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细芎茶的功效与作用,细芎茶怎么做

饮食健康倡导 2023-06-23 04:23:43

细芎茶

细芎茶组成


细辛 : 0.4克

川芎 : 6克

附子 : 2克

麻黄 : 2克

生姜 : 6克

绿茶 : 6克

细芎茶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散寒,止痛。

细芎茶制法


将上述材料混合,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分别装入几个小茶包中,也可以直接放入杯中,先加水300毫升煎煮细辛、川芎、附子、麻黄、生姜至水沸后,滤渣取汁,用沸汤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中草药名方:川芎茶调散的功效与作用

川芎茶调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异名】茶调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组成】薄荷叶(不见火)240克川芎荆芥(去梗)各120克香附子(炒)250克(别本作细辛去芦30克)防风(去芦)45克白芷羌活甘草(爁)各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调下。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方论】方中川芎善治少阳经头痛(头项两侧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前额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额骨痛),均为主药;荆芥、薄荷、防风升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香附行气宽中,兼能疏风(现配方多用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配合荆、防、薄荷,增强疏风止痛之效;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使升散不致耗气;用茶清调服,乃取茶叶苦寒之性,既能上清风热,又能监制风药过于温燥升散,使之升中有降。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功。
按:本方用法,《世医得效方》卷十作"每服6克,葱白、茶清调下;用葱涎调贴两太阳穴,除痛甚者特效。又用朴消少许,吹入鼻中立愈。左痛吹右,右痛吹左。"

提醒您:川芎茶调散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川芎茶调散的临床应用

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芎、羌活、细辛、白芷、荆芥、防风、薄荷、茶叶组成,为治风邪上犯清空之寒热头痛,或头风疼痛之方。笔者认为本方能疏散风寒,轻清上浮,通络止痛,临床随证化裁,还可用治支气管炎、鼻窦炎、荨麻疹、三叉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现报道如下:

一、支气管炎证属风寒咳嗽,治宜祛风散寒,宣肺止咳。方用川芎12g,荆芥12g,防风12g,羌活12g,杏仁12g,半夏12g,白前12g,甘草12g.水煎2次,药液混合,多次服下,每日1剂。

二、过敏性鼻炎证属风邪上犯,肺窍不利,治以祛风、通窍为法。方用川芎12g,荆芥12g,防风6g,细辛(后下)6g,羌活12g,白芷12g,辛夷花(后下)12g,苍耳子(后下)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对副鼻窦炎也有效。

三、荨麻疹证属卫阳虚损,风邪外袭,治以祛风固卫,佐以养血为法。方用川芎12g,荆芥12g,羌活12g,防风10g,细辛10g,黄芪30g,当归12g,地肤子15g,僵蚕12g,苦参10g。

四、三叉神经痛证属三阳热盛挟肝火上扰之偏头风,治宜清热泻火、疏风通络、平肝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味:生石膏20g,钩藤15g,川芎、荆芥、防风、龙胆草、白芷、薄荷、生甘草各10g,羌活6g,细辛、全蝎各3g,茶叶少许。水煎服。

五、风湿性关节炎证属风邪偏胜之痹证,治宜疏风为主,佐以散寒、通络、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味:川芎10g,桂枝10g,川乌10g,白芷10g,独活12g,羌活10g,防风10g,薄荷、甘草、苡仁各10g,生姜各6g。

本方常用于治疗风邪所致头痛,方中以川芎、羌活、白芷疏风止痛共为君药,其中川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两侧头痛或头顶痛),羌活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白芷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痛);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加强三味主药之疏风止痛能力,并兼解表而为臣药;甘草和药缓中而为佐药;清茶能清上而降下,防诸药过于温燥、升散,使升中有降,而为使药。全方能疏风止痛,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痛等症。

川芎茶调散为疏散风邪之剂,故可治风邪为患的疾病。笔者根据风邪发病具有病位偏上、行无定处、发病迅速、变幻无常的特点,认为鼻窦炎、三叉神经痛为风挟热邪上犯清窍,故加苍耳子、辛夷等清热通窍之品。三叉神经痛可加石膏、龙胆草、钩藤等清热泻火之剂。风湿性关节炎为风挟寒湿之邪,故加川乌、桂枝、独活、薏苡仁等以祛风散寒除湿。荨麻疹也为风邪所致,故加僵蚕、地肤子、苦参等祛风散邪止痒。

川芎茶调散原为诸药为细末,用茶叶泡汤调服。茶叶味苦性寒,既可上清风热,又能防风药升发太过,升中有降。笔者认为,具体应用时,惟风热上犯者(如鼻窦炎、三叉神经痛等)方可用茶叶。如风邪束在肌表,可以生姜代之,意在借生姜辛温发散之力,以助风药疏散解表。此方平和,临证若见风邪所致诸疾,均可用此方酌情化裁,改散剂为汤剂可大大增加发散之力。

细辛的功效和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细辛的功效和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细辛的功效作用与副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细辛的功效和用途2、细辛的功效与作用3、中药细辛有什么功效呢?细辛的功效和用途细辛又名细参、烟袋锅花。
属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为常用中药。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因其根细、味辛,故得名。
细辛的用途是:①全草入药,用为解热、利尿、镇痛、镇静药。
治头痛,有发汗、祛痰之效。
(由于细辛中含马兜铃酸等毒性成分,05版药典规定细辛改为根及根茎入药)②兽药用于治咳嗽喘、便秘。
③农药作杀虫剂和杀菌剂。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主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散剂每次服,0.5~1g。
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脐;或煎水含漱。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细辛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药材,很多人在听见这一个名字的时候可能都不熟悉,但是它的作用是很大的,可以入药也可以泡酒,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1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细辛的全草,生用。
别名小辛、少辛,细辛根细而辛味极浓,故名。
性味:辛,温,有小毒。
归经:归肺、心、肾经。
《汤液本草》中记载为手少阴肾经的引经药。
功效主治:
一、祛风、散寒、止痛,治疗头痛、痹痛、腹痛、牙痛。
二、散寒解表,治疗风寒表证;
三、温肺化饮,治疗痰饮咳喘;四、通窍,治疗鼻渊、窍闭、神昏。
配伍应用:
一、细辛辛味浓烈,性善走散,性温,能驱寒,具有祛风、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头痛、痹痛、腹痛等证。
如治风邪头痛,常与川芎、荆芥、防风、羌活等祛风药配伍,常用方川芎茶调散,也有中成药制剂便于临床应用。
如治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而致的痹痛、腰痛,也有名方独活寄生汤;
二、细辛能祛风散寒,亦常用于外感风寒证,以寒邪偏盛、头痛、肢体疼较者为适宜,常用方剂九味羌活汤。
还有治疗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身倦欲卧、舌苔水滑、脉沉者,与麻黄、附子同用,即《伤寒论》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三、细辛能温肺化痰饮,治疗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常与麻黄、干姜、五味子等同用,见《伤寒论》方小青龙汤,专治寒饮伏肺之喘证;
四、细辛辛散走窜,善于通窍,可通鼻窍,治鼻渊,对鼻窍闭塞不通畅、时流清涕者,可与辛夷、白芷等同用。
古方中还有记载治中风不省人事,取其粉末吹鼻,以醒神开窍。
用法用量:内服汤剂2-5g,粉末0.5g-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者、阴虚肺热咳嗽等禁用,散剂用量不宜过大。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2
细辛功效与作用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发散风寒
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
温经止痛
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
温化寒痰
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
宜通肺窍
用于鼻炎、鼻窦炎。
此外,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局部、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药理作用
解热镇痛作用
细辛挥发油能明显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并能降压,而煎剂能升压。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细辛挥发油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痉的气管平滑肌有非常显著的松弛作用,且其抗组胺作用较抗乙酰胆碱强。
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
性状
细辛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具短分枝,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表面灰,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白色。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辽细辛:根茎长约1~4厘米,节间长2~3毫米。
花叶抽皱,叶灰绿色。
根细长约10~15厘米,直径约1毫米,灰棕色,密生根茎上、稍拘挛,卷缩成团。
气芳香味辛辣而麻舌。
以根色灰黄,叶色绿,味辛辣麻舌者为佳。
用药禁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反藜芦。
《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
《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
《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
细辛有小毒,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细辛作单味或散末内服不可过钱(3g),如入汤剂便可不拘泥于此.细辛在煎煮三十分钟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
不良反应
毒性成分:黄樟醚。
细辛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细辛每日用量超过20g,口唇、舌尖、趾指发麻感,停药后可以恢复。
中药细辛有什么功效呢?细辛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直立,具有长长的须根,叶片呈卵圆形,虽然枝叶较少,但是地下须根却十分丰富。
根据细辛生长的环境不同,人们把细辛分为汉城细辛或是华细辛,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具有药物毒性,所以药物界有“细辛不过钱”之说。
难怪《山海经》中称呼细辛为“少辛”呢。
细辛味道辛性温,能够入肺经、肾经、心经,是重要的解表发散风寒药物。
初秋时后挖取细辛的根茎,淘去细砂,晒干切断就可以入药使用了。
由于细辛较好的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的作用,人们常常使用细辛来治疗风寒感冒疾病。
患者由于外感风寒而出现鼻塞流鼻涕,头身困重,肢体困顿难以活动肢体又出现恶寒发热的症候者,都可以使用细辛来发汗解表,《伤寒论》中的麻黄细辛附子汤,专门是为治疗阳虚外感疾病而设,疗效较为确切。
细辛又是入少阴经的药物,辛香走窜,宣泄瘀滞,上达巅顶,通利九窍,又擅长治风湿,止痹痛,自然是治疗风湿痹痛,巅顶头痛的上等药材。
由于细辛辛香走窜,独入少阴经,祛风止痛的杰出疗效使得细辛成为治疗头痛牙痛的关键药物。
《普济方》中以细辛少许,配合石膏、黄连、升麻等一些清热止痛的药物漱口止痛使用,对于龋齿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而《备急千金要方》中以搜骨除湿止痛的细辛配伍独活、桑寄生等除风湿痹痛的药物一同使用组成的“独活寄生汤”是治疗风寒湿痹腰膝冷痛的特效药物。
细辛辛温走散,外能发散风寒,在内入肺经又能够温肺化饮,治疗咳喘痰鸣等症状有较好疗效,对于患者出现的鼻塞流涕,咳痰清稀,水饮内停而出现的喉中出现哮鸣音的表现者,大多可以使用细辛温化寒痰,驱散表里寒邪。
还要指出的是,细辛辛温走窜,通利九窍,所以常常被用来发挥其化湿浊,散风邪,宣通鼻窍的重要作用。
细辛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为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
味辛,性温。
归心、肺、肾经。
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嗽。
属于常用中药材。
药用部位为干燥根和根茎。
细辛作为药用植物,始载秦汉《神农本草经》,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细辛具有:1、解热镇痛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细辛挥发油能明显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并能降压,而煎剂能升压。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细辛挥发油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痉的气管平滑肌有非常显著的松弛作用,且其抗组胺作用较抗乙酰胆碱强。
由于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局部、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细辛有小毒,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古训有细辛不过钱(3g)的说法。
细辛常规用量:1—3克,散剂每次服0.5—1克,外用适量遵医嘱。
细辛挥发油中含有毒成分,其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
对呼吸系统的抑制,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反射消失,最后呼吸完全被麻痹,先于心跳而停止。
毒性成分为黄樟醚。
细辛含马兜铃酸,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药典规定细辛含马兜铃酸I(C17H11O7N)不得过0.001%。
俗话说物都有两面性,当然细辛也不例外。
对细辛这样的药材大家一定要遵医嘱,不要擅自购买服用。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细辛是临床中常用的一味中药,张仲景先生也非常喜欢应用细辛,并且用的非常好。
以至于说到细辛,我们脱口而出方子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细辛究竟有什么作用的呢?我们且来谈一谈。
首先从名字谈一谈细辛,为什么叫细辛呢?细是形态,辛是味道,煎煮细辛的时候,就能闻到非常浓郁的气味,在嘴里也能尝到强烈的麻口感。
后世有二辛散一方,用细辛配伍石膏,治疗胃火牙痛。
因为细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让口腔麻木,这也是细辛止痛的原因。
我们再来说一说细辛的用量,古来有“细辛不过钱”一说,但是张仲景用细辛都是以两计,虽说汉代的两与后代的计量不尽相同,但是细辛的用量也远远超过一钱。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后人断章取义的结果,细辛不过钱最早出自《本草别说》,原文“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这里所说的不过钱,是单用,并且是用生药,经过煎煮,细辛的有害物质就基本被高温破坏,因此才有了仲景动辄以两计的细辛。
细辛有什么功效呢?《中药学》认为细辛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
细辛性温,味辛,辛能行能散,可以行气血,散寒邪。
一般细辛不用于一般的感冒,用于风寒引起的感冒,但是人体阳气虚弱,寒气已经侵袭到了人体内,细辛就可以配伍附子,恢复人体的阳气,兼以散除体内的寒邪。
当然细辛也可以宣通鼻窍,因为寒气在体内,阻塞了鼻子的通畅,细辛可以用,得益于细辛辛散的力量。
当然有热也可以应用细辛,只要搭配上合适的清热药物,既可以制约细辛的热性,又发挥了细辛通鼻窍的功效,中医称之为“制性存用”。
正是用于细辛散寒的作用,所以可以治疗风寒引起的关节疼痛,《神农本草经》记载细辛可以治疗“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既发挥了细辛散寒的作用,又发挥了细辛止痛的作用,正所谓“标本兼治”,的确是一味良药。
至于什么是温肺化饮呢?这个就比较专业,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部分废水积累在了肺中,因为肺阳气不足,导致水的代谢失常。
怎么样才能化掉它呢?仲景说了一句话“治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吴鞠通说了一句话“必重用辛”,又辛又温的药物,细辛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辛可以推动水的代谢,温可以使水液代谢,两者结合,就很好的可以将废水代谢,使之为人体所利用,或者排出体外。
当然这只是细辛的一部分作用,临床应用细辛远远不止如此。
这个东西呢,就是可以温阳,不过温阳药好多,这个药的特点,就是直入少阴经,起效比较快,短暂使用是可以的,然而长期用,就不好了,因为人体需要的是温暖和煦的阳气,而不是点燃汽油那种爆燃,包括附子都是比细辛还猛的,除非没办法了,短暂使用下,长期坚持用总归不是办法。
这个药煎煮后,应该很安全。
仔细想,这个药不能归入温阳药,该和附子一起,算回阳药的,想想看,人体阳气都没了,需要急忙回归,这病得到了什么程度?如果是在突发传染病中,也算是病急乱用药的一种,古人并没有当代药物学知识基础,能做到如此认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细辛是用得较多的中药材,「细」指是的形态纤细,而「辛」是则指明了药性,它有小毒,功效却很广泛。
给大家分享细辛的,我们单位用来入药的细辛就是这个样,一眼看到细辛,不少人想到了徐长卿,老邪告诉您,虽然形态很相似,只要闻味道就可以区别出来了,味道清香者便是细辛,免得您找错了药材,毕竟两者差别太大。
细辛被归类为解表药,有小毒,用的量是极少的,它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等功效。
在《神农本草经》中,细辛可是明星级的中药材,被列为上品,自古以来一直在用。
解表是它的主要标签,对风寒感冒效果好,辛味有发散之性,达到“散寒”的目的,风寒感冒自然不会这么严重了。
它和麻黄,桂枝这类中药是同一类,我们这边经常用来配伍使用。
当然了,细辛功效没那么单一,还能用于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等毛病。
如今得鼻炎的人不少,细辛可“通窍”,能缓解鼻炎的一些症状,当然,您如果需要,还得在医生指导下配伍用药。
细辛功效虽好,却不能和藜芦同用,这是配伍的禁忌之一。
我经常接触这味药,内服多一些,在用于鼻炎时,有时候也外用,不论如何,不可以擅自用药。
猛药,除非万不得已,千万别碰!
细辛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细辛的功效作用与副作用?、细辛的功效和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00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