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在一个人类历史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是走向光明还是走向黑暗?走向光明就是要坚持和复兴社会主义道路;走向黑暗就是全世界成为资本帝国的殉葬品。这是一场光明和黑暗、生存和毁灭的伟大斗争。斗争是艰难的,也是残酷的。不排除世界大战和核战争的风险。用什么样的思想理论来武装我们,迎接这百年未有的挑战,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
曾经的我们,用毛泽东思想,推翻了旧世界,建立了新中国,探索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这是因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和精华,是中华优秀思想文化最杰出、最权威的代表。有了她,我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打遍天下无敌手。有了她,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文化,焕发了青春,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主席把近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进行的理论概括,是毛主席对亿万人民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毛主席高瞻远瞩、对社会发展前瞻性的理论预言。
毛泽东思想根植于中华思想文化的沃土中,毛主席在对中华思想文化扬弃、吸收和继承中,又增添了许多新鲜内容,成为中华思想文化宝库中最优秀的那一部分,把中华优秀思想文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树立了一座光芒四射的中华思想文化的里程碑,使之矗立在世界思想文化的高山之颠。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文化源泉。毛泽东思想也是全世界被剥削、被压迫劳动人民的指路明灯。曾几何时,《毛主席语录》的小红书传遍世界,红色浪潮全球翻滚。中国成了世界人民最向往的地方,中华思想文化的代表——毛泽东思想,激励着世界人民进行着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伟大斗争。“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旧世界一片风雨飘摇,一座座火山爆发,一顶顶王冠落地,一面面红旗招展,在整个地球上,帝国主义再也找不到一块‘安定的绿洲’了”。所以,不管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还是从毛泽东思想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看,毛泽东思想无可争辩地成为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璀璨结晶和杰出代表。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句话如今写入了党章和宪法。
在著名的“延安整风”中还有一句口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这句话实际上定义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涵,如今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伟大的革命运动,这个革命运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这个实践是社会性的。在这个伟大的社会实践中,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以及人民群众参与并为之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他们在实践中经历过失败、挫折和胜利,有过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经验和教训都成为了全党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笔财富的确是全党的智慧荟萃。而毛泽东同志则是公认的“全党智慧”的集大成者,也就是——结晶者。所以,这笔经过“结晶”之后的财富,理所当然且恰如其分地被命名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也不是从毛泽东个人头脑中固有的。人民革命斗争不是个人体验而是成千上万人参与的社会实践,毛泽东同志也是这个社会实践的参与者,也是贡献最大者。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延安整风中获得了全党认同的那句话:“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这个表达可以认为是目前为止对“毛泽东思想”最经典最贴切的表述——“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实际也涵盖和包括了中国革命运动中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扬弃、汲收以及借鉴。
这句话,不光是说明了事实,而且缕清了“毛泽东思想”的构成中“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的因果、主次、轻重、本末的关系。远远胜过诸如“马列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理论稀泥——这些有可能出自要弥合矛盾分歧,扩大接受人群的初衷或许是好意,但实际上回避了这当间至关重要的“因果、主次、轻重、本末”的问题,任谁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按自己需求和心意地作出各自的解读,结果有可能变成一个“四不象”。
中国共产党人为“毛泽东思想”达成全党共识,经过了诸多痛定思痛的失败与挫折,走过弯路,也走过错路,最后才选择了“毛泽东指引的道路”。所有共产党人都为达成这个“全党共识”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包括那些犯过错误的共产党人,他们在“撞了南墙”付出血的代价后,为全党亮出了“此路不通”的警示,也作出了选择“毛泽东指引的道路”的启示。
“毛泽东思想”最重要最基本的构成的肯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党走过二十八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作战。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创立了一条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探索了三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独特的革命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三套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这便是“毛泽东思想”的四梁八柱,而其中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独特的革命道路”,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则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的顶梁柱和核心内容。
同时,“毛泽东军事思想”又包含五大部分:“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的建设理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国防建设理论”这五大部分。
这五大部分之间既相互联系、依赖,又相对独立,构成了又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而这五大部分当中又有核心的组成部分,这就是掐头去尾的“人民军队的建设理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这三大问题是其核心。
一、毛泽东思想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给中华思想文化注入了鲜活性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文化传统悠久,思想文化资源丰富,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毫无例外地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毛主席也不例外。
毛主席早在少年时代,入私塾学习,就已经熟读《三字经》《论语》《孟子》《诗经》等。考入长沙第一师范后,悉心攻读宋明理学,认真研读朱熹的《近思录》《四书集注》等书。后来又熟读《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他还研读过王船山、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曾国藩等历史名人的著作。毛主席曾经说过:“我过去读过孔夫子的书,读四书、五经,读了6年。背得,可是不懂。那时候很相信孔夫子,还写过文章”。1936年,他对斯诺说:“我认为这些书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由此可见毛主席从这些传统的文化古籍中,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和渊博的历史知识基础。
在青年时代,毛主席更是把读书看作是立志救国救民的首要使命。1916年2月29日,毛主席在给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青年人应该阅读的经、史、子、集书目77种。可见毛主席是读过这些书的,最起码是了解书的内容的,不然不会筛选出这些书目来的。这些古书,为毛主席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思想文化材料。
晚年的毛主席,除了阅读马列著作以外,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是他读书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据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撰述回忆,四千多万字的《二十四史》他是通读了的,而且有的部分他是反复阅读的。《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各朝纪事本末等,他都通读了。可以这样说,读中国史书最多的人,除了毛主席,恐怕没有第二人了。
但是,毛主席阅读传统文化,并不是囫囵吞枣,照抄照搬,而是采取“扬弃”的态度,就是吸收真善美,抛弃假丑恶。特别是毛主席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更是用马克主义来过滤、提纯传统思想文化,把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一是剔除糟粕,取其精华。毛主席虽然一生酷爱中华传统的思想文化,但他绝不是食古不化、照单全收,而是“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抛弃那些毒害人民的迷信文化、封建文化、腐朽文化和反动文化,把那些对人民有益无害的文化揉进自己的思想,使其成为民族的新文化。比如毛主席彻底清除旧社会长期存在的黄赌毒文化,批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批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等等的旧思想、旧文化,以及抛弃“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等等,都是剔除旧的文化糟粕。
二是在批判中改造。毛主席曾经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主席是怎样总结和承继中华思想文化遗产的呢?就是批判地继承。毛主席指出:“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比如对待孔子,毛主席认为孔子是教育家、思想家、音乐家,是封建社会的圣人。认为“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但他也认为孔子有不少缺点,如不注意人民的经济生活、不民主、没有自我批判精神等等。在毛主席的文章和讲话中也经常谈到孔子和应用孔子的话来分析问题。比如要学孔子周游列国,从人民中学习;比如要像孔夫子那样,做个“每事问”,做好调查研究等等。
还比如孔子办学培养人,是为恢复周礼的奴隶制服务的,所以它重视培养“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人才。
毛主席把孔子提倡的“知(智)、仁、勇”,经过改造,变成了新中国的教育方针,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三是在改造中推陈出新。毛主席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改造的目的,是为了锻造新的思想文化武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服务。毛主席对“实事求是”的新解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实事求是”,出自班固的《汉书》中,说的是汉朝皇帝封刘德为河间献王。班固称赞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做学问要注重事实根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毛主席为了使这个成语成为革命的理论,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他对这个千年的古典成语赋予了新的含义。指出:什么是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就这样,实事求是成为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是毛主席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的光辉典范。
毛主席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巨大,不仅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而且对现代汉语成语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据文化界考证中国古代创造成语最多人,分别是:韩愈331条,《论语》中173条,杜甫120条,白居易60条,大文豪苏东坡也才32条。而据统计,毛主席发明了500多个汉语成语。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发行的《成语大词典》和陕西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发行的《古今汉语成语词典》中,选用了毛主席发明的416个成语。其中毛主席首次发明的成语有159条,比如一穷二白、土生土长、红妆素裹等等;把前人之言改造为今日成语的有60条,比如拔苗助长、一尘不染、对症下药等;把旧成语赋予新意的有197条,比如穷凶极恶、峥嵘岁月等等。像毛主席诗词中出现的万水千山、天翻地覆、众志成城、快马加鞭,还有我们熟知的朝气蓬勃、穷则思变、精益求精等,还没有被录用。
四是厚今薄古,古为今用。毛主席尊重历史,喜欢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并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引导人民向前看。学习古人是为了现在的活人,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使之变为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有益思想文化。
毛主席博览群书、贯通古今,但是他不是死啃书本,他把古书读活了,能够熟记背诵,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让古代文化为今日革命服务。他在延安纪念“七·七”全民族抗战两周年做报告时说:当年的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像”和“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给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还有,他用“三打祝家庄”的故事,说明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毛泽东思想经过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扬弃、继承和创造,为中华思想文化增添了新内容,增强了新活力。特别是一改传统文化呆板老气、死气沉沉的旧文风,让古老的思想文化焕发了青春,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它不再是一堆只有查字典才能弄明白的晦涩难懂的古董,而是生动鲜活地再现在人民面前的革命的思想、理论、观点和知识。
二、毛泽东思想坚持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给中华思想文化注入了现代性
毛主席为了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他曾经非常自觉地、如饥似渴地广泛学习西方文化。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政治学、康德的唯心论、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等等。毛主席1959年5月会见智利政界人士时说:“我那时相信康德的唯心论、无政府主义,我崇拜过华盛顿、拿破仑、加里波第,看他们的传记。我相信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和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就是资产阶级那一套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毛主席在通过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比较中,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正当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苦苦寻找救国真理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部矛盾,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经验和现代社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吸取了人类最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以剩余价值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全新理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当代最先进的思想文化。
毛主席批判和抵制了闭关自守、拒绝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又在实践中纠正了党内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路线。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实际如何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毛主席在六中全会报告《论新阶段》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地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任务。……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这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正是把世界上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摈弃了朕即天下、上智下愚、固步自封等封建旧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大大提升了中华思想文化的高度,使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大步追上并超越了新的时代,实现了中华思想文化的现代化。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很短时间内,建立了一整套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落后的旧中国一跃成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化国家,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思想文化也同样成为中国人民自信、外国人民相信并学习、崇拜的现代先进思想文化。
三、毛泽东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给中华思想文化注入了人民性
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大都是在封建社会形成的,再加上地主阶级有文化、劳动人民没文化,所以,思想文化基本上由统治阶级传承的,其本意都是统治阶级用来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服务的。什么忠君思想、皇权理论,什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什么压迫有理、造反有罪,等等。在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中,没有劳动人民的地位。在一些文艺作品中不是帝王将相,就是才子佳人,看不到劳动人民的影子。
毛主席不管是在革命实践活动中,还是在他创立的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中,都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观,把传统文化中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把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思想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首先,毛泽东思想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一个根本区别。毛泽东思想把唯物史观引进中华思想文化,恢复了人民群众创造世界历史的本来面目。毛主席1944年曾给延安平剧院的编剧写信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毛主席还明确地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他的著作和报告中,还进一步阐述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论断,那就是,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毛主席还针对看不起人民群众的观点,指出:“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还说过:“事业是多数人做的,少数人的作用是有限的。”毛主席还是古今中外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国家领导人!
由于毛主席一生坚定地和人民群众战在一起,率先垂范,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为人民群众,人民性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显著特征。全党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9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抗美援朝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及现实启示
下一篇: 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