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道家

理解《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荆十三 2024-04-28 10:25:51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通行本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

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可信。

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

知道的人不广博,广博的人不知道。

圣人并不需要积蓄和占有。

帮助他人越多,自己就越充足;给予他人越多,自己就越丰富。

上天的规律,有利于万事万物而不去妨害;

圣人的准则,有所作为但不为自己去争夺。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利:有利、利于。害:妨害、伤害。

微信图片_20240428103328.png

上天的规律,有利于万物而不去妨害它们。圣人的准则,有所作为但不为了自己去与百姓争夺。天道无仁无义,客观恒久地运行着,它没有偏爱,只是默默地滋养着万物,而不会妨害它们。统治者的治国之道,要遵循“无为而治”,也就是“为而不争”。统治者治理天下要有所作为,但不要破坏和干预自然规律,不要为了自己的私利去与人民争夺。

心得总结:

这一章在通行本是最后一章,而在帛书本里面是六十八章。后人把这一章放置最后也是有意义的,因为本章可作为《老子》一书的中心思想。老子提出了很多观点,从天地万物创建到“道”和“德”的运行规律,以及各种辩证思想。其中本章的“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全书的中心思想。

本章从内容上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有道之人的言行举止,第二部分是天道的核心思想。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美丽的言语不可信,真实可信的言语不美丽。现实的确如此,你告诉他人真实情况,往往听上去并不那么美丽,你如果编织谎言,便可以说得天花乱坠。善良的人是非常质朴的,不会搞花里胡哨,也不会巧舌如簧,而是有点木讷,甚至笨拙,根本不屑与人争辩是非。对于“道”的理解和践行,并不需要多么广博的知识,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行动。那些看起来知识博广的人,往往喜欢高谈阔论,不断卖弄,实际上却没有真正领略“道”的真谛,这样的人从修道的角度看,是相当无知的。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圣人无需自己积累,也无需彰显欲望。圣人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就会变得更富有;圣人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就会得到更多。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当你尽心帮助他人时,别人也会回馈于你,这是天道。而通过帮助他人,你的内心也会更加充盈,从自己这里向内求,就会明白更多。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老子提出的“为人”、“与人”不是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是别人都有了,而自己啥也没有,这样的圣人即便存在,那也不可持续。二是老子的思想不是那种厚黑学和老谋深算,不能以利己为目标而以利他为手段,而是以利他为目标和出发点,自己最后也获得了更多。这只是自然的结果,而非刻意为之。

微信图片_20240428103333.png

老子提倡的是一种“无我利他”观点,即出发点和目标是为他人的利益着想,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一边,让老百姓过得更好,最后的结果是老百姓越来越有,圣人自己也会得到更多。这也是一种双赢和平衡的思想,最后双方都获得了更多,社会变得和谐有序。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全章的总结,也是整部书的中心思想。老子一开始就提出了天道,天道究竟是什么呢?就是一种客观规律,悄无声息,不停运转,使得万物保持平衡。它有利于万物生长而不去主宰和妨害,有了成绩也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圣人,也就是得道的统治者,应该遵循天道来治理国家,施行无为之治,具体来讲就是“为而不争”。身处其位,当有所作为,带领大家攻坚克难,创造美好生活,不是为了自己去争名夺利、流芳百世,而是真心为老百姓谋福祉,为全天下做奉献。而当你真的这样做了,人们并不会忘记你。这就是天道。

这一章里,老子通过“利而不害,为而不争”说出了“道”的中心思想。无论治国理政,还是管理企业,亦或者为人处事,老子的观点都值得我们遵循和借鉴。人们有时候会讨论什么是文化以及什么是善良,广泛流传的一种说法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其实读懂了老子,践行老子所提倡的,就是有文化,就是莫大的善良。

就是在告诉我们这样几个道理:

第一、忠言逆耳利于行,巧言媚辞不合于道,不可信也;所以我们要多交诤友少交佞人。

如果身为企业领导者,更须对上敢谏,对下敢批,服务战略,促其成长。

第二、笃行于道者,干正事还嫌时间不够用呢,无暇也不屑以巧言争胜于人。

与夏虫不可语冰,与井蛙不可言海,不要与没在同维认知高度的人做无谓的争论,这是自寻烦恼。

第三、道者守一,心志不二;为道日损,应少私寡欲,心无旁骛。

我们要少立flag,专注自身专业领域,因为少则得,多则惑,知止而后方可定静安虑得;

第四、治人事天,应广德无私。做领导者要懂得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只有我们先解决了客户或员工的问题,我们自己或企业才能实现成长与基业长青;

第五、圣人治国道法自然,德施于民而无私无欲,无名利之争。

如此则可天下归心,为人所尊,为民所归,天下乐推而不厌也。

微信图片_20240428103338.png

总之,本章是《道德经》的最后一章,老子告诉我们治国、做企业、为人都是一个道理,必须:

多为民、少争利、在一个细分领域里长期耕耘,占据头部位置,而不要总想着抢风口,总想着在口舌上争胜于人,总想着用好听的话去迷惑别人。如此服务了社会、得到了客户的信任、提升了自己的德望,则可内圣外王、永续经营、没身不殆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jia/1578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