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百家姓

糜姓的来源,糜姓的人口分布,糜姓名人,糜姓百家姓排名

国学梦 2023-06-08 22:44:19

糜姓简介

“糜”字拼音:mí、méi,“糜”属于非常用字,“糜”字部首是:米,构造是:麻米,繁体字和笔画为:糜:17;糜的五行属性是水

糜姓全国人口约 11 万,属罕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417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

糜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糜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糜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糜姓最早始于夏代,是以谷物名称命名的姓氏。黍的一个变种称为“糜子”,当时专门种植豆黍之类农作物的人,有的以“糜”为姓。另有一说来源于封邑名,楚国有大夫封于南郡糜亭,他的后世子孙以糜为姓。此外,楚国工尹糜之后也称糜氏。三国时,刘备手下有糜竺、糜芳二兄弟,曾为刘备所重用。在古代,糜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东海(汉置东海郡,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原兖州府东南,至今江苏邳县以东至海,及山东滋阳以东至海一带)。

糜姓起源(来源)

糜姓主要源自:姒姓、芈姓。

糜姓糜姓起源一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时期古糜子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典籍《周书》中的记载:“商周之际有麋(糜)国,国人以糜为姓。”古糜子国(麋子国)源起于夏王朝时期的大禹后裔的诸侯国,商王朝时期沿袭。夏朝有同姓诸侯,专门负责种植豆、黍之类的农作物,在当时是很先进的生产活动,因为每年都有可靠的收成,因此,种糜的族人富裕而昌盛,后得封为糜子国,国人以其职业为姓氏,世代称糜氏。黍的一种称为“糜子”,古称“ 子、 子”。糜氏祖先是种植黍糜类庄稼的氏族。上古时候,人们以采集和打猎为生,辛苦而没有保障;而种植庄稼因为有固定的收成,在当时是很先进的生产方法。

据历史文献《百家姓考略》称:“糜,夏同姓诸侯有糜氏之后。”至周王朝初期,周公旦为抚慰先贤,拢集大禹后裔于糜地(今湖北与陕西交界之处),复建诸侯糜国(麋国),因为子爵,因此称国君为糜子(麋子)。古代,“糜、麋、 、 ”数字通假。发生在周襄王姬郑二十年(楚成王芈頵四十年,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楚国败北,一时曾臣服于楚国的诸侯国都投入到了一战而名的晋文公姬重耳的翼下。晋文公先是在践土大会诸侯,后又获得了周王室授予的“候伯”称号,开始称霸中原。晋文公在北方诸侯国中组建起了一个强大的同盟,力图将楚国压服于江汉流域,这种抑制政策在楚成王芈頵(熊恽)末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当楚穆王熊商臣即位后,没用多长的时间,就成功地打破了晋国从各个方面对楚国设置的封锁线,以顽强的身姿重新出现在北上的政治舞台上。楚穆王通过灭掉江、六、蓼、宗等国,东向开疆拓土近千里,北向威服城濮之战后叛楚附晋的郑、陈等国,一举挽回了城濮败北后的政治颓势。威服郑国和陈国之后,在周顷王姬壬臣二年(楚穆王九年,公元前617年),楚穆王及时破获并捕杀了欲反叛自己的工尹斗宜申与大夫仲归,巩固了国内政权后,正式开始角逐中原的政治舞台。他先召集郑、陈两国国君在息县会盟,后一同赴厥貉(今河南项城),与糜子、蔡庄候姬甲午会盟。楚穆王大会诸侯于厥貉的目的,除了与晋国争霸,重新树立自己在中原各国中的领导地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策划组织联军共同去攻打还没有臣服自己的宋国。宋昭公子特(子德)得到消息后诚惶诚恐,为免国民生灵涂炭,他打着慰问楚穆王的旗号亲自到厥貉去主动请求归服,并以一国之尊亲自作向导,陪同楚穆王到孟渚(今河南商丘东北部)的地方去围猎。宋昭公虽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但却忘了带取火用的工具,影响了打猎,楚穆王命大夫王孙子舟(申舟)责打了替宋昭公驾车的人,并将其绑在军中示众,以此法来代替宋昭公应受到的责罚。受此大辱,宋昭公由此心生怨恨,准备与楚国开战。楚穆王则坚定了组织攻打宋国的决心。糜子本来已经接受了楚国号召,为了攻打宋国而率师跟随楚穆王赴“厥貉之会”。但糜国君主内心既不愿为楚国势力北上当炮灰,又不满楚穆王的强横霸道,考虑再三之后,中途反悔,率军擅自归国。糜子此举引起了楚穆王的震怒,他在周顷王三年(楚穆王十年,公元前616年)初,派大将军成大心兴兵伐糜子国,先后败糜兵于堵阳、防堵等地(皆在今湖北房县),兵锋直指糜国都城锡穴(今陕西白河东南部),迫使糜子举国归降。

糜姓

到了周顷王八年(楚庄王熊侣三年,公元前 611年),楚国国内发生了灾荒,戎人乘机骚扰,糜子国、庸国也公然联合百濮叛楚,一时楚国西北、西南两方大乱。楚庄王采纳上卿蒍贾的建议,集中力量伐灭了威胁最大的庸国,即而又吞灭了糜子国,迅速控制了局面,还增强了国力。楚国灭糜子国后,先将其遗民安置在湖北京山一带,后迁岳阳地区,建有糜子国城,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县龙湾乡大马村一带。周敬王姬丐五年(楚昭王元年,公元前515年)的吴楚之战以后,楚昭王熊壬(芈轸)再将故糜子国遗民迁至巴陵地区。周敬王十五年(楚昭王十一年,公元前505年),楚昭王又派遣王孙熊由于在梅子(今梅溪乡梅子市村)筑东麋城,迁其遗民于该地,后又在岳阳楼一带筑城,驻军监视。

在亡国后的糜国王族后裔及其国民中,多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糜氏、麋氏,后统一为糜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糜氏正确读音作mí(ㄇㄧˊ)。

糜姓糜姓起源二

糜姓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的受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战国时,楚国有个大夫受封于南郡糜亭(今河南汝南),称糜君。在糜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糜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糜氏正确读音作méi(ㄇㄟˊ)。

糜姓糜姓起源三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工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右工尹,其名为熊糜,史称工尹糜,负责军事外交事务和军械制造。在春秋晚期,楚国与吴国争霸,两国之间战乱不断。在周敬王姬丐六年(公元前514年),吴军攻入楚国,但不久吴国发生了内乱,公子阖闾派专诸以鱼肠剑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国公子掩余、公子烛庸正率军

糜姓

围攻楚国重镇潜城(今湖北潜江),得知消息后放弃攻城,一奔徐国(今江苏徐州),一奔钟吾国(今江苏新沂)。

周敬王八年(吴王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夏,吴王阖闾派出使臣,责令徐国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这两国依仗有强大的楚国作后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楚国避难。吴王阖闾大怒,要求楚国引渡这两个叛徒,楚昭王熊壬(芈轸)当然不肯,吴王夫差遂再派大军攻入楚国并包围了潜城。当时,楚国令尹子常、工尹糜就受命率军援救潜城,与吴军对峙于穷邑(今湖北广水)。不过,最终还是没能救得了公子掩余、公子烛庸的性命。

在工尹糜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糜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糜氏正确读音作méi(ㄇㄟˊ)。

糜姓糜姓起源四

源于蒙古族,属于以职业称谓汉化为氏。蒙古族胡尔申巴达氏,源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带的职业工匠。胡尔申巴达氏族专职加工制作一种茶点,即以糜子经过闷蒸、锅炒、碾磨等制成的炒糜子,人们常用奶茶冲泡这种炒糜子来招待客人,香醇可口,是蒙古族同胞最喜食的一种茶点。“胡尔申巴达”,就是这种炒米的蒙古语称谓,汉称“炒糜子”。“胡尔申巴达”易制作,经久不坏,取食方便,是蒙古族游牧过程、抵御灾荒的保障性食物,因此,后来人们将这类食品加工工匠按职业称谓呼为姓氏,即胡尔申巴达氏。

元末明初,即有蒙古族胡尔申巴达氏取汉义冠汉姓为糜氏者,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糜氏正确读音作mí(ㄇㄧˊ)。

糜姓糜姓起源五

源自以职业所从事的对象谷物名称命名为氏。据《百家姓考略》称:“糜,夏同姓诸侯有糜氏之后。”古书《姓氏寻源》说:“秬黍之类有糜,即糜芨也,当取此为氏,如麦氏、禾氏、粟氏之类。”原来,黍的一个变种称为“糜子”,糜姓祖先是种植黍糜类庄稼的氏族。在古代,糜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东海。

糜姓郡望

汝阳县 汉置,故城在今河南商水境西南。

东海郡 秦置,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费县以南,枣庄以东,江苏宿迁以北地区。

南阳郡 秦置,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湖北大洪山以北地区。

糜姓堂号

郡望堂号:东海、汝阳、南阳。

糜姓源流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湖南之芷江、冷水江,安徽之贵池,福建之浦城,四川之通江、长寿,山西之太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据《姓氏寻源》注云:“柜黍之类有‘糜’。即糜芑也。当取此为氏。如麦氏、禾氏、榖(谷)氏、稷氏之类。”一音méi,亦姓。参见该条。三国时魏有糜信,官平乐太守,治《春秋》。(按:《续通志·氏族略》例引作“三国糜竺,平乐太守,注《春秋榖梁传》。”误)。明代有糜子实,永乐举人。

糜姓起名的基本原则和起名原理

1、糜姓用字含有2个读音,分别是:mí、méi,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避免糜姓的2个读音和名字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声母韵母放在一起作为名字,这样读起来很拗口,比如:南兰倪、孙存春等。

2、糜姓糜笔画有17画,笔画数较多,写起来比较麻烦,如果名字中的笔画太少,会很不协调,如果名字中笔画太多,写起来会很麻烦。

3、糜姓五行属水,糜姓吉凶寓意为吉,糜姓宝宝起名字应该从寓意出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糜姓宝宝起名字最好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这样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数理,如需根据生辰八字免费起名,可以参考“生辰八字起名”。

总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念着好听、写着好写、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数理。

糜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ijiaxing/28394.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据文献记载,最开始收集了411个姓氏、后补充道568个,包含单姓444个,复姓124个。该文章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整齐的排列,每一句都押韵,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尽管百家姓内容没有文理,但是对于中国的姓氏文化的认识有很大作用,所以才会流传成百上千年。《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我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