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运动健身 >> 传统武术

两仪拳:似水之形,学水之韵

荆十三 2023-12-06 16:22:39

两仪拳属于内家拳的核心拳种。两仪拳又称两仪点穴过气神拳,拳名是根据天然形势和宇宙的变化来形成的。混沌过后,天地如卵,草木丛生,雾极生黄极,黄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向,四向生五形,五形生八卦,两仪拳是根据太极、两仪、四向、五形、八卦五种拳的精华聚集在一起,演变出’两仪点穴过气神拳’。两仪拳与太极拳不同,她不注重套路,专注于完成技击,但也不同于外家功夫,猛功蛮打,而是避实击虚,伤其要害。往往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际,即制敌于绝境。故两仪拳有“主于御敌,非遇困厄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之说。两仪拳作为一门古老而稀有的拳种,因其保守的传衍方式,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原因,历史沧桑,至今保持其古朴无华的特点,其风格特色令人耳目一新,故有“武林活化石”之称。

微信图片_20231206202418.png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加上内家拳历代宗师,授徒甚慎,从不轻易外传,导致作为松溪内家拳的核心拳种——两仪拳、两仪功夫在民间、在武当山流传甚少。精通此拳的更是为数不多,仅局限于皇宫及大内高手之间。此拳昌盛于宋,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实为满清王朝皇族近身侍卫所拥有的盖世武功,用来保护王朝最重要的人物——皇帝。后来清朝武状元武凤来【河南固始人】回到了民间,将两仪功夫在河南沈丘单脉相传。现在流传下来的松溪内家拳种里,几乎见不到两仪拳的踪迹。两仪拳发源于武当山,出自湖北。现在两仪拳第14代掌门人张震领大师已年逾八旬,两仪拳第15代传人高佳泉立志潜心研究两仪拳,在湖北武当太极拳协会的支持下,传承好两仪拳,让两仪拳回到武当山、回到湖北。

两仪拳相传为宋元之际的武当丹士张三丰所创,传说三丰祖师在武当山修道时,从蛇鹤相斗之体悟,创立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内家拳。三丰内家拳,百年之后流传于陕西以王宗为代表的主要传承人,后来又传到温州陈州同,在嘉靖年又传到张松溪。张松溪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兼收“僧、岳、杜、赵、洪、智、慧、化”几家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松溪内家拳,成为承传三丰内家拳的代表人物。后来皇族看好两仪拳这个盖世武功,就把精通此拳的武士都招到了宫里,两仪拳一直在宫里流传,直到清朝武状元武凤来是河南固始人(生卒约1795年—1878年),做了大内侍卫后便告老还乡,随后,巧遇卖武为生的魏洪申(生卒约1838年—1925年,尉氏县人),在机缘下,魏洪申随武状元回府并成为其关门弟子,两仪功夫就开始流落在民间。魏洪申最终学成两仪拳并被立为两仪拳第十一代掌门人。魏洪申回到家乡尉氏县,翌年春,段升堂(生卒1873年—1957年,沈丘县大邢庄人)拜魏洪申为师,魏洪申授功于段升堂,并立其为两仪拳第十二代掌门人;其后段升堂又将功法传给其侄段勤功(生卒1902年—1984年,沈丘县大邢庄人),并立段勤功为两仪拳第十三代掌门人。建国后,两仪拳无人再练,段勤功原有两子六女,当时因生活困难,两子夭折,五个女儿均出嫁,仅有小女留在身边,为将两仪拳传承下去,招张振领为婿传授两仪拳。1972年立婿为第十四代掌门人,并邀请普继众、段玉明二位主持接掌仪式

如果只能在自然界中找寻一物以比拟中华民族的典型品性,水或许是当之无愧的最佳选择。

而两仪拳与水,二者既各自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同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两仪拳,某种意义上讲两仪拳的意境与水分不开。

两仪拳,似水之形,用水之法,学水之韵。

老子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意即最柔弱的是水, 以水的柔弱攻坚强是没有不胜的。又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以上所引,都是说明柔能克刚,柔弱可以胜坚强。柔弱表现于物即是水,柔弱表现于武学即是阴阳,两仪。

两仪拳修炼的意气如同水之属性,其中特别是水的至柔性。两仪拳如水,外柔软而内坚刚。

在已有的两仪拳经、拳谱中,和水的属性,和哲理直接或间接相连系的描述很多。譬如“皇极者,皇明太阳也,其纯刚纯阳,山崩裂缺,无坚不摧;太极者,月亮太阴也,其至阴至柔,若行云流水,润雨细无声”等等。只要你一读两仪拳的拳理,再一想到水,中间就会产生无穷的联想,很可能要悟出一些道理和收获来。我想,好多两仪的爱好者都深有感触吧。

两仪宗法自然,招法奇特,疾如奔雷闪电,慢似仙鹤翔空,至柔至刚,变幻莫测。

微信图片_20231206201909.png

两仪拳的操手和点穴劲法则是太极拳的技击态。这时要求学员发劲时,要如海中之巨浪翻滚,如江河中洪水奔腾,如高压水枪之喷射。其既有源源不断之后劲——内功充足;又有阴阳变化之本能,用意不用力,全身放松,进而做到刚柔相济,至柔至刚,这种柔弱中蕴涵巨大能量的认识也正是两仪拳克敌制胜的法门。两仪点穴之要求至柔人手,日久才能积柔成刚,刚而复柔;有心求柔,无意成刚,阴阳相生,刚柔相济。须知柔中之刚才是真刚,柔中之快才是真快,至柔才能至刚,至柔才能至快。只有达到空灵的境界,才能拥有两仪点穴无法想象的技击速度。两仪点穴技击之术是水胜之术,是柔胜之术的真正体现。

练习两仪拳架要有优美之意境,两仪拳以至柔为主,天下至柔莫过于水,故行拳就要求“行云流水”,水的意境是拳的精华,由水的品性来看,更可使练两仪拳能达到一个高层次的境界和品德。水乃万物之源,但它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那儿低往那里流,那儿洼就在那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此等宁静和达观,是练两仪拳的做人道理,也是功法的原则;水的齐心也是练两仪拳的一个功法,即其整合性,也就是拳论讲:“不动,恨如钉,一动,恨步重如山”。水一旦融在一起,就团结一心,其威力无比。

水有阴阳,势有动静。静时万籁无声,五行无象,晶莹透明。动时,瞒山过海,力大无穷,势如破竹,无可阻挡。水亦有三态:水、气、冰,常态是水,散之则成气,聚之则成冰。气和冰是水之变态。技击时的两仪拳调动阴阳二气于一体,汇聚丹田,似原子弹核爆炸;柔时,心境虚静专致,神态安逸明清,如水似气地一样,空灵通透,回避对方的着力,让对方找不到力的点。极柔软然后才能极坚刚。极柔软者——水也,气也。极坚刚者——冰也。技击时虽招法万千而理却一贯。即发时如水之柔软,如气动之无形,着时似坚冰之锋利, “其身体之行动,如神龙之行空,矫蛇之游水,行无定踪,灵活随转,犹如水之流动,其力虚中,其性属水,故曰水力” 这就是所谓的两仪阴阳指点穴功,有柔过劲,刚过点,百柔一刚,百蓄一放。

两仪阴阳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获“中国一绝”称号。是一种既古又新的的特殊技艺,一种修身养性的道法,一种会通天地的智慧,一种博览并提升生命感悟的哲学。源于天体阴阳五行,是遵循宇宙和人体自然法则的武学养生功夫;它是集力学、中医经络学、养生学、易经八卦、哲学、美学、阴阳学、平衡学等为一体多学科的一门武学,它融合道家的自然、释家的禅心、儒家的中庸于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华武学“武医同源”之精髓。时时刻刻创造并实践着中医经络学的神奇,既是防身护卫之法,又是强健养生之术。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chuantongwushu/654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