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氏,是中国第一个帝王。周易,帝出乎震。震,就是东方。伏羲以木德王,是华夏部落联盟的开辟者,所以说伏羲氏首王天下木德,巽为风,为木。所以以风为姓。
伏羲,又称太昊氏。其母居华胥之渚,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继天而王,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故曰太昊。太昊,相对少昊而言,因为黄帝之子青阳,修太昊之德,以金德王,而称少昊。作都于陈。陈,从阜从东。东为木,陈,就是有树的小土丘,宛丘是也。
伏羲氏教民渔猎,又教人养牲畜以充庖厨,所以又曰庖牺氏。在古代典籍中,伏羲又称伏犧、伏戏、庖犧、炮牺、密羲、太皞、太昊等。史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结网罟、养牺牲以庖厨。八卦、书契、结网、庖厨,就像伏羲前辈遂人氏发明用火一样,都是人类进化史上的文明标志,它推动了人类自身的演变和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文明,因此继天而王,成为中华文明的原始祖先,“人文始祖”。
伏羲、苞牺、密羲,关键是个“羲”字,伏羲时代没有文字,流传下来的是经过若干世系口耳相传的神话和传说。在作为历史事迹考订时,“音”比“字”要重要,更可靠。因为字都是后人根据传授下来的神话故事追加的,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的。这难免有很多人为的、主观的、附会的成份。而口耳相传下来的“音”,相对单纯和无误。伏羲也作伏牺。《三坟》作伏戏,《左传》作炮牺,《汉书》作包羲,《易》作庖牺、《帝王世纪》、《拾遗记》作庖羲,《世本》作虙戏,《管子》、《庄子》作虙仪,《尸子》作宓牺,《楚帛书》作雹戏。王献唐先生说:“戏、牺、仪三字同音,伏、虙与包、庖为双声音转,皆以音同或音通通用。包与伏、虙,俱牟之音转。虙今读如密,密固出于牟也。”这样说来,“伏羲”的多种文字称谓,只是后人对原古音读落实到文字上的不同处理,这些不同的文字并没有独立的、特殊的含义。
伏羲氏画八卦,造书契。历史上,大多数学人都相信伏羲画八卦的传说,但根据新出土的八千前的重卦图案,则说明要在伏羲之前,中国人已经有了六十四卦的知识,伏羲画八卦的几率是零。伏羲画卦,也就是后人集功于伏羲罢了。
伏羲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具大贡献是始画八卦。八卦可以推演出许多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八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宇宙间的一个高级“信息库”。早在十七世纪,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中国学院”,研究八卦,并根据八卦的“两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发明了二进位记数和当地欧洲先进的计算机。八卦中包含的“二进法”,现在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及电子学中。公元一九八四年,一位欧洲科学家在谈到八卦的易理被现代广泛应用时,叹为“至为可惊”。八卦中的许多奥妙神奇之处,至今还正在研究和探讨之中。
八卦台,北临黄河,南依连山,东据虎牢,西望洛川。此处原是河洛交汇处,自古以来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早在一万多年前,便有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而成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发祥地,成了河洛文化的核心。如今这里仍然是一个村落,叫洛口村。清代嘉庆年间重建洛口村寨门时,寨门横额镌刻“古洛油”三个大字。两边刻有石楹联,上联是“涂光休气兆北阈”;下联是“赤文绿字焕东周”。概括了古洛响辉煌的过往岁月。
现今古成纪有规模的伏羲庙有三处和伏羲台一处,即位于河南淮阳的太昊陵,天水市区的伏羲庙,卦台山伏羲庙,泰安泰山庙的伏羲庙,河北新乐伏羲台。尤以淮阳县的太昊陵规模宏大,太昊伏羲陵庙,中国名陵之首,占地875亩,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3000年,历代帝王51次御祭;建国50载,两位拜谒,威严有加的朱镕基,虔诚谒陵之后,一改从不题词的常规,欣然题写“羲皇故都”匾额。民间祭祀活动绵延千年历久不衰,初春时节,周围五省数百县市农民云集进香,日均20万人,历时一个月;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太昊陵祭祀活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已列入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该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全庙南北长750米.占地875亩。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全陵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几十座建筑主要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如果把南北大门层层打开,可从南面第一道门直望紫禁城中太昊伏羲氏的巨大陵墓,号称“十门相照”。
伏羲氏,首先是一个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呼,其次又是华夏部落联盟的一个核心部落的名字。伏羲氏不是一个人,历代伏羲氏部落的首领都可以叫伏羲氏。如女娲,实际就是第二代伏羲氏。伏羲氏传承了多少代,历史没有记载。代伏羲氏而王的,则是炎帝神农氏。神农氏以火德王天下。木生者火,中间没有其他朝代。太昊时期,有龙马负图出于河之瑞,因而名官。开始以龙纪,号曰龙师。原来龙的传人,从这里来。不是说伏羲氏为龙,而是因为龙马负图出于河,而一之为瑞,号为龙师。是龙文化的传人,而非龙的传人。
伏羲时代,华夏部落联盟的成员部落,能见于史书的有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大庭为居龙氏,治屋庐;浑沌为降龙氏,驱民害。阴康为土龙氏,治田里。栗陆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源泉。又命五官,春官为青龙氏,又曰苍龙。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于是,共工为上相,柏皇为下相;朱襄、昊英常居左右。栗陆居北,赫胥居南,昆连居西,葛天居东,阴康居下。分理宇內,而政化大洽。这里提到的几个重要的部落名,后来影响较大的有朱襄氏,共工氏和葛天氏。有一种说法,朱襄氏又为炎帝神农氏。笔者推测,炎帝神农氏出自少典氏,典字象书册,而朱襄氏造书契,所以朱襄氏应该就是少典氏的前身,或者说,少典氏又称朱襄氏,那个代伏羲氏而王的少典之子炎帝姜石年,或许就是是伏羲时代那个朱襄的后裔。共工氏,应该是一种世官。五帝时期的共工,不必就是伏羲时代的共工的后裔。
葛天氏居其东,这个可以作为历史的坐标,互证伏羲氏与葛天氏的位置。伏羲氏都陈,陈就是现在的淮阳县。葛天氏居其东,古葛国在宁陵县。葛与陈,可以互证历史。长葛,也称葛天氏故里,这个葛天氏,应该是伏羲时代的葛天氏的先祖。盖各个部落皆发源于具茨山区,因为洪水退去,才向东向南发展。伏羲氏倚宛丘地势建都,各个部落围绕宛丘,建立新的聚居点,形成了华夏部落联盟的雏形。
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和对远古各部族研究的进展,学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一般认为,中华民族早期血脉来自于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族群,到秦汉之际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血脉。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代表,伏羲是各族共同尊奉的先祖。在当代社会,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伏羲创世神话和祭祀伏羲的习俗。伏羲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作为各民族团结协作、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daojia/1409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只羡鸳鸯不羡仙道家也有自己的神仙眷侣
下一篇: 伏羲及其历史功绩和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