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内容庞杂。要全面地、深入地认识与理解武术,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合理的分类,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武术的内容,有利于找出武术运动的内在规律,从而指导武术活动的开展,促进武术运动的发展。根据逻辑学的基本原理,要给事物分类,必先确定分类标准,标准不同,则分类方式与结果不同。
基本动作类型:中国功夫的基本动作类型主要包括站立动作、移动动作、进攻动作和防御动作。其中,站立动作主要是练习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感,移动动作则是练习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进攻动作和防御动作则是练习身体的力量、速度和反应能力。
动作设计原则:中国功夫的动作设计主要考虑到身体的自然姿势和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性,以及动作的实用性和美感。一般来说,动作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动作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动作设计需要考虑到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保证动作的稳定和流畅。
动作的力量和速度:动作设计需要考虑到动作的力量和速度,保证动作的实用性和攻击性。
动作的美感:动作设计需要考虑到动作的美感,追求动作的舒展性和流畅性。
动作的实用性:动作设计需要考虑到动作的实用性,保证动作在实战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中国功夫的动作设计追求身体的自然姿势和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性,力求达到实用性、美感和健康的平衡。
2、不同动作背后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中国功夫不同动作背后的哲学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功夫的精髓所在。每一个动作都有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文化背景。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太极的“虚实”:“虚实”是太极拳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虚制实,通过调整身体的重心和动作的力度,使对手失去平衡或受到反作用力。这体现了中国哲学中“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思想。
2.形意拳的“意境”:“意境”是形意拳的核心概念。形意拳追求“意在形先”,即先想好动作的“意境”,然后再根据“意境”来进行动作。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讲究“内心修养”的思想。
3.咏春拳的“直拳”:“直拳”是咏春拳最为基本的拳法之一。咏春拳强调将力量直接传递到对手身上,不浪费一点力气。这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精益求精”、“务实”的思想。
4.八卦掌的“变化”:“变化”是八卦掌的核心概念之一。八卦掌拳法变化多端,追求“变幻莫测”,以应对不同的情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中“变通应变”、“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
5.少林拳的“气势”:“气势”是少林拳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少林拳强调动作要气势磅礴,威风凛凛,可以震慑对手。这体现了中国哲学中“以气势压人”、“表里如一”等思想。
这些例子仅仅是中国功夫内涵的冰山一角。功夫动作背后的哲学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深入体会。
五种基本步型及用法
一、弓步
弓步-蹬足转胯
弓步因为其姿势与步兵拉弓时的步型相同而得名,是武术中最常用的步型,它的主要作用是发力,通过后足蹬地,转胯达到发力效果。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大弓步,多使用较高姿势,以达到更好的灵活性。弓步在练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转换过程,练习蹬足发力,手脚配合协调。
二、马步
马步-腰马合一
马步,模仿骑马的姿势而得名,因传统武术多是为战场准备的,在地面练熟悉了再到马上练习,所以多马步的动作,步兵枪兵在面对敌阵冲击时也常以侧马步拒敌,在接敌瞬间马步迅速转换成弓步以获得最佳刺杀力量。在搏击中马步是为了降低身体重点,增加稳定性,同时它也有一定的辅助发力的作用,所以是攻防兼备的步型,但在徒手格斗实际应用中低架的四平马步用得较少,主要是因为低架马步对身法步法的灵活性会有所影响。马步在练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其实是练腰练胯,所谓腰马合一,且脚要轻微内扣,才能稳住。
三、虚步
虚步-重在灵活(这个图不是)
虚步也是很常用的步型,虚步是可进可退的步型,进可向前迈半步踏实变成弓步,也可以提脚变前踢,退可抽脚后撤,徒手搏击时多数抱架都是虚步。在实际应用中只要重心落在后脚上就成虚步,前脚跟离地或者不离地都没关系,但在意念上应是随时可提起的状态。练习虚步要注意收胯,这是胯在蓄劲,为前进或后退做好准备,若胯突出,则腿就不够灵活。虚步的特点就是一个活字,它可以随时转换成其它步型,但受套路武术的影响,很多套路中虚步前腿尖点地脚跟提起的高度比较夸张,重心下蹲也很厉害(如图),这就失去了虚步的灵活性,反而是不可取的。
四、仆步
仆步-用上了对方就仆街
仆步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躲对方对头部的攻击,同时下潜至对方跟前实施穿裆或抄腿等招式;另一个是以自身的重量将对方带倒或压倒在地。仆步分为前仆步和后仆步,前仆步主要是下潜穿裆或抄腿,但出腿时也可以伴随着蹬和踩的动作;后仆步主要是顺着对方的力按压对方使对方失去平衡。在实战中标准仆步很少会用到,多数情况下是只比弓步稍低一点的姿势,因为姿势太低很消耗体力而且失去灵活性;但练习的时候还是要按照标准的来,练的时候多吃的点的功夫用的时候就多一分灵活。
五、歇步
歇步-下蹲要转胯
歇步是一个蹲下的姿势,后脚跟略提起,像蹲下休息的样子,故而得名。
歇步的特点在于出其不意地下蹲,同时伴随转腰转胯增加力量,这也是为什么下蹲时两脚交叉,这是转胯的结果。一种用法如形意拳中的龙形,是利用自身的重量和腰胯的力量下压对方使对方失去平衡;另一种如歇步架掌,挡开或躲开对方上面的攻击并攻击对方的下三路。歇步在剑法中也是尤其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躲避对方的攻击,更是通过转胯将后手变成了前手,增加了前刺的攻击距离。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chuantongwushu/667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国功夫的历史和发展
下一篇: 中国功夫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