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姓简介
“幸”字拼音:xìng,“幸”属于非常用字,“幸”字部首是:干,构造是:土丷干,繁体字和笔画为:幸:8;倖:10;幸的五行属性是水
幸姓全国人口约 11 万,属罕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406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
幸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幸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幸姓起源于上古帝王信任亲近的大臣,即幸臣,认为起源于河北沧州清池,始祖幸偃因镇守雁门有功,于公元前1079年成王赐姓“幸”。春秋时(公元前625年),14世尚玑公因仕迁徙于江西高安洪城。东汉时32世棠公随父维新公迁建昌(今江西奉新县)。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大通二年,公元528年),塾公父子因守雁门兼领渤海沧州节度使再迁清池。唐朝总章年间(公元669年),世居江西高安幕山的幸茂宏由沧州迁居四川,武则天通天二年(公元697年)任南昌府丞又迁返高安,故江南幸姓称茂宏公为一世祖。68世轩公随父奉公涉汴(河南开封),轩公之弟潭公后裔迁江西广昌。至宋末,74世扩公在康王南渡辅佐有功授高安丞,又返迁高安。扩公生三子,长子之仁公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由高安分居宁州安乡温泉汤(今江西修水县黄沙汤桥)。次子之文公分居新吴进城乡东园里(今江西奉新县上富镇东坑村)后有幸登嶷先迁江西遂川、上犹,后定居于赣州南康。明初,幸登嶷之曾孙郎酆于1369年迁居福建宁化石壁村,洪武二十三年(1390)其曾孙钦凤、宗远、智崇、宗明四兄弟入广东梅州兴宁一带,后传往广东各地。三子之武公承基高安洪城及永乐一年由高安迁往江西九江市瑞昌,江西赣州于都、四川、湖北,以及东南亚和台湾等地。
幸姓起源(来源)
幸姓主要源自:姬姓。
幸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子周成王赐其叔姬偃的姓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周文王第四十七子、周武王之弟姬偃因镇守朔北雁门(沧州)有功,周成王在壬戍岁(公元前1079年)赐其叔姬偃为“幸”姓,史称偃公,其后裔子孙世袭父职四代。
幸姓起源二
源于古代帝王信任亲近的幸臣,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据清朝学者张澍的《姓氏五书》记载,是幸臣的后代,以祖上为荣而取“幸”为姓或被帝王赐予“幸”姓而形成的。
幸臣,就是君主最宠信亲近的臣子。因此幸氏的家族理当兴盛,所以,历代幸氏的先人见诸史书记载的很多。在中国古代,幸氏的望族大多出于豫章郡 得姓始祖 偃公因镇守朔北雁门(沧州)有功,被周成王赐为“幸”姓,史称偃公,为幸氏之始祖。
幸姓郡望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置郡,秦汉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守。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926年),渤海郡为辽太宗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豫章郡:汉朝时期豫章郡治。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幸姓堂号
雁门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亦称南昌堂。
幸姓源流
一、幸xì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大连、湖北之利川、湖南之芷江、江西之南康、福建之清流、广东之新会及高要、广西之田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高山族有此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引清张澍语曰:“其先得幸于君,因以为氏,如宠氏、赏氏之类。”望出南昌、雁门。《晋书》有术士幸灵;唐代有幸南容,洪州人;宋代有幸伯、幸佑、幸之武,登进士第;元代有幸兴之,至正进士;明代有幸实,永乐进士。
幸姓起名的基本原则和起名原理
1、幸姓用字只有1个读音xìng,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避免幸姓和名字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声母韵母放在一起作为名字,这样读起来很拗口,比如:南兰倪、孙存春等。
2、幸姓幸笔画有8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幸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比较匀称!
3、幸姓五行属水,幸姓吉凶寓意为吉,幸姓宝宝起名字应该从寓意出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幸姓宝宝起名字最好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这样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数理,如需根据生辰八字免费起名,可以参考“生辰八字起名”。
总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念着好听、写着好写、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数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ijiaxing/2847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