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相传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集结成书。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实乃中医药学之纲目!
历代为《黄帝内经》做注的医家亦是不少,因为是比较古老的典籍,全书以古文写成,并经历代增补,但是,正因其古老,又是由晦涩难懂的古文写成,没有古文基础很难读下去,更别提读懂。于是很多人只是知道它是中医的经典,却很少有人读完它,甚至有很多学中医的人都没有通读过。那么,《黄帝内经》的内容到底都包括些什么呢?我们用三分钟的时间来了解一下。
根据现在的研究定论,一般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全书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素问》与《灵枢》。《素问》原本有九卷,唐朝王冰对其进行点注并补充了其他内容,扩展到了二十四卷。《灵枢》又名《针经》,《九卷》,原本也是只有九卷,后经南宋史崧根据家藏版本校对整理,为和王冰的二十四卷《素问》相对应,亦整理出二十四卷《灵枢》。
《黄帝内经》的内容涉及到当时对人与环境、人体运转机理、疾病预防、各种疾病发病原因、病变流转、病理、诊断方法、治法、治则、针灸方法等与中医药相关的理论及实践。整书或以黄帝与他的老师岐伯的一问一答,或以黄帝自说自话,或以黄帝与别人(伯高、雷公等大臣)的对话,或直接阐述医药理论等形式展开。
黄帝与岐伯的问答经常是黄帝问某一理论如何理解、某一疾病如何治疗、某一疾病是何原因,而岐伯是个很有耐心的老师,每一个问题都讲解得很详尽,时不时还对黄帝的提问夸赞几句,例如“悉乎哉问也”是夸黄帝问得真是详细啊,“昭乎哉问也”是夸黄帝问得真是明白啊。夸完了以后会“请遂言之”,是说且听我慢慢讲来,然后继续详尽解答。黄帝与雷公、伯高的对话大多则为黄帝先设问,然后再解答,与他们进行对话为主
《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治疗措施则大多以针刺为主,药方记录很少,全书仅13个药方,分别为:汤液醪醴、生铁落饮、左角发酒、泽泻饮、鸡矢醴、乌鲗骨藘茹丸、兰、豕膏、陵翘草饮、秫米半夏汤、马膏、小金丹,有单方也有复方,有内服也有外用。
有不少人认为《素问》是讲中医理论,而《灵枢》是专讲针灸理论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素问》大多以理论为主,但也包括一些针灸施治方法,《灵枢》开篇多讲针灸,但也混编了中医相关理论在其中,但也有可能是后世编撰时加入的。一些固守传统的人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便把此书每句都奉为不可更改、绝对正确的经句,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在《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科技并不发达,但当时的人对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体机能、病理、治疗等有如此详尽的认识,并编撰出这样一本理论巨著,是值得钦佩的。
在中华文明几年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5曰,《黄帝内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投票,成功列入了《世界记忆名录》。
在现代科技如此发展的今天,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对很多古医学的理论有了更为详尽的补充和更先进直观的认识,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来看待中医,最好能将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与传统医学的丰富经验结合起来,为攻克人类医学难题奠基筑石。而要做到这样的前提,在于对传统医学的传承与现代医学的不断深入研究。
但是,并不建议古文基础和思辨思想较弱的人直接读《黄帝内经》,古文基础薄弱看不懂,而思辨思想较弱则容易陷入“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境界。而中医爱好者和想要学习中医的人,如果想要了解《黄帝内经》的精髓,推荐先看徐文兵老师讲解的黄帝内经,徐文兵老师一家都是中医,他有丰富的行医经验,同时也是中医教育者,开办了厚朴中医学堂,讲解黄帝内经深入浅出,并能融会贯通,而且生动有趣
【概要】
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五 脏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 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 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 腑
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十二经络流注】
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个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掌握了自己的身体,也就掌握了长寿健康的秘诀!
子时:23:00——1:00胆经: 熟睡!胆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 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这个时候心脏功 能最弱,如果有心脏病人备好救心丸。
丑时:1:00——3:00肝经 :深睡眠!此时中肝修复的最佳时间,废弃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在丑时完成。此时必须进入深睡状态,让肝脏得到充足能量。如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易患肝病。
寅时:3:00——5:00对应经络:肺经 :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此刻肺经最旺。肝脏把血液提供 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些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肺病 哮喘病人在寅时服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
卯时:5:00——7:00大肠经 :排便!便前一杯温水。此刻大肠经旺盛,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00——9:00 胃经 :勿忘吃早餐!此时不断分泌胃酸,如果饿久了, 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 炎等危险!
巳时:9:00——11:00脾经 :喝水!(此时多喝水)脾是消化、吸收、 排泄的总调度。脾是后天之本。补脾:薏米 红豆 山药粥。一整天2000ml毫升水约5瓶矿泉水,要持续喝千万别别喝任何的饮料。
午时:11:00——13:00心经 :小憩一会儿。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能午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 充沛。※午睡不能超过 30分左右,会夺觉,容易引起晚上失眠。
未时:13:00——15:00小肠经 :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体就会打咯 排气。故午餐下午1:00之前 吃,营养物质都吸收进入人体。
申时:15:00——17:00膀胱经 :排尿!膀胱把水液排出体外。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膀胱最活跃适合多喝水。要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憋尿,会得“尿潴留”。
酉时:17:00——19:00肾经 :肾脏为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 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本 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这是一个男人的时刻。对于肾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这个时候按摩肾经效果最为明显。
戌时:19:00——21:00心包经 :心包经。此刻创造安然入眠的条件。平和心态。
亥时:21:00——23:00三焦经 :睡觉了!此时是人体最大的腑三焦经运行,主持诸气、疏通水道。亥时三焦通百脉。可休养生息。
【总结】
《黄帝内经》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的。“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daojia/1485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吗?
下一篇: 教你5分钟记住《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