kg)于茶胚先拼和进行“打底”;有的在窨茉莉花时,同时拼如玉兰鲜花,但用量不易过多,多了容易引起“透兰”;有的在提花时再用少量玉兰鲜花与茉莉花拼和在一起进行提花(用量0·3—0·5%)。
(四)窨花拼和
窨花拼和使整个茉莉花茶窨制过程重点工序。目的是利用鲜花和茶拌和在一起,让鲜花吐香直接被茶叶所吸收。窨花拼和要掌握好六个因素:配花量、花开放度、温度、水份、厚度、时间。
(五)窨制花茶手工操作方法
先把茶胚总量1/3—1/5,平摊在干净窨花场地上,厚度为10—15cm,然后根据茶、花配比用量的鲜花,同样分出1/3—1/5均匀的撒铺在茶胚面上,这样一层茶,一层花相间3—5层,再用铁耙从横断面由上至下扒开拌和。茶胚和鲜花边拌边按箱窨、屯窨、块窨方法进行“窨花”。
茉莉花茶是消费最广泛的茶,被人们称为健康茶。适当喝点茶,对防辐射、美肤都有效果。有大量的茶元素,可以加快热量燃烧。是减肥的最佳选择,但是人们怎么喝茉莉花茶呢?具体如下!一种茉莉花绿茶制作方法1.配料:绿茶;新鲜茉莉花2.制造步骤(1)在开口较大的罐子底部放一层茶叶。然后,在它们上面放一层新鲜的茉莉花。如果有必要,重复你的茉莉花。(2)在茉莉花和茶叶上放一个罐子或小砝码,然后盖紧罐子。(3)让花闻茶香至少24小时或长达数周。(4)准备茶叶时,将一汤匙茶匙倒入8至10盎司刚从火中取出的热过滤水中。(5)、冲泡五到七分钟,然后享用你的茉莉花茶。_茉莉花茶加工技术1.茶坯的制备在众多的茶叶中,烘焙绿茶吸收香气的能力最好,所以在制作茉莉花茶时,首选烘焙绿茶作为茶坯。2.花卉处理茉莉花品种繁多,各有利弊。经过无数次尝试,人们发现只有单瓣和重瓣的茉莉花最适合窨制,而且中午到下午采摘的茉莉花质量最好,而且必须是含苞待放的花蕾。鲜花采收、运输、进厂后,要防压损、防热,才能在窨制过程中完成香气释放。3、闻香拌花是指根据茉莉花茶各品种、各等级的外观和质量标准进行配花,并与茶坯充分混合。4.让我们站着闻闻花香。创造一个适合茉莉花正常香味释放的环境。随着次数的增加,静置时间可以逐渐减少。虽然是静止的,但整个过程必须保证一定的温度、湿度、含氧量和茶堆的厚度。制茶师需要时时守在茶堆旁,确保最佳的香气释放条件。更何况第一次是12-14个小时的摊放过程,很考验制茶人的体力。5.开花的花由于花卉的呼吸作用,当堆肥的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堆肥会产生发酵气味。要及时翻转电堆散热,保证电堆温度合适。而通过开窗、风扇灯保证外界空气流通的同时,将茶叶堆积起来,人工流出散热通道,但翻动时不能伤到花。如果花没有及时放透,会被热闷死,产生水闷味,直接影响成品茶香气的鲜浓。6.开花将花渣过筛,防止花渣发酵破坏茶叶品质。经过一夜的静置,花中的芳香物质大部分被茶叶吸收,原本水灵灵的茉莉花生命力有所下降;茶坯也吸收大量水分,需要及时筛出花渣,防止影响最终纯度。7.烘烤经过一夜的香气和水分的吸收,经过花筛选后的茶叶本身是湿润的,需要烘焙来保持干燥。这个环节对茉莉花茶的品质影响很大。烘焙过程一定要低温,而且干燥到什么程度,保持多少水分,多少香气含量这些问题只能靠多年的制茶经验来判断。一旦火候掌握不好,会直接影响口感和接下来的窨制次数,导致鲜度不足。8、提花为了增加茶叶的香味,通常在烘焙后用少量的鲜花进行一次窨制。提花不再烘烤,摊凉后可以叠放均匀装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茶叶很容易水分超标,所以需要有经验的师傅,否则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_茉莉花茶的冲泡方法1.设备泡茶之前,所有泡茶用的器具都要摆放整齐。如茶盘、透明玻璃、小茶杯、茶匙、茶莲、茶样壶、水勺、水壶、茶巾、茶巾等。2.洗一杯茶纯净纯净是天地培育的灵性之物,泡茶用的器皿也必须纯净纯净。把干净的杯子再用开水烫一遍,这样茶杯就纯洁无瑕了。3.准备水尽可能选择干净的天然水。有条件的茶楼要配有滤水设施,家庭可以取泉水或购买瓶装泉水自用。将水放入容器中,煮沸至沸腾,冲入保温瓶备用。泡茶前,用一点开水杯子(温度低的时候这个很重要)。4.扔茶将茶叶(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克50毫升。)放入玻璃杯中。5.酿造双手在左手手指上取茶巾,右手提起水壶,左手用茶巾托住茶壶底部,向茶杯内注入约为总用水量1/4的开水,浸泡,约20~60s后继续冲泡。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上下起伏。倒入热水后,茶叶在玻璃杯中漂浮上升,各种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浪摇曳,像生命的绿灵在翩翩起舞,十分活泼有趣。6.上茶把双手泡好的茶依次给客人。这是一个主客和谐沟通的过程。作为一个喝茶的人,你应该怀着感激之情端起杯子,看它的颜色,闻它的香味,尝它的新鲜。第二和第三泡沫可以根据上述程序重新冲泡。7.清洁工具每次冲泡后,所用的茶具要放回原处,冲泡器具要清洗干净,称为净器。清洗后,盖上茶巾备用。茉莉花茶的种类1.白色茉莉花茶说到茉莉花茶,这个品种是不可或缺的。大白毫茉莉花茶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的茉莉花看起来更香。福建最高档的茉莉花茶是大白毫,这里的绿茶更醇厚,制作工艺也很繁琐。成品看起来更像是一件艺术品,香气非常浓郁可口,喝在嘴里美就在心里。2.龙珠珍珠茉莉花茶也是福建福州产的花茶。这种茶在外观上更为清秀明亮,发梢更像鱼的尾巴。闻起来有种独特的浓郁感,给人一种沉重而强烈的感觉。尤其是泡过之后,更加鲜美,味道纯正持久。茶叶淡黄明亮,饮后满嘴茶香。3.银针茉莉花茶银针茉莉花茶产于福建政和,这种茶非常适合北方人的胃口。顾名思义,外形和结构都很胖很可爱,毛茸茸的感觉更像是银针。看起来色泽有光泽,泡茶后色泽清澈晶莹,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这种茶最大的特点就是香。即使泡了4次茶,还是觉得香。这种香味包含了茉莉花的香味和茶的香味。4.金华花茶浙江金华最有名的茶是茉莉花茶,也叫“金华花茶”。在制作过程中,首选色泽饱满的绿茶为原料。在茉莉的挑选上,更要注重顺滑、饱满、浓郁。在生产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香气的控制,通过三道工序来保持和增强香气。成品也不同于毛峰茶和青花茶,其中毛峰茶给人的美感更大。5.苏州茉莉花茶在苏州这座古典与现代都有所体现的城市,苏州茉莉花茶作为十大名茶之一,因其浓郁的历史气息而清香、绵软、可口。而且制作水平很高,需要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近年来,我局处理的投诉举报中,食品标签标识类问题已成为职业举报的重点和焦点,涉及的标签问题愈发广泛、专业和复杂,由此引起的行政复议案件数也大幅增长(2021年我局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4件,其中10件均为食品标签类职业举报,占比71.43%)。
食品标签标识类问题的投诉举报主要集中在产品名称不规范,不能反映产品真实属性;配料表标注不符合规范要求;生产日期标注不规范或不标注、虚假标注,或者标注位置不醒目;净含量标注不规范,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件同种类的预包装食品时,生产者、经销商等信息标注不齐全,或者忽略委托加工单位信息标注;不符合执行的推荐性标准;贮存条件不标注;营养成分标注不全,成分含量不准确,计量单位不规范等方面。
近日,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投诉举报线索,办案机构依法对辖区内某食品企业销售的“茉莉花茶”进行现场核查。发现其食品标签上未标注烘青、炒青、碎茶或片茶,违反了该食品企业标签所明示的《茉莉花茶》(GB/T22292)产品标准。该标准项下“4 分类与实物标准样中 4.1 茉莉花茶根据茶坯原料不同,分为烘青茉莉花茶、炒青(含半烘炒)茉莉花茶、碎茶和片茶茉莉花茶。”“5.2 感官品质中 5.2.1特种烘青茉莉花茶感官品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5.2.2烘青茉莉花茶各等级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2的规定;5.2.3炒青(含半烘炒)茉莉花茶各等级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3的规定;5.2.4碎茶和片茶茉莉花茶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4的规定。”“8.1标志标签中 ...标签应符合GB7718-2011...的规定”。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根据所选绿茶原料的不同,其等级、感官和品质亦不尽相同。同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的规定,涉案食品应适用于该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该标准内容规定:“3.基本要求 3.2应清晰、醒目、持久,应使消费者购买时易于辨认和识读。”“4.标示内容 4.1.2食品名称 4.1.2.1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4.1.3配料表 4.1.3.1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应标示配料表,配料表中的各种配料应按4.1.2的要求标示具体名称,...”涉案食品中的绿茶作为主要原料,应按照上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7718-2011和产品标准GB/T22292-2017规范标注。除了应在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茉莉花(绿)茶”,还应在配料表中标示烘青茉莉花茶、炒青(含半烘炒)茉莉花茶、碎茶或片茶茉莉花茶。具体到本案,涉案食品配料表中未标注产品标准GB/T22292-2017中不同的茶坯原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七条第一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第十四条:“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由于标准GB/T22292-2017系推荐性标准,能否将其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执法人员出现了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推荐性标准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理由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茉莉花茶》(GB/T22292)是我国现行有效的国家推荐性标准,是采用该标准的食品企业产品明示的执行标准,GB7718-2011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按照该国家标准对产品的判定,推荐性标准可以作为行政执法的依据;
2、推存性标准虽称非强制执行标准或自愿执行标准,但一经接受并采取,或双方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必须共同遵守,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涉案企业采用了国家推荐性标准,此时的国家推存性标准上升为执行标准,办案机构可以据此作为实施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二种意见认为,推荐性标准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理由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第十四条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本案中,某食品企业的产品执行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属于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不是强制性国家标准,也不是企业必须要执行的,办案机构依据强制性标准认定并进行行政处罚是适用法律错误。
最终,办案机构采用了第一种意见。理由如下:
1.《民法典》合同编 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第五百零二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涉案企业将相关标准标注于产品包装上,表明涉案企业接受并执行了相关推荐性标准。办案机构按照相关执行标准对涉案企业销售的产品进行判定,据此作为法定违法事实从而实施处罚并无不当。
2.《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第三项:“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司于2022年2月28日出台了《关于推荐性标准可否作为行政处罚依据的复函》(药监械管函〔2022〕24号)“...根据《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总局令第33号)第二十六条规定:医疗器械推荐性标准被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引用的内容应当强制执行”。
4.《河南省标准化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荐性标准可以作为质量判定依据:
(一)合同约定采用的;
(二)企业明示采用的;
(三)没有强制性标准,且企业未声明执行其他标准或者作出质量承诺的。
根据上述规定可知:涉案产品或包装上标签标注了使用的推荐性标准,意味着企业自愿接受该标准的约束,该标准对该企业而言即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因此,对于涉案企业标示了推荐性国家标准而未执行该标准的行为,办案机构可以将该推荐性标准作为作出相应行政处罚的处罚依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15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水浸出物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